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诸葛亮如何不杀马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4/2/12 2:19:41

建兴六年春天(公元228),诸葛亮北伐中原,亲自率军攻打祁山。由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归降诸葛亮,引起了关中巨大震动。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坐镇西安,手下大将张郃马谡在街亭交战。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行动失当,被张郃打败,街亭也丢失了。诸葛亮的大军退回到汉中以后,诸葛亮处死了马谡。为此事,诸葛亮还自贬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在处斩马谡时,三军垂泪,诸葛亮也是垂泪而为,这就是有名的典故“挥泪斩马谡”。

在有些史书记载当中,说马谡临刑时,十万人为他流泪。马谡下狱时,有人替马谡求情,诸葛亮没有答应。后来接替诸葛亮执政的蒋琬来到汉中,对诸葛亮说:“春秋时楚国杀了大将得臣,然后文公才高兴,这是很清楚的事情。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这个时候杀了一个有智慧有计谋的人,难道不是太可惜了吗?”诸葛亮哭着说:“兵圣孙武所以能够制胜天下,就在于他用法明确。”

楚国杀大将得臣是发生在楚成王时期的事情。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发生了一场大战。战前,楚成王本来打算撤兵回国,但大将得臣不同意,要求和晋国作战,楚成王给了他很少一部分兵力,自己回国去了。战争期间,晋国军队实行了“退避三舍”办法,既是兑现晋文公当初在楚国时的诺言,又是一种麻痹敌军的战术,果然将楚军打败。得臣带着残兵逃走。不过,楚国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大伤元气,楚国的令尹成得臣又是一位治军有方,屡立战功的大将,所以,晋国大臣都很高兴,独独晋文公秋眉不展。不用说,他非常担心,一旦有一天再和楚国军队相遇,得臣必然会用打胜仗来一雪前耻。但是,回到国内以后,楚成王责备得臣,得臣无以自辩,自杀身亡。消息传到晋军,晋文公说:“我在外部打击楚国,楚国在内部诛杀大将,这就叫内外呼应!”这才面露喜色,然后北渡黄河回到晋国,论功行赏。

按照这个“历史教训”,马谡可以不杀吗?

很明显,蒋琬的意思是说,马谡可以不杀。

一个将领由于自己的失误,使将士的性命白白丢在战场上,活着的人皆曰可杀,这样的将领应该杀。而马谡临死,有十万将士为他落泪,可见,不杀马谡,蜀国军心不会受到影响。

诸葛亮流泪杀了马谡,也可见他有痛惜之情。

马谡死后,诸葛亮给刘禅上了一道奏疏,说“街亭违背军令的错误”,责任在于他“用人不当”。还说“按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他自己承担全部责任,请求“自贬三级”。

这当中有两个问题:用人不当和承担全责。用人不当是说,刘备临终前曾经叮嘱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人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按照蒋琬的说法,这个人是个很好的谋士。诸葛亮让他带兵独当一面,这就是用人不当。承担全责这个事情说起来有点儿复杂。春秋时期,秦穆公要攻打郑国,大臣劝阻他,说“劳师袭远”不可能不走漏消息,这样很难取得胜利。且奔袭千里,要越过其他国家,没有后援,一旦出事,就是灭顶之灾。秦穆公不听,还是决定偷袭郑国。结果秦军失败,带兵将领做了晋国(途经之国)的俘虏,后来在文赢(晋襄公母,秦国女子)的干预下得以释放回国。按照军法,秦国的这些将领最低的处罚就是要处死本人,但秦穆公承担了全责,说一切责任都由自己来负,赦免了这些带兵将领。而这些将领也不负秦穆公,日后果然奋勇杀敌,打败了强敌晋国。这可以说是一种担全责吧!还有的担全责就是,主帅负领导责任,具体方面的将领负主要责任,就好像是一种倒逼机制。

如果按照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做法,马谡也可以不杀。

马谡还有一种可能可以不杀,那就是将马谡押回成都,让刘禅来处理。这样,只要有人出面讲情,诸葛亮可以借皇帝之口,赦免马谡。

但是,诸葛亮却是“先斩后奏”,杀了马谡。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杀了马谡呢?当然,我们不是要说马谡该杀不该杀,而是为什么要杀。

关键在于,马谡之死,在于他违背了诸葛亮的“调动指挥”(违亮节度),这才是诸葛亮绝对不能容忍的。“节度”一词很有意思,是部署还是指挥调度?本来,刘备曾经告诫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能重用,但诸葛亮还是用了,为什么?他就是想用新人,树权威。当时蜀国没有人了吗?有。赵云、邓芝这些人只能作为偏师疑兵,魏延、吴壹只能是随军而行,而马谡却得到了这样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说赵云老了,那魏延呢?他可是时刻想着能够担当的!“诸葛平生唯谨慎”,按照诸葛亮的性格,他也不可能在这样一场大战中用生不用熟啊!关键在于,以上所说的人都是刘备的“老人”,是在刘备时期就已经成名的人。还有那个李严,他是刘备托孤的重臣之一,刘备让他“统内外军事”。但刘备死后,像北伐这样的对外军事,他能够“统领”吗?诸葛亮本来是想让这个刘备不让用的“老人”一个机会,让他成为“新人”,可惜马谡不但不争气,还不听话,败了又怎能不死?仅仅从军事上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失利需要以马谡以命来担责吗?果真如此,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到底也没有看见过长安,胜利又在哪里?师出无功,责任又该谁来担?何况,这次出师,蜀汉攻克了原来属于魏国的三个郡,街亭失利后,还带走了一千家百姓回汉中,这也不能算是完败吧!

