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吕后到底有什么目的存在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吕后到底有什么目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27 更新时间:2024/1/20 8:34:57

对吕后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后为何非要杀韩信?不是韩信太狂妄,而是吕后有野心。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每当我们听到或者看到这些经典的语句,总会想到一个人,他一度被人们称之为战神,与战国时期的白起等人齐名,只是惋惜最后结局实在是悲惨,他就是汉朝时期的开国功臣韩信。

关于韩信的死,千百年以来,人们都是众说纷纭的,甚至韩信到底是刘邦想要杀他安排吕后所为,还是吕后自己想要杀掉韩信,背后原因都是扑朔迷离。也许我们单纯从事件表面来看,确实难以搞清楚真相,所以我打算深入事件核心,从韩信与刘邦、吕后之间的那些事情慢慢说起。

没出名前的韩信

韩信从小就喜欢研读兵书,对各种兵法的钻研可以说十分深刻认真,但是韩信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对眼前的很多琐事完全不拘小节,或者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活有些无法自理,恰似很多天才一样。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导致韩信在年少的时候,要么就是被人看不起遭受胯下之辱,要么就是靠着一个洗衣大娘每天给他送饭维持生命,或者韩信直接就赖在亭长妻子那里吃闲饭,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说,韩信始终就是不愿意放下自己身段去做那些凡人做的琐事。

在韩信的眼里,他生来就应该是带兵打仗的天才,并且还必须要当大将军,才对得起自己的才华,要不然明显就是看不起自己。也是这种想法,导致后来韩信在追随项羽的过程中,一直感觉自己得不到重用。

说实在的,当时项羽部下人才实在太多,不管是龙且还是英布等人,都是很不错的人才,项羽一时间注意不到年轻的韩信,也是完全正常的,再加上项羽本身就是数一数二的大将军,对战争的自信远远超过刘邦。

韩信在项羽那里没有多久,便觉得项羽不够重用自己,于是投靠了刘邦,刘邦这个人的最大优点就是懂得利用人才,可是就他本身而言,不管是军事谋略还是战场表现,都是远远不及韩信的。

当韩信成为刘邦麾下一员后,实际上也没有迅速得到刘邦重用,而是在萧何那里沉寂了一些时间,韩信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最厉害的大将军,只有自己才是天下最会打仗的天才。

要是放在和平年代,诸如韩信这种人肯定是活不下去的,可是在战争年代就完全不一样了。韩信靠着自己一直以来不愿意放下的自信心和天生的那种优越感,当然还有韩信多年研究兵书所学到的能力,逐渐得到萧何的重视,萧何后来与韩信畅聊一番,并且在背地里仔细观察韩信,发现韩信确实是一个人才。

当时刘邦麾下最缺的就是韩信这种人才,因为刘邦当时在和项羽的战争中,总是处于失败状态,刘邦急需改变一下这样的现状,不管韩信是真才实学还是坑蒙拐骗,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愿意让其去尝试一下。

刘邦果然重用了韩信,韩信也果然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在得到重用之后,韩信不断给刘邦出谋划策,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初期作战计划,刘邦就是靠着这个作战计划,成功夺取关中地区,后来韩信继续提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战略方针,为刘邦后来的霸业奠定基础。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关系

在韩信初步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刘邦更加信任并且重用韩信,不过韩信的野心似乎并不仅仅是当一个大将军那么简单。在刘邦与项羽于荥阳相持的时候,韩信率领将士在北方战场取得诸多胜利,可谓是所向披靡,最终韩信带领大军占领了代国,将代国彻底搞定。

代国搞定之后,韩信乘胜追击,继续背水一战,活捉赵王,大军压制燕国,逼迫燕国投降,眼看最初制定的计划就要取得成功,刘邦这个背后的大老板,突然对韩信有些害怕起来,因为韩信实在太厉害,超出了自己预期,刘邦不得不对其有所防备。

刘邦当时正在和项羽相持,不过他抓紧机会,趁着韩信不注意,自己就突然深夜来访韩信军营,韩信猝不及防,就被刘邦夺了兵权,任命他为相国,重新整合赵国的降军,大家一起攻打齐国。

在攻打齐国的过程中,韩信连续两次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奇袭没有防备的齐国大军,第二次是利用水战优势击败项羽部下龙且的20万大军,在这场战争中,韩信最终斩首龙且,成功占领齐国。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的兵力已经大大受损,刘邦大军不断增加,韩信率领的大军更是迅速膨胀,几乎和项羽、刘邦的大军相差不多,再加上韩信占领了齐国,可以说此时他们三方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此时韩信的手下建议韩信自立为王,与其余两人三足鼎立,可是韩信没有自立为王,而是请求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大有威胁刘邦的意思,刘邦心中一万个不愿意。

可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建议下,还是憋住了自己的小情绪,选择直接封韩信为齐王而不是代理齐王。韩信得到齐王封号之后,当然十分开心,同时对刘邦也更加信任和忠心了。不过刘邦可不是这样想的,在刘邦心里,韩信就已经有了趁火打劫威胁自己的行为,今后刘邦必然会对韩信有所怀疑,不敢继续信任韩信了。

