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为什么重要?曹操终于不怕被袁绍一举消灭了

官渡之战为什么重要?曹操终于不怕被袁绍一举消灭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21 更新时间:2024/1/16 8:59:59

官渡之战为什么重要?曹操终于不怕被袁绍一举消灭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官渡之战前,曹操已经先后消灭袁术吕布陶谦等诸侯,初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和袁绍隔黄河对峙。

当时,曹操所占领的地盘基本上就是今天的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北部地区。这其中,山东北部的青州辖区还被袁绍的儿子袁谭占领,曹操也没有控制。

关中由钟繇镇守,但钟繇本来就是汉臣,在曹操劫迁天子之前,钟繇在汉朝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所以只是名义上服从曹操,究竟是否真心服从曹操,曹操和他手下人都心里没底。

东汉的都城在洛阳,在关中和关东两个北方主要的战略板块的连接点上。从黄巾起义开始,中原地区进入大混战时期,受到冲击最大的,也就是河南、山东地区。在持续的战乱之下,造成的农业减产和人口急剧减少是比较严重。山东和河南作为主战场,当然人口减少和农业减产就更为严重了。

三国时期,军队主要还是靠征发农民服役。大量征发军队进行战争,则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而且,被征发的往往还是正当壮年的精壮劳动力,这对正常的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战争对人口和农业造成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由于当时河南和山东是全国人口最为众多、经济也最为繁荣的地区,整个东汉时期这一带都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破坏,而黄巾起义以来,作为主要战场,当然对农业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比如说,正是一年春天万物生发、农作物开始生长的时候,突然一个地区之内发生了几万人规模的大战,那么这些战争和军队所经过的地方,人踏马践,农作物基本上就毁了,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所以,在古代的农业社会条件下,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战乱,就会接着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战乱和饥荒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条件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会造成人口急剧减少,就是无论是在战争中死伤的人,还是因为大面积饥荒饿死的人,都会因为劳动力不足,当地人无力清扫战场,及时掩埋尸体,造成尸体在野外条件下自然腐化,从而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瘟疫,也会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这也就是曹操在《蒿里行》一诗里所说的: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在《送应氏》一诗中也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情景: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应该说,这些都是非常写实的描写。曹操作为政治家,对“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还作出了相应的原因分析,也就是关东诸侯起兵以讨伐董卓为名,实际上都是相互杀伐、争权夺利的军阀战争,对老百姓造成的伤害更大。

此外,一些聚族而居的大家族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举族迁徙,逃往别的地方,谋求生路。比如今天广东、福建、江西一带的客家人,就是在古代历次大规模战乱中,从中原地区逃亡和迁徙过去的人。

在东汉时,主粮还是五谷,也就是小麦、高粱等产量比较低的农产品,小麦的亩产量在一百斤左右。所以,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战乱和人口减少,粮食产量就会极速减少,也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饥荒,进一步增加战乱导致的人口减少。

曹操所占据的河南和山东当时就处于这种状态,持续的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减少,农业生产力不足,产出比较少,也就难以支撑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相比之下,袁绍当时占据的山西、河北和辽宁西部一带,这些地区虽然也受到黄巾起义的冲击和影响,但没有经历随后的诸侯割据战争,人口减少不如曹操领地那么严重。所以,袁绍并没有搞军屯,却足兵足食,曹操虽然搞了军屯,尽力恢复生产,但仍然粮食和兵源严重不足。

因此,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出动的军队比曹操多,但曹操的后勤补给反而比袁绍更紧张。而袁绍的军队数量比曹操大,物资也更充足,所以袁绍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几次主动进攻失利之后,就不急于寻求迅速决战了,反而愿意拖,和曹操打消耗战。

许攸投降曹操之后,给曹操的建议就是偷袭袁绍的物资储备基地乌巢,焚毁袁绍军队的军需物资,从而完全改变了袁绍和曹操的战场形势对比。袁绍在物资储备被焚毁之后,短期内无法组织及时补给,必然只能主动撤兵后退,军心就会动摇,曹操乘机进攻,就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后来,袁绍死后,诸子争立,曹操乘机北上,扫灭袁绍参与势力,基本完成了对北方地区的统一。在消灭袁绍势力之后,曹操立刻自领冀州牧,就是因为,冀州要远比曹操之前占领的兖州、徐州、豫州和司隶地区更为富庶。

