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文帝曹丕临死好追悔不该成就弟弟的文名

魏文帝曹丕临死好追悔不该成就弟弟的文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04 更新时间:2024/1/7 11:48:04

>>公元226年正月,许昌城外烟尘滚滚,魏文帝曹丕南征东吴归来了。>>此时的曹丕刚过不惑之年,却疲惫得像一个六旬老人。他这生中的最后一次征战实在太窝囊,群臣反对,他执意要去。他说:“多年战吴,均未取胜,所以我要御驾亲征。”接着他又说:“我既为魏国的开国皇帝,焉能没有寸尺武功?让人耻笑我,羞对后代子孙!”出征前,大臣鲍勋反对说:“王师屡次出征,始终未能取胜,其因在于吴蜀唇齿相依,又恃山川险阻,难以克敌。大军迭出,耗资巨大,不宜再举。”可他哪里听得进去?出征时,他将鲍勋由宫正贬为治书执法,然后亲率水陆大军,再度战吴。>>那还是金秋时节,曹丕率军抵达广陵。江岸数百里皆成军营,旌旗招展,鼓角冲天。只因东吴戒备森严,无懈可击,天气转冷,冰封河冻,他十万铁骑,数千战船,尽管遮江蔽日,气象万千,也只是对江“示威”而已。曹丕眼瞅着江水顿失滔滔,他也就顿失威风,只好下令“班师”。不料在他退兵时,东吴大将高寿率区区五百人埋伏途中,袭击他十万众簇拥的“御营”,夺了他的“羽盖”呼啸而退。>>这弄得他虚惊一场不说,只怕还遗人笑柄。>>天呐!这将何以在典籍上粉饰?>>他脸色阴沉地思考着,突然遥见许昌的城堞,不由得精神一振。曹家父子对许昌极有感情,因为许昌是曹氏万世基业的发祥地。东征西讨了大半生,最后劫持汉献帝于这里,才得以“挟天子令诸侯”,他曹丕也是在这里逼迫着汉献帝举行了“禅让”典礼,乖乖地将玺绶和册告交到了自己手里,而后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的。当时他才三十三岁。>>许昌愈来愈近,他下意识地策马快行了几步,不料许昌南门竟平白无故地崩坍了。“这可不是好兆头!”曹丕这次受到的惊吓远超过在广陵狭窄的山道上。他面孔煞白,颤抖地下命令,车驾改趋洛阳。>>一到洛阳,曹丕就病倒了,而且是一病不起。天气逐渐转暖,他的仆人把含苞待放的牡丹拿进了嘉福殿。哦!“洛阳牡丹甲天下”,可春天已经归去,他蓦然意识到已经病了这么久,死神将要降临。于是本能地否认:“这可能吗?我才四十岁呀!”可是,他从御医的眼睛里已经明白了:他已病入膏肓,谁也回天无术了。>>他要抓紧处理身后之事,立为皇太子,可谁来作辅政大臣呢?他当然首先想到了。父亲曹操的话响在耳际:“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可他据自己多年的观察,这司马懿并无异志,相反,倒是不惟才智过人,而且勤奋忠诚。>>父亲一生多疑,对谁都不信任,他的话也许是临终之前过于谨慎的猜疑之词。曹丕遂不听曹操的话,毅然“托孤”于司马氏。然后他就等待着死亡。>>弥留之际,作为建安文人集团的首领,他自然想到了与诸多文人的关系。他让人把他写的《典论》拿了来。他自信,有此一文,他将以“一代文豪”而彪炳史册,可禁不住又哑然失笑。“当初本天子是想以此雄文来欺骗诸多文人的。说什么文章是‘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那全是骗人的鬼话。天下岂是几篇狗屁文章所能得到的?更非几句猫屎文章所能经营的!别看我亲自写文章,又是诗,又是文的,其实,我才不相信文章有多少济世的效能哩!”>>他依稀记得,在《典论·论文》中他评论过“建安诸子”,说过“王粲擅长写赋”。徐干的诗文经常表现出舒缓的格调。陈琳、阮的章表书记,是当今的杰作。应踢的诗文平和而气势不够遒劲。刘桢的诗作气壮而不够绵密。孔融文章的才气高妙,有超人的地方,然而不长于议论,常常是文辞雄辩而道理不足,甚至间杂有嘲笑戏的句子。>>他让人翻到这些地方,读给他听。他微微点头,说得自己的记忆力还是蛮好的。当初写到孔融,说得微词略多了一点,还加上了句道:“至于他所擅长,可以与杨雄、班固并列。”>>此刻,他想:别看我把你们一个个都捧得昏天黑地的,其实,我却决没有捧你们的“济世之才”。说到“经世”,你们会吗?懂吗?>>行吗?你们那些歌舞升平的骚章佳句,不过是“叭儿狗”的叫声,让我听起来悦耳而已。所以,你们的全部本领也只不过是跟在我们身前身后,说一些“自欺欺人”的鬼话而已。说白了吧!没有我赏赐你们一点残汤剩饭,你们哪一个不得饿肚皮?就凭着你们手无缚鸡之力,哪个不得作饿莩乞)い我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明明让你们一个个吃的是“嗟来之食”,却偏偏给了你们显赫的头衔。