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单刀赴会的是关羽还是鲁肃

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单刀赴会的是关羽还是鲁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20 更新时间:2023/12/19 8:54:04

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单刀赴会的是关羽还是鲁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长期以来,“关云长单刀赴会”已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在宋元时期便广为流传,《三国志平话》和宋元戏曲都有此内容,元曲大家关汉卿还著有《关大王单刀赴会》一剧。《三国演义》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演绎。说的是:刘备取得益州以后,东吴要索回荆州,双方争夺荆州的斗争激烈起来。鲁肃和关羽各带重兵,在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一带对峙,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鲁肃思得一计,在陆口寨外临江亭上邀关羽赴会,暗中伏下刀斧手,伺机杀之。届时关羽只带亲兵十余人,由周仓扛着大刀,单刀赴会。由于关羽事先有所准备,约见后才得以脱险,转危为安。

曾有《单刀赴会》戏曲唱到:“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早把这九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直唱出了关羽气势豪迈、形象高大。从此,汉寿亭侯关羽因“单刀赴会”而更加名垂青史。

其实,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无论从古代评话、宋元戏曲,还是《三国演义》以至近代戏曲,着力突出关羽单刀孤胆、机智勇敢的凛然正气,而鲁肃在他的反衬之下,却成为一位尴尬被动、窝囊无为的人物,都是与史实严重不符的。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他既是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又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著名大臣之一。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并因此得到孙权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彰显了其英雄气概与豪迈风度。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仅从这段介绍,我们不难看出,鲁肃绝不是某些作品勾勒的那般无用无为,否则何以生前死后得到如此众多高看与厚待。

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位忠厚大度,勇、谋、德兼具的文武全才,他的有些战略思维和谋略艺术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载,“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齐,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鲁肃少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讲武习兵,后率众投周瑜。赤壁之战时,鲁肃已是赞军校尉。周瑜死后,鲁肃升任奋武校尉,成为东吴的三军统帅。可见,戏曲也好,《三国演义》也罢,都程度不同的矮化弱化丑化了鲁肃,甚至有些事情是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很是杯具。

历史上确有“单刀赴会”一事,只不过“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刘两家因为荆州之争,在边界地区屡起摩擦:先是孙权派吕蒙率军攻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后是刘备亲临公安督战,派关羽正面迎击。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为了维持孙刘两家联盟,免得让曹操渔人得利,鲁肃便主动联系关羽在刘家军营里进行谈判。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但是,鲁肃从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地带着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

在谈判桌上,鲁肃不顾危险,据理力争,“厉声呵之,辞色甚切”,驳得关羽面红耳赤,理屈词穷。尤其是鲁肃的一番慷慨陈词,更是令关羽哑口无言:“当初刘备在长坂坡时,兵马不足,计穷虑竭,吴主同情刘备没有栖身之地,才割爱借荆州以济其患,使有所庇荫,但刘备矫饰私情,已取得益州,还想兼并荆州,这种行为连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还是有头面的领袖人物呢!我知道有这样的话:贪而弃义,必为祸。将军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义辅主,反而一味袒护其短,哪里会有什么帮助呢?”最后,孙刘两家达成协议: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至此,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刘联盟的团结局面,其功可谓大也。

分析到此,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何在戏曲和小说里,“单刀赴会”的主人翁会从鲁肃改为关云长呢?笔者通过分析,私以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时代和人文观念的缘故,使得人们对好恶评价标准的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某些固定模式,导致看历史、观人物存在以偏概全、或偏听偏信现象,故自宋元时期始,人们一直比较崇尚尊蜀贬吴思潮,尤其是到了罗贯中所处年代,更是奉行尊蜀贬魏轻吴的思维模式,因此他为塑造《三国演义》中的蜀国统治集团,特别是为突出刘备、诸葛亮、关云长等人形象,把曹操、孙权、周瑜、鲁肃等一干人等,竭力描写得或性格有缺陷、或能力存不足、或心胸很狭小、或一事也无成,俨然成衬托前者的配角,甚至不惜采取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的手法刻画,给后人感觉是无语无奈到了极点。

