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鳄鱼有多少年历史了鳄鱼是冷血动物吗

鳄鱼有多少年历史了鳄鱼是冷血动物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5 更新时间:2024/2/21 10:40:00

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它是在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 约两亿年以前)由两栖类进化而来,延续至今仍是半水生性凶猛的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恐龙的灭绝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鳄鱼的存在证明了它生命的强有力。

鳄鱼不是鱼,属脊椎动物爬行虫纲,是祖龙现存唯一的后代。它入水能游,登陆能爬,体胖力大,被称为“爬虫类之”。它以肺呼吸,由于体内氨基酸链的结构,使之供氧储氧能力较强,因而具有长寿的特征。一般鳄鱼平均寿命高达150岁,是爬行动物中寿命最长的。

据考古发现鳄鱼最大体长达12米重约10吨,但大部分种类鳄鱼平均体长约6米重约1吨,主要以鱼类、水禽、野兔、蛙等为食,属肉食性动物。

鳄鱼在我国古代已有记载,《礼记》中叫 是一种鳄鱼,后,唐代韩愈因鳄鱼之患作《祭鳄鱼》如讨贼文,义正辞严,吓退鳄患。明代时珍在《本草纲目》更是将鳄鱼归入药性,“鳞部-鳄鱼- 释名:土龙。”并将药性定为:“‘主治:心腹症瘕’‘湿气邪气’”无疑表明了鳄鱼在人类生活的作用,近代更是以鳄鱼皮革制作奢侈品而显示其价值。

鳄鱼种类繁多著名的有:湾鳄、美洲鳄、非洲长吻鳄、尼罗鳄、扬子鳄等。我园养殖的鳄鱼是泰国湾鳄,又叫河口鳄,拉丁学名:Crocodylus siamensis英文学名:Siamese crocodile主要栖息在淡、海水中,(是河湾和海湾交叉口处)最大体长6米,重约1吨。湾鳄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是国际性重要保护物种,被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名单,属濒临灭绝物种。

鳄鱼属于恐龙家族。大约在1.4亿年以前就在地球上生存,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恐龙 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逐渐灭绝,只有鳄鱼顽强地坚持繁衍至今,但它历经劫难也使原来的23个品种中的15个绝迹,只有少数几个品种幸存下来。所以,科学家也称它为活化石。

鳄鱼是脊椎类两栖动物,属爬虫类。淡水鳄生活在江河湖沼之中,咸水鳄主要集中在温 湿的海滨,它一般身长4米~5米,头部扁平,有个很长的吻,全身长满角质鳞片,长长的尾巴呈侧扁形,四肢短,前肢5趾,后肢4趾,趾间有蹼,眼看那形象,还真和恐龙相差不多。

鳄鱼形象狰狞丑陋,生性凶恶暴戾,行动十分灵活。一般在白天它伏睡在林阴之下或潜 游水底,夜间外出觅食。它极善潜水,可在水底潜伏10小时以上。如在陆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它能纵跳抓扑,纵扑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是个很难对付的虫类之王。它的遗憾之处是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脱落下来后能够很快重新长出,可惜它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

这就使它那坚强长大的双颌功能大减,既然不能撕咬和咀嚼,使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鳄鱼扑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它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鳄鱼扑到较大 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 鳄鱼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正因为鳄鱼的牙齿不能嚼碎食物,所以“上帝”又让它生长了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的胃酸多而酸度高,使鳄鱼的消化功能特好。此外,鳄鱼也和鸡一样,经常吃些沙石,利用它们在胃里帮助磨碎食物促进消化。

和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鳄鱼虽然个体庞大,却是卵生。其寿命一般可长达70岁~80 岁,多的可达100多岁。雌鳄长到12岁时性成熟,开始生儿育女,至40岁左右,停止生育。

雄鳄的成熟期同雌鳄差不多。鳄鱼每次产卵20枚~40枚,小的如鸭蛋,大的如鹅蛋大小。雌 鳄在产卵前,先上岸造址筑巢,它将树叶、干草等弄到巢内,铺成一张“软床”,然后上床待产,到临产前两三天时,它泪如雨下,可能是疼痛所致。产下卵后,把它藏在树叶和干草下面,自身则伏在上面孵化60多天,此期间它凶恶无比,不准任动物接近,否则必遭猛烈袭击。幼鳄出壳以后,先是一起依附在母亲背上外出觅食,半年后可独立生活。

