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携民渡江的刘备_闲话三国

携民渡江的刘备_闲话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7 更新时间:2024/1/16 13:17:42

>有一句专门针对《演义》的民谚,叫做“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那意思是说,年轻人火气壮,爱抗争,好犯上,喜动武,看了梁山泊英雄的造反行径以后,对于本来就有的逆反心理,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同样,《三国演义》是一本讲计谋的书,是一本动心眼,玩权术的书,会使经历了人事沧桑的老年人,心术变得更坏,成为老奸巨猾的人。>>其实不然,《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些明枪暗刀,你争我斗,互为心计,勾结利用,合纵连横,忽敌忽友,虚实不定,瞒天欺世的政治矛盾,军事交锋,人际关系的纠葛,世事的分合,倒是像一本生活教科书那样,使我们学会为人处世中谨慎感情的学问。>>感情是可贵的,但若是看不透人世的本质,滥用感情,反而会被感情所误。>>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自从他讨黄巾起事以后,先投公孙瓒,一看没有戏,掉转屁股走去。后依陶谦,结果把人家的地盘占了。靠辕门射戟解了他的围,但在捉住了吕布以后,他不咸不淡的一句话,促使曹操下决心把吕布杀掉。曹操把他引见了汉献帝,得了一个皇叔的身份,刚刚在相府小亭里,煮酒论英雄,一转眼间,杀了车胄,叛了曹操,走出牢笼。把袁术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袁术本人也饿渴得吐血斗余而死。而后,刘备居然又去向袁术之兄求助。而那个袁绍竟也不顾手足之情,答允出兵救援刘备。刘备若非心如铁石,绝对不动任何感情的话,他也早成了别人的刀下之鬼了。>>直到他后来投靠刘表,以至荆州变色,入蜀以后,造成刘璋失势,虽然也假惺惺地仁义过,还挥洒几滴老泪,但从他这数十年的经历看,一切冠冕堂皇的表态,信誓旦旦的语言,称臣纳贡的虔诚,不共戴天的仇恨,都不是看得那么认真的。在他眼里,应该的,变成不应该,可能的,化为不可能,相反,倒行逆施,心安理得,悖谬逻辑,竟是真理。这一切,统统以其切身利益,来决定是非黑白。刘备能够成为三足鼎立的一方,说明他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位枭雄。不过,他不像曹操那样赤裸裸地杀伐无情罢了。>>所以,对政治家来说,无永久的朋友,也无永久的敌人,一切以维护和扩充自我利益为准绳,感情是次而又次之的。尤其政治上的利害关系,更是划分敌友界限的最高标准。>>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各派力量总是要在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下,不停地分化瓦解和不停地重新组合。合纵也好,连横也好,任何歃血同盟或是签字画押的联合协议,都属于短期行为的暂时团结。谁也不能保证墨迹未干,而双方已离心离德,,条约只不过是名存实亡的一纸空文。同样,昨天在疆场上厮杀的仇敌,今天拥抱在一起,亲密得难解难分,不是什么稀奇的新闻。早晨还不共戴天,势不两立呢,到了傍晚,杯酒言欢,尽释前嫌,俨然像双胞胎,联成一体,进入无差别境界,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若是有太多的感情牵惹,那就伏下败亡的根苗了。>>但刘备这个人,所以不如曹操那样成其大事,就在于他还未能把握那个奸雄的“宁我负人,人莫负我”的自私到家的哲学。所以,有时候,难免感情用事,倒把自己害苦了的。撤离江陵时,舍不得抛下数十万乡亲,一定要携民渡江,结果以惨败告终。被吕蒙杀掉,为手足之情,竟倾全蜀之兵,不听劝阻,出川与东吴决战,最后,损兵折将,再回不去蜀中,在白帝城长逝了。>>所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中国人旧有的文化心理,以及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孔孟之道,显然只可放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的,要是当真,这个政治家可能有感召力,但成功的希望,却会由于他的迂腐而丧失殆尽的。>>看透这一切,举眼望古往今来的分合成败,也就一目了然了。凡成大事者,无不把感情因素压缩到最小最小的程度。政治家如此,其实,非政治家又何尝不如此呢?>>若一个人,不懂得谨慎感情,或感情泛滥,或过于感情用事,那他肯定会为这份多情烦恼的,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麻烦,在等待着呢!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曹操不杀他,酿成千古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死了

    熬死了曹魏四代人,曹操不杀他,酿成千古遗憾,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短命的时代。你看看,无论是曹操,刘备,诸葛亮,还是关羽,张飞,都没有活过七十岁。孙权好一点,刚好活了七十一。司马懿更好一点,活了七十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当然都称不上长寿。与这些风云人物比起

  • 揭秘: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同东吴重签和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吴

    揭秘: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同东吴重签和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兵败吴国之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也谨遵先帝遗愿辅佐刘禅。按理说,关羽、刘备之死都和东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葛亮对吴国应该怀有深仇大恨才对,然而不久之后,诸葛亮为何又同吴国签订和约?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

  • 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诸葛亮为何杀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谡

    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诸葛亮为何杀马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此人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接纳此建议,故有后来的“七擒孟获”一段佳话。诸葛亮南征归来,适逢曹睿即位

  • 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卧龙

    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

  • 谁是关羽之后三国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谁是

    谁是关羽之后三国第一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为了保护家小,被迫“约三事”,以“降汉不降曹”作为投降的条件,这件事不仅反映出关羽的忠诚义气,也反映出曹操的肚量。其实这并非史实,包括之后的“过五关斩六将”均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关羽在曹营时,“除张辽外,独

  • 三国名人之魏文帝曹丕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名

    三国名人之魏文帝曹丕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

  • 罗贯中为何要虚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

    罗贯中为何要虚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罗贯中为了表现关羽不辞艰辛千里寻兄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慨,虚构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让他先赴河北,再折回汝南,这在小说艺术上是允许的。问题在于,由于罗贯中的历史地理知识不足,他的虚构有一个相当大的漏洞。“过五关斩六将&rdqu

  • 三国史上江东猛虎孙坚为什么会死于无名小卒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猛虎

    三国史上江东猛虎孙坚为什么会死于无名小卒之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坚是一个英雄,他自少年领兵以来,多立战功。斩华雄、伐董卓,以致让董卓对之非常惊惧,董卓叹道: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可见在董卓的心目中,孙坚是一个颇能带兵打仗的将军。这样的人

  • 名将廖化曾在关羽落魄时主动来投为何还被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在

    三国时期的廖化,能被后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完全是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也就是说廖化的个人能力很是一般(后来也有人把这句话作为对诸葛亮独断专行,造成蜀汉后继无人的一种指责)。不过,翻阅史料和小说后会发现:这个廖化其实挺不简单

  • 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三国历史事件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