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蒙恬为何会成为毛笔的创造者?他最后是何结局

历史上蒙恬为何会成为毛笔的创造者?他最后是何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3 更新时间:2024/2/4 13:54:47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应该知道中国人在漫长的古代,书写用的都是毛笔,可很多人却不知道毛笔出自何处?又为何人所创。根据史书记载毛笔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商代,不过那时候的毛笔不叫毛笔,叫法不一,形态也不同,和现代所见到的毛笔无从对比,更无从考究。

但到春秋战国时,就有了比较多的记载,南方吴楚等国称之为“不律”,中原诸国称之为“毫”,和当时的刀笔“锥”共用,并称之为“毫锥”,不过由于当时没有纸张(东汉才有纸的发明),且加上没有好的墨汁,官文和许多正规的文书都是统一使用刀笔刻简。也就是说那时的“毛笔”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毛笔。

直到战国末期的一次战争,秦国大将蒙恬出征讨伐六国,因为军情紧急,战报频发,为了方便速写速发,经过他多年的研制和改良,真正意义上的毛笔应运而生。秦王嬴政为此对蒙恬也是大加赞赏,甚至派人到偏远的巴蜀去寻找好的制墨原料,制成好墨赐给蒙恬,并将当时的毛笔命名为“蒙笔”。两字谐音,毛笔也就是这样来的。

而蒙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今天就要来讲一下秦朝威名赦赦的蒙氏一族。蒙恬的爷爷蒙骜,本来是齐国蒙阴县人,世代生长在蒙山下,蒙山本是上古有穷国地界,当地人秉承了有穷国后羿好武之风,善于骑射,后来因齐国招纳兵卒,蒙骜被编入著名的“技击军”中,可齐国国政腐败,军队战斗力也再无齐威王时的锐气凌人。

在一次与秦交战中,蒙骜身负重伤,力战被擒,本以为会被处死,不想秦人怜其骁勇,居然也给其治伤,并放还齐国。蒙骜回到齐国之后,顿感齐国迟早败亡,又为报秦人不杀之恩,便在伤愈之后毅然前往秦国,投军效力。

由于他武艺超群,作战英勇,很快就在军队中脱颖而出,在秦昭襄王时做到了上卿之位,后来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时,蒙骜为大将军,出兵伐韩,夺韩国一郡之地。后来又攻击赵国,取得了三十七座城池的辉煌战绩。秦王嬴政在位时,又作为大将军领兵攻魏,大败魏军,攻下城池二十座。六国对蒙骜畏之如虎,天下也无人不惧怕蒙家军的威名。

秦王政二十三年,蒙骜之子蒙武作为大将王翦的副将,倾大秦全国之兵讨伐楚国,大破楚军,杀死了项羽的父亲项燕。第二年,蒙武单独率兵继续攻楚,俘虏了楚王,楚国就此灭亡。

蒙武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我们开始就讲到的蒙恬,次子蒙毅。秦王政二十六年,蒙恬作为大将军,领兵攻破齐国,从此秦国天下一统,秦始皇嬴政加封蒙恬为内史,相当于现在的总统幕僚长(秘书长),掌管文书,拟定法令,参议军国大事,可见蒙氏功劳之大,地位之尊贵。

后来蒙恬又被任命为大将,领精骑三十万北逐匈奴,收复河中之地,又负责修筑万里长城,蒙家的声威也是当时无人能比的。而蒙毅承袭祖父官爵,位列上卿,时常陪在秦始皇左右,是嬴政认为十分忠信的重臣,朝中的将相没有一人敢与他蒙氏兄弟争衡。

可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赵国被灭时,赵国末代大王赵迁有一个宠幸过的宫人,怀孕时被掳到秦国咸阳隐宫(太监居所,相当于清朝的敬事房),不久之后生下一子名为赵高。按秦律,赵高之母要被终身作为囚徒在宫中劳役,而赵高则要被阉割,若能长大成人,就得在宫中做阉奴宦官。

赵高就这样卑贱地在秦宫中成长。不想有一天,赵高因健壮有力,做事卖力被调派到秦王嬴政身边服侍,时间一长,嬴政居然发现他不但记性好,而且还学会了秦律狱法,于是就越来越器重和依赖他,后来竟将他抬举到了中车府令的位子(太监总管,负责皇帝起居出行)。

赵高又与秦王嬴政小儿子胡亥私交甚好,有时间他还会指点胡亥如何裁决刑法狱政。后来赵高因为收受大臣贿赂,被人告发,当以宦官勾结外臣的大罪论处,嬴政命蒙毅处治,蒙毅只把赵高当成一个小小的太监,就公正不阿地按秦律裁决,判决赵高死罪。这时候胡亥却跑出来为赵高说情,嬴政也认为赵高平时办事利索,对主子也是十分“忠诚”,又不想身边少了一个体贴的奴才,就赦免了他的罪,并官复原职。

到后来秦始皇驾崩,这个赵高便上演了“农夫与蛇”的故事,怂恿胡亥篡改始皇帝遗诏,逼死了长公子扶苏,勾结丞相李斯冤杀了当年得罪他的蒙氏兄弟,接着又将秦朝的江山搞得蜂烟四起,分崩离析,最终也使自己与大秦帝国一同走向了毁灭。

