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八位顾命大臣个个老奸巨猾 他们为什么会被慈禧一网打尽

咸丰八位顾命大臣个个老奸巨猾 他们为什么会被慈禧一网打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51 更新时间:2024/1/13 9:08:07

为什么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斗不过一个26岁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肃顺在咸丰帝临死前建议杀掉慈禧。没想到最后自己却死得悲凉,刽子手砸碎了他的膝盖,迫其下跪,然后砍掉头颅。大批权贵带着吃食,欢天喜地来围观。

八位顾命大臣中,除了肃顺被处以极刑;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赐自尽;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革职、削官、流放;只有景寿保留了一等公爵、固伦额驸名号,回家闲住。

这八位顾命大臣,个个老奸巨猾,在政治宦海中沉浮已久。而慈禧不过是年仅26岁,生活在深宫中的一介女流。

为什么这些顾命大臣竟然被慈禧一网打尽?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呢?

一、咸丰帝的政治制衡术

1860年,英法联军进军北京。

咸丰帝带着妃嫔、皇子,在肃顺为首的朝廷大臣的拥护下,从京城前往热河避暑山庄。

北行热河,名义上是“北狩”,是去“度假”,实际上就是逃难。

咸丰帝没有料到的是,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京城。

到了热河没多久,咸丰帝就病倒了。尽管遍请名医,咸丰帝的病还是越来越重了。

肃顺此时进言,立慈禧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为了防止母以子贵,后宫干政,应该下旨杀了慈禧。

咸丰帝并未采纳这个建议,一日夫妻百日恩,让幼小的儿子失去母亲,咸丰帝于心不忍。

此时朝廷形势非常微妙,被咸丰踢出权力中心的恭亲王奕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解决了争端,威望渐隆。

追随咸丰在热河的大臣们以肃顺为首,肃顺很有才干,却嚣张跋扈。

咸丰帝活着时,可以压制住肃顺。如果他不在了,载淳只有六岁,无人能够压制肃顺,皇权很可能被肃顺掌控。

为了利用肃顺辅助朝政,平衡恭亲王,又要压制他的野心。咸丰帝思前想后,只好将皇后慈安和慈禧抬了出来。

东宫慈安老实敦厚,才能平平。西宫慈禧伶俐,精明能干。

咸丰帝临终前,任命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又授予慈禧“同道堂”之印,慈安“御赏”之印。

八大臣做出的决定,谕旨同时加盖慈安和慈禧两枚印章才能生效。

他的本意是让这几方互相牵制,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小皇帝处理朝政,两宫太后制衡八大臣,慈禧和慈安又可以互相制衡。

这样的安排看似合理,咸丰帝却忽视了几点。

虽然几方牵制,但是慈禧和慈安握有决定权,她们可以否定肃顺的任何建议;

小皇子年幼,两宫太后可以借用小皇子的名义发号施令;

慈安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为人宽厚不计较。慈禧强势、心机颇深。两人相较,慈禧明显占据上风。慈禧和慈安之间的互相牵制其实是慈禧说了算的。

顾命大臣太多,不能在关键方面达成共识,容易分崩离析。

果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为这些缺陷,咸丰帝精心设计的治国策略没多久就被慈禧搅得天翻地覆。

二、傲慢是顾命大臣全军覆灭的根本原因

顾命八大臣各个经历过数次波云诡谲的宫廷斗争,见多识广。

特别是首领肃顺,身负咸丰帝的临终任命,同治小皇帝对他言听计从,俨然走上了权力巅峰。

骄傲自大的肃顺此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对慈禧这个26岁的深宫女子看走了眼,没把她当回事。

而慈禧不仅对肃顺充满了戒备,还因为肃顺的多次轻视,慈禧心中充满了恨意。

其实从北京到热河的逃难路上,肃顺就给自己的命运挖下了大坑,可是他却浑然不知。

当时肃顺对咸丰帝的照顾无微不至,衣食都是顶级的,他自己也跟着奢侈享用。可是对待慈禧和慈安就非常怠慢,只给她们一荤一素外加豆豉。

当慈禧提出自己的骡车太破了,想换成马车。肃顺却说半路没地方找马车,到了宿地再说,到了宿地后,太监又来提醒他,他却说,现在哪有空闲来办这个事。

当慈禧再次催促他时,他很不耐烦地说,危难的时候不比平时,皇后坐的车也是临时从街上雇来的,你是什么人,想凌驾于皇后之上吗?

