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乌拉那拉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皇后 历史上的她真的失宠了吗

乌拉那拉氏作为乾隆皇帝的皇后 历史上的她真的失宠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4 更新时间:2024/1/17 18:36:42

乾隆和乌拉那拉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历史上真的失宠了吗?为什么?

那拉氏确实失宠了,并且,因为失宠后的愤恨,她曾公然断发,以示和乾隆死生不复相见,而乾隆对她也恨之入骨,先幽禁后又逼其速死,可谓恩断义绝。

那拉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在乾隆的“白月光”富察氏(孝贤皇后)去世后不久,那拉氏就被火速提拔,先晋封为皇贵妃,同时让她“摄六宫事”。

到了富察氏丧期满后,乾隆随即下了一道诏令,便将那拉氏正式册封为皇后。

从那拉氏的晋封速度来看,说明当时的乾隆对那拉氏颇为宠爱,不然也不会在嫡妻丧期刚满之际,就大肆对那拉氏进行晋封。

而那拉氏和乾隆之间,也确实有过很长一段“夫唱妇随”的幸福时光,在此期间,乾隆不仅该给的待遇都给了,甚至多次对她破格封赏,足以说明,乾隆对那拉氏的爱之浓烈。

但在乾隆三十年,那拉氏却毫无征兆地公然剪发,表示要和乾隆“离婚”,而乾隆在事后,对那拉氏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不仅将那拉氏幽禁致死,并且在其死后,只花了二百两银子,就将那拉氏草草埋葬。

种种迹象表明,那拉氏失宠了,并且,因为失宠她才会用“断发”来发泄对乾隆的恨,那么,原本相当受宠的她,为何会失去乾隆的宠爱呢?这原因说起来,让人感觉十分可笑。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乾隆曾经对那拉氏是何等的偏爱。

据史料记载,那拉氏比乾隆小7岁,她是在十六岁那年,进入宝亲王府,成为了尚未继位的乾隆的侧福晋。

这一年,乾隆23岁,他的“白月光”富察氏22岁。

到了乾隆登基后,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此次册封,属正常册封,毕竟乾隆已是皇帝,自然要对后宫进行一轮晋升。

要是按正常轨迹,那拉氏在后宫中的地位,只能是用时间熬资历,不过,就在富察氏死后,那拉氏开始了“火箭式”的晋升。

先是在富察氏死后不足半个月,乾隆就下令,将那拉氏侍寝用的东西,全部挪到了皇后侍寝的养心殿东耳房。

紧接着,在富察氏去世的四个月后,乾隆又下旨,宣布晋封那拉氏为皇贵妃,而这就让那拉氏成为乾隆所封的皇贵妃中,最年轻的一个。

之后,又在那拉氏的皇贵妃封号上,单独加了一个“摄六宫事”的头衔,这个头衔,在整个清代历史上,别无二家,是乾隆为那拉氏首创。

并且,在册封那拉氏为皇贵妃的典礼方面,乾隆破天荒地抬高了规格,比如将那拉氏的仪仗车舆等,升级为明黄色,要了解,清廷宫中也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使用明黄色。

而根据《清宫档案》中的一些记载,当时乾隆对于册封那拉氏,有许多“仿照古制”之处,仿照谁呢?就是照着当年顺治帝册封董鄂妃的做法。

比如,清代所有的皇贵妃中,只有董鄂妃和那拉氏在册封时,朝廷进行了昭告天下,还有,清代册立后妃而祭告神灵的只有四次,其中董鄂妃两次,那拉氏两次。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那拉氏在乾隆心中的位置,丝毫不次于曾经的富察氏,甚至,还有些许胜出之意。

而这仅仅是“开胃菜”,乾隆对那拉氏那份“浓烈的爱”,真正的体现还在后面。

乾隆十五年七月初十(公元1750年8月11日),乾隆正式册封那拉氏为皇后,而此时,刚满前皇后富察氏的丧期。

清廷规制,前皇后丧期必须满27个月后,方能进行新皇后的册封,而富察氏的去世时间,为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公元1748年4月8日)。

也就是说,乾隆在富察氏的丧期刚满之际,就急不可耐地把那拉氏扶上了位。

而此时距离那拉氏上次晋升皇贵妃,仅仅过去了三年,其晋升速度之快,在乾隆后宫的所有妃子中,屈指可数。

要了解,同样被乾隆宠爱的令妃,从贵妃晋升为皇贵妃,还花了足足六年有余。

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那拉氏还未曾给乾隆诞下子嗣,也就是说她属于是“无子封后”,这种情况,纵观整个清代历史,也是相当罕见。

