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贤相李纲为什么只担任了75天宰相?

贤相李纲为什么只担任了75天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94 更新时间:2023/12/14 10:52:07

古人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南宋初年的情况,似乎与之相悖。从赵构于1127年五月一日在南京应天府称帝,直至1138年秦桧任宰相专权止,仅仅11年间,就换了13任宰相,平均每一任宰相在任不足一年,有的宰相任职甚至不足百天,就被罢免。如此频繁的更换宰相,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是少见的。这不禁让我们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宋初年宰相频频更换,形成这样一个如同没有宰相的朝廷,是皇帝专权的个人意愿?是宰相个人行为的纰漏?还是兼而有之?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重新回顾南宋初那段让人辛酸、悲痛的历史。

靖康二年(1127),在金人支持下,宋宰相张邦昌被迫建立的“大楚”傀儡政权,在金军北归后,张邦昌宣布退位,仍称太宰,并迎哲宗废后孟氏入宫,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同时,派人寻访康王赵构。靖康之难后,赵构成为徽钦诸子中唯一没有被俘虏北去的亲王。接到张邦昌的传国玉玺后,于五月一日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为建炎元年,是为高宗,孟后专政。

高宗继位后,为维持政局的稳定,避免落下乱杀士大夫的骂名,并没有追究张邦昌的僭越行为,仍任命他为宰相。但在高宗内心,对张邦昌极度不满。

高宗继位初,面临着一副烂摊子。金人虽退,但随时都可能南下,山河破碎,乱世英雄四起,朝中既无谋臣,又无良将。加之继位时自己的声望并不高,继位得不到充分的承认。因此,迫于形势的需要,他急需一位“天人人望所归”的良臣入相。因此,继位不到一个月,他就命当时主战派声望颇高、深得民心的李纲为右相;并任命自己信任的左右手黄潜善兼御营使,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兼副御营使。

李纲

李纲一上任,就不依不饶地弹劾了左相张邦昌“僭越行为为公议所不容”。早已对张邦昌心存不满的高宗,正好以此为由,将他踢出朝局,除去眼中钉。刚入相的李纲,极为配合皇帝的需求,成为其思想的代言人。他针对高宗继承的合理性问题,提出了用权势来借神灵行人事收买人心的方法,利用民间香火极盛的崔府神君的神力虚构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来说明高宗的皇位是天命所归的。

但在与金是战是和的问题上,李纲与高宗产生了分岐。高宗害怕主战给自己带来麻烦。一个在思想和行为上不能与皇帝保持一致的宰相,注定要在这场权力场游戏中出局。入秋,金人以张邦昌被杀为由现次攻宋,主降派和主战派再次出现了分岐,主降派的黄、汪主张南逃,迁都扬州,而李纲主张坚守中原、稳定局势。高宗内心很矛盾,虽不甘心屈居东南,做个南朝霸主,又害怕重蹈徽钦被俘的覆辙。因此,圣旨朝令夕改,李纲就以高宗“独留中原”承诺极力反对高宗“巡幸东南”的手诏,招致了高宗的憎恶。八月,李纲升为左相,黄潜善替补右相,汪伯彦进知枢密院事,对李纲形成子钳制之势。由于黄、汪主降派的破坏,葬送了两河抗金的大好形式,加之一些小人乘机谗言,李纲被罢相贬往外地,从此再未入朝大用过。一代杰出的宰相,就这样牺牲在皇权和主降派的旋涡中。

李纲任相仅有75天,他的罢相,激起了正义人士的愤慨。太学生陈东自备棺木,舍身成仁,要求请留李纲,并责问高宗“他日钦宗归来,不知何以自处”。另一布衣欧阳澈,也指责高宗沉溺女色。他们所言,句句不合高宗心意。对其继位合法性和纵情声色的揭露,正好触到了赵构的禁忌。高宗不惜时违背太祖誓言“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将二人斩杀于应天府东市。

李纲被罢后,他所规划的军政措施全部作废,金军步步紧逼,中原大乱。高宗逃往烟花繁华的扬州作为“行在”。岁末,任黄、汪分别为左右宰相,说“潜善做左相,伯彦为右相,朕还怕国事办不好吗?”从此,自己流连中行宫中寻欢作乐。建炎三年三月,金军大举南侵,直攻入扬州,军民死伤无数,高宗也狼狈地逃窜到了杭州。朝野上下,对奸臣黄、潜十分不满。他们自担任宰相以来,把持朝政,残害忠良,正是他们一心求和而不修装备,才导致了金军的南下和宗室的四处逃亡。高宗对他们俩不能早日防范,让自己吃足了苦头所不满,迫于朝朝下下的压力,不得已罢免他们,任命朱胜非为右相。黄、汪本是庸才,但他们瑞磨高宗心理,想其所想,做其所做,思想和行为紧跟高宗的步伐,得到了他的充分信任。但皇帝必竟是一国之君,尽管黄、汪的行为也只不过是高示思想的执行者,但没有人敢指责君主的错误,黄、汪最后也不免沦为高宗的替罪羔羊。