韩信春风得意,实现了自己当齐王的理想,刘邦心有不满,但是迫于现实不得不安抚韩信。要是仅仅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还不至于那么糟糕,可是到了后来最为关键的垓下之战前,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击败,突然之间变得十分被动。

危急关头,刘邦只能要求韩信和彭越去支援自己,可是韩信与彭越迟迟不愿意出兵,刘邦没有办法将大片土地分封给他们,两人才来支援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四面楚歌之后,项羽彻底绝望,落荒而逃,在乌江边自刎而死,一代霸王就此别过。

刘邦此时算是取得楚汉争霸的最终胜利了,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清晰,刘邦建立新王朝已经是指日可待,韩信这个战神的利用价值慢慢变得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

刘邦真的想杀韩信么?

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韩信帮助刘邦不断取得胜利,等到项羽被除掉之后,刘邦已经彻底掌握天下大势,此时刘邦早已没有之前那么需要韩信这种人才了,这个时候要是韩信选择急流勇退,那刘邦必然不计前嫌,让其得以善终。

可问题是韩信不仅不选择急流勇退以明哲保身,还要说出自己带兵多多益善,刘邦带兵最多十万的话语,让刘邦对韩信的所有忍耐彻底爆发,刘邦明白必须对韩信采取一些措施,要不然自己这个老板的皇权将会受到影响。

刘邦对韩信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解除韩信的齐王之位,将其封为楚王,虽然同样都是王,但是齐王带领的那些士兵是当年跟随韩信出生入死的,而楚王带领的士兵则完全是由刘邦掌握的,换言之刘邦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巧妙剥夺了韩信的兵权,让韩信无兵可用。

当然了,刘邦仅仅如此对待韩信,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因为韩信的很多行为举止,丝毫没有改变的意思,还是像以前一样居功自傲、我行我素,因此在韩信成为楚王一年之后,刘邦又以出游云梦泽的名义诱捕了韩信,将他带到长安,从楚王降为淮阴侯,理由就是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但是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无迹可寻。

刘邦就是通过两次对韩信的贬职,来达到警示韩信的目的,要是韩信懂得明哲保身,这个时候一定也明白刘邦的意思了。再加上当时诸如英布、彭越等人都已经被刘邦收拾,韩信就更应该有些自知之明。

可能天才的情商总是有所限制的,韩信拥有超高的智商,就注定其情商不够,所以他始终不明白刘邦的意思,要是按照其余那些功臣的待遇来看,像韩信这样屡次被刘邦针对,可能早就命丧黄泉了,刘邦没有杀掉韩信,想必就是刘邦觉得韩信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要不是犯了太过于严重的事情,刘邦就不会杀掉韩信,也舍不得杀掉韩信,毕竟不管怎么说,自己的大半个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从刘邦的两次行动来看,真实情况下刘邦并不想杀害韩信,而韩信就算是功高盖主,实际上也没有造反的想法,而是一直比较忠诚于刘邦的,要是韩信想要造反,在齐国的时候就已经造反了,何必等到刘邦已经成为皇帝呢?

吕后为何杀掉韩信

既然刘邦不想杀掉韩信,那么为何吕后还要违背刘邦的意愿,在刘邦外出的时候突然就把韩信杀掉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比较值得深思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一番。

当时刘邦外出作战,吕后说韩信有谋反之罪,于是就联合萧何,利用韩信对萧何的信任将韩信诱骗到宫中,在韩信刚刚抵达之后,就迅速被吕后事先安排的一群宫女用袋子把韩信装起来,最终吊在城门上用竹竿捅死。

当时韩信问萧何与吕后为何要杀自己,吕后说韩信谋反,是刘邦要杀韩信,韩信觉得不可能,还要求面见刘邦,可是吕后坚决不同意,就直接把韩信给杀了。从这些简单的记载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吕后心中一定是有鬼的。

要是吕后心中没有鬼,那么根本就不会非要杀死韩信,而是完全可以等到刘邦回来再做定夺,可是吕后迫不及待杀掉韩信,说明她此时此刻是必须要韩信死的,简直就是刻不容缓,那么为何吕后就这么着急让韩信死呢?

