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你死以后,这两人必造反!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孙权:你死以后,这两人必造反!诸葛亮:放心!我早就安排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37 更新时间:2023/12/8 2:44:30

公元234年10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丞相尸骨未寒,蜀汉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并事件。征西将军魏延与丞相参军杨仪因为意见不合,爆发了严重冲突,几乎导致蜀军分崩离析。然而诸葛亮在临终前定下了遗计,不仅让局势转危为安,而且还巧妙地除掉了魏延、杨仪两个不稳定因素,让蜀汉的国祚又延长了数十年。

东吴大帝孙权一向看人颇准,即使对外国之人也同样如此。据《三国志》注引《襄阳记》记载,蜀汉长史费祎曾出使东吴,曾在欢迎宴会上与孙权有这样一番对话。当时孙权借着酒劲对费祎说:“告诉诸葛丞相,贵方的魏延、杨仪均是牧竖小人,虽然有点鸡鸣狗盗之才,但终究上不了台面。诸葛丞相活着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很消停,如果丞相一旦不在了,这两家伙必然造反。因此,我希望你们早作打算,别说我没告诉你们哦!”

听完孙权的话,费祎竟“愕然不能答”。最终还是副使董恢化解了尴尬:“如今曹魏势大,不得不任用这两个小人,总不能因为江上风波大,就把船桨丢掉吧!”言下之意就是,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杨仪不是啥好人,用他们不过是权宜之计。从更深层次来分析,诸葛亮恐怕对自己的身后事已经早有安排,根本无需孙权费心。

那么在诸葛亮眼中,魏延和杨仪到底是什么形象呢?首先,在诸葛亮看来,魏延和杨仪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是刘备专门提拔的两位后期之秀。魏延勇猛过人、足智多谋,是个攻城拔寨的好手;而杨仪精于后勤和治军,是诸葛亮把控军队的重要帮手。然而令诸葛亮头疼的是,魏延和杨仪关系非常恶劣。

魏延和杨仪均是有才无德、眼高于顶之人,两人只要见面,就必然互掐。魏延恃才傲物,心胸狭窄,知道他性格的人皆会让着他,唯独只有杨仪不买他的账,总对他冷嘲热讽。而魏延见杨仪瞧不起自己,总是不顾大将的威严,大耍“丘八”脾气,甚至还数次拔刀,要杀杨仪。对待这两个活宝,诸葛亮只能勉强以自己的威信维系两人的关系,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左右手。因此只要诸葛亮不死,魏延和杨仪还能做忠臣。但只要诸葛亮不在了,其后果连邻国的孙权都懂。因此,诸葛亮在临死前还是留了后手,而且这个后手相当高明。

首先,诸葛亮下令:自己死后,应由杨仪总领全军并退回蜀地。杨仪则一直跟随诸葛亮署理府事,易言之,一直担任代理人角色。丞相病危,仓促之际委托署府事的杨仪临时代行职务,完全符合制度,也易于服众。恐怕除了魏延,没人会说三道四,这在无形间就孤立了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让魏延领军呢?这是因为他一向自视甚高,是激进的武斗派。魏延若掌控兵权,必然抗命北伐,以他的本事,如何是司马懿对手?即使魏延不北伐,让他掌控全军也是危险的。因为他虽是武夫,但素有政治野心。诸葛亮死后,当时人都认为他“必当以代亮”。倘若魏延兵权在手,谁能保证他不追求政治地位?以魏延低劣的政治才干,若让他得势,蜀汉必然生乱。蜀汉能存活那么久,靠的就是团结,一旦朝野失和,魏吴必然趁虚而入。因此在“后诸葛亮”时代,已经没有魏延的位置。即使魏延不死,也会被架空。因此,诸葛亮绝不会让他总领全军。

然而将军权交给杨仪却十分安全,因为他不过只是一介文官,在军中毫无威信。他能执掌全军,不过是“狐假”诸葛亮的“虎威”,一旦军队回蜀,绝不会有人买他的账。此外,诸葛亮还留了“保险”,那就是将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杨仪若想篡夺国政,必然名不正言不顺;若他作乱,找两个壮士都能将其禽住。

在诸葛亮临终前,未必不想留魏延、杨仪一命,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首先,魏延不服杨仪,想篡夺军权,想抗命作乱。结果蜀将王平借着诸葛亮的遗令,一嗓子吼散了魏延的直属军队。随后魏延狼狈逃窜,结果被马岱追上杀死,三族全部被杀。杨仪得意洋洋地踩着魏延的头说:“庸奴!你还敢和我作对吗?”小人的模样一览无余。