按说,历史就是历史,不容篡改,不能演绎。但作为历史小说、文学作品,这样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我们只有无可奈何,任他去罢。作为后人,本着避免以讹传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还是很有必要了解历史真相,弄清历史原貌的。这也就是笔者今天撰此文的一点心愿,希望我之拙笔能起到些微作用,已是极开心的事了。

标签: 单刀赴会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智激周瑜血战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血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血战曹操造三分天下格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话说诸葛亮跟着鲁肃前往江东,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孙权战曹,借孙权的兵,灭曹操的人,建立皇叔的基业。为的也是让孙权十分信任诸葛亮,并且授权于诸葛亮,放心托胆的让他指挥三军。而孙权此时,早就被曹操屯兵赤壁吓的六神无主,不得不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

  • 三国的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是英年早逝 三国历史将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许多都早早去世,壮志未酬,却也无力回天了,只能令人扼腕痛惜,如果他们没有早逝,也许将会改变。而下面这四位人才,如果不早逝,那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变了。周瑜,字公瑾,其才华我不必多说,早期帮孙策平定江东,火烧赤壁一战击退!有人说那是的功劳,错,在赤壁之战只起到孙刘联盟的作用,关于借东风、三气周瑜

  • 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三国时期有哪些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哪些

    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三国时期有哪些名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人固有一死,但是在那个辈出的时代,即使他们在下一刻即将死亡,依然充满了气概。今日,让我们重新见证他们临终前最后一刻的豪情万丈。1.(最傲气的遗言)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

  • 揭秘:三国时关云长为何拒绝女儿与孙权之子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子

    诸葛瑾的这个意见,被关云长“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拒绝了。这也是千百年来被认为是荆州失守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人认为是关云长的骄傲葬送了荆州。但是,细品《三国演义》,你就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其一,东吴如有意与蜀汉和好共图曹操,似乎更应该先把孙夫人送回刘备身边。事实上

  • 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为何不如曹操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儿子

    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为何不如曹操的儿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要论“官二代”,曹操和刘备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后人所俘,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

  • 周瑜不杀刘备背后的政治考量:刘备集团仍会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周瑜对刘备的力量是绝对不会轻视的。即便是刘备被杀,刘备军依然有主心骨,从血脉来说有刘禅的继承;从政务上有诸葛亮的继承。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刘备就像是原本被巨石压住、而巨石忽然被移开的幼苗,异常迅速地成长起来。周瑜攻击南郡不下给予了这位枭雄最好的机会。在追逐曹操至江陵未果之后,刘备立即掉头向南,迅速平定

  • 遭关羽曹操哄抢争夺的杜氏是谁 为何又害了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遭关羽曹操哄抢争夺的杜氏是谁为何又害了张飞?,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问谁是三国第一的“人妻控”,曹阿瞒排第二必然没人敢认第一。如果说谁是三国最“求才若渴”的的君主,曹孟德自然也不遑多让,账下文武济济,三次求贤令摆在那。如果说三国史上的勇武第一人,必然首推威震华夏的万人敌关云长。而当万人敌遇到

  • 三国史上的最大禁忌:三国将才为何称王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将才

    三国史上的最大禁忌:三国将才为何称王不称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

  • 蜀汉三杰是哪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蜀汉

    蜀汉三杰是哪三个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三杰指中国汉末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三位杰出人才:诸葛亮、关羽、张飞。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

  • 诸葛亮为何娶丑妻:纯粹为了积攒政治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资本

    诸葛亮为何娶丑妻:纯粹为了积攒政治资本?说起诸葛亮,大家都会想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独创木牛流马……千百年来,他被人们当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渲染下,一个神秘莫测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现在大家眼中。鲁迅先生曾评论说:“状诸葛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