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巅峰军队280万清朝却有90多万 两者差距为何如此明显

明朝巅峰军队280万清朝却有90多万 两者差距为何如此明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27 更新时间:2024/2/28 1:03:20

对明清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拥有280万大军,清代鼎盛时期,为何只有90多万大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明代大军的问题。在明代永乐皇帝在位时期,明代大军的总员额达到了280万左右。当然,进入明代统治的中后期,吃空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清代大军的总兵力只有90多万人。不得不说,明清两朝在大军数量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明代大军为何数量庞大。早在明代建立的初期,明代大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20多万人。到了朱元璋在位的末期,大军总人数增加到了170多万人。在明代永乐皇帝在位时期,一方面是卫所屯田制度的崩溃,造成卫所军战斗力大大下降。另一方面是明代五次北伐草原和南征安南,到处都需要用兵。因此,明代大军的总员额开始迅速膨胀。

在明代永乐皇帝在位的末期,明代大军的总员额已经达到了280万人左右。请注意,当时的明代总人口只有6000多万人。大军数量和人口之间的比重,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当然,进入明代统治的中后期,大军的总员额数量出现了下降。与此同时,吃空额的情况愈演愈烈。到了明代万历皇帝在位时期,明代大军的总员额非常庞大,实际兵力则只有90多万人。

其实,从秦汉到明代,历代中原王朝都需要面临北方游牧政权的挑战。双方会反复拉锯,中原王朝强盛阶段,通过大规模的北伐,打击草原部落。不过,一旦中原王朝陷入内乱,北方游牧政权就会立刻南下,甚至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北方一线的防御压力很大,中原王朝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处处都需要驻扎大军精锐。

明代也不例外,明代从东北到西北,组建了著名的九边重镇,负责防御各个区域的战事。由于需要同时维持边军、卫所军两个系统,造成了明代大军的总员额,始终居高不下。当然,宋代也有类似的问题。宋代同时维持了禁军、厢军两个系统,以至于全国大军100多万,可堪大用的部队,反而并不多。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清代大军的情况。清代的前身是后金政权,众所周知,八旗制度是清代崛起的重要因素。在人口稀少的情况下,这种耕战一体的办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清代的崛起,逐步控制了东北、蒙古各地,清代进一步细化八旗制度,出现了满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八旗军是清代大军的主要作战力量,在清代统治前期,八旗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在清代前期的一系列战事中,都能看到八旗军的身影。八旗军总计20多万人,其中,一半驻扎在京城附近和直隶省境内,负责拱卫京城,并且充当了战略预备队的任务。另外一半左右,驻扎在全国各个省份和将军辖地。各地的总督、巡抚、提督,无权调动指挥八旗军,八旗军由各地的镇守将军们负责管理。从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开始,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明显下降。

绿营军起初负责协助八旗军作战,由当年的明代投降部队改编而来,由于采用了绿色军旗,被称为绿营军。绿营军总兵力达到了64万多人,驻扎在全国各个省份,隶属于各地的督抚管理。在清代统治的中期,由于八旗军的战斗力明显下降。清代中期的一系列战事,反倒是绿营军成为了作战的主力,例如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清代统治的后期,无论是八旗军,还是绿营军,战斗力都已经迅速堕落。在清代嘉庆皇帝在位时期,面对规模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八旗军、绿营军都无奈。最终,清代基本上是依靠各地的乡勇团练武装,镇压了白莲教起义。至于八旗军、绿营军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表现,更是象征着这两支传统武装力量的衰败,已经难堪大用。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几年时间里,太平天国逐步占领了江南半壁,与北方的清代分庭抗礼。依靠八旗军、绿营军镇压,已经成为了奢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地方团练武装,迅速崛起。由于清代的财政经费有限,由于团练武装的大规模增加,清代不得不开始压缩绿营军的编制。

在清代的同治光绪两朝,朝廷基本上依靠各种成分复杂的大军,维持自身的统治。1895年,甲午战争的战败,意味着清代洋务运动彻底失败。1900年的庚子战争,更是意味着清代原有武装体系的崩溃。依靠原来的大军,缝缝补补,已经无法挽救清代的统治。清代的统治开始摇摇欲坠,在这样的情况下,清代又开始了著名的清末改革。

