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立太子的那些麻烦事

宋太宗立太子的那些麻烦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27 更新时间:2023/12/8 6:56:59

哥哥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弟弟赵廷美先后去世,宋太宗赵光义松了一口气,觉得可以安安稳稳地把皇位传给儿子了,谁知又出了新的麻烦。

宋太宗有九个儿子,最有可能继承帝位的是长子德崇。德崇不仅占着老大的位置,而且从小聪明机警,相貌也像太宗,深得太宗钟爱。他十三岁那年,跟随太宗到近郊打猎。突然,一个兔子窜出来,跑到太宗面前,太宗大喊:“德崇,快射!”德崇弯弓搭箭,嗖的一声,兔子应声中箭,倒在地上。当时契丹使者也在打猎队伍中,看到这个小孩子如此机警,弓箭娴熟,大为惊奇。德崇先被封为卫王,又进封楚王,并改名元佐。赵廷美被送到房州安置,这本来是太宗为了把帝位传给元佐而采取的步骤。可是,元佐不仅不承情,反而觉得太过分了。他极力营救这位叔叔,几次请求太宗予以宽赦,遭到太宗的呵斥。及至赵廷美含冤死去,元佐精神受到刺激,得了发狂症。身边的人稍有过失,他不是抄起棍子打,就是拿起刀剑刺。经过太医百般医治,元佐的病好了一些。太宗非常高兴,于是大赦天下,想以此为元佐消灾解病。

雍熙二年(985)九月,一天傍晚,元佐看见好几位亲王,带着随从,前呼后拥,从他府门前经过。他随便问道:“你们到哪里去了?”只听有人回答说:“今天是重阳节,圣上召我们到御花园赐宴,宴后比赛射箭,玩得好不快活,现在是要回府去。”原来,由于元佐有病刚好,太宗为了使他安静休养,没有召他进宫欢度重阳节。元佐却不体谅太宗的好意,十分生气地说:“他们都应召同皇上一起欢宴射箭,独有我不能参加,这明明是嫌弃我了,难道我不会自家饮酒取乐吗?”他立即令人摆上酒菜,狂吃猛饮,自得其乐。不知不觉喝得大醉,竟然放起火来。一时之间,烟雾腾腾,烈焰冲天,众人赶快扑救,哪里救得下来?只见好端端的一座楚王府,被烧得一塌糊涂。还算万幸,元佐被救了出来。

太宗知道以后,十分震怒。他派人对元佐说:“你身为亲王,已经是至富至贵,为什么要干这种混账事情?国家有法律,我不敢徇私舞弊,咱们的父子之情,到此断绝。”到了这步天地,元佐再也无话可说。他二弟陈王元佑和宰相、大臣,号啕痛哭,请求太宗宽恕元佐。太宗一边流泪,一边对大臣们说:“每当朕读书,看到前代帝王子孙不遵教诲,行为不轨,未尝不扼腕愤恨。没有料到我家里竟出了这样的事。”他下诏把元佐废为庶人,迁到均州安置。元佐接到诏书,只好离开都城,顺着大路,前往均州。宰相宋琪率领百官,连着上了三道表章,请求太宗姑念元佐有发狂之病,格外施恩,把他留在京师。这样太宗才下诏把他召还。元佐走到黄山,接到诏书,又返回京城。太宗怕元佐再闹出事来,把他幽禁在南宫,不得自由行动。

太宗即位以后,一直没有立太子。大臣们担心万一太宗突然有个好歹,因为没有合法继承人而发生变乱,认为这是国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一天,大臣冯拯上疏太宗,提出早立太子,以定国本。无奈太宗对大臣们的苦心却不理解,似乎一说立太子,就意味着自己的宝座不长了。因此,他看到冯拯的奏疏,大为恼火,训斥冯拯多管闲事,下诏把他贬到岭南。从此以后,朝廷内外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了。

淳化五年(994)九月,寇准从青州(今山东益都)调到中央任谏议大夫。谏议大夫是谏院的长官,职务是议论朝政得失。他拜见太宗时,再次提出早立太子的问题。也许这时太宗年纪大了,感到这事已非办不可,不仅没有训斥寇准,反而和颜悦色地问寇准道:“在我的几个儿子当中,你看可以把国家托付给哪一个?”寇准答道:“陛下为天下选择国君,不应当和妇人、宫中人商量,也不应当和近臣商量,应当由陛下独断。你看谁深孚众望,就选择谁。”

