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尊孔崇儒,三教并举

第二节 尊孔崇儒,三教并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19 更新时间:2023/12/20 0:44:08

宋真宗在即位伊始,就封孔子45代孙孔延世为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并赐给他《九经》和宋太宗遗物。同时下令本路、本州官员不能像对属下那样,而必须像对客人那样对待孔延世。

前已述及,他在东封泰山时,特意亲自到曲阜祭孔,举行了颇为隆重的典礼。宋真宗本来想尊孔子为帝,但是有人提出:孔子自认为是周朝的臣民,周朝最高的是王,如周文王、周武王等,如果尊孔子为帝,封号就超过了周文王、周武王,这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宋真宗就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因“玄”字犯了圣祖讳,改“玄”为“至”)这同以前历代相比,仍然是最高的。宋真宗还亲自写了《玄圣文官王赞》,令人刻了碑,立在孔庙和国子监。

宋真宗不但给孔子上尊号,对孔子的弟子们也给予加封。他封颜回为国公,封费侯闵损等9人为郡公,成伯曾参等62人为侯,还命令大臣们分别为这些人写了《赞》。不久,又封左丘明等19位先儒为伯。天禧五年(1021年),宋真宗下令国子监将自己写的《至圣文宣王赞》和诸大臣写的十哲、七十二贤赞刻板印行。

大中祥符三年六月(1010年7月)间,宋真宗下令颁布《释奠玄圣文宣王庙仪注》和《祭器图》,要求各地依照其中规定定期举行祭孔仪式。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曾对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说:“儒学兴衰,关系极大。国家的命运,与此息息相关。所以,秦朝焚烧了经书,国家迅速灭亡,汉朝大办学校,则国家昌盛。其他各朝各代,也大抵如此。唐朝最重视教化,五代就不行了。我朝太祖、太宗都尊孔崇儒,改变了五代的旧风俗。朕这些年的努力,不过是继承他们的事业罢了。”后来,他又把这些想法,撰成《崇儒术论》赐给大臣们。尤其令人深思的是,他说这番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在圣祖降临前后。

古代帝王尊孔子为“至圣文宣王”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相比之下知道此事始于宋真宗的却要少得多,人们往往把此事张冠李戴地归于某位尊崇理学的皇帝名下,而想不到创行此事者竟是一位在人们印象中崇道色彩很浓的这位宋真宗。

宋真宗从小受到正统的儒学教育。宋太宗不但为他安排了宿儒做老师,而且在给他配备僚属时,也多找对儒学有造诣的人。据宋真宗自己对王旦讲:“朕在东宫讲(实际是听讲)《尚书》凡七遍,《论语》《孝经》亦皆数四。”可见他对儒家经典的熟态。这种幼年的儒学教育,使他同儒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真宗在做皇帝以后,专门设置了陪伴自己读儒学经典的学士,这是前所未有的。宋太宗时,曾设翰林侍读一职,让担任此职者陪自己读儒经以备顾问。咸平二年七月(999年9月),他正式任命杨徽之、夏侯峤、吕文仲三人为翰林侍读学士,任命邢昺为翰林侍讲学士。宋真宗正式给他们以“学士”的名号,显示出他比他父亲更加重视讲论儒经。在秘阁中设“直庐”(类似值班室),让侍读、侍讲学士轮流值班。宋真宗经常与这些学士一起讨论经书,他说:“朕听政之外有空余时间,从不敢虚度,都用来读书,有时读书读不懂,很苦恼。现在设学士,就是要为朕排忧解难的。”

咸平元年正月(998年2月),即他即位不久,他就对大臣们说:“朕在宫中有空闲时,喜欢听人讲说儒经。”随后就召国子监直讲崔颐正进宫,给他讲《尚书·大禹谟》,崔颐正讲得使他很满意,便赐给崔颐正五品官服以示奖赏。改日,他对大臣们说:“崔颐正讲《尚书》讲得很精,请你们在官员中再选几位精通儒经的人推荐给朕。”而后好一段时间,他经常让崔颐正到后苑给他讲《尚书》。

