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顾茅庐的故事真的有在三国时期发生吗?

三顾茅庐的故事真的有在三国时期发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05 更新时间:2024/1/11 2:02:45

三顾茅庐的故事真的有在三国时期发生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意思: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自: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诸葛丞相集》中《前出师表》内记载,“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便是三顾茅庐的来历。而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批注《三国志》时却引用了一段史料,说当时的诸葛亮是去樊城自荐于刘备。那么究竟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还是诸葛亮去樊城自荐于刘备呢?三顾茅庐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后来裴松之在对这段史料进行评价时说,“非亮先诣备,明矣”

一心求贤的刘备亲自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但是在草庐之中刘备却并未见到诸葛亮,他便留下一封书信说明来意,以图来日再见。然而当刘备第二次来的时候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人,对于刘皇叔的到来他应该明白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是为什么第二次他又不在呢?是巧合还是另有打算?

当刘备第三次来到草庐的时候,诸葛亮的确是在家中,然而事情在小说家罗贯中的笔下又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那么在罗贯中的笔下,三顾茅庐的故事是不是被夸大了?它究竟符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呢?

罗贯中笔下三顾茅庐的故事,也是诸葛亮从一个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的一次较大的转变。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的形象从此深入民心。

三顾茅庐的是否真实事迹

三顾茅庐,这个被世代传唱的经典故事,在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里却是另外一个面孔,不是刘备亲自上门邀请,而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这多少让喜欢诸葛亮的人接受不了。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话,那么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难道是诸葛亮说了假话?还是《出师表》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作呢?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呢?

要解清这个谜呀,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刘备从袁绍那儿跑出来,然后投奔了刘表,在荆州待了多少年呢?六年,六到七年,为什么六年工夫诸葛亮和刘备都没有见过面?这其实也是本案的一个关键,那么也有不少历史学家试图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觉得这个事情说不过去,于是提出一种说法,说实际上刘备是找过诸葛亮的,第一次去没见着,第二次去又没见着,所以到了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他来荆州六年之后,第三次他才见着了。这个说法有点问题,你说刘备这三顾,是不是建安十年一次、建安十一年一次、建安十二年一次,一年去找他一次?好像很难说得通,平均两年找他一次,更很难说通。也有人提出说,那是因为诸葛亮不好找,住得很隐秘,这个也是不通的,他又不是我们武侠小说里写的那种躲避仇家追杀的大侠,隐姓埋名躲在一个旮旯里,你找他不着,他老早就来到了荆州,而且你要知道他是刘表的亲戚啊,他和荆州的官场,和荆州的上流社会,和荆州的士人集团是有往来的,他怎么是一个找不到的人呢?所以这些理由看来是不能成立的。

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历史学家试图做出解释,比方说尹韵公先生就提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认为诸葛亮当时的知名度不够。我们去读《三国志》对诸葛亮的描述是什么呢?“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诸葛亮自己自信是很强的,但是当时荆州的士人集团并不是一致认为他是一等一的人才,也有人对他不以为然。那么刘备听到别人对诸葛亮的介绍的时候,刘备会掂量一下,说这个是真呢还是假呢?他会犹豫,这么一犹豫几年就过去了。

另一方面,在诸葛亮这方面有心理障碍。因为诸葛亮给自己设计的这个目标,是到了这个集团以后他一定要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当首席谋士,要当这个集团的二号人物,而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过于密切,食则同器,寝则同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你很难挤进去,他也要犹豫。

那么这两个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年龄。我们要知道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是多少岁?26岁,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多少岁?46岁,那么将心比心,让一个46岁的身经百战的天下枭雄把一个26岁的从来没有表现过自己什么特殊能力的年轻人奉若上宾,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怎么可能要求刘备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到一个乡下去请出个二十岁的人来当他的总参谋长呢?所以年龄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不是后来曹操那么咄咄逼人,这个事说不定还要拖下去。总而言之,刘备他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决定放下皇叔和长辈的架子,下乡去见一个比他小了二十多岁的没有任何头衔和功名的这么一个年轻人,所以三顾茅庐是可信的,登门自荐只能存疑。

标签: 茅庐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北伐的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过程

    诸葛亮北伐的经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过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计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据魏略记载: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怯而

  • 东吴虎臣董袭为何被淹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吴

    东吴虎臣董袭为何被淹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策死后,吴夫人担忧孙权年纪太小不能成事,召见张昭等人询问。此时有一人分析局势,从东吴地势到人才一一分析,言语豪壮,众人都壮其言。此人不是张昭,是个武将,打仗猛地很,曾上阵亲自斩杀敌方两名主帅。此人姓董名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身长八尺,志节慷慨,武

  • 姜维是三国第一悲情英雄 他与诸葛亮情同父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父子

    姜维是三国第一悲情英雄他与诸葛亮情同父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姜维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闪亮登场,一开始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并将计就计击败了老将赵云,可谓先声夺人;姜维战死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一个人占了27回,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后的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姜维,姜维一死,

  • 袁绍儿子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绍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他宠爱后妻刘氏,对刘氏所生的袁尚特别偏爱,有意以袁尚为嗣,因此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沮授劝诫说:“年纪相当应选择贤者为嗣,德行又相当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来的原则。将军如果不能改变决定,祸乱就要从这件事上发生了。”袁绍则说:“我是准备让几个儿子各据一州,

  • 与孙权妻女偷情的孙辈权臣是谁?孙权知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

    与孙权妻女偷情的孙辈权臣是谁?孙权知情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峻长得十分英俊潇洒,作为皇族近亲,孙权十分信任他。这个家伙虽然长了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却是个斯文败类、衣冠禽兽。他在东吴后宫出出入入,借机勾引孙权的侍妾,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只瞒住了孙权一个。赤乌十二年(公元二四九年)正月,孙权之

  • 魏、吴两国石亭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两国

    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

  • 魏延脑后生反骨乃千古奇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奇冤

    魏延脑后生反骨乃千古奇冤,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我们由此发现,就在诸葛亮与司马懿在陇西拉锯般交战之际,两人手下同时都有一位出色

  •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他们又是怎样较量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又是

    诸葛亮在27岁的时候,就被刘备三顾草庐请出山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而司马懿长期在曹操帐下默默无闻,不显山,不显水,原因是曹操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是个安份人,不可付以兵权,时刻提防着他。曹操曾做了个“三马同槽”的梦,怀疑有人要篡位。他只想到马腾父子,却没有想到司马懿父子。不然,凭曹操之精明,断容

  • 有七个儿子的孙权,为何只挑一个七岁娃娃当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接班人

    有七个儿子的孙权,为何只挑一个七岁娃娃当接班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陆逊是三国时期最顶尖的几位谋略家、军事家之一,大家历来对他都很推崇,尤其在军事方面。但陆逊在政治上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他对孙权选择接班人的态度上。群雄争霸,霸业不好争,争来了霸业接班人更不好选,曹操、袁绍在这个问题上都

  • 渭南之战的战斗经过:曹操是如何使计击败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渭南

    渭南之战的战斗经过:曹操是如何使计击败马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起兵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传令,让镇守长安的钟繇讨伐张鲁,并派夏侯渊出河东会合钟繇。此时,夏侯渊和徐晃刚刚平定太原商曜的叛乱,军队可以沿汾河出河东。讨伐张鲁,将有可能经过关中诸将马超等人的防地。高柔为此提醒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