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沈阳故宫六大未解之谜:还原历史的真相!

沈阳故宫六大未解之谜:还原历史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94 更新时间:2024/1/24 8:43:11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

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教授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表示,历来建都建城,风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两位专家同时又指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谜团之二: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究竟何年开始建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说,这可能是因为修建皇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举动,清代统治者认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宫殿本身也就是为皇帝建个家,没必要将具体建造年份写进史书。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

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阳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沈阳故宫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经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清前史专家支运亭研究员多年研究,认定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应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认为,《侯氏宗谱》中所说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举一家迁居沈阳的时间,而不是说侯振举搬到沈阳后就立即开始建造故宫。佟悦认为,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住所,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阳建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居住在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如果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始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居住?

谜团之三,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

佟悦认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造关系很大。从以上文字可以判断,侯振举应该是建造故宫的负责人之一,但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建筑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可能设计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侯振举只是“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因为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根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寝宫殿之用。”

其卷2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原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理陵寝宫殿,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几个人一同修筑了这座清代宫殿,还是由某位大师具体设计,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谜团之四,努尔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宫?这在史学界同样存在很大争议。李治亭教授认为,努尔哈赤在沈阳时一直都居住在故宫北门旁边,而不是居住在沈阳故宫里,这说明当时故宫肯定还没建完。

而且建造宫殿是一项耗资巨大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纷繁复杂,而努尔哈赤率部迁都沈阳18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这么短时间里,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能将复杂的宫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则认为,一年半时间也不算太短,在辽阳城建造宫殿时也只用了2年多时间,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完全有时间修建宫殿。而根据史料最早记载,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举行典礼仪式。按照沈阳的天气,说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应该完工。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政殿和与之成组的建筑十王亭应该已经建好。

谜团之五:皇太极王府就是故宫?

定都沈阳之后,亲王们都在城内兴建王府。康熙年间成图的《盛京城阙图》上记载了当时十一个亲王的王府,地位远不如四大贝勒的亲王府邸都有记载,而当时权倾一时的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只有代善的府邸有记载。佟悦分析,这是因为四大贝勒中,除代善和皇太极外,另两个贝勒后来都犯下大罪,按照清朝的制度,他们的府邸自然不被记录在案。

专家们认为,皇太极的王府没有记载恰恰说明了故宫是在他的王府基础上建造的。故宫的大政殿在过去不属于皇宫的一部分,佟悦介绍,大政殿在解放前还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状态,它与故宫中路居住宫殿之间是一条公共道路,大政殿广场就像现在的市政府广场一样,大政殿也是重大事件的集会场所。建国后,为保护故宫古建筑,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周边砌上了围墙。

所以,现在故宫中路的建筑才是传统意义的皇宫。专家们推测,这里原来应该是皇太极的王府,皇太极登基之后,没有入住努尔哈赤位于城北的罕王宫,而是利用自己的王府修建了皇宫。没有新修王宫也是担心劳民伤财,而且简单的扩建也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632年主体建筑才完工。

谜团之六:庄妃招降洪承畴

庄妃即孝庄皇太后在清朝历史上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帮助年仅六岁的福临战胜多尔衮等强大对手登上帝位,又帮助康熙消灭了鳌拜。在清朝入关之前,庄妃最具传奇的传说就是她劝降了曾誓死不降的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

松锦战役失败被俘后,洪承畴被关押在故宫里边的三关庙内,皇太极多次派人劝降,洪承畴不予理睬,甚至绝食求死。后来降清的汉官范文程前去劝降,他发现洪承畴几次将落在衣服上的灰尘掸去,于是他回去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必不死”,美女劝降的计划开始展开。

在夜深人静之时,洪承畴卧在床上,这时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妇走到面前,轻声软语地叫声“大人”,然后表示了对洪承畴誓死如归气节的仰慕。洪承畴立刻感觉到被人关心的温暖,世上竟有这样了解他的美女,不禁想到自己统率千军万马的威风和家中的娇妻美妾,求死之心立即动摇。美女见机送上一杯香茶,多日未进食的洪承畴喝下后立刻精神了许多。美女走后,洪承畴觉得人间美好,决定降清。

