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当初对秦人都能下手 李世民为什么还能称为明君

李世民当初对秦人都能下手 李世民为什么还能称为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4/2/11 21:40:57

李世民和亲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对亲人无比狠辣,为何被视为英主?

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皇帝,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也有何不食肉糜的,有长在深宫大院的,也有自小乞讨最后当了皇上做英主的,当然了,也有明成祖这种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

同样拥有杰出军事能力的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个另类,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也一直两极分化,有的人说他是个难得的英主,他统一了全国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国土面积空前强大,国家也在他的治理下欣欣向荣,有了贞观之治。

反对者则是认为,他极端冷血,为了当上皇帝,甚至不惜埋伏自己的哥哥弟弟,并将二人的头颅拿到李渊面前逼宫,为了斩草除根,李建成李元吉的家人都被斩草除根。

究竟怎样才是一个真实的李世民,究竟怎么评价才能显得客观公正?

英主的标准

英主昏君暴君,是传统的中国人民按照儒家的思想给皇帝定义的概念,按照儒家思想,当皇帝的人应该以百姓安康为己任,勤俭勤政,爱惜民力,广开言路,放弃个人的享受而为国家奉献终身,最终,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作用,这才方为英主。

昏君的概念却是,听信佞臣不辨忠奸,安心享乐,不理朝政,无视黎民百姓的愿望,残害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大臣。简单来说,为国舍己者英主,弃国享乐者为昏君。

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各安其生,各谋其政,如果皇帝,大臣,百姓都能好好在自己的摊子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不逾越规矩,不偷奸耍滑,那么,国家必然就是一种盛世景象。

其实提起底,古代社会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治而非法治,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时,法律就会成为有权者的庇护,国家遇英主则强,遇昏君则亡,因为一两个人的道德水平而决定整个国家的兴衰走向,势必会导致国家发展不平稳。

而这种乱象,直到新中国时期才得到知道决,英主与昏君的概念此时才被彻底扫进垃圾堆。

于国的评价

李世民在帝王中,属于极为罕见的一类,主动利用制度约束皇权,颇有后世君主立宪的味道,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初,就下了一道诏书,设立了谏议制度。

皇上与臣子进行讨论事务时,双方都处于监督状态,最终使得臣子之间不论高低皆为国畅所欲言。过去就有类似的制度,但从没有任何一任皇帝,像李世民这样身体力行,真正让这个古老的职务发挥了真正的作用,也由此才有了魏征这样的千古名臣。

在军国大事方面,起草文书的人必须在上面留下各方意见,每个官员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就可以避免个人意志对于国家整体治理的影响过强,唐王朝的决策很少出现失误的时候,真正的尽可能做到人尽其用。

国家的治理不仅在于政策方面,还在于选拔官员的方面。现实中官员的任免调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上级的个人喜好影响,在个人能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谁都愿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但李世民偏偏相反,对于留须拍马者深恶痛绝。

曾有一人想要利用反季节蔬菜讨到李世民的欢喜,最终反倒使自己丢了官职。可以说,为了国家的良好治理李世民彻底丢弃了个人喜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朝代里的都有忠臣,奸臣,直臣,佞臣,往往直臣都是不受待见的,这类人虽然一心为国为民,但是在情商方面有待提高,但是李世民偏偏喜欢这一类官员。

当李世民得知官员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甚至为官员之间不客气的直言直语感到龙颜大悦,而魏征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臣,也是因为李世民的宽容,让他能够在朝堂上敢言直语。

在驾驭臣子方面,一般的地方都会选择同一个等级设立两名到三名大臣,让他们之间的权力达到均衡,互相制约,互相利用,以此达到稳定朝堂的目的,这本是常规用人之道,但是李世民偏偏反其道而行。

面对臣子打小报告,他反而劝谏臣子要接受不同人的小毛病,容人所短,用人所长,而对于打小报告的大臣,他将其宽恕,因为这个人还算忠直,就没有忍心废掉这个人的官职。

有如此英主在上,何患朝堂无名臣。宽容的朝堂,生机勃勃的朝廷,几乎是历代帝王从未出现过的,如此宽容的国家,圣明的君王,说他几乎达到了皇帝的上限应该不为过吧。

李世民对待亲人

而在家人方面,玄武门之变,似乎成了李世民一生抹去的污点,也成了后人怀疑他英主之实的依据。

事实上,唐代的基业基本上都是李世民一己之力打下来的,李渊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稳定后方的作用,当时,李世民在朝中的呼声也是极高,原以为当皇帝是理所应当,但是李渊偏偏封了李建成当太子。

