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朱元璋的手下做官需要注意什么呢?

在朱元璋的手下做官需要注意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51 更新时间:2024/1/17 6:51:46

公元1368年,草根出身的义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从社会最低层的流浪娃到君临天下的一代雄主,朱元璋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励志的传奇。

天下初定后,回想起昔日卑微的经历,皇权在握的朱元璋有着神经质般的警惕。为了掩饰自卑心理,朱元璋不惜采用铁血手腕维护自己那脆弱的自尊,由此在洪武年间的朝堂上演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惨剧。

一、敏感皇帝

朱元璋早年在皇觉寺当过3年和尚,期间还屡次受到住持的训斥,这成了他心中难以磨灭的痛。为此,他对“光、秃、僧、亮”之类的字眼相当敏感,如果有人不小心犯讳惹怒了他,后果会很严重。

杭州的徐一夔本是元末的翰林院官,时逢乱世便辞官归隐。朱元璋创建大明后,诏令他出山续修《元史》,或许是新上任老板的器重,再度激发了徐一夔的工作热情,完成任务后,他不失时机地上了一道奏表,以倾诉对朱老板的仰慕之情。当奏表出现在朱元璋的眼前时,其中的一句话让他顿时面色凝重起来。

“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媚俗的彩虹屁令朱元璋大怒:“生者僧也,光者无发也,淮西方言将‘则’念‘则’,这岂不是讽刺我做过和尚当过反贼?”一念之间,徐一夔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身首异处。

即便是自家亲戚,也得为自己的不小心犯讳付出代价。

宁妃的哥哥郭德成生性豁达,一次与朱元璋饮酒至深夜,耳酣面热之际,朱元璋看着这位留着地中海发型的大舅哥,取笑道:“醉汉秃成这样,莫不是酒喝多了?”,郭德成借着酒性笑道:“就这我还嫌多哩,剃光了才痛快!”。第二天酒醒后,郭德成越想越后怕,话已出口再解释也无济于事,只得剃光了头发称病不出。朱元璋探知后只得悻悻作罢。

不仅如此,就连百姓取名,也不能用“天、国、君、臣、圣”之类的字眼。鉴于敏感词太多。礼部官员战战兢兢地写了份奏章,恳求皇上规定哪些字词不能用,以保全臣民性命。然而就在众多官员如履薄冰时,一个七品小官却胆敢逆龙鳞,当众怒怼天子!

二、一根筋御史

且说朱元璋在宫中待得烦闷,就让太监去南京城外找个戏班子到宫里活跃下气氛。戏班的主角全是女子,在当时属于贱民阶层,若不是为皇上表演节目,无论如何她们都不可能进宫。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一众人在太监的引领下,匆匆过了午门往内殿赶去。

到了奉天门,他们被巡城御史周观政挡住了去路。领路的太监怒喝道:“我奉旨领人入宫,你小小的御史岂敢阻拦?”,周观政不依不饶地搬出内宫制度:女乐这类贱籍,不得进入皇宫这样高贵神圣的地方。双方僵持不下,太监只得将戏班留在门外,自己入宫向朱元璋禀报。

听完太监的汇报,朱元璋只得传旨取消戏班演出,并对周观政的工作予以肯定。以他的秉性,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已经算给足了对方面子,然而这个周观政却是个一根筋的角色,坚持不肯放戏班出宫。

在周观政看来,自己身为御史,向皇上提意见是职责所在。如今皇上召集戏班意欲何为?这事皇上不说清楚,就不能放人!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亲自向周观政解释:“宫中音乐废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最后他不得不低头认错:“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

贵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为何会对一个小小的御史认怂?这还得从他赋予言官的职权说起。

言官制度古已有之,但经过朱元璋的改革,明朝言官的职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上到规谏皇帝、下到巡视吏制、体察民情,都属于言官的工作范围。而周观政所担任的御史一职,正是朱元璋精心打造的监察系统的代表。

