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九章 姜维求计避祸

第十九章 姜维求计避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57 更新时间:2024/1/9 14:14:14

第十九章姜维求计避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当姜维在祁山一带同魏将邓艾殊死战斗时,后主刘禅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的话,贪恋酒色,不理朝政。朝中大臣因后主荒淫,对国家前途不免忧心仲仲,一时之间,贤人逐渐离去,而小人却乘虚而入。当时有个名叫阎宇的右将军,什么功也没立,只因善于巴结宦官黄皓,居然爬得很高。他听说姜维在祁山战斗不利的消息,便求黄皓对后主刘禅说:“姜维一次又一次出兵都毫无建树,可以让阎宇代替他。”后主自然听从,便派出使臣,携了诏书,召回姜维。姜维正在祁山进攻魏军的营垒,忽然之间一天连来三道诏书,命他班师。他无可奈何,只好从命。

>

>回到汉中以后,姜维安排好人马,便同使臣一起到成都去面见后主。可后主一连十天都不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这一天来到了东华门,正好遇见秘书正。姜维问他:“天子要我班师,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正笑着回答:“大将军怎么还不知道,这是黄皓为了让阎宇立功,请求朝廷,发出诏书召回将军。后来又听说邓艾善于用兵,估计阎宇不是他的对手,这事才又搁下不提了。”姜维一听此言,不由大怒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奴才!”正制止他说:“大将军继承诸葛武侯的事业,责任大,职权重,怎么能那么感情用事?如果闹得天子都容不下你,那可就不妙了。”姜维很感激地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

>第二天,后主与黄皓在皇宫后花园设宴饮酒,姜维领几个人直接进来。早有人向黄皓通风报信,黄皓慌忙躲到花园的一角。姜维来到亭下,叩拜后主,流着泪说:“臣将邓艾已围困在祁山,陛下接连降下三道诏书,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么意思?”后主默默不语。姜维又说:“黄皓奸邪狡猾,专擅朝政,与东汉末年那些祸乱国家的宦官没什么两样。只有早早杀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宁,中原才可以恢复。”后主笑着说:“黄皓不过是一个供使唤的小臣,就算他专权,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姜维叩头说:“陛下今日不除黄皓,灾祸很快便会降临了!”后主说:“爱一个人便愿意他活下去,恨一个人便要他死,你怎么连一个宦官也容不下?”说着便命人到花园一侧去找来黄皓,让他向姜维叩头请罪。黄皓哭鼻子抹眼泪地说:“我不过是伺候皇上罢了,并不曾干与国政。将军千万不要听信外人的传言,想要杀我。我这条小命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还请将军可怜可怜我。”说罢,又是叩头,又是哭号。

>

>姜维愤愤而出,见正,将这些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正说:“将军将有大祸临头了。将军若有个三长两短,国家也就完蛋了。”姜维说:“请先生教我保国安身的办法。”正说:“陇西有一个地方,名叫沓中,那里土地十分肥沃。将军何不仿效诸葛武侯屯田的事,上报天子,前往杏中屯田?这样,一可以收获粮食以供军中之用,二可以夺取陇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国军队不敢对我汉中轻举妄动,最后,将军在外握有兵权,谁也不敢算计你,可以避祸。这就是保国安身的办法,将军应早早去实行。”姜维大喜,道谢说:“先生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

>第二天,姜维上表后主,要求去沓中屯田,仿效诸葛亮,后主答应了,他便回到汉中。

>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智谋故事的核心在于一个“避”字,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乃俊杰,有时候还要学会避祸自保,避免与敌手正面相撞,使自己得不偿失。这种谋略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从时间上分为防患于未然和补救于事后,可以从态度分为积极遏制和消极避让,可以从手段上分为正当和担曲。“走”或“不走”有时的确要费一番思量。该走的时候不走,不该走的时候又走了,都会产生困扰。所以,“走”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时机,也要靠点运气,才能走得正是时候,走得理直气壮。

推荐阅读:

面相突然发生变化需要注意了_看相大全

梦见骑车上班预示着什么?有什么特殊意思?

古代中国折扇

2017年六一儿童节放假调休通知,2017年六一儿童节放假调休通知

老子曾说,有智慧的人是沉默寡言的,可他为何写出《道德经》?

标签: 九章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千古罪人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千古罪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千古罪人?听我慢慢道来。诸葛亮出山时,中原基本上接近二分之局,只有一些小国未被曹魏或者孙吴所干掉。而刘备当时只占有一个小城,根本没什么作为。诸葛亮在此时出山,理应襄助操、孙任一方,这至少加速中原的大一统,可以免被外族所侵。然而诸葛

  • 解读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帝城

    解读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历史真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诸葛亮传》说:“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

  • 历史解密:谁是三国时期最有出息的“富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最有

    历史解密:谁是三国时期最有出息的“富二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当下社会,富二代总是关注的焦点。由于天生拥有大量的财富和丰富的资源,他们的家庭、事业、生活乃至一言一行都能够获得媒体的报道与大众的关注。其实,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存在富二代这个群体。以史为鉴方能知得失,三国时期几位极为典型的富二代

  • 对诸葛亮算不上千古名相的个人看法,诸葛亮顶多算是个千古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千古

    对诸葛亮算不上千古名相的个人看法,诸葛亮顶多算是个千古名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但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

  • 诸葛亮《隆中对》析天下:曾劝刘备勿与曹操争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诸葛亮《隆中对》析天下:曾劝刘备勿与曹操争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下大势,向刘备提供了立国的策略,《隆中对》原文择录如下: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 魏文帝曹丕的正妻是谁?他的正妻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他的

    魏文帝曹丕的正妻是谁?他的正妻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丕,乱世枭雄曹操的儿子,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做的事相比他的父亲曹操真是有过之而不及,曹操从未称帝,而曹丕却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成为三国时期唯一的皇帝。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袁绍战败,曹丕将袁绍的儿媳妇掳走做了自己的老婆。曹丕

  • 诸葛亮斩马谡背后阴谋:杀替罪羊减轻自己罪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罪责

    诸葛亮斩马谡背后阴谋:杀替罪羊减轻自己罪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斩马谡背后阴谋:杀替罪羊减轻自己罪责核心提示:于是其后果终于、也只能是“戮谡以谢众”,诸葛亮则自贬为右将军,但是依然“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马谡则做了他的替罪羊,成为这场政治和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本文《严肃的不正经》,作者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不给他立庙祭祀,真的是因为报复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的是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不给他立庙祭祀,真的是因为报复诸葛亮?提起后主刘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他一生昏庸无能,不但没有一统中原,恢复汉室,还因宠幸宦官,成了亡国之君,使蜀汉成了三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政权,乐不思蜀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千古笑谈。这

  • 三国陈琳能力如何?陈琳讨贼檄文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檄文

    三国陈琳能力如何?陈琳讨贼檄文分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陈琳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讨贼檄文而名垂千古,因为据说这篇把曹操祖上大骂一通的文章竟然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后来还得到曹操的重用而流传至今。陈琳雕像因为众所周知,曹

  • 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谜团

    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的父亲虽然做过太尉,当然是花高价钱买的,不过曹操的童年很不幸。为何这样说呢?其一,曹操的姓氏有争议。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太监当然生不出儿子,因此曹腾后来在皇帝身边之后,要了个儿子。也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姓什么?陈寿在三国志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