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龙盘巴蜀

刘备:龙盘巴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3/12/30 7:55:06

刘备:龙盘巴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备的成功,是汉末社会发展的一个奇迹。与汉末争霸的其他诸侯相比,刘备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他既缺乏袁绍、袁术兄弟的世家大族背景,又没有曹操的巨大政治影响力,更不具备孙坚父子的骁勇善战。但是,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刘备最终还是脱颖而出。不但在汉末纷乱的局势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了,还建立了蜀汉帝国,成为三分天下的胜利者之一。那么,刘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他的成功究竟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呢?

>

>艰难起步

>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刘备原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具有皇族的背景。但是,这种背景并没有给早期的刘备带来任何的政治影响与特权。刘备的父亲刘弘仅仅担任过东郡范县的县令,在刘备的少年时期就已经去世。刘备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这说明刘备家庭的实际状况已与寒门无异了,虽然还不能算做一无所有,但社会地位显然已经荡然无存了。

>

>少年时期的刘备,除了贩履织席,就是与同村的孩童嬉戏玩耍。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也就是刘备住处东南角的篱笆旁边的一棵桑树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这棵桑树生长得很特别:“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据说同郡有个叫做李定的相士根据这棵桑树的特别形状而预测刘备的家中一定会出现贵人。而同年的刘备也曾经当着同村的孩童面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所谓的“羽葆盖车”,指的实际上是皇帝的专用车驾。后人多认为这是刘备少有大志的表现,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刘备早年生活状况的一种写照: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说话比较随意。所以才会有了刘备叔父“汝勿妄语,灭吾门也”的指责。不过,早年的刘备,也显露出与其他的孩子很不相同的地方。尽管没有具体的例子,但是从族人刘元对刘备的资助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刘元因为一直资助刘备求学的费用而遭到妻子的指责,而刘元这么做的原因是“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这说明少年的刘备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已经引起了族人的注意。

>

>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在母亲和族人的资助下,刘备拜在汉末大儒卢植门下求学。根据卢植的生平推测,刘备在卢植门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对于刘备而言,这段求学时光对其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首先,这段求学生涯使得刘备有机会走出位于边地的涿县,初步了解汉末社会的发展状况,对树立其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其次,通过两年时间的求学生涯,刘备的性格也日趋成熟。《三国志·先主传》中说:“(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也与少年时期的“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之类戏谑之语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

>第三,刘备结识了像公孙瓒这样的同窗。《三国志·先主传》载:“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这种同窗时期结下的深厚友谊,对早期刘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

>

>刘备青少年时期所处的时代,正值东汉王朝统治末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内部的农民起义及外部的异族入侵络绎不绝。虽然刘备的家乡涿郡地处边地,但仍然难以逃脱社会大环境混乱的影响。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异族入侵都波及了涿郡。为了寻求自保,涿郡各地纷纷建立起了由地方豪强、村民、流民等为主体的地方武装。此时,年轻的刘备已经日渐成熟,并在当地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很快成为众人投奔的目标。《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在这些人中,就有日后与刘备情同手足的关羽和张飞。

>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府组织军队进行围剿,各州各郡也纷纷举兵应付。此时的刘备跟随校尉邹靖一起参与了征讨黄巾的战斗,从此登上了汉末社会的政治舞台。

>

>刘备的起步,可谓一波三折。虽然跟随邹靖参与了镇压黄巾的战斗,但是他的第一个官职却是在三年之后才得到的。《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载: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

>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三年时间里,刘备仅仅是作为邹靖的部属参与作战,其间并未获得任何的功名,得到的仅仅是“武勇”的名声。他之所以得到安喜尉的职务,是因为在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参与了讨伐中山相张纯的叛乱。但很快这个官职就没了,不仅如此,刘备还成了朝廷的逃犯。《三国志·先主传》中简单地对此事进行了记载: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五葬反。弃官亡命。

>

>在《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中,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被介绍得十分详细:

>

>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文艺作品中“怒鞭督邮”的原型。只不过文艺作品中将人物的主角换成了张飞。至于这个故事背后的真正原因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来看,似乎刘备在镇压黄巾的过程之中并没有立下多大的战功,属于突击提拔,战争结束后被淘汰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而刘备的反常举动,只能初步地理解为年轻气盛了。

>

>刘备丢掉安喜尉的官职之后,去向不明,直到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他才重新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中记载了刘备与曹操曾经在洛阳见过面。《三国志·先主传》载:大将军何进遣都尉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

>两相对照,均能证明刘备此时身处洛阳。之后,刘备又担任了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务,时间总计大约为3年左右。刘备投靠自己的老同学公孙瓒的时间大致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至次年之间。

>

>投靠公孙瓒是刘备早年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此时的公孙瓒实力强大,占有幽州、冀州、青州的部分地区,俨然是北方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刘备选择公孙瓒,和公孙瓒的同窗关系是有密切联系的。而刘备的表现也是被公孙瓒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公孙瓒的关系和实力,刘备终于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并得到了一个二千石的平原相的职位。而担任平原相的三年时间,是刘备声名鹊起最重要的阶段。《三国志·先主传》注引《魏书》载:“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

>刘备在平原的突出表现使得自己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战火纷飞的汉末社会,突然出现了刘备这样一位礼贤下士、关爱百姓的人才,使得不少人对刘备刮目相看。汉末大儒孔融在北海被围困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刘备,徐州名士陈登称赞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袁绍也夸赞刘备“弘雅有信义”。这使得原本默默无名的刘备迅速成为汉末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并逐渐成为各大割据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

>

>如果以刘备担任平原相作为其早年生涯的终结的话,刘备表现出来三个基本的特点:

