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简介,张角怎么死的?

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简介,张角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74 更新时间:2023/12/21 8:01:15

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简介,张角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角简介张角怎么死的?

张角(?-184年),钜鹿(治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172)初传道。中平元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苦难越深重的时代,就是越发盼望救世主降临的时代。

东汉末年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汉灵帝昏聩无能,宦官十常侍专权,政治腐朽透顶,贪官污吏横行,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如果说王朝好比建筑,那么东汉这座曾伟岸一时的建筑,已经在腐朽中到了崩塌的边缘。这样的时代,人们自然渴望“救世主”,即能够改变这一切,缔造太平盛世的人物。黄巾起义的领导人,踢开三国大门的“英雄”张角,就被赋予了这样的使命。

张角的奋斗过程,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他本身是一个书生。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值得庆幸的是,张角因为学问不精被老师赶了出去。这下好了,这辈子与“文化人”这个标签划清了界限。但这个肄业青年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选择了一条更匪夷所思的道路:独立创造一个自己的学说—太平道,并不遗余力地四处传播。这样的行为,在许多读书人眼里,基本算是笑话。

但张角却坚持去做了,他带上俩弟弟来到了“重灾区”冀州一带,开始像欧洲的传教士一样进行传教活动,并在那里大肆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四处散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口号一度传到了十常侍的耳朵里,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当时汉灵帝正在修花园,听了之后也像没听见一样。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在做一件不切实际的事,说白了,张角就是一个疯子、神经病,根本不必担忧。

然而他们绝对想不到,张角“不切实际”的传教中,却还深藏着一个理想:推翻东汉王朝。而他为这个理想做的所有事情,看似不切实际,却切合了一个实际:东汉当时糟糕的社会现实。

张角宣传的“太平道”内容,主要是南华老仙的《太平要术》中,关于反对官吏和政府敛财贪污、要求人人平等、互帮互助互爱的观点,尤其是他号召老百姓,要把大财主家的钱抢过来变成穷人的。当时的东汉,因为贫富悬殊、民不聊生,这些观点,自然迎合了老百姓的要求。而且此时东汉刚刚经历了“党锢之祸”,大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获罪,取代他们出任各级官吏的,却多是“十常侍”宦官的亲信,全是贪污腐败之徒,以至于社会矛盾极大。外加此时东汉瘟疫肆虐,而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弟弟张梁张宝称“大医”。他们表面上四处行医发善心,但在暗地里却广泛宣传太平道的教义。如此一来,张角自然就受到了穷人的大力支持,在张角传教的十余年中,太平道的势力范围包括青、徐、荆、兖、扬、幽、冀、豫八大州,信徒40余万人,其中以穷人为主。张角将教徒们划分为36方,大方有上万人,小方也得有六七千人。他一开始“不切实际”的“太平道”,这时却已成为东汉民间一大势力。

如此红火的局面,也令张角看到了实现理想的曙光:汉王朝气数已尽,太平道应该取代汉王朝。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他正式付诸行动了,定下了起义的具体日期,并约定全国同时举事。但在起义十天前,即是年二月二十五,作为太平道成员的济南人唐周做了叛徒,上书官府告发。东汉政府赶紧派人捕杀张角及其信徒,起义不得不提前开始。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士兵皆头裹黄巾,猛烈进攻东汉各地驻军,攻城略地。东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就此爆发了。

之后,起义军可谓顺风顺水,各地群众纷纷响应。贪官污吏一听说起义军来了,二话不说就收拾东西,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不到十天的时间,起义就席卷了中国北方大部,东汉官军连战连败,黄巾军的活动范围一度波及七州28郡。开创大好形势的张角,也一度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能够缔造太平盛世的救世主。

然而无情的事实是,他想成为“救世主”,但“救世主”没有成全他。

张角之所以能发展到这个规模,是因为他的学说,迎合了底层百姓的要求。因此有了规模巨大的信徒,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也折腾出了震撼整个东汉帝国的大动静。然而要想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些还远远不够。