鳄鱼是冷血动物吗

鳄鱼是一种冷血的卵生动物。

鳄鱼是极其珍贵的动物,鳄鱼不是鱼,是爬行动物,鳄鱼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鱼一样在水中嬉戏,故而得名“鳄鱼”。

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出现于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约两亿年前),性情凶猛的脊椎类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属肉食性动物。

鳄鱼是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积极发展鳄鱼养殖业。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文明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尼罗河河谷——文明的开始。人类历史其实是一部关于某个饥饿的生物四处寻找食物的记录。哪里有充足的食物,他们就到哪里安家落户。很久以前,尼罗河河谷就已经闻名遐迩。从非洲内陆到阿拉伯沙漠再到亚洲西部,人们大批涌向埃及,想要分到一片肥沃的土地。这些入侵者组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他们称自己为“雷米”或“人”。命运

  • 银河系简介银河系中心是什么银河系有中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银河系(Milky Way Galaxy,别名银汉、天河、银河、星河、天汉等),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从地球看银河系呈环绕天空的银白色的环带。总质量约为太阳的2100亿倍,隶属于本星系群,最近的河外星系是距离银河系4

  •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宇宙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宇宙是永恒不变的吗?宇宙有多大?宇宙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宇宙中的物质是怎么来的?关于宇宙的疑问太多了,人们从远古时代就提出了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人类第一次仰望苍穹,看到了广阔无垠的天空和闪闪发光的星星,不禁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有种种关于宇宙形成的传说。不过那都是建立在想

  • 史前人类是怎么生存的?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期人类并不清楚时间意味着什么。他们不过生日,也没有结婚纪念日或者祭日,甚至对于日、周、年,他们也完全没有概念。但他们会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来记录季节的交替。他们注意到,温暖的春天总是降临在寒冷的冬天之后;然后就到了炎热的夏天;当果实成熟、谷穗可以收割的时候,夏天就结束了;等阵阵狂风把树叶吹落之后,很

  • 地球有没有被小行星撞击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茫茫宇宙之中,地球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星球。既然宇宙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星体碰撞,那么地球也就存在被撞击的可能。但是这里是人类的家园,就目前而言,我们舍此别无居所。因此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很令人担忧但不容回避的问题:地球的命运如何?小行星会撞击地球吗?实际上,这并非杞人忧天。尽管各种星体在茫茫太空的运行

  • 为什么1582年10月5日到10月14日这十天在历史上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582年以前,欧洲人使用的历法,还是著名的凯撒大帝制订的,叫做儒略历(尤里乌斯·凯撒,旧译儒略·凯撒)。儒略历是古罗马的恺撒大帝和在公元前46年制定的,365年作为一年,单月为大月31天,双月为小月30天,2月29天。4年一闰,称为“儒略历”或“恺撒历”。当时,罗马帝国判死刑的罪犯都在二月份处决,

  • 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宇宙尽头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宇宙究竟有没有尽头呢?每当人们翘首仰望茫茫夜空,看着一望无际的宇宙,总要提出这样的疑问。在太阳周围,有地球、金星、火星、木星等大小不同的8个行星在不停地运转,这些行星组成了太阳系。那么,在太阳系以外,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那个聚集着约二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又形成了一个宇宙,这就是银河系。银河系的形

  • 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存在火星被探测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890年,美国天文学家珀西瓦尔·罗威尔利用大型望远镜观测火星,偶然发现在火星表面存在着一些沟壑,这些东西和地球上人工开凿的运河看起来极为相似。人们开始怀疑有“火星生命”的存在。大量关于“火星人”的科幻故事从此也广为流传。科学家们一直相信火星上有水资源的存在,而且可能是在火星两极或大气高层中以冰雪及

  • 欧洲欧罗巴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欧洲被看成先进文化的代表,西方现代文化成就也举世瞩目,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欧洲历史的另一面。欧洲这个名字的来历就是一个例子。在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庞贝古城壁画。画面讲述了一个有关欧洲来源的美丽故事。画面上的欧罗巴,一个美丽的腓尼基也就是现在的黎巴嫩国王的女儿,深深吸引了宙斯。

  • 宇宙有中心点吗宇宙中心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人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在围绕地球运转,自然会产生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想法,后来这种观点被日心说所推翻,它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到底是什么?地球、太阳、银河系还是其他河外星系,更或者宇宙根本就没有中心?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人们通过大量的观测工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