在逃往杭州途中和到杭州后,高宗手下的宦官康覆作威作福,肆无忌惮、横征暴敛、颐指气使,引起官民强烈不满。在罢免黄、汪后,昏庸的高宗反而升主张逃跑的王渊为枢密使,主持军事。王渊是个胆小贪鄙的庸才,靠巴结宦官康覆爬上来的。他一向庸碌无为,毫无威望,甚至逃跑时为逃避责任冤杀部下抵罪,使得大臣们对他愤恨不已,这次王渊无显功却骤迁要职,将领们十分不满。尤以苗傅和刘正彦为最,苗傅自负世代为将,不愿久居人下;刘正彦则是数次获得大功,却没有任何赏赐,因此,两人对王渊的升迁更是愤恨不平。他们听说王渊此次升迁与宦官相勾结的结果,便决定密谋政变,先斩王渊,再杀宦官。三月,苗、刘在杭州发动政变,诛杀王渊、康覆。交胁迫高宗禅位给三岁的皇子,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苗刘之变”。政变发生后,正在江宁的同签书枢密院事吕頣浩和礼部侍郎张浚联络武将韩世宗、刘光世等起兵勤王。四月一日,苗、刘在韩世宗的军事压力下,被迫恢复高宗的帝位,率众出逃,一个月后,被韩世宗抓获,不久被处死。高宗恢复帝位后,将朱胜非罢相,任命吕颐浩为右相,张浚为知枢密院事。在“功刘之变”过程中,宰相朱胜在与叛将虚与委蛇,缓解事态,争取时间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他即末能保驾,在与苗、刘对峙中也末能劝服敌人,避免高宗的退位,并见证了整个政变的过程,这对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来说是颜面无存的。在政变过程中,吕相考虑过与政变者打过交道,政变平定后是不适合在追随高宗左右的,自请罢相。

标签: 宰相贤相李纲

更多文章

  • 史馆之外着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馆,春秋

    咱们中国有个修史传统,叫做“当朝人只修前朝史”。因为中国古代把修史看得很重,尤其是皇帝怕史家诽谤朝廷,所以历来严禁私修国史,然后由官方组织来为前朝修史。不过,自孔子以来史家就有个传统,那就是修史要使乱臣贼子惧,就是要让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害怕。他们干的那些事写在史书上,传之后世,

  • 宋代中央机构的矿冶业管理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央,宋代,管理权

    宋代中央机构的矿冶业管理权,随着机构本身及其职能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北宋初至元丰官制改革前,由三司及其属下的盐铁部总掌大权;后一阶段为元丰官制改革后至整个南宋时期,由尚书省属下的户部、工部共掌大权。(一)北宋前期三司对矿冶业的管理北宋初期,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权沿袭唐、五代旧制,由三司总掌。

  • 八字军奋起抗金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八字军,故事

    公元1128年,金军开始向南宋的江淮地区进攻,金太宗吴乞买还下令要捉拿赵构。这时候,宋高宗和奸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扬州寻欢作乐,一点都不管国家大事和人民的死活。在这个国家大乱的时候,有一些贪图功利的人却想乘机捞一把。山东的刘豫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想利用这个时候,把金国当作靠山,自己来做皇帝。刘豫

  • 武则天被逼退位!李显却不清算她还天天上门请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她还

    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不但将李唐的江山夺走,还改国号为周,在位15年后,82岁的她在西元705年被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统领的500名羽林军逼得退位,并将皇位传给唐中宗李显,自己搬到上阳宫度过余生。按理来说身为「前朝」皇帝的武则天会被李显清算,打压武家人,但李显却没这样做,反而每天向武

  • 唐朝艺术简史 唐朝艺术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艺术开始探索材料和风格的新可能性,尤其是山水画和陶瓷,脱颖而出。新技术、更广泛的色彩以及鉴赏力和艺术文学的增加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不仅由当地艺术家创作,许多来自东亚各地的外国人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作品,中国与更广阔的世界之间日益密切的接触导致新的想法和主题被采用和改编。

  • 武后和唐玄宗有啥关系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从小就气宇非凡。武则天当权时,金吾将军武懿宗看不惯隆基威风,在李氏祠堂前大声斥责隆基,隆基义正辞严地回答:「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武则天知道后非常赞赏这个孙子。景龙四年中宗去世,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宫廷政

  • 孟郊是唐朝哪一个时代的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以时间来说算晚唐了。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浩然孙。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孟浩然次子),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

  • 唐朝的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制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这种由“三公九卿制”转变成“三省六部制”的变化是缓慢渐近的,是经过每个朝代不断的调整修改才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可蹴。其实在唐朝之前,三省六部制早已形成,但仍尚扭曲,时常有所创更动。至唐朝,这个官制体制才完全定形,实际上怎么移动,其本结构始终如一。『六部』指尚书省隶属六部有「

  • 马嵬坡之变主谋是陈玄礼?唐玄宗痛失杨贵妃竟然他想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主谋

    唐朝在西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当时唐玄宗率领少量的王公大臣逃出京城,没想到在马嵬驿,禁军突然叛变,禁军头领陈玄礼先是斩杀杨国忠,再逼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导致唐玄宗声威扫地,整起事件在太子李亨返回京城后才结束。「马嵬驿之变」通常被后人认为,整起事件的主谋是陈玄礼,但实际上他在这事件中,也只是一枚棋子,

  • 唐朝最传奇皇帝非武则天竟是被太监当傀儡推上皇位的傻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耀眼的朝代,先后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也出现一批在整个华人史上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像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但在唐朝后期,却有这么一位皇帝,在其治理之下,唐朝国泰民安,内安外固,甚至在其治理下的时期,还被称为大中之治,而其本人也被称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