若是此番还不至于让李世民行极端之事,但是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结,想要加害李世民这就让人不能容忍了,与其被动等待,倒不如主动出击。

玄武门之变,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结果,而其中的过程,却是李世民不得已而为之,事情既已发生就应该做到底,这才有了后来的逼宫以及斩草除根的诸多行径。

其实李世民对于家人很宽容,李渊后来给他生了许多的弟弟妹妹,无论这些人多么头疼,李世民也没有处死过其中一人,而太子李承乾胡作非为时,他也舍不得废掉这个太子,直到李承乾造反才坚定了他的决心。

他对家人并非冷血,一个于国宽容的人,于家又怎会冷血。这样与家人宽厚,与国家勤政,兢兢业业铸就贞观之治的人,岂能因为一个玄武门之变的小瑕疵就遮盖了所有的功勋。

瑕不掩瑜,他的确做到了帝王的顶点,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古代英主。

标签: 历史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乌雅氏作为雍正皇帝的生母 两人的关系为什么很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雍正,生母

    对雍正和生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为何说“生恩不及养恩大”?雍正的生母是乌雅氏,养母是佟佳氏,在雍正的回忆中,对乌雅氏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对佟佳氏的印象却相当深刻,甚至雍正自己还说“生恩不及养恩大”,足以见得雍正与生母乌雅氏之间的感情很一般。也许很多人觉得两人关系不好

  • 张飞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张飞是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张飞,蜀汉

    还不了解:张飞之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是死于自己人手里?真实的死因是什么?张飞,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张飞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性格粗犷,直率,同时又有点有勇无谋的莽夫形象,故而大家都习惯称作他为猛将张飞,一个猛字,道

  • 历史上东汉时期的刘宠为何被称为“一钱太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东汉,刘宠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一钱太守”刘宠的故事。东汉刘宠离任会稽太守,前往京师上任时,有五六位老叟拿一百钱给刘宠,为什么百姓会如此,是因为刘宠在会稽为官时为官清正、施政惠民,使得会稽得到了太平的局面,百姓由此对刘宠很爱戴,所以在他走

  • 皇三子胤祉无意于皇储的位子,为什么还被幽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胤祉,雍正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皇三子胤祉的故事。胤祉,是康熙皇帝第三子。胤祉在他的兄弟中,文学、书法、骑射都是很突出,可谓是文武双全之才,故而他曾备受康熙皇帝的喜爱。康熙三十七年,胤祉被封为诚郡王,康熙后期发生了众子夺嫡事件,最终在康熙四

  • 传说巴寡妇清能让秦始皇行上宾之礼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巴寡妇清,秦朝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传说巴寡妇清能让秦始皇行上宾之礼是真是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快来一起看看吧。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是我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也是第一次完成大一统的人物,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秦朝。其功过是非自有定论,这里也不多说。但不可否

  • 秦皇岛和秦始皇有关系吗?详解秦皇岛名字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秦皇岛,秦始皇

    秦皇岛和秦始皇有关系吗?实际上,秦皇岛名为秦皇岛,确实和秦始皇有些关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首次完成了大统一,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多民族的秦朝。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自认为功劳盖过三皇五帝,所以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

  • 秦始皇的弟弟成蟜是因为什么背叛秦国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秦始皇,秦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秦始皇嬴政的弟弟成蟜的故事。提到秦始皇,大家并不陌生,他统一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秦朝,他施行书同文、车同轨,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还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同时他还奠定了中国

  • 康熙皇长子直郡王胤禔的下场怎么样?被杀掉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康熙,清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康熙皇长子直郡王胤禔的故事。康熙嫡次子是胤礽(玄烨第七子),而康熙的皇长子则是胤禔,所谓嫡庶有别,胤禔虽然皇长子,但却是庶子,所为身份还是不能和胤礽相比的,毕竟胤礽是康熙皇帝嫡后发妻赫舍里氏。胤禔,他的母亲是

  • 唐朝从鼎盛时期到衰落 仅仅是因为一个杨玉环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唐朝,杨玉环

    对唐代衰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从鼎盛到谷底,难道真的只是差了一个杨玉环吗?总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历史是对过去的见证,是世界运行的规律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历史的知道,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唐代(618年——907

  • 李渊能够建立大唐都是因为李世民吗 李渊都做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唐朝,李渊

    对唐代和李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立大唐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吗?李渊做过什么?如果要聊起唐代存在感最强的皇帝,大家能够想到谁?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是褒贬参半的唐玄宗李隆基?抑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武则天?他们各有千秋,在创立他们自己精彩人生的同时也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