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晚年差点被毒害,为何放过凶手?

朱棣晚年差点被毒害,为何放过凶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60 更新时间:2024/2/11 4:56:29

朱棣晚年差点被毒害,为何放过凶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一个朝代中,能被称为“祖”的皇帝一般是开国皇帝,或者像康熙这样开疆扩土完成统一的伟大君王。明朝也有两个“祖”,除了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一个就是熟悉的明成祖朱棣

朱棣一生戎马,在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就跟随将领生活在军营里,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朱棣就负责北击元朝的残余势力,就算朱棣自己继位后,每隔一段时间也要亲征漠北。这样一个在马背上长大的皇帝,注定了杀伐果断的性格,军法不容情。

朱棣在靖难之役期间,面对方孝孺这样宁死不屈的建文追随者,直接就下了诛十族的命令,尽管爱才,但是这样一道命令,足以震慑其他建文旧臣,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在杀人这件事上,朱棣和朱元璋不分伯仲。

但是朱棣这个人在一件事上表现的极为反常,在朱棣执政的晚年,紫禁城里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篡位事件,元凶计划毒死朱棣,然后假立遗嘱,让自己继承皇位。

根据《明史》记载,准备毒死朱棣的正是朱棣的亲生儿子——朱高燧。

相比于自己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的在史书里的记载并不多,但好歹也是朱棣能够成年的三个儿子之一,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明朝王爷。虽然出镜率不高,但是朱高燧这个人并非草包,足智多谋,颇有胆识。在朱高煦还在和朱高炽角力的时候,朱高燧明治的站在了朱高煦这一边,但是实际上是朱棣用来平衡朱高煦的工具。朱棣控制了朱高炽和朱高煦也就控制了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平衡。

朱高煦,众人皆知,因为在京城为非作歹,朱棣也觉得漠北安定,朱高煦没有什么作用了,就一脚踢到了乐安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惠民。但是平日里和朱高煦站一队的朱高煦还是有幸继续留在京城。

但是留在京城的朱高燧还是不老实了。这一回不是和太子争权,而是直接盯上了老爹朱棣。

1423年,还有一年,朱棣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病逝的前一年,朱棣病重,但是朱高燧自己还没发现这个良机。

身边的太监黄俨到时抓住了机会,黄俨这个人和太子朱高炽不和(朱高炽力主削减宦官规模)。黄俨就在外面散步朱棣不喜欢太子,更喜欢朱高燧的谣言。确实和朱高炽比起来,朱棣更喜欢老二和老三,现在老二被踢走了,对这个老三也是宠爱有加,黄俨就是被朱棣派到朱高煦身边的贴身太监。

这时候朱棣已经命不久矣,太子有性情软弱,这让想要一战翻身的人看到了机会。孟贤是一个明朝普通军官,找到了御林军的彭旭,准备做点名垂青史的大事,刚巧这时候类似于钦天监官职的人表示:根据天象,帝星即将有变。

孟贤和彭旭就找到了一个小太监,计划毒死朱棣,让后把一份小太监带进去的假遗照带进宫里,等朱棣驾崩的时候拿出来,孟贤和彭旭在带兵控制百官,那么就能顺利拥立赵王朱高煦为新皇帝。

写这份假遗诏的人有个外甥叫王瑜,知道了这件事,这个王瑜可是个正义使者,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就高发了这件事。朱棣从病床上爬起来亲审这个弑君的造反案。

常人看来,朱高燧肯定是这起事件的主谋,因为是最大的获利者。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朱棣对朱高燧网开一面,朱高燧毫发无伤的回到了王府继续当王爷,整个事件里也没有多少人受到株连,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弑君是大罪,居然不展开追责,就算是朱高炽求情,告诉朱棣,这件事朱高燧一点也不知道,是他手下的人自导自演的。朱棣这个人的耳朵可不是什么听得进去话的人,一生丰功伟业可不是什么傻瓜,放过朱高燧显然就是朱棣自己的意思。

那这不是在开玩笑吗?与其说朱棣在开玩笑,倒不如说朱高燧在开玩笑。

当时的背景是:朱高煦倒台,朱高炽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并且朱高炽深受文官拥戴,这些掌权者一生的家当都压在了朱高炽和朱瞻基身上,就算朱棣自己想要废储,也已经无法动摇朱高炽的地位。朱高燧这时候谋反无异于以卵击石。