在这次北伐中,诸葛亮得到了一个人——姜维。诸葛亮给留守丞相府的人写信说:“姜伯约……所具有的才能,永南、季常那些人都比不上他。”还说:“姜维在军事方面非常机智能干,他既有胆量和义气,又深深地懂得兵法。”永南就是李邵,和哥哥弟弟一同被称为“李氏三龙”;季常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年少有才名,刘备入蜀,马良留守荆州,被任命为左将军掾。出使东吴,为孙权所敬重。就是这样的两个人都比不上姜维,可见诸葛亮对姜维是多么器重。得到了姜维,诸葛亮封他为义将军,还封他为当阳亭侯。此后更是一路高升,六年后诸葛亮去世,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并“统帅各路军马,加封平襄侯”。

姜维只是一个例证,说明诸葛亮在选拔培养新人。姜维归蜀时,年龄二十七岁。对比这个懂军事的新人姜维,一个令诸葛亮伤心失望的马谡还想活吗?

标签: 历史三国马谡

更多文章

  • 如果诸葛亮的接班人是魏延,北伐的结果会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魏延

    魏延是蜀汉后期的大将,他曾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立有大功。本来,魏延是最有机会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奈何他与长史杨仪不和,最终被逼而反。假如魏延真的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蜀汉后期的走向会如何呢?如果魏延真的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蜀汉绝对会出现以下这四种结果。首先,蜀汉会大举伐魏,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众所周

  • 诸葛亮身负大才,为何刘表却看不上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三国,刘表

    诸葛亮是一个风云人物,不仅在三国时期享誉盛名,在现今,更是拥有大批粉丝迷弟,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令我们敬仰。但是,同时代的刘表却为何看不起他?或许这真是刘表没眼光,刘表干不了大事的原因吧!所谓慧眼识英才,刘备之所以能干成大事,是因为他识别出了英雄,诸葛亮就是大英雄,被他识出,三次请出了山林,刘表那是

  • 朱棣遭到子孙的嫌弃甚至连灵位差点都丢了 朱棣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朱棣,子孙

    还不了解:朱棣和子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是“千古一帝”,为何却遭到子孙的嫌弃?明武宗朱厚照是历史上玩闹的皇帝,他喜爱玩闹喜爱到连生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以至于他死的时候连个亲生儿子都没有,只能将皇位传给他的旁系。朱厚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当皇帝,可是皇帝却偏偏找上了他。

  • 历史上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吕雉,汉朝

    众所周知吕雉是刘邦的妻子,吃了很多苦,那么刘邦死后,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不自己称帝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虽然在吕雉之前,刘邦和曹氏有情,并且还未婚先育,但吕雉才是刘邦的正室。所以刘肥虽是刘邦长子,但却非嫡长子。子以母贵,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当然就是吕雉的儿子刘盈了。刘邦驾崩后,太子刘盈登

  • 唐朝的千牛卫到底是什么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朝的千牛卫到底是什么组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千牛卫的“著名”完全仰仗虚拟人物李元芳的形象代言,其实它没有那么牛,工作内容也很乏味。不过作为皇帝的近侍,千牛卫升迁的机会大,但招生名额却很少,所以人们趋之若鹜。千牛卫是什么组织千牛卫分左、右千牛卫,是唐朝16卫之一,负责皇帝的宿卫、侍从

  • 事实证明朱棣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朱元璋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朱棣,朱元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条件卓越,但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棣继承皇位?引言“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在公元1368年时,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并在南京成功登基,为了让大明江山可以在后世手中长治久安,

  • 朱棣说生母是马皇后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朱棣,生母

    还不了解:朱棣生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朱棣说自己是马皇后儿子,为何后世产生怀疑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谁?在后世成了一个谜。《明史》上明确记载,明成祖朱棣是“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而且在明代的很多实录里,明成祖朱棣多次对外表示自己,“朕高皇后第四

  • 乾隆与和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乾隆为什么舍不得杀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清朝,和珅

    对乾隆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与和珅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任其贪污,却始终舍不得杀?每当人们说起大清代的和珅,那么一顶巨贪的帽子必然要跟着扣上。不过和珅的贪污数量远远没有野史杂谈中传闻的几亿两之多,根据官方记载推测,和珅的家产折合大概在一千万两左右。但是这也相当于清

  • 有哪些与共叔段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共叔段,郑国

    共叔段,姬姓,名段,春秋时期郑国宗室。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为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郑庄公在共叔段未公开反叛

  • 乾隆退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乾隆,清朝

    还不了解:乾隆太上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退位后当太上皇当的如何?他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做了什么?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在位时间整整60年。他在位期间,清王朝的统治力和繁荣程度到达了顶峰。也正是从那时起,大清也慢慢走向了衰败。可以说,乾隆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