而在当时,乾隆可能也觉得说不过去,尤其是在富察氏丧期刚满就晋封那拉氏,因此,他就在诏书上,打出了太后这张牌。

诏书中显示,乾隆称是奉了太后的懿旨,所以才晋封了那拉氏,因此,他这是孝道之举,而非是“有了新人忘了旧爱”。

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只不过是乾隆的一种托词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那拉氏被火速提拔成了皇后,坐稳了后宫之主的位置,而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乾隆更是毫不吝啬的可劲儿对那拉氏宠爱。

比如,乾隆每次外出,包括南巡、狩猎以及避暑等,均会带上那拉氏。

要了解,那拉氏在当上皇后时已经32岁,这个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如果乾隆不喜欢她,完全可以减少带着她的频次,但乾隆次次不落,这就说明,乾隆真的是疼爱那拉氏。

而在此期间,那拉氏为乾隆生下了两子一女,分别是十二阿哥永璂、十三阿哥永璟以及皇五女,其中,在永璂出生前后,乾隆不仅多有封赏,还写诗纪念,并在奏折朱批中让大臣与自己“同喜”。

另外,乾隆在修建自己陵寝时,还特意为那拉氏留出了一个葬位,为的就是将来两人死后能“同眠一穴”。

以上种种,都十分明显地说明,乾隆对那拉氏可谓是爱到了极致,并且,这份爱也相当持久,那拉氏担任皇后足足有十五年之久。

不过,就在十五年之后,也就是乾隆三十年时,这份浓烈的爱却意外的戛然而止,那拉氏用一种惨烈的手段,硬生生的撕裂了她和乾隆之间的感情。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正月,乾隆皇帝开了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南巡,皇后那拉氏随行,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南巡,成了那拉氏的命运转折点。

最开始的时候,一切十分正常,那拉氏和乾隆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并且,在当年的二月初十,刚好赶上那拉氏四十七岁生日,乾隆还特意安排宴席为其庆寿。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当时乾隆为了表示庆祝之意,又以皇后那拉氏的名义,恩赐了随从办差的兵丁两个月的钱粮。

不仅如此,在那拉氏生日当天,她还亲自为乾隆进菜,并且,在次日早上,同样也有她为乾隆进早膳的记录。

还有,在那拉氏生日的次日白天,她和随行的其他妃子,又一同包饺子进献太后。

这就说明,至少在当时,那拉氏和乾隆之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并且,在之后的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里,都一切如常。

但到了二月十八那天,却突发意外的情况。

当天,乾隆一行走到了杭州,中午时乾隆还恩赐给那拉氏不少膳食,但到了晚上,原本应该出现在晚宴上的那拉氏却无故没有出席。

并且,当晚呈给乾隆的赐菜名单中,一直排在首位的皇后那拉氏,名字被纸糊住,改为了令贵妃。

紧接着就在当晚,乾隆就安排人把那拉氏加急送回了京城,同时在其抵达京城后,直接送到了翊坤宫后殿,对外以养病为由,不许见任何一人。

那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用乾隆当时的话是“皇后疯了”,实际上,那拉氏是在当天傍晚时分,支开了太监宫女,独自在屋子里“剪发明志”。

在我们现代人眼里,不就是剪头发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当时,尤其是在满人中,已婚女子剪发,是一件性质很严重的事情。

满族习俗,女子只有在父亲或丈夫离世时,才会剪去头发,换句话说,那拉氏这么做,分明就是在诅咒乾隆。

因此,乾隆在当时也是极为恼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那拉氏犯了大忌。

“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乾隆皇帝

而作为满人的那拉氏,自然了解剪发意味着什么,并且她与乾隆夫妻多年,也了解乾隆的脾气,了解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并且还是支开宫女太监,独自完成的,说明当时她很清醒。

那么,那拉氏是因为什么才会做出这种举动呢?史书上对此含糊其辞,并没有进行交代,但根据事后乾隆的几个反应来看,大概率是他做了一些让那拉氏无法接受的事情。

比如,在《清宫档案》中记载,乾隆送走那拉氏之后,曾责罚了几个当时服侍那拉氏的宫女,斥责她们不应该在皇后说让她们退下就退下。

而在责罚完毕后,乾隆说了一句“如此看来,她应是恨我极深。”