这样的轻视让慈禧非常恼火。而更让她无法忍受的是,肃顺以免除后宫干政为由,建议杀母立子,如果咸丰帝采纳这个建议,慈禧将一命呜呼。

如此种种,并不是因为肃顺的情商低,而是他根本没有把这两位女人放在眼里。

因为轻敌,他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

错误1、颠倒君臣之礼,埋下更深的祸根

慈禧先让人建议,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八大臣却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反对。

八大臣觉得两个女流之辈,政治经验那么少,不足为惧,每次觐见的时候,都是颐指气使。

在他们看来,两宫太后虽然手握印章,却不过是走个过场。他们在处理政务时,将两宫太后视若无物。

在咸丰大殓的仪式上,按理说应该给慈安和慈禧同时上皇太后的尊号。可是肃顺在当天给慈禧上了皇太后尊号,却晚了一天才给慈禧上皇太后尊号。

慈禧本就不会忍受自己成为傀儡,又受此大辱,内心极度憎恨肃顺。

她在慈安面前哭诉孤儿寡母受肃顺欺凌的惨状,游说慈安与自己一统阵线,开始暗中筹备除掉八大臣。

错误2、允许慈禧与奕会面

在北京的恭亲王日子也不好过,八大臣想将恭亲王边缘化,没有给他任何重要的职位,也不准他插手任何政务大事。

正在此时,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得海到达北京,将慈禧的求助信息传递给恭亲王。

恭亲王本就想等待合适的时机谋定而动,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于是,他借口吊唁咸丰帝来到热河。在咸丰帝的灵枢面前伏地大恸,声彻殿陛,旁人无不跟着流泪。

接着他提出要面见寡嫂和侄子,以示安慰。

肃顺原本并不想同意恭亲王和两宫太后见面,可是恭亲王对肃顺等人毕恭毕敬,故意邀请八大臣跟他一起觐见太后。

肃顺等人觉得恭亲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降低了警惕。两个后宫女人和一个过气亲王能够翻起什么风浪?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

肃顺笑道:“老六,汝与两宫叔嫂耳,何必我辈陪哉?”

恭亲王和两宫太后单独谈了两个多小时,密谋了下一步的行动。

随后恭亲王就急匆匆地回京筹备政变的一干事宜。

可怜的八大臣丝毫未觉,还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而洋洋得意。

错误3、忽视了对兵权的把控

恭亲王一方面收买了手握重兵的兵部侍郎胜保和大将僧格林沁,另一方面与英国侵略者秘密协商,争取他们的支持。

而此时,肃顺等人犯了一个极其致命的错误。以“差务暂较繁忙”为由,假意推辞掌管皇帝卫戍部队、步军统领等职务。

他们原本只是客套谦让,意在炫耀自己的劳苦功高。没想到两宫太后顺水推舟,直接同意了他们的请辞,不动声色地夺了肃顺集团的兵权。

没有兵权的肃顺集团就像没有牙齿的老虎,样子再凶也没有了搏斗的能力。

错误4、没有阻止慈禧提前回京

肃顺失了兵权,可是他手中还有太后和小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失为一步扭转颓势的好棋。

无可奈何肃顺并没有看透慈禧和恭亲王的意图,依旧大大咧咧不以为意,错失了最后一个扭转命运的机会。

在运送咸丰帝灵枢回京的时候,慈禧以同治皇帝年幼体弱为由,让八大臣中的载垣、端华与她们穿小路先行回京,剩余六大臣扶枢走大道后行。

两个队伍路程整整相差三天。杜绝了肃顺将太后和皇帝作为人质的可能性。

慈禧回到皇宫的第二日,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宣读谕旨,历数肃顺、端华、载垣等罪状,将他们革职。接着,恭亲王示意侍卫将端华、载垣擒拿,使得他们失去了向肃顺通风报信的机会。

