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山大佛有多大?乐山大佛的历史来源

乐山大佛有多大?乐山大佛的历史来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27 更新时间:2024/1/16 22:52:42

乐山大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壮举,去那儿旅行的人都会感叹乐山大佛的宏伟壮观,你知道乐山大佛到底有多大吗?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为什么乐山大佛历经千年还是保存的这么完整?

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又名凌云大佛。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乐山大佛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化的宏大气派。

乐山大佛历史来源:

关于乐山大佛的开凿,历史上还有一段传奇佳话。乐山大佛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当,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生发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

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前后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可就是这座享誉世界的大佛,历来仍有许多争论。乐山大佛的高度究竟是多少?有千年之久的乐山大佛又是如保存得这么完好呢?

乐山大佛有多大?

乐山大佛的规模在各类书籍上多有记载,人们比较统一的意见是,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眼睛长3.3米,鼻子有5.53米长,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人,但关于大佛的高度说法不一。代的《佛祖统纪》《方舆胜览》,明清的《四川通志》《乐山县志》等书中,都记载乐山大佛高“三百六十尺”,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110米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科研部门采用吊绳和近景测量的方法对大佛进行了多次测量,确认乐山大佛高71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名山大川词典》等字典书籍上也明确写有乐山大佛的通高为71米。但1990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地名词典》却把乐山大佛的高度定义为58.7米,而且这一观点也同样有很多权威专家认同。

为什么同一座静止不动的石佛,它的高度会有两个差距如此大的数据呢?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分歧是定义乐山大佛“通高”的不同。文物界在测查文物时,将文物整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差称为“通高”。中国的佛像底部多有莲花座,测量时通常将佛像和底部与之相连的莲花座看做一个整体,佛像的高度也就是从莲花座底端到佛像的顶端的长度。

就乐山大佛来说,人们对它的莲花座的看法不一致。有人认为大佛脚下有两层莲花座,一层是大佛的足踏,而在足踏下面还有一层更大的莲花座。因此他们认为大佛的通高应该以最底层的莲花座为起点进行测量,也就是大佛高71米。与此同时,还有人认为大佛脚下只有一层莲花座,因为与乐山大佛类似的隋唐时期建造的弥勒佛像都只有一层莲花足踏,乐山大佛没有道理在足踏下再加一层莲花座。

也有人认为,所谓莲花足踏下一层更大的莲花座,实际上是莲花足踏下的一层石基,只不过建造者为了美观庄严在石基的边缘上刻了一些莲花图案。因此这层石基不能计算在大佛的高度之内,所以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大佛的通高从莲花足踏开始算起,也就是58.7米。究竟乐山大佛最底下一层是莲花座,还只是一层石基,人们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

乐山大佛为什么历经千年还保存这么完整?

那么,乐山大佛历经千年又是如何保存得如此完好呢?近些年来,通过专家们对乐山大佛的考察研究,不断揭开大佛的一些秘密。专家们认为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排水沟,分别用石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右向左侧也有水沟,它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也有专家指出,大佛的雕刻结构对大佛的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观赏这尊世界第一大佛,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它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它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其实,细究他的形体结构,是很有趣味的。乐山大佛屹立千年仍然风采依旧,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如此“坚强”,人们仍在争论探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有什么异同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000年前,在中国西部的成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青铜艺术、金属冶炼、黄金玉器、丝织服饰、商业贸易高度发达,宫室城墙巍峨华丽的文明古国,她的版图超过今日中国四分之一,她早于中原进入人类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古印度、爱情海文明媲美。在现在流行的很多这类传说中,都将这一个古国归结是三星堆古国。笔者从十年前开

  • 宇宙不止一个吗宇宙究竟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次大爆炸已经使我们很迷糊了,有一些科学家还要给我们宇宙的诞生“增加”一次大震荡,并且给我们的宇宙找到了一位孪生兄弟,使它免于孤独。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太空望远镜协会的科学家有了一种宇宙形成的新理论,他们正在努力完善这种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发生在另外一次大震荡之后,这就是说,可能还有一个看不见

  • 楼兰古城未解之谜:楼兰古城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楼兰古城曾经那么繁华,为什么会从历史中消失?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座古城消失的?1979年,一支由我国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的楼兰考古队,进驻楼兰,将这座沉睡了数千年的古城唤醒。在这里,人们发掘了古城的建筑遗址,出土了4000年前的楼兰女尸,还有大量的铜器、铁器、石器、饰物和文书等,这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往昔楼

  • 世界四大谎言 被隐瞒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有许多夸大其实的传说和故事。经过人们添油加醋不断加工,很多事情已经失去了真实的面貌。当然,谁也不能穿越时光去见证历史,但我们可以通过抽丝剥茧来还原真相。一、拿破仑个子真的很矮吗?世人都说拿破仑一米六,是个矮个子。虽然他的丰功伟绩,并不受身高的影响,但还是有必要澄清一下谣言的。拿破仑

  • 百望山为什么又被叫作望儿山 肖家河村名称的来历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家将的历史故事百望山为什么又被叫作望儿山肖家河村名称的来历又是什么?百望山原来被称作望儿山,名字的来历与佘太君有关。此地盛传,在辽宋争战时,这里是宋军的营地,宋辽两军在此地展开过殊死搏杀。杨家将率兵和辽军交战时,佘老太君站在百望山制高点上为杨六郎观敌料阵,擂鼓助威。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此山叫做望儿

  • 兵马俑的作用是什么兵马俑的真正主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这兵马俑的主人不容置疑,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因为只有秦始皇才能有如此魄力修造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也只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才配得上建造这么气势非凡的兵马俑!那么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兵马俑有什么作用,分析兵马俑的作用和意义,你还会觉得兵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吗?确实,作

  • 马王堆女尸为什么保存这么久都不会腐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湖南马王堆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很多都带有传奇色彩,其中最令世人称奇的是马王堆女尸,这具女尸与其他干尸不同,是湿尸,是什么原因让这具女尸保存这么久都不腐烂呢?1972年,在中国湖南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具女尸,它震惊了世界。为什么呢?原来,尽管历经2000年,但这具女尸外形完整,面色鲜活,发色如真。解

  • 动物可以变性吗植物能变性吗什么植物可以变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自然中无奇不有,并不是所有动物的一生都只能维持一个性别,有些动物还可以在中途转变性别,不仅仅是动物可以转性,有些植物也可以转变性别,那有什么植物可以转变性别呢?动物可以变性吗?什么动物可以变性?动物变性不足为奇,黄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动物一生中,先是雌的,后来变成雄的。红绸鱼只能由雌性变成雄

  • 六郎庄名称的来历是什么 慈禧为什么想改名为吉祥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六郎庄的历史六郎庄名称的来历是什么慈禧为什么想改名为吉祥庄?百望山往南,颐和园东墙外有个村子叫“六郎庄”,六郎庄的村名也始自杨家将传说,这个传说有两个版本。一说是,当年六郎杨延昭领兵抗辽,负伤后在这个村落休养,养伤期间还为村里除掉了一个民愤极大的恶霸,因而深受人们爱戴。为了纪念他,人们就把村子定名为

  • 阿房宫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阿房宫规模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阿房宫?阿房宫的规模有多大?秦始皇为什么会取名“阿房”,阿房宫的名字来源。阿房宫的规模有多大?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之后,自以为功德盖过三皇五帝,于是在首都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供自己享用。所建的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便是阿房宫(据考,阿房宫并未最终建成)。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