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偌大的紫禁城是怎么防火的

偌大的紫禁城是怎么防火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4/3/1 18:24:40

故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宫殿也目前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目前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那在明清时期偌大的紫禁城是如防火的呢?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

隐藏木质结构

据了解,紫禁城的建筑设计师处于防火考虑,在建造銮驾、红本、实录库(明称“古今通集库”)时,均采用硬山式黄琉璃瓦屋顶,四周是厚重的砖砌墙身,两山安有琉璃搏风,前后采用封护檐做法,不露出木质构件,也就在源头上控制了火灾的发生。

308口水缸

去过故宫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在故宫里除了有数不清的宫殿,最见的就是摆在外边的一口口大水缸了,有铜缸、铁缸还有琉璃大铜缸,不少游客还把它们当成了“吉祥物”,路过的时候摸一摸,沾一沾福气。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一口口大缸,它们的造价可不小呢,每尊缸可储水3000升,这一个个小水库可是当时的主要灭火工具呢。在冬天,每一口大缸上加缸盖,身裹棉被,下烧煤火以防缸内蓄水结冰。

防火墙

原来这就是故宫中最主要的灭火设备之一,过去叫“门海”,取“门前大海”之意,门前有了“大海”,以水克火,砖木结构的故宫就不怕火了。

避雷针

明代雷击引发故宫火灾多达16起,清代则在故宫中安装了类似避雷针的装置,康熙年间来中国的法国人马甘记述说:“中国屋脊两端,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头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天空,舌根连接一条细的铁丝,直通地下。”不过,当时人不太懂避雷针的原理,所以清代依然有雷击引发火灾的个案。

激筒(又称唧筒)

清代故宫配置了大量激筒(又称唧筒),利用活塞原理,将水射向火焰,又称“水铳”,特别是西方传教士邓玉函参与了设计,这种“水铳”效果奇佳,所谓“但有此器则五六人可代数百人之用,又不空费一滴水,不拘多高多远,皆可立到,有似大雨喷空,无处不沾,不但可灭已焰之火,仍可预阻未燃之火”,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消防水枪。据史料记载,“顺治初,唐某得水龙之制于日本”,成为故宫中的消防利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没有专业消防队,古代民间如何预防火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的时候,消防技术落后,更没有像现在的消防队这样的专业防火救援队伍。那么,他们怎样防火呢?第一,建设水塘、涝池。古代的时候,为了防火、防涝需要,每个村子的东边或者地势较低的区域,都会自发留有一块空地,建设涝池。这个涝池,既是天然气候调节设施,又是良好的生活设施。在古代,水资源比较珍贵。村子里面的涝

  • 西安最“灵性”的古寺,唐僧曾在此当过主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如今很多人更加追求生活的质量,一到空闲时间一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去看一看外边的世界,也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个旅游景点,这个景点来自西安。提起西安,估计大家就很熟悉了吧,西安是个古都,在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可见这

  • 如姬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后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窃符救赵,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事概况为: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

  • 揭秘:故宫为什么没有厕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故宫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家宫殿,不仅是皇帝的“办公室”也是皇帝的“家”。故宫在北京的中心轴上,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按照南京故宫的样子仿造的,但是北京的故宫更为雄伟和壮观。故宫占地72万平方公里,里面有9999个房间,现在的故宫更名为“故宫博物馆”,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去“朝圣”,想看看古时候皇帝的

  • 每年国庆都阅兵吗,国庆阅兵几年举办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至二零零三年建国五十四周年,共举行了十三次国庆阅兵。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共举行了十一次国庆阅兵。此后,连续二十四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直到一九八四年,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阅兵。并于一九

  • 生财之道:都一百多年了,诺贝尔奖的奖金怎么就发不完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诺贝尔基金会是怎么挣钱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逝世后,在其遗嘱中提出,将自己的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遗嘱中的条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连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来

  •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村上春树继续陪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一次同时颁布两年的奖项。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是阿

  • 2019诺贝尔化学奖:锂电池将开启电子产品新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9日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其中,古迪纳夫是美国固体物理学家、二次电池产业的重要学者。今年他已经97岁,此次获奖,他打破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时的年龄纪录。此前,96

  • 揭秘:专家维修故宫地砖时发现的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故宫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吧,如今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故宫是一个规模浩大的中国传统建筑,也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今天的人考查之前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今天小编要讲的内容就是与故宫有关,据说故宫地砖坏了,维修时专家发现了一个秘密,让人不禁感慨朱棣太狠,大家想不想知道呢?故宫是皇家的象征,这座规模宏

  • 来自天外的陨石对人类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通过对陨石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分析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推测陨石形成后的经历。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上的石体,它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星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极具收藏价值。陨石根据其内部的铁镍金属含量高低通常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