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统:英年早逝的荆楚俊杰

庞统:英年早逝的荆楚俊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5 更新时间:2023/12/15 22:02:40

庞统:英年早逝的荆楚俊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起三国时期的谋士庞统,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两个关键词:凤雏、落凤坡。凤雏是庞统的绰号,这一点毫无争议,无论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历史典籍《三国志》还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巨著《三国演义》中,都有提及;至于说到落凤坡,《三国志》中毫无踪影,而在《三国演义》中却是写得言辞凿凿,不仅如此,古往今来更是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诗句来纪念庞统。如今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以西的鹿头山白马关还有一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距离这个祠墓约两公里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落凤坡了。这里有一个石碑,正面刻有“落凤坡”

>

>三个大字,背面则刻有“汉军师中郎将庞士元中箭处”。这一切都似乎表明,这里就是当年庞统中箭负伤之处。

>

>不过,当我们翻阅相关史料并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关键词居然是有真有假,凤雏是真实的历史记载,而落凤坡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就让人联想到了另外的一个话题:庞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他又怎么会和落凤坡扯上关系呢?

>

>一

>

>庞统,字士元,汉末荆州襄阳人氏,生于光和二年(公元179年)。

>

>庞统的家族在汉末的荆州地区是个著名的大族,与黄、蒯、蔡、马、习五家并称为汉末荆州六大家族。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庞统父亲的情况在史料中并没有留下一言半语的介绍,倒是庞统家族的另一个重要成员——伯父庞德公的情况在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中均有所提及。这位庞德公是汉末荆州的一位大名士。荆州牧刘表听说了庞德公的大名之后,多次派人邀请庞德公为官,甚至曾经亲自前往庞德公的家中进行拜访,不过庞德公不为所动,依然以隐居生活为乐。庞德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擅长人物品藻,在荆州享有盛名。在庞德公品藻的人物当中,尤以诸葛亮、庞统、司马徽最为出名。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徽为“水镜”,庞统则被称为“凤雏”。“凤雏”的意思和“卧龙”其实是非常类似的,都是指日后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

>庞统早年的情况记载不详,《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只是简简单单地记载了八个字:“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朴钝”,是朴实而不聪敏的意思,也就是说庞统在年少的时候其实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也并未给其他人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不过一直留意庞统成长的庞德公却坚信庞统日后一定能出人头地。而庞统也没有辜负伯父的殷切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十八岁的时候,庞统终于脱胎换骨,这让庞德公非常欣慰。为了让庞统这块璞玉尽快得到认可,庞德公让庞统去拜会荆州另外一位名士司马徽。而这次庞统与司马徽的见面,成为了庞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

>

>庞统与司马徽之间的见面,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有个比较粗略的记载,大致时间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当庞统找到司马徽的时候,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司马徽一开始也并未将庞统放在眼中,只是一边继续采桑一边和庞统聊了起来。不过,随着谈话的深入,司马徽被庞统深深吸引,不仅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还一直爬在桑树上。两人一直从白天谈到了黑夜。至于他们之间谈了些什么,史料中虽然毫无记载,但是其结果是司马徽大为惊叹。司马徽对于庞统的见识感到非常惊讶,事后与旁人谈及庞统时,将庞统这位当时毫无名气的年轻人形容为“南州士之冠冕”,认为庞统的才气是南郡地区士人中首屈一指的。在庞德公、司马徽这两位荆州地区最为著名的人物品藻专家的大力推荐下,庞统的名气慢慢在荆州地区流传开来。之后,庞统被任命为南郡功曹,成为刘表统治时期荆州南郡地区的一名官吏。

>

>庞统迈入仕途之初,汉末的社会形势也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时刻。当时曹操已经通过官渡之战打败了中原地区实力最为强劲的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并逐渐向着统一北方的战略目标推进。袁绍集团则一蹶不振,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更是由于袁绍本人的病死而分崩离析,袁绍的几个儿子又因争夺权力而发生内讧,这就更加快了曹操统一中原地区的步伐。面对曹操在中原地区的迅速发展,荆州牧刘表感到非常担忧。为了延缓曹操的发展,刘表还亲自写信给袁绍的长子袁谭,希望袁谭能够认清形势,结束与弟弟袁尚之间的权力争夺,共同对付曹操这个劲敌。

>

>而当刘表发现曹操统一中原已经变得不可逆转之际,又开始为荆州的未来安全尽心谋划。他一方面安排寄寓荆州的刘备率部驻守荆州北部边境地区——新野以抵御来自曹操方向的军事威胁,一方面又派出韩嵩出使中原联络曹操,寄希望于通过军事准备和外交努力这两种方式避免荆州遭到曹操集团的进攻。但是,刘表的这个企图最终还是未能得逞,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表在绝望中因病去世,荆州最后也落入曹操之手。

