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匡:命陨泰山

王匡:命陨泰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44 更新时间:2023/12/30 8:01:01

说起汉末诸侯之一的王匡,很多人对于他的认识都是不甚了了。首先,无论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还是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都没有他的传记;其次,就算在前面说到的二书中曾经出现关于他的事迹,加起来也就百余字,很不完整,而且其中甚至出现了一些相互矛盾的记载。因此,这么一位当年讨董战争中的诸侯,也就逐渐被后人所遗忘了。>>不过,如果把《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关于王匡的记载梳理一番,再联系到汉末之时错综复杂的各种力量的角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中,王匡对于当时中原的形势发展,尤其是兖州的局势和曹操势力的草创和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王匡这个人物的历史记载加以考证,还能发现一些史料记载中的错误。>>早期的王匡>>王匡,字公节,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这种作风和张邈的“少以侠闻”,曹操的“任侠放荡”,以及袁绍的“好游侠”,可以说都是如出一辙。我们都知道在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大量出现不但对东汉政权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形态都造成深远影响,而且对东汉的衰落和最后灭亡都产生了一些作用。而这位王匡就属于汉末豪强地主家族的一分子。不仅如此,王匡少年时就和后汉大儒蔡邕关系密切,由此可见,他的文化修养也不低。良好的家庭出身、轻财好施品性,加上一定的文化修养,早年的王匡已经名扬一方。大将军何进闻其名声,便征召王匡,由此,王匡和当时很多名士一起参与了对抗宦官的斗争。>>王匡的这一段经历,原本就已经是十分的简单了。但是就这么一段简单的记载,还出现了史料的矛盾之处。问题出在王匡在何进手下所担任的职务上。《三国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中说王匡为进符使,而《后汉书·何进传》中则说是府掾。那么,究竟哪一个记载才是准确的呢?也许是因为王匡这个人物在研究者的眼中显得实在是太无关紧要了,这个问题似乎一直被遗忘了。直到上世纪的1990年,这个问题才由著名三国专家吴金华先生解释清楚了。吴金华先生在其《三国志校沽》一书中指出:查考汉制,三府掾属中并无“进符使”之职。此文当于“府”字绝句。《全后汉文》卷七十八蔡邕《陈碑铭》叙其为三公所辟,一则曰“辟司徒府,纳规建谋,匡弼三事”,再则曰“复辟太尉府,迁太丘长”,三则曰“辟大将军府,道之兴废,有分于命,乃离密网,以就禁锢,潜伏不试”;此云“辟大将军何进府”,句例相同。然则“进符使”三字应属下句读,“进”即何进,“符”指符信,“使”乃派遣之义。汉刘熙《释名·释书契》:“符,付也,书所救命于上,付使传行之也。”募兵须凭符信,史书多有记载,如本志《阎温传》注引《世语》>>……“王在益州,受中制募兵讨吴,无虎符,收从事列上,由此召还。”此言募兵而无符信,则被人依法上告也。又如《宋书·刘敬宣传》:“求救于姚兴,兴与之符信,令关东募兵,得数千人。”标点本盖不明“符”字之义,误以“进符使”为官号,遂致断句不当。《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八引《英雄记》>>云:“辟大将军何进府,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文中已略去“进符”二字;《后汉书·何进传》则曰:“又使府掾泰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其文更明以“府掾”称王匡,均可参证。>>自此,关于王匡早期的官职问题的疑问总算是得到了一个合理而权威的解释。也正因此,后来出版的《三国志》都把这句话的断句由以前的“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改成了“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说完了这个疑问,接着又出现了第二个疑问:王匡在何进手下的时间有多长,都做了些什么呢?历史记载非常少,从现存的资料上所看到的是他受何进的委派去募兵。王匡在哪里募兵呢?史料中又出现了一个相互矛盾的地方。同样也还是在《三国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与《后汉书·何进传》中。前者说是到徐州,后者则说是回其郡——也就是泰山郡。关于这个问题,近人卢弼在所著《三国志集解》中认为《英雄记》中的徐州当为兖州之误,他觉得《后汉书》中的记载是正确的。>>河内太守>>上面把有关王匡早年生涯中的两个疑问解释完了,该转入正题了。王匡受命到家乡募兵,结果算是不辱使命,他募得强弩兵五百,回返洛阳参加诛杀宦官的行动。不久,洛阳发生重大变故。王匡的老上级何进由于优柔寡断,不但未能将宦官斩尽杀绝,反而自己人头落地。洛阳的局势一片混乱。先是袁绍、袁术兄弟火烧宫门,在洛阳大开杀戒,算是完成了何进的意愿,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困扰东汉王朝百年之久的宦官之祸。然后是董卓进入洛阳,控制朝政,东汉末年的一场大混乱由此开始。此时的王匡身在何方呢?《后汉书·袁绍传》注引中有一条《山阳公载记》中的资料:“(袁)绍与王匡等并力入瑞门,遂于永明堂上格杀中常侍高望等二人。”后来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董卓欲立陈留王刘协为帝,遭到袁绍等人的强烈反对。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离开洛阳。笔者猜测王匡此时应该也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泰山。不久,他的好运气来了,他被任命为河内太守,由一名大将军府的府掾摇身一变,做上了地方诸侯。谁封的官呢?从当时的情况看,应该是董卓给的。不过,王匡和袁绍、曹操等人一样,根本没有理睬的董卓的拉拢,上任后不久,就和关东各路诸侯一起,组成了讨董联军。>>要说对付董卓,王匡算是最卖力的诸侯之一了。首先,为了做好军事准备,王匡征召河内地方武装——韩浩的军队加入自己的队伍,并委任韩浩为从事,直接开赴前线与董卓对峙。而韩浩也是不辱使命,在盟津一带抵御董卓,就算自己的舅舅杜阳被董卓抓获并进行要挟,韩浩都是不为所动。其次,为了筹集到足够的钱粮,王匡在河内郡打起了郡中富人们的主意。《三国志·常林传》记载:王匡派出很多手下到郡中探察官员的过失,发现有问题的马上关押。不过他的目的不是秉公执法,以正纲纪,而是勒索钱粮。如果延误的还要灭族。如此一来,逼得河内郡的部分大族逃亡。其次,由于河内与洛阳隔河相望,因此,王匡的军队可以说是最早做好战争准备的部队。说到关东联军和董卓之间的战争,后世多数认为关东联军中只有曹操、孙坚是全力作战的。但实际情况却有些不同,在这场战争中最早同董卓交战、损失最为惨重的却是河内太守王匡了。王匡的军队驻扎小平津,准备渡过黄河,进攻洛阳。董卓也感觉到这支队伍对洛阳的严重威胁,对其动向十分担心。命令对王匡的军队进行打击,准备拔掉这颗眼中钉。他命令其部队以疑兵佯渡平阴,主力从小平津秘密渡河,包抄王匡侧翼,并在渡口北岸大败王匡。这一仗王匡倾尽全力,依然大败而回,基本上是全军覆没。

