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史上的惊艳之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一举奠定三国鼎立政治格局的战争,包含了所有精彩的战争因素,是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史上的惊艳之作
>
>战争概述:建安十三年(208年),一统北方后的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意在统一中国。
>
>东吴与驻军夏口的达成联盟,双方在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展开决战,曹军不习水战,军中瘟疫流行,后被用火攻大败,退回北方。
>
>将帅星数:★周瑜曹操黄盖刘备孙权
>
>精彩星数:
>
>政治影响星数:★★
>
>综合星数:9
>
>战争类型:风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火烧曹军,风是最重要的关键X因素。
>
>战争深度解析: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曹操一生的敌人无数,而真正让他敬服的对手,只有两个。
>
>当年刘备失徐州,狼狈地投奔曹操,曹孟德予以厚待,与其青梅煮酒,谈及天下诸雄,孟德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
>一句话半是试探,半是赞叹,让寄人篱下的刘备大惊失色,手中的筷子都吓掉了。
>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报赤壁之耻,率步骑四十万,进军濡须口,孙权率七万大军与曹操相抗,与曹操四十万大军激战月余,曹操无所进展,最后不得率军北撤。
>
>撤军的时候曹操望着滚滚长江,不禁感叹,孙文台有个好儿子(生子当如孙仲谋)。
>
>一句话半是妒忌,半是伤感。
>
>自己诸子之中,最为曹操看好的两个,与孙权相比,曹植才华有余而智谋不足,谋略有余而霸气不足。
>
>而自己已经五十八岁了,此生恐怕再无精力大兵南下,自己无法渡过的这条江,自己的子孙恐怕也无法跨越。
>
>曹、孙、刘三国鼎立,在五年前的赤壁,已经定格。
>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其兄弟四人,长兄孙策,其弟孙翊、孙匡。
>
>孙坚讨伐,一战惊天下,但却英雄早逝,之后与刘表发生征战时被刘表部将黄祖部所射杀。这年孙权年仅九岁,而其长兄孙策也年仅十八。
>
>孙策担起了孙氏一族复兴的使命。他收葬父亲的尸骨后,渡江居江都,兴平元年(194年),投奔父亲当年的老上司和盟友袁术,向袁术讨要其父旧部。袁术见孙策,被其才华所倾服,说我能有孙伯符这样的儿子,死也无恨。
>
>对于孙策要回父亲故兵的要求,袁术却只仅将千余孙坚旧部划归孙策,并一再向孙策开出空头支票,让孙策为其效命。孙策为袁术击败了庐江太守陆康,袁术却并未履行让其当庐江太守的承诺,孙策很是失望,于是向袁术提出过江回吴郡招募乡勇助其平定江东。袁术对江东的割据势力刘繇作战一直不利,于是作了顺水人情,同意了孙策的要求。
>
>孙策出发时仅有千余其父旧部,沿途招募兵勇,兵力扩展为五六千人。而刘繇在江东的兵力却有十万余众,孙策平定江东的想法在当时被视为鸡蛋碰石头。
>
>孙策告诉人们,鸡蛋碰石头、好戏在后头。孙策率部以芦苇作筏渡江,进据丹阳郡,在丹阳,孙策得到了旧时好友周瑜的前来相助,如虎添翼,再接再厉,东入吴郡,直趋曲阿,在曲阿大败刘繇。
>
>在曲阿,孙策的军士纪律严明,于百姓一无所犯。孙策本人外表俊美,为人和善,属下又有周瑜一干能人,很得人心。原来效忠刘繇的旧部纷纷来投,进驻曲阿不到十日,孙策的人马就发展到了二万余人。
>
>随后,孙策又占据了许贡所守的郡南,从而控制了整个吴郡。又攻克了会稽、严白虎等江东势力,拥有了吴、会稽、丹阳三郡,用时不到一年。
>
>建安四年(199年),袁术病死,孙策又能得到了扩展的良机。他派兵占据了庐江,并收编了袁术的三万余部,逼使豫章归降,将地盘扩展到六郡,兵力数万。
>
>孙策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白手起家,盘踞江东。
>
>、曹操官渡之战的时候,孙策准备利用这个大好机会,袭击许都,夺取汉献帝这块政治资源。但还未出师,便为已故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所暗杀,伤重不治身亡,年仅二十六岁。江东六郡的统治权交给了其弟孙权。
>
>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孙策、孙权接过孙氏兴亡大任的时候,都年仅十八。
>
>对于孙权,孙策的评价如下——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
>这是一个十分精准的评判。孙权上台后,放弃了孙策北上与曹操等诸侯争霸的战略,而是加强和稳固江东政权,继续重用孙策原来所重用的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重臣,又吸引了诸葛瑾、鲁肃等人,剿灭山越,平定孙辅、李术等内部不安定因素。
>
>在整体战略思想上,孙权采纳了鲁肃所提出的吞并刘表、黄祖而据长江,跨荆、益二州而三分天下的策略。
