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词人姜夔,她的词只有情深的人才能看懂

南宋词人姜夔,她的词只有情深的人才能看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34 更新时间:2023/12/10 8:58:0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姜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南宋词人姜夔,在南宋艺术史上,绝对是个现象级的存在。在词上,他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在南宋词坛,可以与姜夔一较高下的,也只有辛弃疾可以了。姜夔的词,走的是周邦彦的路子,但又将周邦彦的清雅改造成清空和骚雅。在词的清空方面,姜夔学的是苏东坡,在骚雅方面学的是辛弃疾,然后将二者的风格进行融合,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姜夔不仅在宋词上造诣深厚,而且他还是个艺术上的全才和天才。他在书法、音乐等方面堪称大家。当时好多文坛大佬朱熹范成大、萧德藻对姜夔的才华极为欣赏,大富豪张鉴兄弟对姜夔照顾有加,但姜夔仍然是一生一事无成。他多次考进士无果,尽管在晚年还向朝廷进献音乐,也获得了特批去考进士的资格,却意外落榜。最终一生布衣,在贫困潦倒中逝去。还是他的几个朋友凑钱为他下葬。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关于姜夔的号白石道人,我们一方面从他的号中看到的是隐士的风采,其实这个号还有另外的来历。据说姜夔在最贫困潦倒的时候,没有地方住,只好住到一个叫白石洞的洞穴里面。有人讽刺他是白石道人。姜夔干脆写了一首诗自嘲: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虽然写得很仙风道骨,但也真实地写出了姜夔的清贫。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姜夔的话,那就是一个冷字。姜夔的冷,不是说他为人冷漠或冷酷无情。其实姜夔是一个情痴,在感情的付出上,姜夔是热情似火的。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在友情方面,他的清空高雅的性格,让他如同魏晋名士一般,让好多人特别是文人喜欢,并在姜夔的一生中给了他最大的帮助。

在爱情方面,姜夔在流落合肥期间,认识了两个姑娘,据说她们是一对美丽绝伦的多才多艺的姐妹花,当时二十多岁的姜夔与合肥女子痴情相恋,后来爱情无果而终。但是随后的几十年中,姜夔无论是清醒还是梦中,都在思念合肥的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情事。他写给合肥那段情事的词达到20多首。为了这样一段爱情而念念不忘不断写词纪念的词人中,也许只有一生怀着愧疚感的陆游可以与姜夔相媲美了。

情痴的姜夔与痴情的陆游,他们可以在某个伤心的晚上,在柳色摇曳的黄昏,喝一杯伤情的酒了,祭奠那曲终人散的爱情。

但姜夔实实在在是冷的。他的冷是一种高冷。他有很清瘦的身材,很清瘦的精神气质,他的性格总是淡淡的冷,因为他几乎在人生的所有时刻,他都会陷入对艺术的冷思考之中。我们说,人格即风格。一个人的性格总是要体现在他的诗文之中,这也叫做我手写我心。

在姜夔的词中,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一个冷字。他用的那些冷字,几乎都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比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比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等。即使他不是写爱情,而是写山林景色,也不是那种春花灿烂的暖色,而是天涯、寒鸦、疏淡等风格的景色。这样冷的色调,也正好形成了他的清空的风格。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姜夔来说,哪一段念念不忘的爱情,所谓的回想,其实只是做梦而已。多少年过去了,合肥的那个赤栏桥畔、柳荫道旁,那个谈琵琶的女子,那个一身红衣的女子,那个笑起来如红莲一样迷人的女子,那个惹人相思的女子,如今在哪里呢?只能在梦中了。就像陆游经常去他和唐婉约会的那座桥,因为那座桥边,“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姜夔也时常在梦中,回到合肥,回到琵琶姑娘的身边。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在一场突然醒来的春梦之后,姜夔写下这首词,祭奠年轻时的爱情。《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在了解了姜夔的心路历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词,其实就比较简单了。

姜夔在梦中听到了她体态轻盈、娇软的声音,姜夔听到姑娘说,夜太黑太长,长夜漫漫啊,我想你想得孤枕难眠,但是你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

下片是姜夔醒来之后的感觉。姜夔说,自从分别以后,她捎来书信中所说的种种,还有临别时为我刺绣、缝纫的针线活,都令我思念不已。

最为感人最为精彩就是最后两句话,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的内心深处,是想做一个《离魂记》的梦的。他是书生王宙,而合肥姑娘是倩娘。他们的灵魂可以脱离身体相见,所以他们的爱情最终圆满。其实这也不过是姜夔的一个梦想。所以姜夔说,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离了躯体,暗地里跟随着情郎远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独自归去。也没有个人照管。

