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军事政策到底是什么样的 将士们为什么会万劫不复

宋朝军事政策到底是什么样的 将士们为什么会万劫不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57 更新时间:2024/1/20 23:10:22

对宋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代采用了怎样的军事政策,将应精忠报国的将士们送向万劫不复?

唐诗宋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或许你了解苏轼王安石晏殊等他们都曾是宋代的"明星",既是文人又是大官,好不得意;而你听到过什么关于军事、武术方面宋代值得借鉴的事情吗?

宋代不是没有名将,狄青岳飞韩世忠,什么叫生不逢时?他们就是了,赵匡胤立朝时确立的"以文治国",将宋代与这些原本应在战场快意人生、精忠报国的将士们送向了万劫不复。宋代究竟是采用了怎样的军事政策?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政策?本文将从军事方面阐述,宋代是如何一步步灭亡的。

一.皇帝的疑心病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文治国,重文轻武"

宋代第一任皇帝赵匡胤你有什么印象?潜意识中应该是将他与朱元璋、李渊归为一类的,同样都是在一个政权的废墟上重新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王国。不是那些只会高谈阔论的政治家,而是真正经历战争,谋略与才华兼顾的政治家。

然而赵匡胤颇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味,他在五代十国的战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创立宋代,本应明白武将对一个王朝的重要性,但他退缩了,他选择"自保",或许这便是皇权的吸引力。

立朝之初,赵匡胤便确立了宋代的发展路线—"以文治国,重文轻武。"

2.最"丧"的宋代皇帝

在赵匡胤眼里,晚唐和五代十国出现的政变都是因为"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种思想放在现代就是我们说的"太丧了",若古代便有这种文化,赵匡胤可能是中国皇帝发展丧文化的第一人。

丧的人看什么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去面对,赵匡胤的"丧"影响了宋代历代皇帝,本以为会有个正能量皇帝挽救一下,没想到这一家子人丧到底。辽、金、西夏、元这么多不安分的政权虎视眈眈着,宋代皇帝在军事方面做了什么反应?

来吧,先打,打不过求和,我给你钱、给你珍宝,然后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所以这种丧表现在军事上就是消极应对每一场与外部政权的战争。

3.光杆司令?

"我朝三百年来待士大夫不薄。"南宋覆灭之际,元军已围临安,谢太后在朝堂上说了这样一番话,她要求士大夫去救国,在这危机时刻连大军都没有,可想而知宋代的军事管理制度多么差劲。大军连光杆司令都没有,需要文官上战场。

二.宋代军事法令的失败之路

1. 说来说去,还是皇权最大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宋代在军事制度上诠释了这个词。五代时,藩镇嚣张跋扈,军事将领常滥用私权为自己谋私利,罔顾法纪。到宋代时,皇帝认识到了军权过大的弊端,为预防这种现象再次出现,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军事司法机构。

军事司法机构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将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分离,也就是管军事法庭和上战场统帅的不是一个人。确实在某一程度上分散了军权,巩固了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权力一旦增大,皇权便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所有法规在皇命面前不会发挥应有的法律效应。

2.老板不认识员工?

宋代的大军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放到如今就像是你不认识你的班主任或者不认识自己的上司,听起来就很不可思议,但事实是宋代的大军将领和士兵相互都不熟悉,"兵不识将,将不知兵"。造成这种情况的是赵匡胤立朝之初确立的"更戍法"。

赵匡胤本是后周军中最高统领,发动"陈桥事变"后夺取政权。因此他意识到了军中统领若权力过大甚至会改变一个朝代的未来,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制定了更戍法。

其内容主要是: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

我们常说"熟人好办事",更何况是一起出生入死面对战争的士兵和将领?更戍法确实杜绝了将领专权,但大军实力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

这种法规有点像游击战,打一枪换一地方。将领和士兵也是隔一段时间便会换一个大军待,将领对所带领士兵的陌生以及士兵不知面前的将领是否值得信任,跟着他会不会丧失性命?