太宗低头思考了好大一会儿,又让其他人都退下去,这才对寇准说:“你看襄王可以吗?”寇准答道:“知子莫若父。圣意既然以为可以,我希望就决定下来。”随即,太宗下诏以襄王为开封尹,并且进封寿王。襄王名元侃,是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至道元年(995)八月,太宗下诏立寿王元侃为皇太子,并且把他的名字改为赵恒。

太宗为什么不愿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老二陈王元佑呢?是不是太宗不喜欢他?不是。元佑姿貌雄毅,沉静寡言。老大元佐得了狂病之后,他被封为开封尹。这是太宗当皇帝之前担任过的官职,可见太宗是很器重他的。他当了五年开封尹,政事没有过失,说明也很有本事。但是,他没有当皇帝的福气。淳化三年(992)十一月的一天,元佑早起上朝,刚刚坐下,觉得身体不舒服,赶快退回府中休息。太宗放心不下,亲自到他府中探视,见他病势已十分沉重。太宗急得“元佑!元佑!”连叫几声,起初陈王还能够答应,稍过一会儿,就一命呜呼了!这才轮到老三元侃接班。

从唐末以来,政局多变,争战不休,册立太子的典礼,已经废止将近一百年。这次立赵恒为太子,太宗下诏大赦天下,还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全国都非常高兴。当太子拜谒太庙还宫的时候,东京的百姓夹道观看。有的人见太子仪容俊秀,止不住欢呼道:“真是个少年天子啊!”

太宗听到这话以后不大高兴。他把寇准招来,对寇准说:“人心归向太子。那么,置朕于何地呢?”寇准一听是为这事,立即再次叩头,说道:“人心归向太子,这正是社稷的福气啊!实在可喜可贺,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听了这话,太宗才恍然明白。他回到后宫,把寇准的话告诉皇后、嫔妃。她们也像寇准一样,向太宗称贺。太宗这才转忧为喜。

对于训教太子,太宗十分精心。为了使太子尽快学好安邦治国之道,太宗让李至、李沆作太子宾客(职责是调护、侍从、规劝太子)。太宗明谕太子要以师傅之礼敬事李至、李沆。太子也的确尊崇宾客,见了宾客,一定先施礼,每回迎送宾客,都要到门口。李至、李沆觉得礼数太重,就上表给太宗,说委实不敢当。太宗下诏答复说:“我看古来贤明的君主,都要挑选德才学识兼备的人辅佐太子,使太子得到良好的调护。二位重任在肩,所以朕规定了特殊的礼数。用不着谦谢,希望体谅朕的用心。”

李至、李沆非常感动,晋见太宗,当面感谢。太宗又对他们说:“太子贤明仁孝,国家的根本牢固了。卿等务必尽心诲导,太子言行合乎礼数,就赞助他;做事欠妥当的,一定要认真规劝。至于古圣先贤的经典,有益于做人处事治国的义理,这都是卿等十分熟悉的,用不着朕一一嘱咐。”李至、李沆不敢辜负太宗的厚望,尽心辅导太子。太子生性聪慧,经籍史书,稍加讲解,即可明白,记性也好,很快就能背诵。二李看到心血得到补偿,非常高兴。他们心想,太子日后一定是个贤明的君主。

至道三年(997)二月,太宗患病,精神委顿,无力上朝,只能在便殿处理政事。内侍王继恩因为在太宗即位时立有大功,受到信任,很有权势。他看太子赵恒颇为英明,一旦登基,自己权势难保,就偷偷和参知政事(副宰相)李昌龄等,谋划立已经被废的楚王元佐。内侍有机会接触皇后李氏,他就在李皇后面前说太子的坏话,以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天,宰相吕端到宫中看望太宗,见太子不在太宗身边,心中产生了怀疑。吕端心想,圣上病危,太子必须不离左右,以防变故发生。他写了“大渐”两字,让亲信送给太子。“大渐”就是皇帝病危的意思,他用这两个字提醒、催促太子,疾速入宫侍奉太宗。

这年三月,太宗驾崩,终年59岁。太宗一咽气,王继恩就给李皇后出主意,让她召宰相吕端入宫,想借助吕端,实现他们的预谋。其实,吕端早已怀疑王继恩了。当王继恩去见吕端,传达皇后召见的旨意时,吕端对王继恩说:“请你到书阁里看个东西。”等王继恩一进去,吕端立即把门从外面锁了起来,然后自己火速进宫。

