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要脸”的刘备为什么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

“不要脸”的刘备为什么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71 更新时间:2024/1/17 17:03:07

“不要脸”的刘备为什么每次都能够化险为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灵帝中平元年,张角率数十万教众揭竿而起。朝廷下令各地自募兵勇,征讨黄巾义军。时有校尉邹靖,响应朝廷诏令募集兵勇。刘备便率其从属关羽、张飞、简雍等人投奔邹靖。中平二年,汉阳人边章、韩遂与宋扬、北宫玉、李文侯伙同羌人造反,一时间聚众十余万,进犯三辅地区。金城太守陈懿、护羌校尉伶征先后率兵围剿边、韩叛军,均被消灭。其后,朝廷又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讨边、韩,皇甫嵩请求发乌桓兵三千人。校尉邹靖建议说:乌桓兵弱,可招募鲜卑兵以充兵源。大将军掾韩卓亦认为,邹靖久居边塞之地,了解蛮夷虚实。如果诏令邹靖招募鲜卑骑兵五千人,一定能对破敌起到作用。此时,刘备也因征讨有功,拜官安喜县尉。后来本郡督邮因公事到县巡查,刘备请求谒见,门下却不予通传。刘备大怒,遂与一干人等,直入督邮驿中绑缚督邮,杖打二百,解下印绶,套在督邮脖上,弃官而逃。

皇甫嵩久居边塞,多次征讨叛军有功。四海之内享有较高声誉。百姓念其功绩,曾作歌互相传唱。歌中唱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校尉邹靖追随皇甫,虽然没有显赫的声名,但因他忠于汉室,亦在历史上留下了贤名。年仅二十四岁的刘备刚出茅庐,便踏寻着邹靖的足迹,求得一方任职。他本应保境安民,尽其本份。可是朝廷却要求各地罢免那些因为军功而被封官的草根。刘备惧怕自己会失去职位,本希望能面见督邮求情,保住自己的官职。可督邮前往安喜巡查,可能接见了该县县长,向县长询问官员的任职情况。而刘备新官上任,寸功未建,担忧因此除名。加之督邮拒而不见,使他更加深信自己可能被罢免,便做出了一些过激的举动。

在《典略》的一书中,曾记载刘备欲杀督邮,因督邮百般讨饶,才放过他逃跑。可见,刘备青年意气风发,本想干出一番事业。无奈生逢乱世,朝堂之上谄媚之徒兴风作浪,使他一时心灰意冷,干出与朝廷为敌的事情来。而倘若生在太平世道,鞭打朝廷命官弃官而逃的刘备一定会被全国通缉。幸运的是,他生在乱世,朝廷、地方政令不通,各地政府部门乱得一塌糊涂。千年机遇使他逃过一劫,很快因为又一次讨伐黄巾有功,被任命为下邳丞。可刚过不久,刘备又放弃下邳丞的职位。转战各地之间被再次任命为高唐县尉,不久又升任县令。可是好景不长,高唐县很快被黄巾军攻破,刘备无法,只得投靠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念及儿时情谊,向朝廷表奏刘备为别部司马,派他与青州刺史田楷共同抵御冀州牧袁绍。

刘备数战有功,暂任代平原令一职,再后来兼任平原相。就在此时,素来瞧不起刘备的平原郡人刘平认为受刘备管辖是耻辱的事情,便派刺客刺杀刘备。可是刺客最终竟不忍下手,反而向刘备说明来由拜辞而去。此后刘备名声大噪,坊间认为他得人心如此。曹魏《魏书》中记载:刘备不论三教九流,均待之甚厚。当时天下大乱,人民饥谨,大户纷纷囤积居奇。刘备勤于练兵,对外作战多次胜利;对内严打投机,平抑物价,视平民百姓如己出。许多人纷纷投靠他。正因为刘备在平原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当时徐、齐、豫、冀、青等州郡的诸侯、太守、州牧对他颇为看重。更甚的是,连孔子的直系后人、东汉大儒北海太守孔融都对他钦佩有加。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也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从此以后,刘豫州美名逐渐传遍天下。

一失领地、二离其职、三易其主

刘备早年,从担任安喜县尉开始算起,一直到担任豫州刺史。其间曾先后担任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县县令、别部司马、平原令、平原相。除别部司马属于军职,其余都是地方行政官职。如安喜尉类似现代县公安局长、下密丞类似现今的副县长、高唐尉类似现代县级市公安局长、高唐令、平原令相当于如今县级市的市长,而平原相属于汉代郡国制下平原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类似现代副省级市市长。其中担任安喜尉、下密丞时,刘备曾两次弃官而逃。而赴任高唐时,领地被黄巾军攻占。及至投靠公孙瓒后,刘备的事业才算初有起色。按理来说,刘备一失领地、二离其职、三易其主,早就应该声名狼藉。可是当他面对刺客的刺杀时,为何能化险为夷,并且名声斐然,最终被举荐被豫州刺史(类似现今的省长)呢?