我降尊纡贵,与你们交朋友,诗文唱和,让你们都觉得自己了不起。明明是乞丐,却可以高贵的文人自居。一群品种高贵的“狗”,在我眼前自鸣得意。我比你们更得意,因为我的骗术高明。>>然而,当他从争夺帝位的漩涡中冷静下来时,却蓦然发现,他那《典论·论文》中,那后半句“不朽之盛事”,却是一句真理。这就在于人心之可怪处,不仅有“饮食男女”之物欲,还有“天理人情”之真气。死到临头了,他就越发感到这半句话的份量,于是心中呐喊:“悔之晚矣!悔之晚矣!”>>他这一个“悔”字,主要是因为曹植。他追悔不迭,“真不该手造成了曹植的困厄境遇,反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曹植,他的二弟,素有才名,是与他争夺太子之位的劲敌。为了翦除曹植的羽翼,曹丕曾将曹植的朋友都满门杀绝。登基之后,也仅给他鄄城一块不毛之地,只拨一百名老兵去供其驱使。这且不说,曹丕还唆使众臣不断地诬告曹植。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东郡太守王机、防吏全机上表奏曹植图谋不轨,他就即刻板旨将曹植缉拿到京。当植泣涕涟涟陈述自己清白时,他隐隐感到种胜利者的愉悦。曹植事后写诗道:“众口可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间,不辨伪真。”他倒有点幸灾乐祸。次年五月,曹植和白马王曹彪等人进京朝拜,上表道愿与皇帝当面谢罪。曹丕马上想到了骏猫戏弄硕鼠的场景。老鼠再硕大,落在猫手里,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儿。他故意拦住曹植,不让他朝拜,后来尽管曹植光着脑袋,背着铁铭(一种刑具)赤脚来到他的面前,他也仍旧板着面孔。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曹植又如何?还不是俯首贴耳,让我爱怎么捏就怎么捏?>>可惜,可惜!这一次朝拜却让曹植写出了绝佳诗篇:《赠白马王彪》。有道是“愤怒出诗人”,这首诗把曹植满腔愤懑融人秋色之中,那些句子,堪称千古绝唱。他依稀记得:>>踟蹰亦何留,相思才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这正是文人的可恶之处,他只是“伤怀”,你又能奈他何?>>他本来是想尽办法笼络文人的,可惜呀!如今,当年繁华似锦的建安文坛已经凋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他和曹植弟兄二人。他借天子之威为徐干、陈琳、应踢、刘祯都出了文集,但他又深知这丝毫也无碍于曹植的文名远扬。名为“建安七子”,但都抵不过曹植的雄文,曹植的雄文是真正不朽的。>>于是,曹丕感到了由衷的恐惧,他想到了那“七步诗”。他曾威逼曹植:“我和你情份上是兄弟,但道义上君臣,你竟敢恃才傲物;昔先王常夸示你的文章,是否他人捉刀?现在我限你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能则免你一死,否则就从重治罪。”曹植请示题目,他出了个刁题:“即以兄弟为题,但不得出现‘兄弟’字样!”不料曹植竟应声而出言道:“黄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东急!”这件事令他懊悔得死不瞑目:只要世间流传曹植的诗篇,他曹丕就永远地钉在耻辱桩上,“传世之大业”可能被人遗忘,但曹植的才气却会被历代所称颂,那么,他曹丕就永远是“配角”,就永远作为一个残忍不可名状,嫉贤妒能无以复加的恶人而让世世代代的后人唾骂!>>他要死了,这就成了无可奈何的事。皇帝的玺绶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点。在他死后,他与曹植便只能“主客易位”。莫非轮到曹植板着面孔了吗?是的,是的,这是无法改变的,而且是永远!>>他忽然记起了王允坚持杀掉蔡邕的话:“不杀,使谤书流传于后世,现在国力中衰,战乱四起,皇帝年幼,不能使佞臣执笔在左右,使我们这些人遭到他的诽谤。”看来这王司徒绝对是高明的,连蔡邕这样的大师、学者都该加诸于斧钺,遑论他人?>>如果当初我听从的话,早下决断,宰了这些摇唇鼓舌的文人,只怕不至于在历史上得一个‘骂名配角’的位置。现在真是“悔之晚矣!”>>死神已经不耐烦了,曹丕突然觉得自己已出现了痴迷。于是,疲惫无力地看着那本《典论》,哦!那上面只有半句话是说得不错的:文章的确是“不朽之盛事”,只可惜,这句话里有着他无穷的悔恨……

