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昏庸的晚年:纵容两儿子内斗导致东吴国力大减

孙权昏庸的晚年:纵容两儿子内斗导致东吴国力大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97 更新时间:2023/12/22 21:22:01

孙权昏庸的晚年:纵容两儿子内斗导致东吴国力大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上的南鲁党争,又叫二宫并阙,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按制度,太子作为储君,仪仗、供养等各方面待遇理应高于藩王。但孙权是情种啊,后宫妃嫔不少,他独宠王夫人。孙和、孙霸,均为王夫人所出,爱屋及乌,对两儿子的感情也就难分彼此。僭越,本身就是一种腐败。好比处长坐着厅长的车,科长拿了处长的薪水一样。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在于,腐败总是与政治相交织,总是会严重恶化政治生态,譬如出现官官勾结、利益输送、拉帮结伙、人身依附等现象,毕竟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热衷于和有特殊背景之人打交道。

由于孙权的纵容,孙霸如吸铁石般的聚集了一帮铁杆儿,与杨竺、全寄、吴安等腐败分子迅速结成了小圈子,从而助长了孙霸的野心,—-觊觎太子之位。于是他们大搞阴谋诡计,围猎太子。孙权那些日子倒还不算糊涂,听闻和、霸不穆,遂以精学为由,下令兄弟二人从此不准见面。可是不见面就能相安了吗?太子为求自保,固然小心谨慎,以淡化兄弟矛盾,人如其名,他确实做到了和为贵。但是鲁王及其党羽会放过太子吗?太子的拥泵们会坐视不管吗?双方的斗争仍然一度白热化,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

先是驻军湘鄂西的陆逊上疏劝谏: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他还要求回京,当面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这个表态,让孙权很为难。陆逊,娄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曾因功封爵华亭侯,后又晋升娄侯,当时以丞相总司三事,以训群寮,以上大将军、右都护,节制全国兵马,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如太子太傅吾粲等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显然,陆逊的谏言是正确的。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让太子、鲁王回归本位,各安本分,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分子抱团,是治理两派纷争的上上之策。

然而孙权不准,使得鲁王的气焰更为嚣张,不硬气怕也不可能,他毕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太子的屁股是摸不得了,再摸,就是给父皇上眼药,但太子的臂膀还是可以砍的。于是,针对陆逊、吾粲等人的诋毁行动开始了,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杨竺炮制的扒皮贴最为犀利,剥茧抽丝,历数陆逊二十条罪状,其中有娄人结党,务以攻陛下亲子为事,分明是诛心且要命的节奏!说陆逊结党营私,那不客观,但受其影响并追随他的门阀子弟、文武士族,确乎不在少数,坐实其结党很容易。

孙权不便把陆逊怎么着,那是国家柱石呀!所以仅派了内侍去训斥几句拉倒。对其他人则毫不手软,迅速的将吾粲下狱(七年后处死),又将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太子近臣全部流徙蛮荒之地。陆逊闻之,忧愤难当,于次年即公元245年去世,太子孙和的境遇随之岌岌可危。

话说孙和也够倒霉的,夹着尾巴做了多年太子,不经意间遭遇两股势力的绞杀,鲁王党在明处死磕,同父异母的大姐全公主,又在暗地里使绊子。全公主,闺名孙鲁班,历史上少有的悍妇之一。她倒不是对孙和有啥成见,而是喝王夫人的醋—-觉得父皇过于宠爱王夫人,淡薄了本该属于她的父爱。可是这两种爱能相提并论吗?莫名其妙!由喝醋发展到憎恨,对女人而言,几乎没有过程。王夫人哪怕是极正常的言行举止,在孙鲁班看来都是极不正常对自己极不尊重的。就为了这点儿莫名的仇恨,她给太子母子扣上了兼具深度广度的帽子。

247年,孙权生病,太子祭祀太庙为老爸祈福,顺便到某个妃子的叔父家坐了坐,被孙鲁班的哨探发现,她立马告发太子不诚心,可能还借机策划了什么,此所谓不忠不孝;同时,她又告诉孙权说,王夫人见您生病,不但不伤心,还面露笑容,此所谓不守妇道、薄情寡义。孙权郁闷了,好像王夫人母子都是白眼狼似的。当然这也是活该!知子(女)莫如父,知妻莫如夫,一句诬告,他就信,老糊涂了不是。

249年,他终于发出暴烈的吼声,下决心废太子,顺便测试一下,看看到底还有谁没有和自己穿一条裤子。之前所有的口水战、流徙等等,与这一年发生的事件相比,基本上都属于小打小闹小儿科。古时候废储君,要按部就班落实,比如先软禁,然后朝议,再然后才行文昭告天下。当孙和刚被软禁,朝臣们即已嗅到了味儿。且不说文臣的反对折子如流水般涌向孙权案头,单说军队将士们,因为深受陆逊的影响,也齐刷刷站了出来!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等率领众多将吏以行为艺术表示抗议—-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天天到宫门外闹腾;随后,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人也上奏,引述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导致晋国大乱的史实据理力争……家属干政,不啻现在是腐败根源之一,古代亦然。