如果就此以为朱元璋好糊弄,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磨洋工者死

自幼贫寒的朱元璋,深受元末官员贪腐之害。创建明朝后,他发动了有史以来最严苛的反贪运动,命人编制了《大诰》,对惩治贪腐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最硬核的一条:“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绝不宽待。”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处理贪官的方式上也费尽了心思。为了震慑官员,他亲自制定了一系列极尽血腥的酷刑:剥皮楦草、挑筋、断指、断手、挖膝盖骨等等。

其中最恐怖的当属剥皮楦草:将贪腐者当众剥皮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立在继任者的堂衙前作以警示。此法一出,大小官员闻风丧胆。这阵反腐风暴一直贯穿整个洪武朝,朱元璋当政31年,杀死贪官污吏多达15万,其中不乏开国元勋朱亮祖、驸马欧阳伦这样的亲贵。就连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既是儿子朱椿的岳父,又是功勋卓著的宿将,也不免被剥皮楦草的下场。

和户部主事赵乾相比,这些贪腐大鳄死得倒是不冤。仅仅因为磨洋工,可怜的赵乾就身首异处,用生命向同行们揭示了朱元璋的底线——赈灾不力,必死无疑。在关系到民生问题时,即便是举无轻重的小问题,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够砍一万次脑袋的恶行。

洪武二十三年十月,湖北发生洪灾,心急如焚的朱元璋命户部主事赵乾赈灾,赵乾从南京出发,一路欣赏沿途风光,两个月后才抵达灾区,又磨磨蹭蹭了三个月,第二年五月才将赈灾粮款发放完毕。事后朱元璋追究下来,户部上下都为赵乾开脱:赵主事虽然效率不高,但未贪污半厘赈灾款,而且活也干完了,以前元朝官场风气就是如此,人家还吃拿卡要哩!换言之,赵主事已经算得上业界良心了。

雷厉风行的朱元璋哪里受得了这个?一怒之下拟道圣旨:视民死而不救,罪不容诛——不管百姓死活,杀头都不解恨。随后,主事赵乾被斩首,所有为他开脱的同僚,一律拉出去打一顿板子。

赵乾用鲜血书写了新的记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因赈灾不力被砍头的官员。赵乾的死让官员们都懵了,磨洋工在官场上早有先例,怎么到朱老板这里就得掉脑袋?

唐宪宗年间,官员潘孟阳奉命前往江淮赈灾,带着三四百人沿途寻欢作乐,而且还收受贿赂,唐宪宗得知后龙颜大怒,这么恶劣的行为也过官降一级了事。如果他的老板是朱元璋,凌迟之刑怕是难免了。

四、赈灾成效

遇到朱元璋这么接地气的皇帝,赈灾不力成了洪武年间官场的高压线。犯讳者、劝谏者未必会死,但若是消极赈灾,肯定会死得很难看。

即位之初,重视农业生产的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与水利相关的建议,不论是否可行,地方官吏都必须上报朝廷,待研究后再作决定,若是隐瞒不报者严惩不贷。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详细地地将赈灾的程序编制成律法条例。比如洪武二十六年就有这样的规定:凡是遭遇水旱灾情,所在的灾区官吏必须将实情汇编成册,逐级转交到户部。户部立案后,派遣专业人员前方灾区核实,甚至连灾民的姓名、年龄,赋税等数据都一五一十的登记成册,再逐级上报,与地方上报的数据吻合后,再执行赈灾款的发放流程如此一来,朝廷便对灾情了如指掌,赈灾款的发放也能精准地落实到灾民手中。

正是这类对消极赈灾的零容忍政策,洪武年间的农业恢复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研究数据显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洪武元年(1368年)增加了一倍多,由此也带来了国库的充盈和人口的增长。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的税粮比洪武十八(1385年)年增长了三成还多,是元末的两倍,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收到各地州府上报的奏章,纷纷抱怨粮仓太小,存粮够用好几年,以致于有的粮食都发酸变质了。

元朝鼎盛时期的人口大约是5300多万人,不到三十年,朱元璋就将因战乱凋敝的人口增加到6000多万,而这正是粮食增产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如今的诸多大中型城市,如开封、太原、西安、扬州等地,都是基于洪武年间的人口增长而升级的。