>

>从刘表执政后期到曹操占领荆州这数年间,庞统的事迹很少,仅仅是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有一个关于庞统品藻人物的记载。

>

>庞统当上功曹之后,非常乐于与人交往,非常注重扶植和培养人才。不过在庞统所称赞的人中,也出现了不少名不副实的情况,其中有一部分人的实际才能远没有达到庞统所给予的赞誉。针对这种现象,有人对庞统的做法提出质疑,并向庞统进行询问。庞统则心安理得地回答:“当今天下已经是世风日下,好人少而恶人多,因此就要改善风气,增强正道。

>

>如果不把这些人的优点说得好一点,那么其声名就不足以使人羡慕和景仰,这样的话做好事的人更加少了。现在我提拔的十个人中就算有五个失当,但是还有另外的五个是好的,这五个人就足以促进世风教化,让有志者自我勉励,这样不是已经非常值得了吗?”

>

>除了这个故事之外,庞统此时的情况还有一点仍然值得留意。当刘备于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南下荆州投靠刘表之后,已经开始积极在荆州大力寻找谋谟之士加入自己的阵营。司马徽就曾经将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的推荐语很有意思,说是荆州地区的儒生俗士不少,但是识时务的并不多,只有诸葛亮和庞统才是识时务的俊杰,建议刘备亲自去拜访。从这个推荐语中可以看出,庞统对于当时汉末局势的发展还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这里还有个历史谜案:既然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刘备会“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而对庞统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视而不见呢?)。不过由于当时荆州的政局被以蔡瑁、蒯越为首的两大家族所控制,就算庞统有最好的计策来稳定荆州局势,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能是无奈看着荆州易主的残酷现实。

标签: 英年早逝

更多文章

  • 揭秘:在三国演义中为刘备求官而惨死的高官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揭秘:在三国演义中为刘备求官而惨死的高官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的政治关系主要是卢―皇甫―朱这三人,恰恰这三人都是以清名立世,不擅长搞关系,加上当时真正掌权的是十常侍集团,也就难怪刘关张三人会当不了官郁闷了在逛街了。说来也巧,逛街的时候巧遇了一个能够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又愿意说话的张均,张

  • 诸葛亮的故事大全:诸葛亮5大发明,3种已失传,最后一种真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恐怖

    诸葛亮的故事大全:诸葛亮5大发明,3种已失传,最后一种真恐怖《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诸葛亮在三国里一生的故事都经历了哪些历史故事?整理一下《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

  • 文鸯论武艺能与赵云齐肩,最后竟然命丧文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艺

    文鸯论武艺能与赵云齐肩,最后竟然命丧文人之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在曹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的情景,令读者十分崇敬赵云这番单枪匹马走天下的武艺,然而,多数读者没有在意,在《三国演义》的后半段,罗贯中还塑造了一位足以匹敌赵云当年之勇的人: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

  •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谜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其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

  • 曹操未行刺过奸臣董卓:遭其刺杀者实为宦官张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奸臣

    曹操未行刺过奸臣董卓:遭其刺杀者实为宦官张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虽然说孟德献刀是子虚乌有的,但有两件事情还是证据确凿的。一是曹操的卷宗上确实有过刺杀记录,有一次曹操去洛阳,竟然闯进了寝殿侍奉长官张让的卧室试图行刺。不知是不是因为相貌上的自卑,曹操年轻时颇为叛逆顽劣。《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

  • 黄月英:一个在诸葛亮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他的

    黄月英:一个在诸葛亮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大家都熟悉,知道他是三国时候有名的谋士,足智多谋,可你知道他背后也有女人在默默支持吗,知道她是怎样的吗?她是如何才成为诸葛亮的贤内助?诸葛亮有一个朋友,名叫黄承彦,黄承彦有一个女儿,名叫黄月英。黄月英长得花容月貌,聪慧过人,早

  • 周瑜火攻赤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赤壁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周瑜曹操赶

  • 孙策平江东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平江

    孙策孙策平江东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的一场战争,发生於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建安元年(196年)。发生原因为袁术多次失信於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

  • 曹操的特种部队竟曾打得刘备丢盔弃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丢盔弃甲

    曹操的特种部队竟曾打得刘备丢盔弃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提起“特种部队”,人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特种部队”了。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而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这点,在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有描

  • 为何说诸葛亮不应称“千古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不应

    为何说诸葛亮不应称“千古名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