肃顺被抓时,咆哮狂悖,抓他的人用器械狠狠殴打他,他依旧不停地破口大骂。

错误5、肃顺因为自傲,树敌太多

按照大清律规定,满族贵族享受特权,宗室人员犯罪,不得判死刑。

可是慈禧深恨肃顺,也怕留下他后患无穷。因此,示意朝廷各部门将他重判。

因为肃顺以往大力整治贪污腐败,得罪了不少人。竟然没有人为他说句话,一致同意将他斩首。

三、结束语

肃顺行刑当日,因为是咸丰帝大丧期间,因此他穿着白袍布鞋,带着枷锁,跪在牛车上穿过人群。

不了解谁大喊一声:肃顺也有今日乎?顿时,人们激动起来,顷刻间,肃顺就被砸得血肉模糊。

尽管如此,肃顺依然破口大骂,不肯下跪。行刑者敲碎了他的膝盖,迫使他跪下,手起刀落,斩掉了他的头颅。

这一年正好是辛酉年,这一次改变清代命运的政变史称“辛酉政变”。

顾命八大臣斗不过一个深宫中没见识的女子,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强,下手不够狠,而是因为傲慢。

因为傲慢,忽视掉了一切可疑迹象,自以为是地以为万事尽在掌控之中。

八大臣怎么样也不会想到,他们玩了一辈子的鹰居然被一只初出茅庐的雏鸟啄了眼。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最大的障碍,傲慢才是。

标签: 历史咸丰清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唯一被累死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唯一被累死的皇后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封建社会中让所有的女性都羡慕的位置便是皇后了,但如果你真的了解她们所承担的责任之后或许就不会再羡慕了。她们的身上背负着母仪天下的责任,还要帮助皇帝管理六宫事务,作为皇帝的嫡妻还要生儿育女,总是她们的压力要比很多女人的都大,甚至有些皇后最后

  • 齐桓公的为政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能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齐桓公,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

  • 晋文公的为政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能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晋文公,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

  • 汉朝封爵是以军功计算的 李广为何始终没有得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汉朝,李广

    还不了解:汉朝李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以军功封侯,为何李广终身没有封侯,是战功不够还是运气不好?汉朝的封侯,其实就是一种爵位,这种制度来自秦国的商鞅变法,前身就是军功爵位制,顾名思义就是必须取得军功,才能封的爵位,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只要你有儿子,可以一直世袭,秦国

  • 索额图是康熙手下的一员悍将 康熙最后为什么要整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康熙,索额图

    对康熙和索额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整死重臣索额图?康熙皇帝时期的清代属于鼎盛阶段,也算国泰民安,但朝廷上下的大小事务也迭出不穷,当时的索额图是康熙手下的一员悍将,文治武功都很精通,加上是康熙挚爱的赫舍里氏的亲哥哥,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康熙帝的左膀右臂,

  • 康熙当初传位给雍正 雍正为何不担心十四阿哥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康熙,十四阿哥

    对康熙和十四阿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清康熙帝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清代康熙皇帝新觉罗·玄烨在畅春园去世,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即雍正皇帝。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围绕着雍正皇帝的继位,是否是康熙帝本人的真实意愿,也

  • 刘备为什么选择魏延作为汉中太守,为何不选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刘备,蜀汉

    刘备,即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9年,经过两年的汉中之战,刘备终于击败曹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汉中之战是影响三国局势的一场战争,虽然世人都比较熟悉,但是未必知道具体细节,史料的记载也相当模糊。蜀军出动了刘备、张飞、赵云等指

  • 南宋三位皇帝为何接连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南宋三位皇帝为何接连禅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南宋三位帝王连续禅位,是指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这三位皇帝,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甚至是年富力强之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或亲生儿子。将人家拼死拼活都要争夺的至高权力拱手相让,倘不是吃错药了,就是有非常之隐痛,不得不交。所以,这三位皇帝之所以

  • 令妃的第一个女儿为什么只活了19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令妃的第一个女儿为什么只活了19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时,正是令妃被乾隆宠爱的时候,由于公主的到来让乾隆非常高兴。因此,公主一出生,乾隆就为她安排了一场很好的婚姻。本来就被宠幸,并生下皇帝的孩子,这使他们母女在后宫让人羡慕。不久之后,皇后被废除,次年就去世了。这个时候,皇宫里还没有

  • 花蕊夫人最后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五代

    花蕊夫人最后结局是什么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帝王与美女,中国历史上的各种记载和传说真是汗牛充栋,项羽与虞姬,汉宣帝与许平君,汉光武帝与阴丽华,唐玄宗与杨贵妃,宋真宗与刘娥……他们的故事,美丽而感人,有着寻常百姓所难有的传奇魅力,故让人津津乐道,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的形容,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