然而杨仪也没高兴多久,原本他以为自己必然能接替诸葛亮,执掌蜀汉国政。但回国后,却发现当场的执政竟是蒋琬,而自己却明升暗降,坐上了冷板凳。杨仪一向认为蒋琬的资历、才能不如自己,因此老是口吐怨言。其后,费祎前来看望他,杨仪竟大咧咧地狂言:“丞相死后,若我带领全军投靠魏国,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田地?”费祎一听,立即向朝廷奏报了此事,而杨仪很快被废为庶人。作为诸葛亮的亲信,费祎说不准就是诸葛亮派去监视杨仪的。到了流放地,杨仪还是不老实,竟上书辱骂朝廷,于是刘禅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杨仪只能自杀。

总之,诸葛亮的临终决策,保证了汉军在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的局面下完成了敌前退兵的高难度军事行动。同时,还完成了政权的平稳交接,使国政顺利交到蒋琬手中,确保了其后蜀汉三十年国祚。此策略之高明,远非《三国演义》所谓遗计斩魏延可比。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恐怕还想保全魏延、杨仪二人,怎奈二公过于作死,最终自寻死路。不过相对于蜀汉的平稳,也不失为一个丢卒保帅之举。

标签: 两人

更多文章

  • 孙策和孙权关系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

    孙策和孙权关系究竟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策和孙权关系如何?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

  • 子不如父:吕布与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名将

    子不如父:吕布与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熟读三国演义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就是说吕布赵云典韦的功夫天下无敌,那么这些人的后代,为何不堪一击。难道这些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军,不能对自己的儿子指点一二,要知道知子莫若父,自己把自己的一身本事给自己儿孙,

  • 徐晃:破马超挫关羽!被曹操称赞为古今罕见的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猛将

    徐晃:破马超挫关羽!被曹操称赞为古今罕见的猛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常言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汉末年以来,天下征战不休,一批叱咤风云的名将脱颖而出,登上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战争传奇。在众多名将中有一位,他作战勇猛,渭水破马超,襄樊挫关羽,甚至连连曹操都称赞他是古今罕见的绝世

  • 无双吕布成了三国中最大的鸡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了

    无双吕布成了三国中最大的鸡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布武功天下第一,然后吕布为人无信又见利忘义,无情又刻薄寡恩,无常又朝三暮四,终于让无双吕布成了三国中最大的鸡肋,各大诸侯都想要,却又不敢用。吕布似的人当记吕布之死,在这个时代它是一种自食其果的失败之象征,吕布不见容于诸候,犹如无信无情无常之人

  • 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高官位显仍好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官位

    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高官位显仍好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蒙金玉良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谋略故事:时的吕蒙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带着小吕蒙和他的姐姐,省吃俭用,艰难度日。为了改变穷困的境遇,十五六岁的吕蒙就投身军营,开始了戎马生涯。几年的金戈铁马,出生入死,刚

  • 鲁肃怎么死的:性格也是一种致命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也是

    鲁肃怎么死的:性格也是一种致命伤,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作为东汉末年东吴都督,鲁肃死时,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足见鲁肃的重要性。智者之间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与臣子之间若能像鲁肃与孙权一样,那么,就是鲁肃这个人除了本事以外,还有非常惊人的人格魅力。那么,鲁肃的死与性格有关系吗?鲁肃

  • 曹魏皇帝曹髦声讨司马昭不成,反被贾充结束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

    曹魏皇帝曹髦声讨司马昭不成,反被贾充结束了性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髦(241年-260年)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年-260年在位。后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成济用戟刺死。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魏朝皇帝曹芳,十四岁的曹髦被

  • 曹魏怎么灭亡的?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帝王宝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魏

    曹魏怎么灭亡的?司马懿如何夺取曹魏帝王宝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懿出生之前,就全面占了曹操上风。首先是身高。司马懿拥有高大的身材,魁伟的相貌。司马氏家族有个遗传基因:个高。司马懿的祖父司马y,史书上确切记载着他“长八尺三寸”。当时的八尺三寸,折合今天的一米九还要多。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十二岁

  • 合作的智慧:诸葛亮是如何“摆平”五虎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上将

    合作的智慧:诸葛亮是如何“摆平”五虎上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是公司的大老板,从来说一不二。诸葛亮就惨了,既已受命于刘备,完不成任务可不行。孤掌难鸣,要干好工作就要靠手下这些弟兄们多支持、多配合。否则,自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但这些手下都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能不能听命于自己

  • 曹操一生有几个老婆?曹操最爱的是卞夫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的是

    曹操一生有几个老婆?曹操最爱的是卞夫人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有几个老婆?曹操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史载的妻妾就有十多位: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陈妾等,而曹操最钟爱的,是卞夫人。东汉末年,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年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