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做盗墓贼的曹操在死后为何没设七十二疑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的阴差阳错使得李王后陵躲过了曹操的黑手,以至完整保留至今。而刘武墓却由于曹操的“光顾”,从此暴露在荒野之中,千百年的日晒雨淋让它失去了昔日的奢华。曹操的盗墓行为让人唾弃,就在他盗墓后不久,就有人揭发了他这件见不得光的丑闻。揭他老底的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陈琳写了篇文章叫《为袁绍檄豫州》,把曹操盗墓这件事情作为他的罪状之一,揭发了出来,檄文中是这样写的:“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发丘和摸金都是盗墓的专有名词。发丘,发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掘,丘就是古代墓冢的意思,发丘就是挖墓。摸金很简单了,寻找金银财宝。曹操在军中成立了一个盗墓办公室,负责人就是这个发丘中郎将,就是盗墓现场的负责人。曹操的这个盗墓行为对后世影响特别大,“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到二百年后的南北朝时期,还真的成为了官职名。曹操盗墓的影响大,但是比盗墓影响更大的,是他如何反盗墓。
曹操的反盗墓手法堪称一绝,据说一生奸诈多疑的曹操为自己精心策划了72疑冢,在他下葬的那一天,邺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72具棺材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从此产生一个千古之谜:七十二疑冢哪座为真?其实,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一直到宋以后才出现,在唐之前不存在曹操疑冢的说法,元明以后,七十二疑冢大多数都被盗墓者挖开过,都没有找到曹操的尸体,可见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是不靠谱的。民间传说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从临漳县讲武城到磁州,这么长的一段距离当中,确实是一片古墓群,但却不是曹操的疑冢,而是稍晚一些的南北朝时期的。通过现在的考古发现已经可以证明,传言中的七十二疑冢不攻自破。
那么七十二疑冢这种说法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与《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形象在之前其实是很正统的,但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曹操形象,是诡计多端的大奸雄,所以说后世者就容易把曹操的阴谋诡计附会到他死后下葬上面,设计出了七十二疑冢这个说法。
七十二疑冢的传说扑朔迷离,历代盗墓者为寻得高陵费尽心机,绞尽脑汁,那么曹操的尸骨究竟埋于何处,现在没有定论,说法也比较多。一种说法曹操诡计多端,死后偷偷地葬回了安徽老家,还有种说法认为曹操的墓葬在了邺城附近的漳河地下。主流观点认为他葬在邺城这个地方,就在西门豹祠附近,但是现在已找不到这个地方了。
史料《三国志・武帝纪》中收录曹操死前一年多作的《终令》,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说明曹操的墓址是他自己选的,就在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上。可见,曹操当年并没有秘葬,高陵的位置也是众所周知。既然如此,曹冢后来怎么就神秘消失了呢?那是因为曹操生前留下遗嘱,要求薄葬,死的时候,就穿平常的衣服,连豪华的送老衣,就是殓衣都没有,而且不要葬在肥沃的土地上面,就葬在一个薄地上面就行了。他的墓穴,葬的时候,要求挖得比较浅,就以西门豹祠的高地作为墓基,可以想见他的墓挖得比较浅,后世毁坏特别容易。所以不少人认为,在邺城这个地方,曹操的陵已经不存在了,被毁坏了。另外还有一个可能,也许曹操生前盗过别人的墓,看过那种白骨遍地的惨相,所以他不希望死后这样。因此,不管有没有七十二疑冢,有没有种种对他陵墓的猜测,曹操最终给我们设下的最大疑团,就是让大家找不到他的陵墓。
历史新知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餐饮公司有寓意的名字,餐饮公司有寓意的名字
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简介
王尽美与邓恩铭资料
清朝时的南京大屠杀:曾国藩部屠杀了50万南京人
《三国演义》是何种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