比如汉武帝搞明堂辟雍,以皇家礼制建筑,象征王道教化,其礼制核心就在于防范妇人豫政事。这其中虽有男尊女卑的糟粕,但是对于朝廷律政亦不乏积极意义。然而孙权似乎秀逗了,不去反思女儿的做法是否正当,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臣子的外王事功,即文武群臣唯已故统帅马首是瞻,跟皇帝的意见倒相左,眼里没自己这个皇帝呀,他的自尊心伤不起了,一怒之下,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朱据、屈晃等人各杖打一百。为平息众怒,他还用了转移矛盾的损招,赐死孙霸,以构害孙和之罪诛杀全寄、吴安等鲁王党徒,连已死的杨竺也不放过,尸体扔进长江里喂鱼。屠刀一举,群臣再不敢说话。次年,孙和被废,七岁的孙亮做了太子。对于孙和,时人后人不约而同的表示了惋惜。

如陈寿说:和有好善之姿,规自砥砺,或短命早终,或不得其死,哀哉!裴松之说:孙权横废无罪之子,为兆乱。韦曜也说:和少岐嶷有智意,……好文学,善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爱好人物。……及访谘朝臣,考绩行能,以知优劣,各有条贯。在这些人看来,废长立幼倒在其次,主要是孙和德行尚可,若顺利即位,东吴自不会出现童孺而无贤辅的窘状。孙权晚年也正窝心于此,曾打算复立孙和为太子,但其臂膀尽失,回来焉能再有作为?肠子都悔青了!他老泪纵横地对陆抗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言下之意,如果陆逊活着,我还愁什么!瞧他为孙亮选的两个辅政大臣,就知道有多无奈:诸葛恪,陆逊称他气陵其上,意蔑乎下,本非安邦定国之才;滕胤,循规蹈矩有余,回筹转策不足。此二人不是辅政的料,很快引发内讧被杀。东吴从此国力日衰,二十年后为晋所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东吴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蜀国前期有很多将军,为什么最后会造成蜀中无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蜀中无大将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演义对后期蜀汉人才短缺的一种写照,然而,正史之中,蜀汉后期长期以来,也没有多少独当一面,力揽狂澜的名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蜀中无大将,在我们普遍认为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的昏晕无能,另一个是蜀国的地理位置关系。的昏晕无能,主要表现在与不善于提拔或选用蜀汉的人

  • 历史诸葛亮如何施计清除了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臣

    历史诸葛亮如何施计清除了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为什么直到死才把政权还给刘禅呢?大概有如下原因。第一,诸葛亮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刘备战败而死,不仅仅是丢了一个荆州那么点代价。蜀国自刘备死后,人心不安,士兵数量急剧下降。这都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诸葛亮的《出师表》里谈

  • 揭秘:关羽腹背受敌时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腹背受敌

    揭秘:关羽腹背受敌时刘备为何见死不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后来总算明白,其实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

  • 揭秘刘备一生究竟换了多少女人?换妻竟如换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换了

    刘备有多少女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有一句经典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意思就是说兄弟如手足一样,是不能代替的;而妻子就像衣服一样,随时都可以旧换新的。作为中山靖王滞后、蜀汉先主的刘备当然是敢说敢做,果然是换妻如同换衣服一般。那么,刘备一生中究竟有多少女人呢?他又是如何以旧换新的呢?

  • 孙权如何建立吴国与曹魏分庭抗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分庭抗礼

    孙权如何建立吴国与曹魏分庭抗礼,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是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字仲谋,父亲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他的哥哥孙策也被曹操上奏封为讨逆将军和吴侯。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见过世面,而且他又很爱读书,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

  • 细说曹丕的姐弟恋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姐弟恋

    甄洛:又称甄夫人,谥号文昭甄皇后,河北无极县人,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魏明帝曹睿的母亲。甄洛比曹丕大五岁,两人是姐弟恋。据记载,甄洛后来受到曹丕的冷落,便写了一首五言诗歌《塘上行》给曹丕,表达了自己的幽怨之情,引起曹丕的大怒,又受到得宠的郭贵妃的陷害,被曹丕赐死,死后还被用米糠塞住口,用石头压住了棺

  • 揭秘:三国历史上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熊猫

    揭秘:三国历史上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鲁迅先生说: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事实的确如此,有时比较普通的东西,在它当初来到一个陌生的地点时,总是

  • 《三国演义》果真一直贬曹吗?贬曹的意义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演义

    《三国演义》果真一直贬曹吗?贬曹的意义何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抑孙”为情感路线,甚至某著名学者也曾说过,《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都是玄德公、皇叔之类的尊称,而称呼曹操就成了阿瞒、奸雄之类的贬义词。但是笔者认为,《演义》虽然总的路线是朝着“尊刘贬

  • 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和环首刀,而不是青龙偃月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青龙偃月刀

    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和环首刀,而不是青龙偃月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里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万军从中杀颜良、株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其实历史上的关羽所使用的兵器并非青龙偃月刀,而是长矛。青龙偃月刀的刀型是属于弯刀类的,而此类刀型直到宋代前后才在中国出

  •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袁绍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