>
>英雄所见略同,鲁肃的战略构想几乎与远在隆中的如出一辙。
>
>脱离曹操的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暂寄新野,在隆中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政治助手——诸葛亮。孔明先生为刘备提供了《隆中对》,也把荆、益作为主要的争取目标。
>
>但无论对于刘备还是孙权,他们都没有时间去践行鲁、诸二人提供的具体战略,因为曹操来了。
>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近八年的时间,解决了北方袁氏势力,兵力增加到二十多万,地盘占据兖、豫、徐、冀、青、幽、并、司八州。政治上,又能挟天子令诸侯。
>
>结束北征乌桓的战争后,曹操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他已经五十四岁了,要一统天下,已经时不我待。
>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开始了南征。
>
>最开始的运气不错。刚发动南征,占据荆州的刘表就病死了,二子刘琮、刘琦为争夺继承权展开争斗。刘琮有蔡瑁、张允等掌握荆州兵权的大将支持,被拥立为新的荆州牧;而刘琦则亲近于颇得人心的刘备,并听取了诸葛亮的建议,在刘表死前出任江夏太守,拥兵得以自保。
>
>面对曹操的大军南下,刘琮及他属下的大臣们都没有心思抵抗,选择了投降,曹操不损一兵一卒,就将大部分荆州地盘踞为己有。
>
>刘琮已降,刘备暂居的新野不再安全,他决定退守江陵(今湖北荆州),依托江陵的有利地形和大量军备物资和曹操抗衡。但从新野退却时,却带上了太多不愿投降曹操的军民,影响了前进速度,被曹军所追上,大败于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东北)。迫使刘备放弃了去江陵的计划,只能孤身率数十骑走汉津,与关羽船队会合以后,到达刘琦驻守的夏口。
>
>此时的曹操已经没有太把夏口的刘备那点残兵败将放在眼里,他的猎物是长江对面的孙权。
>
>他向孙权发出“会猎”的逼降书。
>
>当曹操占据荆州的消息传来,孙权就立即意识江东的生存危机,派鲁肃到荆州,前去联合荆州主战派人士,以抗曹操。
>
>鲁肃在夏口遇上了刘备,刘备灰心丧气,正准备从夏口撤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在鲁肃的劝诫下,刘备留在了夏口,并派诸葛亮同鲁肃共赴江东,促成孙、刘联盟的达成。
>
>和荆州一样,东吴的内部,主张投降曹操的声音很大,包括张昭这样的托孤重臣。相对而言。鲁肃这样的主战派声音很小。
>
>孙权不愿降,但主降派的巨大浪潮淹没了他,让他感觉孤立和无助。
>
>直到周瑜从鄱阳回来,坚定地对孙权说,可以一战。
>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其祖父辈皆为东汉官吏,是庐江望族。
>
>当初孙坚讨伐董卓,孙策与其母迁居舒县,从而与同年的周瑜结识,结为生死之交。周瑜把周家的大院让出让孙策居住,与孙策每日食则同桌、寐则同床,周瑜供奉孙母如亲母,后来兄弟俩还共同娶了皖城的姐妹花——大乔、小乔。
>
>后来孙策带父旧部回江东打天下,周瑜是第一个前来响应的昔日哥们儿,跟随孙策打下了江东半壁河山,吴中百姓对这位能征善战的帅哥将军皆昵称为“周郎”。
>
>孙策早逝,死前托孤二人,一文一武,文为张昭,武为周瑜,并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
>在张昭力主降曹的情况下,周瑜这位东吴军界领军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
>
>有了周瑜的支持,孙权不再犹豫,在朝堂上拔刀斩案,说谁再议降曹,如同此案。
>
>联刘抗曹,二弱抗一强。
>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孙权令周瑜、程普率精兵三万溯江而上,与刘备、刘琦二万军会合于夏口,共五万人马,对抗曹操二十万大军。
>
>在夏口,孙、刘联军作出如下战略部署:关羽的水军留守夏口基地,监视襄阳方向,并预防襄阳之敌通过沔水进入长江;刘备率部沿江北岸西上,在陆地配合周、程的水军西上,负责阻击曹军主力。
>
>周瑜、程普的水军主力部队与曹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最初交锋,曹军败北,退于江北岸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而吴军退驻曹军对岸赤壁段,形成对峙。
>
>曹操当了一辈子马上英雄,到了船上却犯了一个很低级的军事错误,他把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加以联系。
>
>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之举,一是曹军不善水战,二是曹军军中瘟疫流行,再受不得江湖之颠簸。
>
>赤壁水战,最终却要用火来解决。
>
>周瑜意识到火攻机会的出现,他与部将黄盖搞了个苦肉计,让黄盖向曹操诈降。
>