因为三国时期的持续战争,曹操更是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从官渡之战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虽然地盘一直在扩大,但休养生息的机会少,农业生产和人口都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曹操在进封魏公之后,将魏国的都城定在邺城,也就是这个原因,许都一方面是有汉献帝和朝廷,另一方面就是魏国所领的封地都在冀州地区,更为富庶。

标签: 之战

更多文章

  • 徐庶之母用什么打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母

    徐庶之母用什么打曹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徐庶之母用什么打曹操三国时期诸侯争霸,但凡有野心或者有抱负的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当然在这个动乱的时代也成就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比如诸葛亮、周瑜、荀、郭嘉、关羽、张飞、张辽、赵云等等。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些人物因为某些原因不得志,他们没能做出轰轰

  •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刘巴,为何他不受刘备的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不受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刘巴,为何他不受刘备的重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巴字子初,是荆州世家名人,少年时就很有才赶,不过却是打从他出名开始,就以讨厌刘备出名。偏偏他跟刘备有缘到了极点,不管他怎么闪,都会遇到刘备。他十八岁时,在荆州担任郡署户曹吏主记主簿。当时刘备正好来荆州投奔刘表。刘备叫刘表的甥

  • 赤壁之战: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例

    消灭了、刘表两大军事集团,统一北方后,于公元208年秋,率兵30万,号称80万,南下追赶,意在江东。孙权、刘备迫于各自安危,经和孙权的谋士鲁肃联络,决定联合抗曹。孙权任命为大都督,率3万精兵沿江西上,到夏口与刘备的队伍会合。孙刘联军乘舟西上,驻扎赤壁,与长江北岸的曹军对峙。曹操的士兵多来自北方,既不

  • 司马懿简介 关于司马懿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简介关于司马懿的故事三国人物中,最为人乐道的,恐怕非诸葛亮莫属。其实在那个非凡时代,还有多个非凡人物值得一谈。司马懿就是其中的一个。司马懿(179——251)即晋宣帝,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

  • 三国的九大神童 曹操儿子曹冲竟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神童

    三国的九大神童曹操儿子曹冲竟排第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无疑是群星云集的年代.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诞生了太多太多让后世崇拜敬仰的人才和英雄,而能够称为神童的人也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一、曹冲曹冲称象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

  • 三国英雄赵云究竟是怎么死在老婆的绣花针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绣花针

    三国英雄赵云究竟是怎么死在老婆的绣花针上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传言他是死于自己老婆的一

  • 功败垂成论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功败垂成

    功败垂成论袁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起袁绍,一般都会以为他是典型的无能者+野心家。演义中描写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而事实上的袁绍,是什么形象呢?记得曹操攻陷邺城后,亲往祭拜袁绍,不能否认这确实有收买人心的一面,但问闲认为,此时作为一个诗人的曹孟德,更多的是在悼

  • 三国史上最危险的一场性交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国史

    三国史上最危险的一场性交易女性以性为交易,以扼杀情感为代价,换来的政治成果再伟大,我们也不该引以自豪。千百年来,再漂亮的容颜,再神圣的使命,她们最终扮演的角色,也只是政治博弈的利器和筹码。这位美人,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悲剧,她的美貌能令月亮害羞,会让权贵惊讶,但她却无法得到一份真爱,甚至连个确定的归宿都

  • 孙权有几个孙子?孙权的孙子中有谁继任过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

    孙权有几个孙子?孙权的孙子中有谁继任过皇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的孙子孙仲谋有7个孙子。继任皇位的孙子单名叫皓。他是东吴的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帝皇。东吴的第三个皇帝不是孙皓的父亲,而是孙皓的伯父。先帝生前未立太子,他的儿子还很幼小。鉴于历史上皇帝幼小导致政权垮台的教训,大臣们经太后的批准决

  • 曹魏皇帝曹丕简介:细数短期在位时不可否认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功劳

    曹魏皇帝有哪几位?曹魏皇帝的结局怎样?曹魏皇帝曹丕简介:曹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曹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