既然要干大事,朱高燧请的这几个也太微不足道了,既没有军中大将也没有朝中大臣,朱棣的后宫更是么有参与。仅凭一个小太监带出一份遗诏,在找几个小冰头,根本没有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朱高燧不可能做这件事,大部分史学家的猜测是,这是朱棣自编自导自演栽赃给朱高燧的谋反案,或许朱高燧自己都不知道是自己的父亲安排自己杀自己。

朱棣有这样做的动机,通过这件事,朱高燧就背上了谋反的前科,所以名声已经臭了,等到朱棣自己百年之后,朱高燧也没有造反朱高炽的名头,巩固了朱高炽的地位。

这样做既保全了朱高燧的姓名,还避免了将来可能出现的手足相残。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顺治帝一生最想传位的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顺治帝一生最想传位的人是谁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内,亲王是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地位仅次于皇室贵族的皇帝。到了清朝时期,一共有六大亲王,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怡亲王胤祥、以及恭亲王奕訢。今天要说的是安亲王岳乐

  • 大清唯一的汉族皇后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大清唯一的汉族皇后是谁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清一代,有六个皇妃是因为儿子当皇帝,母以子贵晋封为皇后的,她们分别是顺治的生母孝庄皇后、康熙的生母孝康皇后、雍正的生母孝恭皇后、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嘉庆的生母孝仪皇后,而在这六位皇后中,只有一位是因为儿子当了皇帝才被追封

  • 在战国时期魏国都流失了哪些人才?有什么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魏国,战国

    魏国,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话说三国时代蜀汉刘备将帅有五虎上将,谋臣有卧龙凤雏,倘戏说一番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庞统、诸葛亮七人皆去汉归魏,投诚在曹操麾下,恐怕古往今来的三国迷们都会目瞪口呆,无法接受这样的假设。然而在战

  • 永嘉之乱皇后被俘虏,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晋朝

    永嘉之乱皇后被俘虏,最终结局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女子有一个都想得到的位置,就是皇后之位,虽然说皇上的后宫有着三千佳丽,但是皇后才是三千佳丽中的老大,就算是得不到皇上的宠爱,也不会像嫔妃或者宫女一样被人欺负,每天过着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皇后之位想要坐稳也

  • 朱允炆治国也算是仁慈之君 朱棣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朱棣,朱允炆

    对朱棣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执政以来也算是个仁慈,燕王朱棣为什么还要造反呢?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明代的第二任皇帝,仅在位四年便被自己的亲叔叔朱棣拉下了皇帝宝座。从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来看,朱允炆在治国方面的确算得上是位仁慈之君,那么朱棣为何还要造反呢?原因便在于,朱

  • 满清最尊贵的公主,一生有过三段婚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满清最尊贵的公主,一生有过三段婚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共有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都有很多孩子。 皇宫的公主们不必像皇子们那样整天担心皇位,但她们的生活也不和平。 被称为满清最尊贵的公主,但与3个丈夫相继结婚,之后出现了4位女王。 那位女性就是和硕公主穆库什。她的身份

  •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十分严苛,为何明朝贪污的现象还如何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明朝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从小就痛恨贪官污吏,因为家里几口人都是因为被剥削得活活饿死。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居安思危,认为贪官污吏对国家的危害大于天灾,于是制定了《大明律》,其处罚之严之重

  • 张廷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张廷玉,清朝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常有“三朝元老”“两朝重臣”等等这些词语存在。有着朝代的官员,不仅辅佐了一代帝王,更有历经了两三代君主的,而这些官员便被称为朝代的元老。在清朝的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官员,他经历了康雍乾三朝,参与了康乾盛世的缔造。

  • 历史上朱元璋恢复殉葬制度的议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殉葬制度是一项非常残忍的制度。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帝王之一,他建立明朝,恢复了汉人在中原地区的主体地位,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无疑是伟大的。然而因朱元璋的一生,是白手起家,经历过无数次的勾心斗角。他要一手建立起明朝的江山是极其苦难的,这也造

  • 明朝时期的文字狱:卢熊因为写错一字引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字狱,明朝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文字狱,许多人会想到清朝,为了加强统治,打击异己,镇压对自己不利的言论,清朝的文字狱可谓空前绝后,到乾隆时期达到巅峰。其实,文字狱不仅发生在清朝,明朝也有过,更荒谬的是,竟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