从他的这句话来看,足以说明乾隆是了解那拉氏为何剪发的,并且,他也许也了解自己有错在先,因此,在送走那拉氏后,乾隆也做了一些挽回夫妻感情的措施。

比如,他安排送那拉氏回到京城时,叮嘱额驸福隆安依旧以皇后礼好生对待那拉氏,并且,在不久后,还给那拉氏的侄子讷苏肯升了官。

但惋惜的是,那拉氏死活不愿回头,态度也丝毫不见缓和,因此,在三个月后,乾隆收回了她的皇后册宝,最终将其废除。

而在那拉氏被废除皇后之位的次年,她就在孤苦伶仃中去世,临死时,身边仅有两个宫女。

并且,在那拉氏死后,乾隆一直不肯为其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甚至当时朝中有大臣因为此事上奏,还遭到了乾隆的严厉责罚。

最终,那拉氏的葬礼以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进行,原本应当到场举哀的大臣、公主、命妇等,被乾隆全部取消,只有那拉氏之子十二阿哥永璂,以及其妻博尔济吉特氏为那拉氏穿孝。

至于其他如棺木、祭礼等,也是简之又简,根据内务府曾经的记载,那拉氏的葬礼,前后也就花了银子207两7钱9分7厘。

这个花费,已经不能用简略来形容了,随便一个富户,葬礼也比这个花得多。

最重要的是,乾隆为自己修建的陵寝中,原本留给那拉氏的那个葬位,也没有让那拉氏葬在那里,而是把她塞进了纯惠皇贵妃苏氏的地宫。

堂堂皇后,不仅死得不明不白,并且死了葬礼寒酸至极,另外还得和低她一级的妃子挤在一起,由此可见,那拉氏确确实实失去了乾隆的宠爱,并且,乾隆对她也相当愤恨。

那么话说回来,到底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才会导致了这种结果呢?又或者说,乾隆干了什么事情,才让那拉氏如此决裂呢?

当时,民间对那拉氏被废一事议论纷纷,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有一种说法,就认为是乾隆“花心”所致。

这种说法提出,乾隆在第四次南巡中,遇上了一个江南的烟花女子,乾隆对这名女子十分喜爱,不仅将其宠幸,甚至还有将其纳入后宫的想法。

正是因为乾隆的这种出格举动,身为皇后的那拉氏,进行了必要的劝诫,但不曾想,那拉氏劝诫之后,却遭到了乾隆的打骂。

因此,为了让乾隆回心转意,同时由于受了打骂觉得耻辱,那拉氏决然采取了剪发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不过,这种说法属实站不住脚,为什么呢?首先,乾隆是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记载,尤其是关乎到宠幸妃子方面,《起居注》都会详细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他宠幸了谁。

但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显然没有上述关于乾隆宠幸了一个江南烟花女子的记录。

况且,如果确实是因为乾隆干了这种事,那么那拉氏也不至于反应如此激烈,要了解她是皇后,没有必要因为这点事,就把自己以及自己家族的所有前途全部毁掉。

要是那拉氏属于那种“醋罐子”的话,在她和乾隆恩爱的日子里,乾隆与其他妃子生下的那么多阿哥和公主,又该作何解释呢?

所以,这种说法当不得真,大概率是民间的讹传罢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那拉氏遭人陷害,无处伸冤才会如此,陷害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同样深受乾隆喜爱的令贵妃。

这种说法在当时最受人追捧,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拉氏断发事件之后,令贵妃成为了后宫中的一号人物,乾隆将后宫完全交给了她。

因此,本着“谁获益最大谁嫌疑最大”的原则,事后好处多多的令贵妃,就成了导致皇后那拉氏悲凉结局的“幕后凶手”。

但同样的,这种说法仅仅停留于表面,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当然,也不排除证据被销毁之类,但有一个证据,就能完全推翻这种说法。

令贵妃虽说掌管了后宫,但她直到死,也只是一个皇贵妃,如果她是导致那拉氏悲凉收场的凶手,那么就理应在那拉氏死后,再进一步成为皇后。

但是她没有,她的皇后名分,还是她的儿子永琰(即嘉庆皇帝)登基后追封的。

并且,乾隆最终选择嘉庆为接班人,也不是看在令贵妃的面子上,只是因为当时乾隆满意的几个阿哥均已早逝,剩下的几个满意的又不多,而嘉庆各方面相对还行,这才让他继承了皇位。

那么说来说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那拉氏“断发”呢?