此后,他又请翰林侍讲学士邢昺给他讲《春秋左传》,咸平五年正月(1002年3月),邢昺讲完了《春秋左传》,他特地召集宗室、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王府官,在崇政殿举行宴会以示庆祝。宴会间,邢昺感叹说:“《左传》这部经,过去很少有帝王能从头到尾地听讲,现在皇上让我讲了一遍,实在不容易。”宋真宗说:“学习比别的事更有益,各种书中儒经是对管理国家最有好处的书,别的书都比不上。朕听政之余,就爱看儒经和史书,从来不觉得疲倦。所以《左传》虽讲了许多时间,朕也不烦。”他赏赐了邢昺衣服、器具等,并宣布给邢昺晋级,显示出他对此事的重视。

邢昺在宋真宗即皇帝位以前,就曾以诸士府侍讲的身份为宋真宗讲过儒经,做了侍读学士后,又为宋真宗讲儒经,先后讲《孝经》《礼记》各2遍、《论语》10遍、《尚书》13遍、《易经》2遍、《诗经》《左氏春秋》各1遍。他一个人就讲经这样多,可知宋真宗学习儒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

据说,宋真宗在东封西祀离京旅行的途中,都坚持时时请人为他讲儒经,还常常在经书上用小字做眉批,记下心得和人们对经文的不同理解。宋仁宗后来曾让有关的人回忆当时宋真宗听讲经书的情景,写了《讲席记》一文。

宋真宗晚年,大约同他的尊崇道教有关,他对儒家经典中的《易经》特别感兴趣。陪他读《易经》的是冯元。冯元是广州人,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下令选拔熟悉儒经的人补充学官。当时冯元任级别很低的江阴县尉,前来自荐,声称通晓五经。主持选拔的右谏大夫谢泌笑着对冯元说:“过去精通一经,往往要头发白了才能成功,即所谓皓首穷经,你竟敢说自己通晓五经,是不是在说大话呀?”冯元回答:“经书虽有一经、五经之别,但其精髓却只有一个,掌握了它,就能通晓诸经。”谢泌当场出题考试,冯元对答如流,谢泌大为惊讶,立即向宋真宗推荐,于是冯元被选用为国子监讲书。不久,又晋升为大理评事、崇文院检讨、国子监直讲。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在殿试科举考生的空暇,召冯元给他讲《易·泰卦》。冯元在讲论中说道:“君道至尊,臣道至卑,所以必须互相以诚相待,才能共成大业,共享太平。”宋真宗听得很高兴,赏赐冯元五品官服。不久,冯元被提升为太子中允,宋真宗又创设了直龙图阁的官衔,加给冯元,同时还写诗赠给他,可见宋真宗对冯元讲的《易经》是非常满意的。

天禧元年(1017年),宋真宗把让冯元讲《易经》固定为经常性活动,他还让查道、李虚己、李行简等参加讨论。据说,宋真宗对冯元讲:“朕希望找三四个人一起讨论《易经》,不要搞得太正规、太拘谨,大家就像普通朋友那样随便,不穿官服,不要侍卫,不要常规的君臣大礼,备些茶水果品,边吃边谈,有说有笑,谈得累了就停止。”冯元于是推荐了上述三个人。这三个人都以孝闻名。查道的母亲病了想喝鳜鱼汤,时值冬月,查道凿冰捕鳜鱼为母亲做汤。李虚己母亲害眼病,医生说,如有人用舌舔一千天,眼病就可痊愈。李虚己于是天天舔母亲的眼,终于使母亲盲而复明。李行简的父亲患毒疮,痛苦异常,李行简用嘴吮吸父亲疮里的脓,终于使父亲的毒疮治愈。冯元找这三个人,大约是为了迎合宋真宗希望儿子孝顺的心理,结果宋真宗非常满意。天禧四年八月(1020年9月),宋真宗在老臣崔遵度去世的情况下,选用冯元做了太子右谕德,赋予了他辅佐皇位继承人的重要使命,可见宋真宗对冯元的特殊信任。