标签: 文名

更多文章

  • 吕布身高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

    吕布身高是多少?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

  •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10年 向曹操阿谀奉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阿谀奉承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10年向曹操阿谀奉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

  • 刘备妻室两次被俘为何没被奸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妻室

    刘备妻室两次被俘为何没被奸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作为乱世豪杰,群雄并起的这样一个狼烟时代,女性常常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或是战利品而在这段历史中出现。刘备的两位夫人就是这样。刘备一共有两位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而既然她们身为群雄争霸中的一员的妻室,就注定了她们是过不了太平安生的日子的。所以

  • 蜀汉武将张飞之子张苞,张苞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蜀汉

    蜀汉武将张飞之子张苞,张苞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乱的一个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了巨大的迫害,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乱世之中才涌现出了很多的名人、名将,为社会、国家的统一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张飞就是在这个乱世中的一名武将,他

  • 三国时期的10个神奇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神奇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曹操、张飞、孙权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人物。据悉,在三国时期,出现了10个神奇的预言,为什么说它神奇呢?因为这些预言都应验了,那么这10个预言是什么呢?赶紧跟随历史新知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吧!1、乔玄识曹操曹操小时候也是个混蛋(大概英雄小时侯都

  • 三国历史解密:谁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情报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才是

    他是三国最优秀的情报专家,经历了曹操和曹丕两代魏主,始终是心腹说起曹操身边的谋臣,相信网友很快就会说出诸如郭嘉,荀,贾诩等人,很少有人会想起刘晔。我想这也难怪,毕竟一部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三国演义》里,刘晔的出场机会实在是少得可怜。不过翻翻《三国志》你可能就会发现,刘晔其实也是一个不可多

  • 陈到,被演义低估的名将,在历史上可赵云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名将

    陈到,被演义低估的名将,在历史上可赵云齐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说演义抬高了赵云的地位,那么,陈到就是一位被演义完全低估的名将。这位当年在蜀汉集团同赵云齐名的人物(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三国志》),居然被罗贯中直接无视了。尽管通篇演义几乎只字未提,但

  • 诸葛亮反曹的历史根源:年少时差点被曹军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根源

    诸葛亮反曹的历史根源:年少时差点被曹军所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一生反曹操,这可能跟他少年时的一段经历有关。诸葛亮走出茅庐之前,和曹操似乎没什么交集,然而,少年时代诸葛亮的命运也曾悬于曹操之手。这还从得从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谈起。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琅琊一

  • 三国中智力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牛人:竟然是刘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阿斗

    三国中智力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牛人:竟然是刘阿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阿斗是怎样做到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的。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蜀汉后主刘禅(207―271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

  • 第九十二章 码银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十二章

    第九十二章码银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传说关公镇守荆州时,攻占襄阳,围樊城,杀得曹军闻风丧胆。曹操为避其锋,在一次群臣会上,提议迁都。谋士们对迁都一事,立即形成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关羽自守荆州以来,连连取胜,一旦樊城被破,许都则危在旦夕,主张迁都。一派认为,荆州军虽然取胜,但围樊城久攻不下。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