原因在于张角实现愿望的方法,是极其简单粗暴的。他的起义军所到之处,除了焚烧官府,就是四处抢掠,更劫掠老百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底层的平民百姓不但没有在起义中实现愿望,相反,遭受了更深的苦难。原本被看做“救世主”的张角,也因此日益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最终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张角的失败,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2000年来中国农民起义固有的悲剧。起义,说白了就是怎样在拆掉一座旧建筑后,重新建起一座新建筑。也就是在结束旧制度基础上,建立起顺应历史要求的新制度。西汉的开国者刘邦,明朝的开国者朱元璋,他们是懂得怎样去创建新制度的聪明人,也因此成功超越了这个局限;而如张角等,无论闹出多大的动静,也只能替他人做嫁衣裳。个中的学问,如果套用一句民间俗话,或许可以这样说:拆房子容易,盖房子难。

标签: 张角

更多文章

  •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竟存在这样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佗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竟存在这样的联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曹操,在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争议人物,但是其影响力绝不容忽视。一生多疑的曹操,让后代的研究学者完全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曹操之死和华佗之死。之所以将曹操与华佗联系在一起,其主要是因为曹操的死因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张飞对哑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哑谜

    刘备自立汉中王之后,一天,接到曹操一封信。拆开一看,原来是曹操约他派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应对哑谜,若对得好,便各守疆界互不相扰,若对答不上,便要重兵犯境。刘备看罢,正在考虑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派人去该派谁?这时,张飞从外面进来,问出了啥事儿。刘备如此这般一说,张飞说:“待我老张前去会他!”刘备一听,

  • 试论曹操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复杂性

    试论曹操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前,曹操身受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对来自皇帝及保皇大臣们的威胁,曹操起初虽有疑虑,但无实据。当他察觉“众皆”不满,发现皇帝与董承密谋害己,搜出衣带诏后,便立即产生“诛其君而吊其民,择有德者而立之”的想法。后虽因谋士劝阻,没有付诸行动,但却杀了

  • 三国被羞辱致死的曹魏大将是谁?他为何被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大将

    三国被羞辱致死的曹魏大将是谁?他为何被羞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自古以来,将军战死沙场都是一件成全名节之事,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和壮烈。当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生得享尊荣也是一名战士所愿。然而,有的人立有赫赫战功,也被拜将封侯,却由于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有了这番荣耀。三国时曹魏的大

  • 揭秘:三国时期刘备蜀国的疆域版图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国

    揭秘:三国时期刘备蜀国的疆域版图究竟有多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的蜀国即蜀汉(221―263),季汉(西汉、东汉的延续),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国号为“汉”。而由于刘备所建立的政权以蜀地为根据地,所以多被称为“蜀”,以其地称其国,其实是对刘备政权的蔑称,但后人逐渐习惯了这个

  • 三国时期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战争外,还有其他因素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人口

    三国时期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战争外,还有其他因素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演义时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相信不同的人都能总结出不同的内容来。积极的说法是,这是一段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时期,改朝换代的时期,军事思想革新的时期;消极的说法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的时期,

  • 真奇葩!三国十大酷刑竟有和美女同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十大

    自古以来,国人似乎对用刑之法一直颇有讲究。掌权者们,或为了报复政敌,或为了惩戒刁民,总会想方设法炮制一些前卫的反人体学意识形态的折磨人的手段,于是就有了、炮烙、虿盆、烹煮、车裂等酷刑,直让人不寒而栗。当然,如若我们把目光锁定时代,大抵也能整理出十大酷刑,只是,比起诸如五马分尸等不忍直视的传统酷刑,它

  • 庞德与庞统是亲戚吗?庞德庞统是谁的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庞德

    庞德与庞统是亲戚吗?庞德庞统是谁的手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庞德庞统庞德和庞统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人物,很多人对于这两个人都傻傻分不清楚,也有人觉得这两人是兄弟,那么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里小编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庞德和庞统两个人,梳理一下他们的关系。庞德是三国时期的一个猛将,他是曹魏阵营的一

  • 刘禅投降导致蜀汉忠臣良绝后,历史是如何评论刘禅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汉

    刘禅投降导致蜀汉忠臣良绝后,历史是如何评论刘禅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景耀六年夏,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蜀汉后主刘禅不战而降,将自己永远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客观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投降绝对是下下策,理由如下:一则当时蜀汉部队主力未灭,还有力量与魏军斗争。蜀汉后期,除汉中丢失外,国力并没

  • 诸葛亮一生中最致命的一次中计是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是在

    诸葛亮一生中最致命的一次中计是在什么时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也有失算的时候,曾经四次中了别人的计,上了别人的当。诸葛亮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