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导致国力大减

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导致国力大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4/1/17 3:26:38

孙权晚年昏庸:纵容两个儿子内斗,导致国力大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晚年的孙权身上是合适的。

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又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话说这也叫自作自受吧。

纵容腐败引内讧

历史上的南鲁党争,又叫二宫并阙,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按制度,太子作为储君,仪仗、供养等各方面待遇理应高于藩王。但孙权是情种啊,后宫妃嫔不少,他独宠王夫人。孙和、孙霸,均为王夫人所出,爱屋及乌,对两儿子的感情也就难分彼此。

僭越,本身就是一种腐败。好比处长坐着厅长的车,科长拿了处长的薪水一样。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在于,腐败总是与政治相交织,总是会严重恶化政治生态,譬如出现官官勾结、利益输送、拉帮结伙、人身依附等现象,毕竟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热衷于和有特殊背景之人打交道。

由于孙权的纵容,孙霸如吸铁石般的聚集了一帮铁杆儿,与杨竺、全寄、吴安等腐败分子迅速结成了小圈子,从而助长了孙霸的野心,—-觊觎太子之位。于是他们大搞阴谋诡计,围猎太子。

孙权那些日子倒还不算糊涂,听闻和、霸不穆,遂以精学为由,下令兄弟二人从此不准见面。可是不见面就能相安了吗?太子为求自保,固然小心谨慎,以淡化兄弟矛盾,人如其名,他确实做到了和为贵。但是鲁王及其党羽会放过太子吗?太子的拥泵们会坐视不管吗?双方的斗争仍然一度白热化,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

先是驻军湘鄂西的陆逊上疏劝谏: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才能)上下获安。他还要求回京,当面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这个表态,让孙权很为难。陆逊,娄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曾因功封爵华亭侯,后又晋升娄侯,当时以丞相总司三事,以训群寮,以上大将军、右都护,节制全国兵马,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如太子太傅吾粲等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

显然,陆逊的谏言是正确的。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让太子、鲁王回归本位,各安本分,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分子抱团,是治理两派纷争的上上之策。

然而孙权不准,使得鲁王的气焰更为嚣张,不硬气怕也不可能,他毕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太子的屁股是摸不得了,再摸,就是给父皇上眼药,但太子的臂膀还是可以砍的。于是,针对陆逊、吾粲等人的诋毁行动开始了,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杨竺炮制的扒皮贴最为犀利,剥茧抽丝,历数陆逊二十条罪状,其中有娄人结党,务以攻陛下亲子为事,分明是诛心且要命的节奏!说陆逊结党营私,那不客观,但受其影响并追随他的门阀子弟、文武士族,确乎不在少数,坐实其结党很容易。

孙权不便把陆逊怎么着,那是国家柱石呀!所以仅派了内侍去训斥几句拉倒。对其他人则毫不手软,迅速的将吾粲下狱(七年后处死),又将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太子近臣全部流徙蛮荒之地。陆逊闻之,忧愤难当,于次年即公元245年去世,太子孙和的境遇随之岌岌可危。

是非不分搞清洗

话说孙和也够倒霉的,夹着尾巴做了多年太子,不经意间遭遇两股势力的绞杀,鲁王党在明处死磕,同父异母的大姐全公主,又在暗地里使绊子。全公主,闺名孙鲁班,历史上少有的悍妇之一。她倒不是对孙和有啥成见,而是喝王夫人的醋—-觉得父皇过于宠爱王夫人,淡薄了本该属于她的父爱。可是这两种爱能相提并论吗?莫名其妙!

由喝醋发展到憎恨,对女人而言,几乎没有过程。王夫人哪怕是极正常的言行举止,在孙鲁班看来都是极不正常对自己极不尊重的。就为了这点儿莫名的仇恨,她给太子母子扣上了兼具深度广度的帽子。

247年,孙权生病,太子祭祀太庙为老爸祈福,顺便到某个妃子的叔父家坐了坐,被孙鲁班的哨探发现,她立马告发太子不诚心,可能还借机策划了什么,此所谓不忠不孝;同时,她又告诉孙权说,王夫人见您生病,不但不伤心,还面露笑容,此所谓不守妇道、薄情寡义。

