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罗贯中是如何将赵云描绘成最完美的蜀汉名将的?

罗贯中是如何将赵云描绘成最完美的蜀汉名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56 更新时间:2024/1/15 12:02:15

罗贯中是如何将赵云描绘成最完美的蜀汉名将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尊刘抑曹的。我们品读《演义》,不难发现,刘备所领导的蜀汉集团,寄予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即理想的君臣关系(明君贤相)、理想的君民关系(民本主义)、理想的良将(忠勇仁智)。前两个理想笔者在此暂且不述,着重对其良将理想进行论析。理想的良将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物来“担纲”的。在罗贯中看来,历史上集忠勇仁智于一身的赵云,正是他理想中的良将。

为什么作者如此推崇赵云呢,而且将赵云描绘成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欢的良将形象?笔者认为,《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它基本是以历史为依据的,早有史家称其“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在蜀汉第一代名将里面,名声最显赫的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这六位里面由于本身为人和性格缺陷竟然有三位即关羽、张飞、魏延不得善终;马超虽非意外死亡,然而其临大事缺乏冷静,且壮年病逝,人生失之圆满;黄忠虽然得善终,但在蜀汉效力的时间跨度很短,这却是一种遗憾;这六位里面,唯有赵云善始善终,且智勇双全,因而成为罗贯中笔下的理想良将。接下来,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首先来看关羽。关羽无疑是蜀汉第一名将,他作战骁勇,对蜀汉忠心耿耿,然而其缺陷亦非常明显。《三国志》称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这句话虽然简略,却大有深意。他在镇守荆州期间,曾两次侮辱了孙权。一次是孙权遣使为其子向关羽的女儿提亲,“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另一次是关羽从荆州发兵攻打樊城,孙权说出兵相助但却迟迟不发兵,关羽怒责孙权,意谓“待我得胜归来,再收拾你”。关羽如此,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懂得从政治的高度去处理与孙权的关系,蜀汉与东吴毕竟是联盟,虽然也有斗争的一面。关羽与一些同僚的关系也较为紧张,最典型的是将军糜芳、傅士仁“素皆嫌羽轻自己”,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可见关羽跋扈的一面。更危险的是关羽还将这两位对自己素有怨恨的部将留守在荆州的后方重镇江陵和公安,这就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祸端。关羽正是在北伐樊城不利的过程中,孙权偷袭了关羽的后路,以报昔日关羽侮辱之怨。在这个节骨眼上,镇守荆州后方重地的糜芳、傅士仁也不从蜀汉的大局出发,却更多地计较昔日被关羽轻慢的恩怨,舍身投靠东吴。

关羽在曹魏与东吴的联合夹攻下,在部属的背叛下,最后败走麦城,在临沮为东吴伏兵所杀。再看张飞。张飞是蜀汉第二号勇将,其勇武之名闻于当世。但他作风粗暴,不体恤部属,而且还常鞭笞所属将士。《三国志》说他“敬爱君子不恤下人”,正好与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相反,刘备曾告诫他:你常鞭打士卒,而且还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取祸之道。但张飞却当耳边风。在举兵伐吴之前,张飞被其部将张达、范疆暗杀,两位叛将拿着他的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孙权去了。又论魏延。魏延的名望虽然逊于关羽、张飞、马超等,但却是能独当一面的将才,为刘备所倚重,并将成都的门户汉中重地交给魏延镇守。当刘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在世时,魏延还相对内敛,所谓“老虎还在,猴子不敢称王”,随着他们相继谢世,魏延便霸气起来。正如有的学者说,关羽在世时,他要称老大,武将们都忍让他;关张马黄不在了,魏延要称老大,武将们也忍让他。据史载,魏延与长史杨仪的矛盾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诸葛亮曾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们,但效果甚微。魏延跋扈,杨仪狷狭,诸葛亮在世时,俩人还能最大限度地克制,诸葛亮去世后,俩人终至火并,魏延最终被杨仪所指派的马岱袭杀。杀大将是需要理由的,杨仪便给魏延加个“谋反”的罪名上报后主,可怜魏延勇武一世,最终死于内讧。

马超虽然没有前三位那种明显的性格缺陷,但他遇大事缺乏冷静也是很显见的。马超父亲及宗族二百多口为曹操所杀,与曹有不共戴天之仇。他起兵为宗族复仇,其父故交韩遂与之相呼应并结成盟友,形势一度有利,但曹操略施离间之计,马超便与韩遂反目,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最终招致惨败,几乎难找容身之地。最后他投奔刘备,算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刘备对马超是很器重的,封其为左将军,又迁为骠骑将军。可惜的是,马超在章武二年便病逝了,年寿四十七,人生惜乎不圆满。