标签: 尊孔崇儒第二节

更多文章

  • 李纲简介与评价:简述李纲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故事,简介,评价

    李纲(1083~1140)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

  • 英宗赵曙大事记,赵曙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事记,生平简介,英宗

    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公元1067年)在位时间:公元1063年~公元1067年曾用年号:治平谥号: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安葬地:永厚陵公元1032年,濮安懿王赴允让第十三子赵曙出生,被宋仁宗收为养子。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因病暴崩,其养子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公元1066年,西夏对北宋发

  • 第三节 宋词隆兴,诗文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词,诗文,隆兴

    词是从汉魏乐府和唐代诗歌发展而来的。它与音乐有密切联系,要根据曲子来填词,对字数、押韵和句子长短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它萌芽于隋末唐初。中唐时,词体正式成立。晚唐时随着商业的发展,词取得了很大发展。五代时,词的创作形成两个中心:西蜀的花间词派和南唐词家。宋真宗好文学,也是一名

  • 此人40岁中状元,48岁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状元皇帝,60岁成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上皇,此人,状元

    状元,是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之后才有的,是皇上改革创新,为了摆脱士族垄断性、让有能力的穷困莘莘学子,能够走入朝廷施展才能的一种方式。而皇帝是一国之君,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开始,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其他的基本上不是父子相承,就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正常情况状元是不可能登上皇帝之位的。但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

  • 号准了赵构脉搏的秦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桧,脉搏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登进士第,授职密州州学教授,任监察御史。不久,迁任御史中丞。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京师,俘走徽、钦二帝,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拒绝在推戴状上签名,并自具议状加以反对,遂被金军押掳北去。这时,秦桧颇得人们赞扬。到了金国后,秦桧就为徽宗做乞和书献给金元帅粘罕。金太宗把秦桧赐

  • 同样都是削藩,为何汉景帝可以成功,明建文帝却落得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削藩,建文帝,都是

    汉景帝是汉朝第四位皇上,建文帝是明代地微微皇上。两者都做为皇朝早期的皇上,又遭遇1个一样的难题,如果说全国各地藩王做大,上了迫不得已撤藩的程度。但这俩位皇上的下场却不同,汉景帝平定了七王之乱,平稳了皇权,而建文帝却败给了燕王朱棣,遗失帝位没有了降落。那么一样是撤藩,为何2个皇上1个取得成功了,1个却

  • 《宋史论稿》北宋"将门"现象探析—对中国古代将门的断代史剖析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史,将门,断代史

    摘要:北宋时期,在统治集团的刻意压制下,出现了武将群体素质明显下降的趋势。作为群体的北宋武将队伍,不仅缺乏以往历史上军事将领的用兵谋略,而且普遍弱化了果敢顽强的基本品质,呈现出怯懦萎靡的精神状态。这种趋势在宋太宗以后愈演愈烈,在宋仁宗时代达到了顶峰,从而直接影响到国防能力,是造成宋王朝“积弱”的直接

  • 宗泽的历史事迹与评价——壮志未酬的英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事迹,壮志未酬,英魂

    【点击英雄】宗泽(公元1059年~公元1128年)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属浙江)。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事迹微缩】宗泽出生在义乌山村石板塘,自幼家境贫苦。后来历任衢州龙游、莱州胶水、晋州赵城、莱州掖县等四县知县。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

  • 王巩的作品连大文学家苏轼都无法追赶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作品,文学家,苏轼

    王巩是出自宋朝时期的诗人,也是一位十分出众的画家,当年苏轼在徐州地区担任官职的时候,王巩曾经约他一起游览过山水,他们在一起喝酒吹笛,直到晚上踏着月色才回家,因此两人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王巩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王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王巩图片王巩简介中介绍到他

  •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的故事:靖康耻,何时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俘虏,宋徽宗,靖康

    靖康二年(1127),这是令宋人心痛而不能忘怀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上,宋廷宫中所有的法驾、卤簿等仪仗法物、宫中用品、书籍、印板、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各州府地图,连同宫人、内侍、伎艺工匠、倡优、府库蓄积,全部被金人席卷一空。北宋就此灭亡,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外族统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