李皇后看到吕端进来,说道:“皇上驾崩,应该立长子为嗣,这样顺理成章,你看应该怎么办?”皇后本来是发吕端同意立元佐,但是吕端却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的今天。天下都知道寿王是太子,怎么能够再变动呢!”吕端义正词严,皇后无言以对,只好让太子寿王赵恒即位。

当群臣在殿下朝拜新皇帝时,吕端抬头一看,新皇帝在帘子后面,看不清面目。会不会有变故呢?他大着胆子拾级上殿,请侍臣卷起帘子,看清楚的确是太子,这才下殿引导群臣跪拜叩头,齐呼“万岁”。这个新皇帝就是宋真宗。

原先,太宗准备让吕端做宰相时,有人对太宗说:“吕端糊涂,不是相材。”太宗说:“你不了解他,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确,在关键时刻,吕端是大智大勇,果断又精明的。

标签: 太子宗立麻烦事

更多文章

  • 大宋朝的盛世——宋真宗时期,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时期,真宗

    宋太宗驾崩后,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幸亏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1.澶渊之盟辽朝欺侮宋朝无能,多次进犯边境。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原准备拜毕士安为相,问毕士安还有谁可以和他同时出任相职。毕士安表示:“寇准忠义双全,善断大

  • 历史上怕老婆的皇帝可不是隋文帝,而是宋朝这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文帝,皇帝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权利很大,作为一国之君,他有着生杀大权,统治者全国人民,可以说皇帝看不顺眼的人他想除随时都可以除掉,当然了,对于他的后宫嫔妃也一样,皇帝有着七十二嫔妃,想宠幸哪一个就宠幸哪一个,想砍哪个的头哪个就不能活命,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嘛”,还有一个词叫做&

  • 完颜宗翰简介:能征惯战伐辽立功,忠诚可嘉破宋勋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可嘉,完颜,能征惯战

    能征惯战伐辽立功完颜宗翰(1078―1137),本名粘没喝(又译为粘罕)。金相国撒改的长子。十七岁时金军中就有很多人佩服他的勇敢。商议伐辽时,宗翰和金太祖意见一致。金太祖击败辽军,俘获耶律谢士。撒改派宗翰和完颜希尹前往祝捷,完颜晟(shèng)以下宗室群臣都劝进,金太祖当时还是谦让。宗

  • 苏东坡的故事:名震京城与诗人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之死,京城,诗人

    第一节书香世家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用笔跌

  • 沈括被西方人称为什么: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史上,坐标

    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在北宋时期,还是在后朝后代大批科学家当中,沈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

  • 萧拜住简介:世代官宦品德兼优,身被冤杀魂见天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世代,品德,官宦

    世代官宦品德兼优萧拜住(?-1320),生年史书缺载,他的祖先是契丹人,原为石抹氏部落人,祖上曾为金朝大臣,后来易姓为萧。曾祖丑奴,仕途为古北口屯戍千户,金大安二年(1210)遣使归降,助蒙灭金,屡建功勋,官至檀顺、昌平万户;祖父青山,中统元年(1260)承袭万户,平宋有功,授为湖广提刑按察使;父亲

  • 《宋史论稿》十三、从定都开封说北宋国防政策的演变及其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国防,宋史

    摘要:在宋太祖积极的国防政策下,北宋定都开封是合理的。宋太宗北伐失败后,北宋统治者确立的以保卫开封为核心的全面防御政策,是导致北宋长期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北宋以“积弱”闻名于史,这已是公认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显然与定都开封以及相关的国防政策有关。定都开封

  • 昏君赵佶: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玩物丧志,风流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昏君,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赵佶赵佶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玩物丧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李邦彦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毕竟还是好话听起来顺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初八日,宋哲宗驾崩的当天,向太后(神宗皇后,当时宫中唯她地位最高)垂帘,哭着对宰相大臣们说:"国家

  • 宋朝的才女——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天才的女子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史上,宋朝,最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的秋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诅咒,

  • 宋代各类矿场的地域分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地域,宋代,矿场

    宋代的矿冶产地从其发展的源流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以往长期开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扩大的,有的矿区开采历史已长达数百年之久;另一类则是通过两宋时期人们的找矿活动而被发现和开发出来的。由于古代受探矿和采矿技术水平的限制,开采过程中矿源枯竭、矿井废弃、弃而复采等现象频繁出现,因此在两宋三百多年间,各类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