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宋高宗的绝后之谜,竟是受到了惊吓所致!

揭秘历史:宋高宗的绝后之谜,竟是受到了惊吓所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38 更新时间:2024/1/13 12:55:39

宋高宗赵构,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生育能力很强。赵构在15岁时封康王,此后7年间,赵构一口气生下了5个女儿。可惜的是于靖康二年,汴京城破,小公主们全都被金兵俘虏北上。

这些孩子,大的四岁,小的才两岁。五个女儿中,三个小一点的,都死在了押解途中。两个四岁的女儿被迫进入浣衣院,沦为金国将士的玩物,最后死在了异乡。

被俘虏时,赵构的王妃邢秉懿正怀有身孕。金人为了躲避义军的阻拦,晓行夜宿,一路疾行。邢秉懿本是金枝玉叶,哪里禁得起这等颠簸。邢秉懿因过度劳乏,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导致流产。之后,金国的盖天大王百般骚扰邢秉懿。邢秉懿不堪其扰,想要自尽,却被金兵拦住。想活没法活,想死死不成。后来,邢秉懿和韦太后、柔福公主等人都被送入浣衣院。一直到九年之后,金国人才将韦太后、邢秉懿等人送到五国城宋徽宗的身边。

宋高宗对这个结发妻子还是很有感情的。宋徽宗派遣一个叫做曹勋的官员潜逃南下。临行前,曹勋向宋徽宗辞行,邢秉懿听说后,特意脱下一只耳环,让宦官交给曹勋,传话说:“为我白大王,愿如此环,早得相见。”宋高宗看到耳环,悲恸不已。宋高宗称帝不久,就尊奉邢秉懿为皇后,找寻邢秉懿的家人,给他们晋封官职。此后的十六七年,宋高宗一直没有立后,等待邢皇后回归。一直到绍兴十二年,韦太后带来邢秉懿去世的确切消息,宋高宗才册封贵妃吴氏为后。

靖康二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王府的宫女潘氏来到赵构身边。虽然是兵荒马乱的时节,宋高宗还是没有忘记传宗接代。建炎元年的六月,宋高宗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子出生。宋高宗很高兴,为孩子取名为赵旉。所谓“旉”,就是“朱明盛长,旉与万物”。宋高宗希望这个孩子犹如夏天的太阳,普照万物,泽被天下。

可惜,这个赵旉是个短命鬼。

建炎三年(1129年),大将苗傅、刘正彦因宋高宗宠幸宦官,赏罚不明而发动兵变。苗刘二人要求宋高宗传位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由后宫大长辈隆佑太后垂帘听政。宋高宗不答应。苗傅宣称:“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自古以来皇位继承,讲究父死子继。宋钦宗还在北国活着呢,且靖康元年,已经立嫡长子为皇太子。要继承皇位,也当是由宋钦宗的皇太子、皇子来继承。宋高宗称帝,不合祖宗法度。眼看不低头就要死于乱刀之下,宋高宗只能禅位给儿子赵旉。

苗傅、刘正彦把持军政大权,改元明授。不过,苗刘二人的美梦只持续了二十六天,就被韩世忠张俊等人打破。

苗刘二人被处死之后,隆佑太后取消垂帘,还政宋高宗。不久,金兵大举进攻,宋高宗带着皇太子赵旉前往临安避难。估计是路上受了风寒,三岁的赵旉开始发烧。吃了药之后,赵旉就睡着了。一个宫女经过,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一个金炉。金炉碰倒,发出很大的响声,一下子就把昏睡中的赵旉惊醒了。从此以后,赵旉病情一日重于一日。没过多久,赵旉就病逝了。

赵旉生母潘贤妃日夜哭泣,宋高宗非常痛心。宋高宗下令,将那个踢翻金炉的宫女和皇太子赵旉的保姆全部处死。

宋高宗当然不会想到,赵旉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儿子。从此之后,宋高宗宠幸了无数女人,但是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再也没有生出一个儿女。

宋高宗绝后的第一责任人是宰相黄潜善汪伯彦

黄潜善和王伯彦乃是南宋初年的一对奸相。此二人掌权之后,排挤李纲,杀死上书的太学生陈东,公然违背宋太祖传下的“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可是,因为黄汪二人力主迁都江南,暗合宋高宗的心意,宋高宗对二人百般信任。二人趁机排除异己,许多正直、爱国的官员被贬,被杀。

宋高宗为躲避金兵锋芒,从应天府远远逃到了扬州。当时尚书右丞许景衡提醒宰相黄潜善,说皇帝的护卫队人数太少,不过数百人,无法和金兵正面交锋。万一金兵轻兵突进,扬州根本守不住。黄潜善贪恋扬州繁华,驳斥许景衡危言耸听,金兵不可能那么快打到扬州。

宋高宗也觉得没关系。毕竟扬州前面还有宿州、泗州几座军事重镇。金兵乃是骑兵,在淮扬水乡之地,推进速度必然缓慢。没想到几天之后,前方就传来军报,说金兵已经攻破多座城池,马上就要打到扬州了。“比江都宫内有所御幸”,听闻噩耗,宋高宗“矍然惊惕,遂病薰腐”。经过这一番惊吓,宋高宗竟然阳痿了。于是,在皇太子赵旉去世之后,“后宫皆绝孕”。宋高宗绝后,源自于此。