所以你指望他打什么胜仗?伤亡人数少点就是积德了。赵匡胤这一变法虽然后期被废除,但也是让本不富裕的大军权利又雪上加霜了。

3. 将帅无指挥权

赵宋王朝的这一家子皇帝都有个毛病—对将领极度的不信任,说直白点他们都有被害妄想症。总是害怕自己家后花园哪天就成了某个大军将领的地盘。岳飞精忠报国为何没有好下场?狄青勇猛过人、,为何郁郁寡欢?都是这一家子人害的。

上了战场,一切瞬息万变。要打还是退本应是将领根据现场情况立刻做决定,宋代这一家子皇帝说:不行!你派人飞鸽传书、快马加鞭告诉我前线什么情况,我来制定战略。为什么说"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然是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你现在收到快递包裹都要三天,战场上的决策连三天都等不了,没想到还要用数十天等皇帝告诉你能不能打。如果这么打都没输,可能对面真的是"人机"了。

总结:

"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宋太宗这一席话点破了宋代覆灭的缘由。宋代皇帝都有一种思想: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他们对外表示"破财消灾",我们有钱,给了你们需要的东西,我们和解吧;对内,重文轻武,武官地位逐渐降低,军纪散漫。国防有多种重要?看看宋代的下场就一目了然了。

标签: 历史宋朝军事

更多文章

  • 诗鬼李贺作的一个名句,为何到宋朝才有人接出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唐朝,李贺

    在《旧唐书》中评价李贺: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李贺是继屈原以及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对与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以及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同时,也对下层人

  • 鲁肃与陆逊都是东吴的谋士,两人谁更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陆逊

    在东吴的政坛上,陆逊属于后辈,他没有张昭那样的老臣资格,甚至在资历上也与鲁肃差得很远,他是吕蒙向孙权推荐的一位年轻将领;陆逊没有周瑜那样的与东吴孙氏家族那样的紧密关系,周瑜与孙策师出同门,都是李先隆的学生;周瑜娶了江东美女小乔,而孙策娶了大乔,他们是连襟;周瑜与孙策年轻时就相见如故,两人惺惺相惜,亲

  • 汉初最特殊的人物:陈豨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初最特殊的人物:陈豨做了什么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初时期,陈豨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历史记载中,有关他的片段总是显得遮遮掩掩,被后世认为是汉朝想要隐藏这段历史,毕竟陈豨造反是并不是异姓王,但是其反叛时期,前后牵连了其他4位异姓王,而且陈豨之乱应该是西汉立国后刘邦时期

  • 狄仁杰担任的“黜陟使”,是个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狄仁杰担任的“黜陟使”,是个什么官职?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黜置使”正确的说法是“黜陟使”,是唐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吏治监察的代表。唐代的黜陟使制度,是一项监察制度,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察,决定对官员升迁或贬黜的依据。一、黜陟使的职责“黜”的意思是贬黜、降低,“陟”

  • 后世如何评价萧宝夤?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萧宝夤,南朝齐

    萧宝夤(487年~530年),字智亮,齐明帝第六子。齐官民拥其夺兄萧宝卷位,事败后被赦。萧衍入建康,封鄱阳王。魏宣武帝景明三年,逃至寿春。年十六,经审验,迎至洛阳,封齐王、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统军攻梁,屡有战功。孝明帝正光初,为尚书左仆射。处事有条理,声誉日高。孝昌初,为开府、大都督,率军入关中讨

  • 武则天赶下台,为什么没人找她秋后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赶下台,为什么没人找她秋后算账?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她在李世民在位时期被选入宫中,却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结为夫妻;她整顿吏治、任用贤良,却也纵容亲信、扰乱纲常;她废黜儿子自立为帝,却也在死后嘱咐后代留下无字碑.

  • 历史上王羲之的家世背景有多牛?和皇帝平分秋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王羲之,晋朝

    历史上王羲之的家世背景有多牛?有一句诗叫做“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个“王谢”是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是可以和皇帝平分秋色的家族,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便是出身于琅琊王氏。王羲之的祖父王正当过尚书令,父亲王旷当过淮南太守,然而他家族里最有名、最具权势的,还是他伯父王导

  • 为康熙生6子的宠妃,最终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为康熙生6子的宠妃,最终什么结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盛行早婚早育,历朝历代朝廷规定女子的结婚年龄有所不同,但大都13岁就可以出嫁,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选秀则规定是13-16岁。但在清朝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便是女子不到年龄就入宫,等长大后侍寝,清朝称之为“宫中待年”。

  •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为何会一边倒向司马懿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塚虎司马懿一击制胜,曹家几十年的基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继承了汉朝正统的曹魏政权本应该成为万姓归心,四方仰德的唯一合法政权,为什么没能像汉朝一样长时间的死而不僵呢?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寒门出身的创业者,在他的一生中,始终秉承着联合名门望族同时吸纳平民英才的用人之道,凭借其出色的个人

  • 豪格为什么会同意多尔衮成为摄政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豪格为什么会同意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643年,清太宗的皇太子猝死。 由于皇位继承人尚未确定,长子霍格和十四弟多尔衮争夺皇位。 结果当然两败俱伤,谁也没能登上皇位。 折中之下,皇太子的第九子福继位,是为了顺治帝。 我想这段历史是众所周知的,皇位争夺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