孙权郁闷了,好像王夫人母子都是白眼狼似的。当然这也是活该!知子(女)莫如父,知妻莫如夫,一句诬告,他就信,老糊涂了不是。

249年,他终于发出暴烈的吼声,下决心废太子,顺便测试一下,看看到底还有谁没有和自己穿一条裤子。之前所有的口水战、流徙等等,与这一年发生的事件相比,基本上都属于小打小闹小儿科。

古时候废储君,要按部就班落实,比如先软禁,然后朝议,再然后才行文昭告天下。当孙和刚被软禁,朝臣们即已嗅到了味儿。且不说文臣的反对折子如流水般涌向孙权案头,单说军队将士们,因为深受陆逊的影响,也齐刷刷站了出来!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等率领众多将吏以行为艺术表示抗议—-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天天到宫门外闹腾;随后,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人也上奏,引述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导致晋国大乱的史实据理力争……

家属干政,不啻现在是腐败根源之一,古代亦然。

比如汉武帝搞明堂辟雍,以皇家礼制建筑,象征王道教化,其礼制核心就在于防范妇人豫政事。这其中虽有男尊女卑的糟粕,但是对于朝廷律政亦不乏积极意义。然而孙权似乎秀逗了,不去反思女儿的做法是否正当,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臣子的外王事功,即文武群臣唯已故统帅马首是瞻,跟皇帝的意见倒相左,眼里没自己这个皇帝呀,他的自尊心伤不起了,一怒之下,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朱据、屈晃等人各杖打一百。为平息众怒,他还用了转移矛盾的损招,赐死孙霸,以构害孙和之罪诛杀全寄、吴安等鲁王党徒,连已死的杨竺也不放过,尸体扔进长江里喂鱼。屠刀一举,群臣再不敢说话。

次年,孙和被废,七岁的孙亮做了太子。

人才凋零致灭国

对于孙和,时人后人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惋惜。

如陈寿说:和有好善之姿,规自砥砺,或短命早终,或不得其死,哀哉!裴松之说:孙权横废无罪之子,为兆乱。韦曜也说:和少岐嶷有智意,……好文学,善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爱好人物。……及访谘朝臣,考绩行能,以知优劣,各有条贯。在这些人看来,废长立幼倒在其次,主要是孙和德行尚可,若顺利即位,东吴自不会出现童孺而无贤辅的窘状。

孙权晚年也正窝心于此,曾打算复立孙和为太子,但其臂膀尽失,回来焉能再有作为?肠子都悔青了!他老泪纵横地对陆抗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言下之意,如果陆逊活着,我还愁什么!

瞧他为孙亮选的两个辅政大臣,就知道有多无奈:

诸葛恪,陆逊称他气陵其上,意蔑乎下,本非安邦定国之才;滕胤,循规蹈矩有余,回筹转策不足。此二人不是辅政的料,很快引发内讧被杀。

东吴从此国力日衰,二十年后为晋所灭。

所谓外王事功,属于古代官员基于天理人心的内圣追求,即存有保国保天下的建功立业之心,没把皇帝放第一位。就律政而言,此为正道,宜鼓励而非打压。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官员有民本思想当然好,如果没有,那么退而求其次,具有外王事功之精神,亦无不可。有了这种精神,必能苛严治吏,有利于赢得民心、巩固政权,取得长远的发展。孙权晚年纵容腐败,继而无端废太子,其间律政之昏招,导致人才凋零,教训深刻。陈寿尖锐批评道: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这个事件还存在一个假设空间,即如果没有这些昏招,情况会怎样?据史料分析,以陆逊为首的太子帮,贤臣、能臣云集。陆逊、陆抗父子,都是一代名将兄;吾粲有卿相之骨,朱据则轻财好施、才兼文武。陆逊的几个外甥均非泛泛之辈,如顾谭通敏有识断,入宜委腹心,出可为爪牙,顾承、姚信等敦悦儒学,具参赞之才。长君、有德之君加贤臣、能臣的治国结构,在历史上一般被称为中兴之相。孙权去世时,孙和28岁,倘即位,保守估计也能活三十年。君臣一体,励精图治,西晋想灭东吴,委实不易。

历史充满变数,吴也许最终不敌晋,但国祚当不会定格于公元280年。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无法重来一回,呜呼!