传说中,这位美女就是庄妃。佟悦介绍,这些都是野史中的传说,没有文字佐证。历史资料记载,皇太极亲自到三关庙看望洪承畴,并亲手将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于是跪地称臣。佟悦分析,在皇太极劝降之前,可能已经有美女做好了招降的前期工作,庄妃劝降也有可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万年寺无梁砖殿是怎么撑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为什么称无梁砖殿呢?它又是怎么支撑起来的呢?这是因为这座穹隆圆顶的方形砖殿没有用一根梁柱,也没有用一片瓦,从上到下,全都是用砖砌成。该殿每边长15.6米,以砖砌墙。砖殿外面的墙上用斗拱、垂柱、横眉、窗棂来装饰,殿顶像一口圆圆的铁锅盖在上面,所以大家都叫它“锅儿顶”。在

  • 九华山为什么被称为东南第一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华山为什么能够获得“东南第一山”的美誉呢?主要原因在于它占地面积大,山峰多而且优美。据当地的县志记载:九华山的山峰仅有名称的就有48座,另一种说法称有99峰,大概是附会金地藏活99岁而来,主要的山峰包括天台峰、莲花峰、天柱峰、十王峰、玉屏峰、观音峰、老鹰爬壁峰、九子峰等。其中,十王峰海拔1342米

  • 庐山东林寺是谁创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慧远是东林寺的第一代住持,也是它的创建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佛教净土宗的创立人。慧远俗姓贾,雁门楼顶即今山西宁武附近人,334年,也就是东晋成帝咸和九年生于一个士族家庭。慧远幼年就非常勤奋好学,经常跟随母亲到本村楼烦寺参拜佛像。慧远12岁跟舅舅到许昌、洛阳一带游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刻苦学习

  • 九华山肉身宝殿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华山之所以能够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并称四大菩萨应化道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是国内各佛教中心,是各处名寺中唯一存有和尚真身的地方,更为难得的是,九华山诸寺并不是存在一两位为高僧的肉身,而是形成了一种传统,而这一传统是从金乔觉大师就已经开始了。史料记载,中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地藏有

  • 普陀山为什么被称为海天佛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普陀山经过历代的兴废,除建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普济寺号称“佛国第一大寺”,既然如此,那它有哪些过人之处呢?普济寺又名前寺,占地3700多平方米,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计231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筑有山门、御碑亭、天王殿、大

  • 大雁塔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游慈恩寺必游大雁塔。大雁塔是唐代的慈恩寺留下的唯一建筑物,历经地震、火灾而能够千年不倒,实在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大雁塔在唐代就极负盛名,以至于有很多人只知道有大雁塔而不知有大慈恩寺。大雁塔是怎么来的呢?慈恩寺的第一任住持玄奘法师自印度归来,带回大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后他又将梵文经典翻译过来,为了

  • 历史上有济公吗济公的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灵隐寺的道济禅师殿,供奉着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济公像,这就是民间所盛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济公活佛”,与以往高僧相比,他成佛的故事似乎更让人回味悠长,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济公这个人呢?他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法力无边,专为人间除害呢?传说中的济公实际上是历史上两位僧人生平事

  • 大慈恩寺建造的原因谁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朱雀街东第三街、皇城东之第一街的進昌坊,面积约398亩。当时寺院规模宏大,重楼复殿,云阁禅房,共有13个院落,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最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宣令度僧300,并随后礼请刚从印度取经归来的玄奘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11年,玄奘和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

  • 灵隐寺飞来峰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即326年,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年,由中原云游入浙,到达武林即今天的杭州西湖时,见风光秀美,有一山峦竟与释迦牟尼修行的灵鹫山相似,感叹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就在峰前建寺,寺名就叫灵隐寺。

  • 西天取经:印度在西南唐僧为什么要走新疆不走西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奘西行初时计划走丝路北线,这条路线也是当时一些西域商人推荐的。而且法显当年取经走的也是这条线,玄奘看过法显的《佛国记》,因此选择这条路线很正常。后来之所以又中途绕行到中线是因为到伊吾时半路杀出个高昌王来,硬要玄奘上他的国家去。玄奘盛情难却也就去了(事实证明,这一去给他的西行带来莫大的帮助)。高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