我们可以结合吕后在刘邦晚年的一些举动来进行分析,在刘邦打算废除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时候,吕后就彻底崩溃了,寻求张良等人的帮助请出商山四皓辅助刘盈,以此消除刘邦废太子的想法。

刘邦迫不得已,只能选择放弃自己的想法,继续让刘盈当太子,在刘邦后期,吕后经过前期的一些政治沉淀,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就连刘邦都害怕三分,我们可以从刘邦去世之前命令陈平周勃去杀吕后的妹婿樊哙一事来看,就足以说明刘邦已经比较畏惧吕后,为了对付吕后,只能先从樊哙下手。

对于吕后而言,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刘盈皇位坐稳,一方面需要铲除戚夫人母子,所以就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另外一方面需要铲除忠诚于刘邦,对自己势力有严重影响的人物,比如韩信就是最主要的一个。

韩信在刘邦团队的核心成员当中,算是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刘邦等人都已经五六十岁,韩信才仅仅三十多岁,这种人就连刘邦都有些拿捏不住,要是留下来的话,以后吕后或者刘盈肯定是无法拿捏的,所以吕后必须趁着刘邦在世,借助刘邦之手,来顺利铲除韩信,以绝后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之死,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吕后的野心,吕后早就想清楚了自己以后的道路,而韩信又是这条夺权道路上最大的妨碍,所以吕后必须将韩信以最快速度除掉,趁着刘邦在世,韩信不敢造次,要是刘邦去世之后,想要铲除韩信,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结语

在皇权面前,很多人最终都成为了牺牲品,韩信年轻有为,在古代历史上,绝对是少有的军事天才,他用尽全力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奈何最后自己还是败在了别人的争权夺利之中。要是韩信在齐国的时候选择三足鼎立,也许历史就会改写,只是惋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标签: 历史吕后韩信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孙皓是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孙皓,三国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三国自魏、蜀、吴三家鼎立开始,到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受禅称帝,南灭东吴,接受了吴国末代皇帝孙皓的投降,从此天下再次一统。吴末帝孙皓则成为了“名副其实”三国终结者,这位终结者据史料记载,在位十六年,统治极其残暴。就

  • 历史上高士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高士奇,清朝

    在清代想要做官,只有两条路,要不靠科举中榜,要不靠花钱捐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人,天生便有交际能力,也凭借自己的这份口才,成为了上司眼中的红人,并且平步青云。在清朝年间,便有这样的一个人,此人名为高士奇,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高士奇每日进宫都要带一包金豆子,不

  • 董鄂妃都已经是二婚的女人了 顺治为何还对她如此独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顺治,董鄂妃

    还不了解:顺治和董鄂妃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帝为何独宠二婚董鄂妃?顺治十三年, 在为太后办寿的宫廷晚宴上,顺治帝被一名女子吸引住了,不仅对该女展开热烈追求,更是做出一系 列疯狂的举动,谁料到,正是顺治帝的过分宠爱,让一段爱情佳话变成了悲剧。都说清代皇帝出情种,其中最

  • 历史上武则天为什么要杀外甥贺兰敏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武则天,唐朝

    还不知道历史上武则天为什么要杀外甥贺兰敏之?传闻他被武则天杀掉是因为“好色”,当然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成长之路武则天当政期间,堪称“大义灭亲”的典范,她不仅要除掉朝堂中的“绊脚石”,而且就连自己的娘家人都不放过,拥有如此雷霆手段之人能成为中国正

  • 董鄂妃到底是什么身份 顺治最后是出家了还是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董鄂妃,顺治

    历史上真正的董鄂妃,到底是什么身份,顺治皇帝是出家还是离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有不少痴情的皇帝,其中顺治皇帝就是其中一个,他与董鄂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作为一代帝王,却能够一心只爱一个女人,甚至在董鄂妃病逝之后,顺治皇帝的结

  • 虞允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虞允文,宋朝

    宋朝,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合称两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有些时候,倘若一个人的能力突出,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要他没有遇到一个昏庸的皇帝,便能够获得不错的待遇,甚至就连死后,这份待遇都可能不会消失。在宋朝末年,便出现了一个名为虞允文之人,此人堪称宋末的第一名将,曾

  • 历史上司马懿与曹丕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司马懿,三国

    三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因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而为国人所熟知,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西晋王朝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字仲达,河南温县人,他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次子,从小就有慨然忧天下之心,曹操的御用替身尚书崔琰对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曾说:“你弟弟马懿聪明得很,而且做事刚

  • 历史上潘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潘璋,三国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刘备征战一生,白手起家,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皇帝,在刘备占据荆益二州,夺取汉中之后,势力达到了顶峰,然而,很快就从顶峰开始衰落,在这过程中,孙权有一位大将,接连两次重创刘备,杀了刘备两员大将。他不仅重创刘备,还兼并了甘宁的

  • 刘邦说过对韩信有“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敢私自杀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刘邦,韩信

    还不了解:刘邦夫妻和韩信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曾承诺永不治罪于韩信,为何吕雉会抗旨私自除了韩信?公元前197年,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汉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当时的汉庭向外传递出一个绝对重磅的消息,那就是在高祖刘邦外出征战的时

  • 吕雉对戚夫人下了狠手 两人之间有什么仇什么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吕雉,戚夫人

    还不了解:吕雉跟戚夫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跟戚夫人什么仇什么怨,要虐杀她?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随后他的儿子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刘邦的结嫡妻子吕雉便做了太后。因为汉惠帝年轻仁弱,所以朝廷大权实际上都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雉手中。吕雉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