实际上,这就要从刘备初出茅庐说起。刘备出山,依靠的是讨伐黄巾。虽然在今天看来,黄巾起义有一定积极性,但是在当时忠君爱国思想的感染下,当时百姓无非忠于汉室忠于刘家。而黄巾军本来就是各地的游民、盗贼、土匪、宗教人士、小知识分子所组成的,他们并非军纪严明、对民秋毫无犯。故而一定程度上被民众所排斥、反对是必然的事情,刘备平定多地黄巾,本身就是以草根的身份用实力担任县市要职。后来在高唐期间,虽然兵败,但得到老同学公孙瓒的帮扶,又一次担任平原国相,并且能励精图治、自力更生,在乱世之中创造一片福地。无论如何,这样的壮举在乱世之中必然能引人侧目,这样一来,经过当地百姓、士人的口耳相传,刘备声名的传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有人却认为刘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便自作多情地派荆轲刺刘,做冒天之大不韪的事情。本来刘平并非什么贤明之士,而刺客亦非他的心腹。而上演这场滑稽的刺杀话剧时,刺客成功全身而退,刘平自然声名狼藉,而刘备成了最大的得益者。他不光会被捧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英雄,也会进一步的神化、强化刘备。汉时的社会,人有贤名就有生存的资本。刘备虽然当时不是汉末重要的割据将领,但他从一介布衣升为地方大员的遭遇本身就是一段佳话。这样的刘备,无论多么虚伪,多么失败,仍堪配英雄。

标签: 化险为夷

更多文章

  • 揭古今帝王第一盗墓贼东吴大帝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吴

    揭古今帝王第一盗墓贼东吴大帝孙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大名人,字仲谋,是吴国的开国皇帝,他还是古代帝王盗墓第一人,南越王墓第一盗!关于孙权的故事很多,凡是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但如果说到孙权盗墓,知道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不少人可能也不会相信。所以,未正式说孙权盗墓前,先得再说一

  • 夷陵之战蜀汉的损失远大于想象,为何仍能生存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汉

    夷陵之战蜀汉的损失远大于想象,为何仍能生存下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吴蜀夷陵之战,以往一般认为双方都只有四五万兵力,不算特别大的战争,但实际参战人数应该比这多得多,是双方倾尽国力的一场总体战。而总体战中大败亏输的刘备,在战后承认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了蜀汉灭亡。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位的时间

  • 许褚是三国狠角色 杀了对手杀队友 曹操偷着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杀了

    许褚是三国狠角色杀了对手杀队友曹操偷着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许褚和典韦一样,武艺高强,都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在民间三国武将武力排行中,许褚列入前十位毫无争议。在“他是三国狠角色,稳居前三,两次救了曹操的命,最终被坑死”一文中,我介绍了典韦。他的主要特点是以一敌众,突出的是一个“拼”,显

  • 曹丕托孤给哪些大臣?曹丕的孙子是被谁杀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丕

    曹丕托孤给哪些大臣?曹丕的孙子是被谁杀害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丕托孤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丕因为出兵攻打吴国而兵败,回来之后一病不起,曹丕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就想在自己临死之前安排好后事,这些后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国家的接班人。曹丕画像因为自己的子嗣还很小,在政治方面没有足够的资本来统

  • 蜀汉为什么灭亡:灭于“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蜀汉

    蜀汉为什么灭亡:灭于“扶不起的阿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去世后,由他的宝贝儿子继承蜀汉皇位,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辅佐他,说了许许多多语重心长的话,没能把他雕琢成才,只是让自己的前后《出师表》出名传世了。刘禅糊里糊涂,什么事哼哼哈哈,没有主见,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

  • 三国姜维墓在哪里?姜维墓为什么会有两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会有

    三国姜维墓在哪里?姜维墓为什么会有两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北伐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明智的,但是十一次的北伐就有些过了。连年的征战必定会导致国力空虚,蜀汉兵力本就不多,还拉去连续征战,人就更少了。相对来所司马昭就明智了许多,从中也可以看出,姜维死在魏国人手中是必然的趋势了。据说姜维死的

  • 许攸简介 许攸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简介

    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许攸简介,许攸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公

  • 三国名人之曹魏军师祭酒郭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祭酒

    郭嘉字奉孝,曹操手下主要谋士之一。郭嘉出身寒门,自幼胸怀大志。“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暗中交结有识之士(“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世俗之士交往(“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这些“英隽”里面应该包括荀、辛评、郭图等人,谈论时势。这为他的谋士生涯奠定了基础。最初他投奔实力较

  • 陈到和赵云谁厉害?赵云都杀过哪些三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国名

    陈到和赵云谁厉害?赵云都杀过哪些三国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又名赵子龙,东汉末年时期三国的一个重要将领。赵云是一个英俊潇洒,本领高强的将领。在东汉末年,战乱频繁,赵云经过所属郡县长官的推荐,认识了刘备,中间的一些曲折导致赵云在七年后才跟随了刘备。之后随从了刘备三十多年,忠心耿耿。赵云参

  • 蔡邕听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蔡邕

    蔡邕听琴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蔡邕听琴的故事蔡邕在家乡时,曾有邻居请他喝酒,喝得兴起时,忽然听到屏风的后面有人弹琴,蔡邕听琴后想:“用音乐招我,却有杀我之心,这是为什么?”于是拂袖而去。主人非常奇怪,“蔡邕一向为乡邻所敬重,知书达礼,今天为何不辞而别呢?”于是,赶紧派人去问,蔡邕具实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