>黄盖也是东吴名将,他的诈降让曹操兴奋不已。官渡之战,就是许攸、张等袁氏手下重要将领的反水,才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黄盖在东风大起的那天率领着冲斗舰十艘,装满柴草和鱼油,用红布遮盖,前往投降。曹军并未防备,黄盖在离曹军不到二里的时候命士兵点火,人员撤至走舸,曹营顿时陷身火海。周瑜部趁势发动攻击,刘备也从北岸向乌林发起攻击,两军联合,打得曹军落花流水,人马烧伤溺死无数,曹操率部溃逃。
>
>孙刘联军果断地对曹操进行了追击,曹操从华容道撤退到江陵后,无奈选择结束了这次南征,令乐进守襄阳,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了北方。
>
>而孙刘联军则,周瑜一举收复了南郡、江夏,而刘备则率部收复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
>
>当赤壁之战的硝烟散后,宣告着中原群雄争霸时代的结束,魏、吴、蜀三国鼎立时代的来临。
>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
>周瑜:
>
>赤壁一战,让世人永远记做了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尽管《三国演义》为了神化诸葛孔明而诋毁恶搞瑾,但是历史是公正的,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非周瑜莫属。
>
>但是天妒英才,红颜薄命,英雄亦然,和自己的拜把兄弟孙策一样,周瑜也过早地告别了历史舞台。赤壁之战后第三年(210年),周瑜病逝,之后的三国舞台上少了一位英雄的身影。
>
>刘备:
>
>赤壁之战,曹操做的是赔本生意,亏了个一塌糊涂;孙权也只能算保本,小有盈余;而刘备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战后,为了继续联刘对抗曹操,孙权默许了刘备占据荆州四郡(《三国演义》的说法叫“借荆州”),还把自己的妹妹也嫁给了刘备。
>
>流离失所多年的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在诸葛孔明的辅佐下,西进占据益州、汉中之地,开辟了自己的一片疆土,成为蜀汉政治的开国君主。
>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223年于白帝城病逝。
>
>孙权:
>
>公元208元,曹操率大军南下。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孙权沉稳、镇静,不为主和派的言论所动,坚持抗曹,又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政治盟友,赤壁一战一举击退了强势的曹操,保住了父兄创立的江东基业。
>
>更为难得的是孙权虽然年轻,却从不意气用事。战后,他依然重用那些当初持不同政见的臣属(如张昭),胸襟之宽,令人赞叹。
>
>当然更重要的是,孙权摆脱了父兄英年早逝的宿命,活了七十岁,执掌江东政权五十余年,支撑着东吴的半壁河山。
>
>孙权于公元229年称帝,于公元252年病逝。
>
>曹操:
>
>曹操是三国中最全才的大当家,文能下笔出佳句,武能上马驰沙场,政治上也具有先知卓见,挟天子令诸侯,关注民生,发展农业,礼贤下士。
>
>只可惜赤壁一战,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曹操一方,一统中原,只能梦碎。五年后,曹操率四十万大军,与孙权大战,依然无所获。曹操虽有不甘,但已无法改变业已形成的三国鼎立格局。
>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留下了史上最具人情味的帝王遗嘱。
>
>公元2009年,河南安阳,曹操墓出土,很快从一个考古热点转化为全民关心的社会热点,让我们更加感怀这位后来被妖魔化千年的一代豪雄。
>
>战争猜想:
>
>赤壁一战,曹操看似强势,但其实从各个角度观察,他都是必然战败的一方。从政治上讲,北方刚刚统一,后方并不稳固,而荆州虽降,但各种势力并未真正臣服于曹操;江东方面,孙氏三父子皆是雄才伟略,手下文臣武将如云,君臣能同心;刘备虽弱,却打着仁义与刘姓王室的旗号,很有号召力。军事上,南方的气候,和以水战为主的战场,都是曹军的致命弱点。
>
>当初曹操受降荆州后,其实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稳定立足荆州,向西发展,蚕食吞并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另一种则是南下与东吴孙权决战。曹操选择了后者,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如果选择前者,对比孙权、刘备,刘璋、张鲁实力较弱,曹操挟荆州初降之势将矛头指向刘璋,估计不会让刘皇叔来捡这个大便宜。
>
>如果曹操吞并了刘璋、张鲁后再来对付江东孙权、夏口刘备,周公瑾还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吗?
推荐阅读:
自高自大的意思是什么?
【堤坡】的意思是什么?【堤坡】是什么意思?
【连发】的意思是什么?【连发】是什么意思?
盗墓笔记不言骑是什么?北魏不言骑真的存在吗?
二战后扩张领土最多的国家,几乎灭了3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