正是基于朱元璋对官员赈灾的零容忍,蓬勃的大明王朝如一轮红日,在元末乱世的废墟中冉冉升起。随后便有了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便有了熠熠生辉的大明风华。

标签: 历史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向来神机妙算,那他都做过哪些错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东汉末年分三国,电视剧“新三国”中,很多人物被后人传的也是奇妙无比,比如关羽官老爷,忠孝仁义的代表,被现在很多人供奉敬拜,享受人间香火,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亮,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这就是用来夸赞诸葛亮的,.一个智慧的代名词,如此被后人赞扬的一个人物,也有三

  • 宋仁宗无子的背后,与后宫两场大火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仁宗无子的背后,与后宫两场大火有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仁宗的十六个孩子中,只有四个女儿长大成人。国家没有继承人,大臣们很着急。1035年,皇帝仍没有后代,这个早婚的年代,25岁的仁宗自己心里也在打鼓:是不是真的不能生育?最终,在上下一致的压力下,不得不从宗室中选择了一个养子:赵

  • 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神白起是秦国名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大小七十余战,从未有过败绩,与廉颇、李牧、王剪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战国时期,白起效命于秦昭襄王,因为有着赫赫战功,颇得秦王的信任,而他也不负众望地为秦国打下半壁江山,当然

  • 宣太后与义渠王生的两个孩子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宣太后与义渠王生的两个孩子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芈八子是一个神奇人物,她的人生轨迹十分契合秦国的历史。她和许多当时的女人一样社会地位不高,当初也只是正妃的一个陪嫁,但是命运这个东西从来都是玄乎其玄的,开局好的人结局不一定圆满,起初强势的国家不一定能够一统天下,这样的例子犹如长河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纵观我国几千多年的历史,王朝是更迭那是一茬又一茬;几乎是一两百年就要改朝换代一次。不过我国的王朝与其他王朝不同,被推翻的王朝所留下的一切往往都会被胜利的一方完全继承下来。然而这仅是大多数的情况,还有些王朝就没有完全继承前朝遗留下来的

  • 唐太宗的妻子韦贵妃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太宗的妻子韦贵妃有多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德四年,因为政治的需要,李世民迎娶了守寡并比自己大两岁的韦珪。然而历史并没有对她有过多的记载,近来,从她的陵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惊人的事。贞观二年,韦珪又生下一子。麟德二年,韦太妃去世,享年六十九岁,陪葬在太宗的昭陵。从此史书上就再也没

  • 嫪毐是个假太监,为何能混入王宫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嫪毐,秦国

    嫪毐,战国末期秦国历史人物,秦始皇之母赵姬的男宠,被封为长信侯,权倾一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太监,大多数人会想到覆灭秦朝的赵高,唯一封王的童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其实,还有一人名气也不遑多让,不仅与秦始皇的母亲生下两个儿子,还意图谋取王位,他就是嫪毐。嫪毐原本

  • 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北宋

    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北宋时期,有一位特别的作家,创作能力比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苏轼还强,可以靠着自己的稿费吃饭,但历史对他的事迹只字不提,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也没有他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北宋时期唯一一个靠稿费吃饭的作家,名叫柳永。用稿费养活

  • 太子丹为什么会送荆轲一双美人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太子丹为什么会送荆轲一双美人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了千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对荆轲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歌颂,是对英雄奔赴黄泉的扼腕叹息。这个故事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隅,没有被埋没,我们看到的荆轲这位壮士,也仅仅是政治上的牺牲品,没有激起什

  • 魏忠贤如果没有死,明朝就不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魏忠贤如果没有死,明朝就不会灭亡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个亡国皇帝,但这皇帝并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只是当崇祯接手大明之时,大明江山已经是遥遥欲坠。崇祯皇帝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斩除了东林党的势力。所谓的东林党,就是宦官乱政的大宦官魏忠贤的势力。但是民间流传,倘若崇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