相比较而言,老将黄忠的为人与勇武是令人钦佩的。《三国志》说黄忠与敌对阵,常冲锋陷阵,勇武居全军之首。居功而不自傲,且为人处世不失偏颇。只是令人惋惜的是,黄忠归附蜀汉时年岁已高,因战功升为后将军的第二年便去世了,时间跨度太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最后看赵云。赵云值得世人称道的不仅是他超群的武功,而是他具备许多将领所不具备的美德――仁义。有好的武艺若没有好的修持,只是一介武夫而已,抑或是令人恐惧的杀人机器,因此,理想的良将应当是集忠勇仁智于一身的。赵云是由乡里推举的地方首领,他投公孙瓒时,公孙瓒问他,你离袁绍更近,不依附袁为什么反投我呢?赵云说,哪里存仁政,我就去哪里。与公孙瓒共事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公孙非爱民之主,便以家兄去世回家奔丧为由离开了他。赵云通过比较,觉得刘备是善待百姓的仁义之君,因此良禽择木而栖。益州既定,刘备与部属打算将成都的良田美宅分给有功之人,赵云劝刘备说,百姓刚结束战乱之苦,我们不应当去占用民众的田地房屋,而是让人们安居乐业,百姓才会拥护我们,刘备觉得赵云言之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样看来,赵云是为成都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赵云还值得世人称道的是其机智与处事冷静、谨慎。汉中战役,他接应到期不回的黄忠,独挡曹兵并大获全胜;诸葛亮街亭战败,赵云断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全军损失,皆显示出非凡的机智与冷静。孙夫人跋扈,其内侍亦骄横,赵云周旋其中,处理内务有条不紊,并非常得体,其为人不仅机智而且谨慎周密。他劝阻刘备不要伐吴,公敌是曹魏,其大局观念在众人之上,是其智也。刘备去世后,赵云竭力辅助后主刘禅,力挺诸葛亮北伐,成为这一时期护卫蜀汉的砥柱中流。七年后,赵云溘然长逝,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以上六位蜀汉名将的比较,赵云的智勇及仁义,近乎完美。处于弱势地位的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祈盼能有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英雄的,勇武而仁义的赵云正好契合人们心中对良将理想的祈求。我们就不难想象,罗贯中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赵云的形象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一位人品出众、武功出神入化、能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旷世良将跃然纸上。

推荐阅读:

古人这样骂人:这句骂人话,绝对不能当面骂!

带有拈字的成语

关于安全的成语_描写安全的成语_猜成语网

【粪口】的意思是什么?【粪口】是什么意思?

赵武灵王是谁?赵武灵王赵雍简介

标签: 蜀汉

更多文章

  • 司马昭的历史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

    司马昭名人语录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志·魏书》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权臣。他独操国柄,专断朝廷,阴谋代魏,野心毕露,为世人皆知。【名人历史】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次子。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 第五十七章 孔明设伏擒张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十七章

    第五十七章孔明设伏擒张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杀,孔明闻听十分震惊,便亲自统兵前往四川。孔明派张飞先行。张飞所到之处,蜀兵望风归顺。张飞到达雒城后,见到了刘备。刘备、张飞几次与雒城守将张任交锋,各有胜败,但雒城依旧在张任手中。正在这时,孔明率人马来到雒城,询问了雒城的情况。降将

  • 孙策占据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江东

    孙策占据江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长沙桓王孙策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激烈争夺的时候,南方有一支割据势力逐渐壮大起来,这就是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的孙策、孙权兄弟。孙策的父亲是长沙太守孙坚,原是袁术的部下。孙坚死后,孙策带兵投靠袁术。袁术看他少年英俊,很喜欢他,对别人说:“要是我能有像孙郎

  • 第八十五章 曹丕废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十五章

    孙权杀了关羽后,怕刘备来报复,干脆与曹操修好,劝他早点当皇帝。曹操一直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要废掉他让自己做皇帝还不容易?但他考虑到汉朝有个正统的名义,自己把皇位夺过来有人会心中不服,所以宁肯自己不当皇帝,如果将来条件成熟,就让儿子当皇帝,自己只称魏王。魏王曹操有二十几个儿子,他最宠爱的是曹丕和曹植两

  • 三国谜团:关羽兵败荆州刘备为何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荆州

    三国谜团:关羽兵败荆州刘备为何不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大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救。然而到了近代,

  • 《三国演义》中为何没有关索?关羽三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演义

    民间传说中的关索是个侠义勇为的复杂。在封建里,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侠义勇为必然要对抗朝廷,带有“贼”名,跟挂上号就有损英名。所以罗贯中《演义》原著中未将关索写进去关索荆州认父,宋、元以来流传很广,讲的是关羽第三子关索,由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老家辗转到荆州寻父,跟关羽父子相认的故事。其基本情节是

  • 华佗竟借治病之由要挟曹操给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佗

    华佗竟借治病之由要挟曹操给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一名辍J吩仄洹坝窝徐土,兼通数经”。先为当时的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亦曾辟他,因世道争乱而皆不就官。华佗的医术,历来就是脍炙人口,他在东汉时便已经可以施用打开腹腔的外科手术

  • 揭秘谁是三国名人诸葛亮的军旅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国名

    大凡提到北伐中原、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等故事,几乎没人不对竖起大拇哥的。这充分说明了他非同一般的才能。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智慧达人,也曾有过自己心目中的军旅偶像。呵呵,他究竟是谁呢?别急,咱先瞧瞧这事儿靠谱不。在《隆中对》中呀,有过这样的记述:“……,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呵呵,

  • 三国史:诸葛亮想要北伐灭魏 基本没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史

    三国史:诸葛亮想要北伐灭魏基本没有可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

  • 曹操讨伐董卓为什么会失败?曹操董卓的恩怨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纠葛

    曹操董卓董卓是十分欣赏曹操的勇猛和才干的,一直想把曹操招入自己的门下,董卓进入洛阳之后,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笼络人心,董卓看着曹操是位可塑之才,于是便把曹操提升为了骁骑校尉。《三国演义》董卓剧照曹操看见董卓的种种恶行,不愿意在董卓手下办事,于是便回到了亳州,当时曹操的父亲曹嵩很是赞成儿子讨伐董卓这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