真不知在赵高一生之中,是不是因自幼被阉,终身为奴的境遇,而内心对秦嬴一族一直深怀仇恨,才以一人之力推倒了如此大气磅礴的大秦王朝,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可他或许也没有过深思,秦嬴一族与三晋赵氏本出共源,广意上来讲,真可谓同室操戈,自毁门庭,自取灭亡了。

我们再回到蒙恬蒙大将军的话题上,在司马迁《史记》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蒙氏兄弟都死于赵高之手,可到临死一刻,蒙氏兄弟们,特别是蒙恬大将军始终都没有料到,也始终没有想明白,自己会死在一个曾经不经意间得罪的,小小宦官手中,他留给世人最后的话是这样讲的“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说成白话就是,上天为什么要怪罪我呢?我就这样没有任何罪过而死吗?想了很久,我知道我是死有其罪的,我负责修筑万里长城,从大西北的甘肃临洮一直修到东北辽宁靠海的地方,群山万壑都被我挖掘了一遍,应该是破坏了地中的龙脉,因此而获罪于天吧!

标签: 历史蒙恬秦朝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临终曾告诫过李世民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长孙皇后临终曾告诫过李世民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在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所以被赶出了家门。幸亏当时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相助,才算是保住了长孙皇后一家。等到长孙皇后13岁的时候也就嫁给了李世民,至于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也是成为了李

  • 宋仁宗殿试的十道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仁宗殿试的十道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科举制发展到了北宋,迎来一个大爆发。宋代科举录取率大大提高,对考中士子的待遇也空前提高,可谓“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殿试时,皇帝一般都会亲自出题,不过出的多是诗赋类题目。如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灭北汉,这年殿试他便出题《六合为家

  • 朱棣后宫的外国妃子是谁?长的很美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朱棣后宫的外国妃子是谁?长的很美吗?这个女子就是来自朝鲜的权妃,她是朝鲜国家工曹典书权永钧的女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她的故事,一起看看吧。她的家族在朝鲜是名门望族,书香传世,这样的家族培养出来的女儿自然是大家闺秀,是难得一见的完美女子。从元朝开始,朝鲜就被迫向中国进行进献美女,明初也依旧如

  • 历史上朱高煦学父亲朱棣造反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朱高煦,明朝

    历史上朱高煦学父亲朱棣造反的下场是什么?结果皇位没抢成还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了,本可以活着过完余生,只因他故意惹怒皇帝,结果悲剧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起兵造反的这位人便是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他有个哥哥朱高炽,在朱棣活着的时候,朱高煦便多次和哥哥争夺皇位。当时朱棣也为传位之事担忧,但是由于

  • 朱棣为什么要设立东厂?详解其设立东厂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朱棣为什么要设立东厂?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并且这两点原因很重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一、巩固皇位。大家都清楚朱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所以在他继位初期地位并不是很稳固。最有名的就是方孝孺案和铁弦案,朱棣出手狠辣很有他老爹的风采。朱棣自己也知道他的皇位不是很合法,所以他就想

  • 楚秦两国为何被中原各国称为蛮夷之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春秋,齐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正牌诸侯国,为什么它们都被中原各国等国称为蛮夷之国呢?一、它们出身低,分封晚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为诸侯。周武王和周公共分封了三百多个诸侯国,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姬姓诸侯国,比如鲁国,燕国,晋国等,齐国则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地。相比以

  • 曹操留下一人,如何断送了司马家的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三国演义》是大家都喜欢阅读的名著故事,在这篇故事中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告诉后人,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的,他们的形象刻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看到他们的故事不免感叹一个国家的形成原来如此艰难。《三国演义》中大家最熟悉、最敬佩的人大概是诸葛亮了,诸葛亮凭借他的高智商和卓越的才

  • 如果诸葛亮能北伐成功,刘禅会如何处置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并没有北伐成功,但是他所作所为也算是对得起刘备和自己的理想,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三国中,诸葛亮对刘备是十分忠心的,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任劳任怨。那么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并且统一了三国,会不会把刘禅给废了自己当皇帝?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不管是权力还是在文武百官以及蜀国老百姓心中的地

  • 雍正妃嫔英答应是什么出身?她死后为何没有葬入妃园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雍正,清朝

    历史上雍正皇帝一生拥有29位后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这个女人原本位份低,又没有子女,在雍正的后宫中属于那种很不起眼的一个,死后连妃园寝都没有葬入,但她却因《甄嬛传》火了,也活了,被现在的人所熟知,她就是雍正的英答应。英答应,雍正帝嫔妃,原称兰英,生卒年不详,未葬于泰陵妃园寝。就是这么一个

  • 安禄山得到皇帝优待,为何还选择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安禄山得到皇帝优待,为何还选择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末期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已,各地群雄并起都想趁乱世分一杯羹,最终由唐国公李渊从晋阳起兵攻打隋朝都城后大获全胜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众所周知唐朝多明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为盛唐奠定基础,使唐朝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自古以来历代帝王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