(需要说明的是,史料中对此事已无明确记载,真实的原因没有人了解,因此我们也只能是去分析和求证)。

在我看来,那拉氏如此决然的做法,是因为乾隆一直忘不了已经死去多年的原皇后富察氏。

当然,乾隆忘不了富察氏,并非完全是出于对她的爱,严格来说,乾隆一辈子爱的只有自己,而他之所以忘不了富察氏,则是因为只有富察氏才能满足他心目中的“完美化身”。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了解,乾隆是一个极其自恋的人,一辈子除了喜欢彰显自己的“十全武功”之外,就是喜欢盖章、作诗。

据记载,乾隆拥有五百多枚私人印章,尤其喜欢拿着自己的印章,在各种名作上盖戳和写评语。

这样做目的无非只有一个,就是认为自己的字和印章不比那些名作差,而这也说明了乾隆自恋的什么程度。

如果不是自恋,哪里会如此厚脸皮呢?

另外,乾隆一生写了42250首诗,还有,经他授意,宫廷画师以他为原型的画作,同样也是不少。

爱显摆,喜欢评论,爱好写诗,还嗜好当“模特”,这样的人,除了自恋实在想不出别的形容词了。

正是因为极其自恋,乾隆对于另一半的要求极高,只有那些他认为完美的女人,他才会觉得能“配得上”自己。

而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之中,谁才是他心中的“完美女神”呢?答案是只有富察氏,更准确的说,是已经死去的富察氏。

富察氏与乾隆是青梅竹马,并且,富察氏无论是家世、出身、样貌以及修养等各个方面,均让乾隆十分满意。

因此,富察氏当之无愧的是乾隆心中的“白月光”。

而反观那拉氏,她很多方面确实不次于富察氏,但有一点她却略显逊色,就是她的家族,那拉氏出身“下五旗”的辉发部,而富察氏则出身于“上三旗”的沙济富察家族。

并且,那拉氏的娘家没有出过什么显贵的人,而富察氏则不然,康熙年间的名臣米思翰是富察氏的祖父,康熙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兼雍正时期的总理事务王大臣马齐,则是富察氏的亲伯父。

两相对比之下,就了解谁高谁低,因此,在乾隆这种自恋的人心中,富察氏才是完美到没有缺点的。

更重要的是,富察氏死得早,并且在死之前,从来没有犯过错,这就更加奠定了她在乾隆心中完美的印象。

当初之所以提拔那拉氏,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完美”的形象有个点缀,与其说他爱那拉氏,倒不如说他爱的是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岁月流逝,越发自恋的乾隆就认为,只有毫无缺点的富察氏,才“配得上”自己”完美帝君“的形象,别的妃子,或多或少都有短板。

所以,乾隆就开始越发怀念富察氏,甚至毫无顾忌的表露出自己的这种思念。

比如,在乾隆所做的诗词中,仅是以怀念富察氏为主题的,就多达几百首,其中思念之情尤其强烈,比如“榭柳台花依旧荣,触怀无处不伤情”,再比如“今岁春光欺我过,当年心事共谁陈”。

可以说,在富察氏去世之后,乾隆一直就没能停止对她的思念,随时随地都会赋诗一首,以宣泄自己的这种情绪。

但作为乾隆的妻子,同时又是皇后那拉氏来说,这对她就显得极不公平。

试想,自己的丈夫,一边看似对自己很好,但另一面却对一个已经死了多年的女人念念不忘,甚至有事没事还作诗怀念,这换谁能受得了?

如果仅仅是一年两年,哪怕是三年五年,那拉氏倒也忍了,但问题是,乾隆十余年一直如此。

当然,乾隆是皇帝,他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有这个权力,但是别忘了,那拉氏不是一个木偶,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女人。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拉氏的最终爆发,其实都是乾隆导致的结果。

我不要这什么皇后之位,也不要所谓的前途,更不在乎自己的名分和生死,我就是要用最恶毒的方式,把自己心中的愤慨发泄出来,而这一切,都是你逼得。

我想,这就是当时那拉氏最真实的想法,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报复那个把自己当摆设,却忘不了一个别人的丈夫。

这也就能解释通乾隆为何在审问那拉氏身边的宫女后,说了一句“如此看来,她应是恨我极深”的话,他十分明白,那拉氏为何会恨他。

至于乾隆最终为何会对那拉氏如此刻薄?很简单,因为那拉氏伤了他的自尊心。

自恋的乾隆,一辈子顺风顺水,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别人围着他转,女人更是如此,他一句话,就能让一个女人荣华富贵,因此,当初他就挑选了那拉氏,来衬托自己的完美形象。

但他没想到,自己挑选的人,居然敢跟自己“闹离婚”,这不是明显在打他的脸吗?