>

>首先,早年刘备具有的最大优势是“武勇”。他正是凭借自己的武勇获得了朝廷授予的官职,后来又因此获得了公孙瓒的赏识。

>

>其次,早年的刘备就已经体现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重信义。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关羽、张飞等豪侠之士来到自己的身边,“年少争附之”,在公孙瓒集团效命的赵云也对刘备钦慕不已,最后加入了刘备的阵营。这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

>第三,刘备礼贤下士、关爱百姓。这一点不仅受到各大割据势力的关注,同时也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这使得刘备迅速积累起了在士人、百姓中的巨大声望。

>

>第四,刘备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具有强烈的政治企图。这一点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不过,单凭以上分析的四个特点,并不能保证刘备就一定能够在汉末复杂的局面下立足。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需要具备的条件只有一个:实力,而这恰恰是刘备此时最为缺乏的。因此,“有王霸之略”的刘备不得不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在中原地区苦苦挣扎。

>

>徐州得失

>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中原地区已经变成了两个军事、政治同盟之间较量的主要战场。一方以袁绍、刘表、曹操为首,另一方则是袁术、公孙瓒、陶谦。双方分别在冀州、青州、兖州、徐州地区展开一场大混战。作为公孙瓒的部属,刘备奉命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增援徐州牧陶谦。《三国志·先主传》载:“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

>这段记载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是经过在平原的三年时间,刘备手中已经具有了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军事力量。但是这支军队的实力还是非常弱小的,根本不足以抵御曹操,因此,陶谦才给刘备四千原本属于陶谦的嫡系——丹阳兵。其次,刘备自从得到了陶谦的丹阳兵之后,脱离了田楷,也就等于是脱离了公孙瓒,投靠到陶谦的门下。说明此时的刘备就已经在为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寻找更好的机会。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诸葛亮选择刘备真正原因为了这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

    揭秘三国:诸葛亮选择刘备真正原因为了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化身,虽历经了从三国时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仍为世人所称颂。那么,就是这位英雄,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

  • 三国时期蜀汉享受最高待遇的老臣糜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

    三国时期蜀汉享受最高待遇的老臣糜竺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史书中记载其姓名为“麋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家庭兄弟姊妹糜芳,糜竺之弟,本与糜竺跟随刘备。后为南郡太守,但他叛蜀归吴,令关羽被擒杀。糜夫人,糜竺之妹,

  • 孙权弟媳妇徐氏到底施展了什么妙计为夫成功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弟媳

    孙权弟媳妇徐氏到底施展了什么妙计为夫成功报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三弟孙翊驻守丹阳,却被手下杀害。叛将贪图徐氏美色,意图霸占徐氏,在外无援兵,自己又手无缚鸡之力的窘迫情况下,弱质女流徐氏是如何为夫报仇的呢?孙权有位三弟,名叫孙翊,性格刚勇,颇有几分江东猛虎孙策的风范。在孙权掌权之后,孙翊

  • 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战

    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战略决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

  • 给关羽刮骨疗伤的神医究竟是不是华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佗

    给关羽刮骨疗伤的神医究竟是不是华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关羽曾经“刮骨疗伤”确是实情,陈寿《三国志》关羽本传中对此事记载较为详尽。但民间流传最广的神医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说,则只见诸于《三国演义》等,正史中并无记载。那么,给关羽“刮骨疗伤”的神医到底是谁?关羽“刮骨疗伤”时,这位华佗神

  • 三国密史:关羽为什么会看不起五虎将黄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

    三国密史:关羽为什么会看不起五虎将黄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同是刘备手下名将,关羽为何看不起黄忠。这里有历史资料可证:当时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可关羽一听,立刻说道:大丈夫岂能与老卒为伍?那么关羽为何看不起黄忠:老将黄忠其一,和马超相比,黄忠出身卑微。马超的父亲是侯爵,马

  • 古代美女貂蝉图片形象 貂蝉闭月之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貂蝉

    古代美女貂蝉图片形象貂蝉闭月之颜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貂蝉图片这是坊间流传十分广泛的一副貂蝉的图片,搜索引擎输入貂蝉,这幅画高居榜首。大概是比较符合人们心目中的貂蝉吧。貂蝉容貌冠绝神州,曾另月亮无光,这副图片对貂蝉的面部着墨不多,并没有从正面来来表现貂蝉的惊世容貌。貂蝉图片用的是剑走偏锋。

  • 刘备曹操两人为什么都要杀吕布?吕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布

    刘备曹操两人为什么都要杀吕布?吕布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曹操两人为什么都要杀吕布?吕布怎么死的?曹操在白门楼捉住吕布时,曾有意受降他。问刘备有何建议,备曰:“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便杀了吕布。吕布曾“辕门射戟”救过刘备,而刘备反要害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有万夫不挡

  • 三国时视敌妻为战利品关羽索要人妻正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利品

    三国时视敌妻为战利品关羽索要人妻正常不久前,有专家研究出孔子是美男子,遭遇严重质疑。当时有网友质问:孔子是不是美男子重要吗?真是无独有偶,又有专家研究发现:关羽并非不好女色。笔者也不禁想问一句:关羽是否“好色”重要吗?千百年来,关羽被传唱为武艺超群、忠义耿直、不近女色的一个大

  • 孙吴开国元勋诸葛瑾 诸葛瑾与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吴

    孙吴开国元勋诸葛瑾诸葛瑾与诸葛亮是什么关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是孙吴的开国元勋。他和诸葛亮都姓诸葛,那么他们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诸葛瑾简介诸葛瑾,于公元174年出生,公元241年去世,享年68岁,算是一个比较长寿的人吧。诸葛瑾,字子瑜是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