自大误国的黄潜善当时正带领百官听和尚说法。忽然传来消息,说宋高宗在卫兵的护卫下,抛下百官,上船逃走了。黄潜善大惊,仓皇失色。大家纷纷上马,策马南逃。扬州的百姓听说皇帝、宰相都逃难去了,也纷纷逃跑。扬州的城门很大,一时之间竟挤得水泄不通,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死了很多人。扬州的百姓很生气,不敢怪皇帝,就把气撒到宰相黄潜善的身上。扬州那些军兵逃到江边,忽然听到有人招呼“黄大人”。众将士以为是奸相黄潜善,群情激奋,冲上前去就把“黄大人”给杀了。等人头落地之后,认识的人才说,死者不是黄潜善,而是另一个黄姓官员。

不久,宋高宗下诏罢黜黄潜善相位。几个月之后,黄潜善死在了梅州。

对这个毁掉自己一生的人,宋高宗自然不会放过。

标签: 之谜历史高宗

更多文章

  • 毕再遇金蝉脱壳妙法脱身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妙法,故事,金蝉脱壳

    当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时,拼不得、退不得,进退两难,这就要行险设谋,突出重围,以便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这就要求人们行大智谋,方能保存实力,以期后用。南宋抗金名将毕再遇,以智谋闻名。一次,他率军与金兵对垒,久战不决,金兵援军赶到,兵力十倍于宋军,战必不胜,毕再遇准备退兵。可在强敌面前,若贸然撤退,必受敌人

  • 宋朝永兴军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军路,永兴,行政区划

    永兴军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建隆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永兴军路:太平兴国二年(977)置保安军;七年(982)绥州、夏州、银州、宥州降宋;雍熙至至道年间绥州、夏州、银州、宥州、静州先后入西蕃;淳化五年(990)升通远军为环州;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陕西路,治京洮府,以京兆府、凤翔府、蒲州、陕州

  • 北宋统治了中原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原,北宋,多少年

    宋朝逼和东路的金将宗望后,宋钦宗和一批大臣以为从此可高枕无忧了。不料西路宗翰率领的金兵却仍然加紧攻打太原。1126年五月,宋钦宗派大将种师中带兵前去援救,结果,驰援途中在榆次就被金兵打败,种师中牺牲。投降派正嫌李纲在朝廷碍事,就提议宋钦宗把李纲派到河北指挥作战。李纲明知道这是在排挤自己,但是,为了抗

  • 车盖亭诗案:在北宋后期开了一个恶的先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先例,开了,车盖

    元丰8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在神宗的母亲高太后的主导下,神宗第6子赵煦顺利即位。是为宋哲宗,当时年仅10岁。小小的哲宗当然主持不了政局,由他的奶奶高太后垂帘听政,而且一听就是9年之久。高太后是反对变法的,早在神宗时期就几次哭着喊着说王安石要乱天下。现在她有了自主权,自然就要废除新法了。王安石

  • 唐岛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之战,历史背景

    唐岛之战是火器应用于战争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唐岛之战,又称黄海奔袭战,它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双方在黄海海面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上决战,战争的结果,以宋胜金败而告结束。自北宋末年即已开始。由于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同金签订了丧权辱国的&ldquo

  • “苏门六学士”分别是哪六个人?“苏门六君子”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君子,学士,生平简介

    元祐元年(1086年)开始担任御史中丞,次年升为尚书右丞.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几位流放南方的朋友如今也都官居要职,包括王诜驸马,王巩等在内.他在黄州的老朋友陈□也来京师探望他.几年前和苏轼通信的黄庭坚也来见苏轼,正式拜在他的门下.多年来苏轼在信中曾一再称赞四学士,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名声,大家公认,

  • 北宋的科学巨人!沈括让人记住的却不是他的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是他,让人

    还不知道:沈括是个怎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道中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北宋王朝都不陌生,它是一个让人悠然神往的朝代,那时候北宋时期中原非常昌盛富足,而且经济文化也欣欣向荣,在那里出现了很多的文学家跟科学家,然而却有一位科学家,他不仅是宋朝最伟大的,而且此人的人品非

  • 《宋史论稿》十八、试论唐宋时期漕运的沿革与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史,沿革,漕运

    唐宋时期是中国漕运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上承秦汉而下启元明清,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漕运在唐宋两代的发展却不尽相同,既存在后者对前代的沿革,更有两者之间的差异,这些无疑都是漕运史乃至经济史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唐宋两代漕运中主要方面的沿革变迁问题予以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

  • 宋朝京西南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行政区划

    京西南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建隆元年至绍兴十一年行政区划网站·东方血脉·版权所有京西南路:乾德二年(964)置光化军;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京西路,治河南府,以河南府、许州、郑州、滑州、孟州、蔡州、陈州、颍州、汝州、襄州、邓州、随州、金州、房州、均州、郢州、唐州、信阳军、光化军来属;天圣

  • 宋代提点坑冶铸钱司的设置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代,提点

    提点坑冶铸钱司是宋中央政府派驻于地方的、管理数路或一路矿冶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简称“提点司”、坑冶司“”铸钱司“”泉司,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江淮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司。这一机构创始于宋仁宗景二年(1038),统管江淮以南诸路的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