更何况,之后乾隆还放低姿态,做出了一些表示缓和的举动,但那拉氏根本不给他面子,这么一来,更让乾隆脸上挂不住。

于是,自恋又自大的乾隆,恼羞成怒,对那拉氏仅有的一点感情也全部转变成了恨,最终,用刻薄寡恩的态度,处理关于那拉氏的一切。

总之,那拉氏的失宠是肯定的,并且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然是长时间被冷落的结果,只不过,最终是在乾隆三十年的南巡中爆发,原因嘛,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你给了我一切,却唯独没有给我爱。

标签: 历史乾隆皇后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乾隆和令妃的感情怎么样 乾隆很爱这个妃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乾隆,令妃

    还不了解:乾隆和令妃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从一个卑微的汉军旗包衣奴才出身的宫女,到紫禁城的皇贵妃,她一步步走上后宫女性的至尊之位,连生的孩子都被立为储君,令妃一路开挂,仿佛是拿了主角剧本。而这一切,都归结于乾隆对她的恩宠,但是乾隆对她只有宠,却

  • 多尔衮后院妻妾成群的 多尔衮为何生不出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清朝,多尔屯

    对多尔衮生育能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堂堂努尔哈赤之子,多尔衮妻妾成群,为何生不出一个儿子?从后金诞生,一直到入关一统全国,期间经历了20多年。当时后金占据了东北地区,除了关内的大明大军以外,还有东边的朝鲜人以及西边的蒙古人,都对后金的一统步伐产生了巨大妨碍。而就在这入关

  • 历史上马周是什么人?他与唐太宗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马周,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诸葛亮难请,指的是三顾茅庐,说的是汉末时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作为一方势力的领袖人物,刘备愿意放下身段去招募一个不知深浅的隐士,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而刘备的用心也维他赢得了一位强力的

  • 武则天身为一代女子 武则天是怎么称帝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唐朝,武则天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女皇武则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武则天为什么可以称帝?一代女皇武则天,可谓是历史上的奇迹,她的出现,打破了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惯例,真正实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梦想。不过武则天的成皇之路也不是一番风顺的,这其中的艰辛苦楚,外人看到的怕是还不足真实的十分之

  • 多尔衮被鞭尸是因为孝庄太后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多尔衮,孝庄

    对多尔衮和孝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死后为何被鞭尸?难道与孝庄下嫁多尔衮有关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他出生于赫图阿拉,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老城,他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功勋卓著,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皇太极赐为“墨尔根戴青”称号。

  • 李岩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李岩,明朝

    李岩出身官宦门弟,为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人称“李公子”。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事被后人们所质

  • 历史上李绅真的是个节俭之人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李绅,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倘若说起《悯农》这首诗,人们都会十分熟悉,并且脱口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

  • 韩信最后不得善终的真相是什么?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韩信,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兵权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有些时候,一个人能力越大,并不代表着一个人越受欢迎。也许,你为一个人做了很多的事情,并为他带来了不错的收获,但是当有一天,这个人感受到了你的存在给他带来的威胁的话,你反而会有更不好的结果。在中国古代的

  • 吴良辅做了什么惹怒康熙 康熙上位后为何怒斩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康熙,吴良辅

    对康熙和吴良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即位后,为何怒斩吴良辅,真是为了遮掩生母被其染指吗?那只是电视剧《少年天子》里的虚构情节:吴良辅深受顺治皇帝宠信,以宦官之身干预朝政。玄烨之母佟佳氏失宠,为了报复和拉拢,甘愿让贪图美色的吴良辅染指,被稚子玄烨偷偷瞧见了,刚登基就处死

  • 有关于多尔衮的死因众说纷纭 历史上的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清朝,多尔衮

    还不了解:多尔衮之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一代枭雄多尔衮在古北口外喀喇城去世。由于多尔衮去世的时候只有39岁,可谓是英年早逝,于是关于多尔衮的死因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有说多尔衮是因病去世的,也有说多尔衮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