标签: 泰山

更多文章

  • 曹操的后爹生活 曹操养子三国秦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后爹

    曹操的后爹生活曹操养子三国秦朗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是一代霸主,同样的,在古代这个社会背景之下,曹操对于女色的把控、对于女色的诱惑还是没什么能力的。曹操除了正常娶妻娶妾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嗜好,诸如娶已经嫁过人的漂亮女人,可以说只要是漂亮到不行的女人,就会纳为妾,曹操的养子,三国秦朗的妈

  • “黄巾余孽”青州兵是曹操独步天下雄霸三国的绝密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雄霸

    “黄巾余孽”青州兵是曹操独步天下雄霸三国的绝密武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冬,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青州兵的前身,有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曾经暴走在中华大地上,惹来了无数的争议。这本是一群乌合之众,里面的成份很杂,有铁匠、木工

  • 许褚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简介

    许褚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许褚-个人档案个人资料性别男籍贯[豫州]谯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容貌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官至武卫将军家族资料父亲未知母亲未知配偶未知兄弟姐妹许仁子女暂无相关资料相关人物曹操马超曹仁曾效力过的势力魏在野许褚-简明历史传记谯国谯人。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

  •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建安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

  • “百里之才”庞统,是如何成为刘备幕僚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百里之才

    “百里之才”庞统,是如何成为刘备幕僚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荆州襄阳人(今湖北省襄樊市)。是汉末大隐庞德公的侄儿。少与诸葛亮是忘年之交,诸葛亮的姐姐嫁给庞士元的堂兄,所以两人不仅是朋友而且还是亲戚。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司马徽还评价

  • 秦宓的文才辩论能力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才

    秦宓的文才辩论能力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宓怎么读秦宓,读作QinMi。秦宓,字子敕,是四川德阳人。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才华,众人都十分欣赏他。州郡征召他,想要任命他,但他总是称自己有病而不能任职,因此一直拒绝。秦宓雕像如今的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伺,在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有十四尊

  • 郭图和郭嘉是什么关系?郭图和郭嘉是亲兄弟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亲兄弟

    郭图和郭嘉是什么关系?郭图和郭嘉是亲兄弟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郭图和郭嘉是什么关系?郭图和郭嘉是亲兄弟吗郭图和郭嘉没什么关系,两人更不是亲兄弟。仅仅因为姓氏相同而被猜测有关系。不过两人同乡倒是不假,演义与正史都没有指出他们关系,有的野史说是同族。或许几百年前是一家人吧。郭图(?-205年)

  • 程普的故事:性好施与,爱护士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士卒

    程普(生卒不详),时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程普性好施与,喜欢结纳人才,爱护士卒,颇具令名。在最早露头角显声威的吴国将领中,程普年龄最大,当时人们都尊称他为“程公”。程普早年做过州郡官吏,相貌超群,举止合度,谋略过人,且善于应对。他多次跟随孙坚出征,曾在宛城、邓县等地讨伐黄巾

  • 揭司徒王允是如何拉拢吕布除掉董卓的?与貂蝉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徒

    揭司徒王允是如何拉拢吕布除掉董卓的?与貂蝉无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拥兵自重的董卓趁机进入京师,控制了朝廷。他骄横跋扈,随意废帝,专擅朝纲。在这种形势下,有王佐之才的王允开始韬光养晦,与董卓斗智斗勇,最终成功策划了对董卓的刺杀。那么,王允是怎样做到的呢?朝廷乱局

  • 吕蒙生平大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生平

    吕蒙生平大事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蒙(178-220),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年时吴国的著名军事家。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吕蒙年仅十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