清代一方面撤销原有绿营军的员额,另一方面开始组建新军,也就是后来的南洋新军、北洋新军。其中,北洋新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截至1905年,北洋新军形成了北洋六镇的规模。到了1911年,已经达到了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机动力量。

1912年,清代灭亡以后,依靠自身的雄厚实力,北洋新军集团演变为北洋军阀政权,开始了自身长达10多年的统治。直到1928年,北洋军阀集团才彻底成为了历史。

标签: 历史明朝清朝

更多文章

  • 嬴驷早年在燕国当质子,他是如何登基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秦惠文王,秦国

    嬴驷,即秦惠文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是秦国第一位君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惠文王去世后,继任的秦武王也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君主,他曾对人说:我想打开一条只能容车子通过的路,到洛阳看看周王的都城,就算死了也不遗憾。周天子虽然已成傀儡,但名义上是天下共主,秦武王这个愿望不

  • 从反秦战争到白登山之战 刘邦为什么要亲自带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对刘邦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反秦到白登山之战,为何亲自带兵打仗,不能坐镇后方指挥吗?刘邦是布衣天子,从曾经秦朝的一名基层小吏开始,到创建西汉帝国的开国之君,一路走来,无论是反秦战争,还是楚汉战争,又或者是剿灭异姓王叛乱的战争,到最后与匈奴发生的白登山之战,刘备作

  • 曹嵩究竟是怎么遇害身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曹嵩最后是怎么遇害身亡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93年,刚刚占据兖州的枭雄曹操得到了一个噩耗,父亲曹嵩和儿子曹德在投奔自己的路上遇害身亡,携带的金银财宝也全部被抢,曹操派遣前去接应的泰山太守应劭恐惧责罚,无奈之下弃官投奔了冀州牧袁绍,曹操为此为父报仇兴兵徐州,多次行屠城之举。那曹操

  • 入宫两个月就成了皇后,此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入宫两个月就成了皇后,此人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钮钴禄氏,作为满洲八大姓之一,门楣显赫。其中的名人更是不胜枚举,如出自满洲正红旗的和珅,康熙帝的皇后孝昭仁皇后,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等等。而孝贞显皇后,出自满洲镶黄旗。其父亲穆扬阿,便是清朝初年额亦都的后人,他还曾担任广西右江道。作为

  • 刘邦晚年身患重病,为何拒绝大夫的治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刘邦,西汉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于普通人来说,得病就要治疗,哪怕是癌症晚期,也想活一天是一天,毕竟人都有求生欲。寻常人如此,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帝来说,更是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这种

  • 夷陵之战时蜀汉与东吴发生战争,曹丕为何没有乘机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221年,刘备亲自率领5万大军征讨东吴,孙权令陆逊率军迎战,双方对峙在夷陵地区,最

  • 汉朝爵位都有哪些 关羽的汉寿亭侯级别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汉朝,爵位

    还不了解:汉朝爵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有哪些爵位?关羽的汉寿亭侯是什么级别?中国自先秦时代开始就已有了封爵制度,即“五等爵”。据《礼记》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不过,五等爵的级别太高,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遥不可及。所以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推

  •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为何选择“宋”作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赵匡胤,北宋

    赵匡胤,即宋太祖,小名香孩儿,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说到南京,许多人会想到江苏的南京。其实,宋朝时期的南京不在江南,而是在河南,也就是如今的商丘。现在它虽然只是个地级城市

  • 士燮投靠了孙权,为何最后会被孙权抄家灭族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三国,士燮

    士燮,也许很多人对他不是很熟悉,但《三国志》中对他也是花了很多笔墨进行记载,足以见出他在三国时期的举足轻重。他是汉朝末年交州的地方实力派,最终臣服东吴,但仍掌握地方实权,统治交阯四十多年。不过,在他死后,他的家族几乎族灭,为何?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士燮像一、世居交州,兄弟皆郡守。士燮,字威彦,是苍梧

  • 楚庄王的为政举措有哪些?为什么能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楚庄王,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