标签: 她的的人词人

更多文章

  • 梁红玉的故事:出身卑贱无奈为娼,谁说妓女不能当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卑贱,妓女,谁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当将军的例子本来就很少,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如大宋杨家的媳妇穆桂英,等等,但是像两宋之交的梁红玉那样,从一个妓女变身为将军的却只能是唯一。那么,梁红玉到底是怎样实现人生飞跃的呢?其中又遭遇了什么曲折?请随笔者一同去纵览相关历史,追寻梁红玉的人生轨迹。出身卑贱无奈为娼提到梁红玉,

  • 她当上妃子后,将自己的闺蜜献给皇上,这一举动让宋朝又得以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妃子,自己的,这一

    一谈及宋朝,我们很自然的都会想到他的开创者赵匡胤,赵匡胤是一个将领,他披荆斩棘了大半辈子才建立起北宋这个王国,很多人都有一个疑虑,赵匡胤是将领生于,而他的生活中元勋大多也都是将领,那么为什么宋朝的重文轻武会那么严重呢?这个基本国情肯定是经过深谋远虑后才拟定出来的,这一基本国情是完全汲取五代十国时期的

  • 多数人认为唐朝是女人最强势的朝代,实则不然,河东狮吼在这个朝代实在太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在这个,朝代,河东狮吼

    在宋朝时期文化方面的开放程度可是很高的,所以有两类人在宋朝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地位。他们分别是文人、女人。人们常听到“河东吼”、“胭脂虎”等形容词,实际上这些词原本是用来形容宋朝妇女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朝妇女的强势。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女人敢如此&ldqu

  • 《宋史论稿》三、论宋初三朝的禁军三衙将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史,将帅,禁军

    摘要:宋初三衙为禁军最高统帅机构,其将帅不仅统领拱卫内廷和京畿之军,而且出外带兵,承担征伐、镇守重任,可谓军中重要首脑和代表。通过对宋初三朝三衙将帅的出身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大都与皇帝有特殊关系。宋太宗以后,藩邸背景成为入选三衙将帅的重要条件,而对能力和素质却往往忽略,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极大的消极

  • 宁死也不背叛岳飞,抗金名将牛皋、张宪的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也不,名将,岳飞

    他俩是岳飞最得力部下,却被奸贼害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牛皋和张宪是岳家军的元老级人物,加入岳家军最早,也最受岳飞器重。他俩跟随岳飞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成为名扬天下的抗金名将。演绎小说里对这二人多有描述,但为了增加作品吸引力,演绎杜撰的成分比较多,要了解真实的他们,还是要查证有关正史

  • 柘皋之战:杨沂中、刘锜、王德等大败金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战,刘锜,王德

    柘皋之战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2月,宋金柘皋交战,杨沂中、刘锜、王德等大败金军。1月,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兀术)乘宋廷准备求和,两淮防御空虚之机,出兵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2月初,又占庐州(今安徽合肥)。赵构命诸将杭州西湖边上岳飞墓合兵淮西。淮西宣抚使张浚率军自采石渡江北上,进屯和州(今安徽和

  • 济公吃狗肉竟然是为了狗可以重新投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是为了,济公,狗肉

    当人们都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人们就渴望出现贤人来救渡世人。当一个世道民心不古的时候,而百姓又无力与之抗争的时候,急切地希望出现一个普度世人的大人物。济公出世了,济公出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济公是一个传奇,他的出世更是一个神话故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出世。李茂春是天台县有名的大善人,年过四旬了还没

  • 梦溪笔谈记载的预知梦:能够预测古今 趋福避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今,梦溪笔谈,避祸

    【原文】人有前知者,数十百千年事皆能言之,梦寐亦或有之,以此知万事无不前定。予以为不然。事非前定,方其知时,即是今日;中间年岁亦与此同时,元非先后。此理宛然,熟观之可喻。或曰:苟能前知,事有不利者可迁避之。亦不然也。苟可迁避,则前知之时,已见所避之事;若不见所避之事,即非前知。【译文】人有号称能“前

  • 宋元秘史上——宋代官场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代,宋元,秘史

    宋代官场揭秘“陈桥事变"公元96O年,后周世宗柴荣死。继立的皇帝是柴荣的四子柴宗训,即周恭帝。他从父亲手上接过皇位时年方七岁,还是个孩子。在他即位半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拥有兵权的军事将领篡夺政权的事件。事变的结果,导致了恭帝的被废,后周政权的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六十多

  • 茶余琐话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国文,茶余琐话

    我记得刚从南京来到北京的时候,那是1949年的秋天。北京的秋天有点凉,但凉也挡不住外乡人对它的兴趣,因为这是一座浓缩着历史的城市,街道、胡同、店铺、人家,都像一本厚厚的古籍,耐人仔细寻味。那一份怎么也拂拭不去的陈旧感、古老感,使人觉得苍凉,更觉得沉重。那时的北京没有如今人多,走在小巷子里,除了鸽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