推荐阅读:

桑吉尔墓地:这两个孩子是以史前的替罪羊的形式牺牲的吗?

梦见打扫老房子卫生_周公解梦梦到打扫老房子卫生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打扫老房子卫生好不好

【莽撞】的意思是什么?【莽撞】是什么意思?

【官能】的意思是什么?【官能】是什么意思?

黄泉路上无老少上一句是什么黄泉路上无老少全诗全文

标签: 昏庸

更多文章

  • 揭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为何没有捉住曹操乘胜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乘胜追击

    揭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为何没有捉住曹操乘胜追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其实就在曹操在华容道败逃的时候,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布防在乌林北方的乐进军团,遭到东吴陆上部队和刘备军队的联手攻击;曹纯的虎豹骑正在与东吴猛将吕蒙周旋;连环船大多停在江岸,只是只剩下一片灰烬;黄州出现东吴大将太史慈的部署;夷陵发

  • 揭秘:诸葛亮“借东风”的深层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借东风

    揭秘:诸葛亮“借东风”的深层含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当诸葛亮向刘备请命求救于孙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他筹借东风的计划。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七星坛祭风”,最后直到发生赤壁之战,都应该看作诸葛亮筹借东风的过程。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固然精彩,但

  • 诸葛亮不愿称帝背后的六大顾忌:道德上严重约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不愿

    诸葛亮不愿称帝背后的六大顾忌:道德上严重约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于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什么不称帝的争辩,当今网络上很多人拍砖诸葛亮、也有很多的人拿事实上他最终的却并未称帝来争辩,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诸葛亮不称帝的真相吧……一、文人是造不了反的: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

  • 三国演义中有哪三位文武全才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的人

    三国演义中有哪三位文武全才的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看《三国演义》我们往往都会其表面的形象所迷惑,认定他的职业,比如大家心目中关羽、张飞肯定是武将,而诸葛亮肯定是军师,典韦肯定也是武将,但是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么三位文武全才的人物,大家只熟悉其表现出来的一面,另外一面却没有注意到。1、姜

  • 庞统简介,庞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简介

    庞统简介,庞统怎么死的?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那么庞统简介,庞统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

  • 曹操劝降周瑜反中周瑜反间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反间计

    曹操劝降周瑜反中周瑜反间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刘联合抗曹后,曹军和周瑜的人马隔江对峙。曹操就想劝降周瑜,他召集文武百官说道:“周瑜乃东吴大将,如果能降服他,东吴军队将不战而败,谁能去劝降周瑜呢?”话音刚落,他手下有一个叫蒋干的人站了起来,说道:“丞相,我与周瑜从小一起长大,关系甚好,我可

  •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不带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众所周知,刘备一生之中最后一次出征打仗就是东征伐吴之战,而这场战役最后也以惨败告终,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场大战对于吴蜀两国都没有好处。对于刘备的这次失败,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前去,这样肯定

  • 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赤壁

    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这个人很有本事,年少就继承江东霸主的位置。尽管大多是孙策留下的老臣,不过经过孙权的努力,这些人都对孙权心悦诚服,后来在孙权的领导下,居然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孙权手下有很多名将,早期的程普黄盖周瑜鲁肃,接着是吕蒙甘

  • 看百家讲坛 品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演义

    看百家讲坛品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节目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语句,如:每个人都可有自己的历史观,看史也要有自己的观点;马克思的书《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路易是拿破仑的侄子,他采取了与拿破仑一样的方法推翻当局的政权;在艺术中君子、小人、好人、坏人、奸臣等,一看就知道;历史有一个固定的走向(如诸葛亮领导下

  • 一场鲜为人知的封神之战,成就了三国时代唯一的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封神

    ,名将,号称“武圣人”,是“门神”之一,现在又做了“财神。”常言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关羽以区区武将获得如此殊荣,自然有他的特殊原因,比如历代统治者的需要等等等等,也正是因此,不少人开始质疑关羽的真实水平。关羽的武力巅峰是“万军之中刺颜良”,而他统兵作战的巅峰之战则是“灭于禁七军,威震华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