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大帝孙权一生:平定诸强联刘抗曹,三国鼎立联蜀称帝

吴大帝孙权一生:平定诸强联刘抗曹,三国鼎立联蜀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7 更新时间:2023/12/20 15:54:34

吴大帝孙权一生:平定诸强联刘抗曹,三国鼎立联蜀称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汉末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兄孙策,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吴侯。

一、少年聪慧继承遗志

孙权为孙坚次子,出生之时,方面大口,双目炯炯有神,孙坚十分惊奇,以为他有贵相,对他特别钟爱。

孙权少年时期就随父兄转战南北,见多识广。他又十分喜欢读书,不仅阅读了《诗经》、《尚、《礼记》、《左传》等儒家经典,而且浏览了许多历史和国事方面的书籍。10岁那年,孙坚因帮袁术争夺荆州而中箭身亡。从此之后,孙权就随长兄孙策寄寓军旅,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系统的文化修养,使孙权很快地成长起来。

孙权虽然年轻,却性格开朗,胸怀宽广,度量恢宏,好侠养士,仁义而有决断,因此名声很快地赶上了他的父兄。孙策出兵江东时,孙权经常帮他出谋划策,孙策十分惊奇,以为自己的智谋也赶不上这位弟弟。因此,每次宴请宾客,孙策总是对孙权说:在座的各位谋臣猛将,将来都会成为你的部下僚佐。

孙策见孙权确有才能,便委任他为阳羡(今江苏宜兴一带)县长。这时,孙权才15岁。不久又担任了仅次于将军的军职。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被复仇的吴郡太守许贡门客刺杀,临死之前,将重臣张昭等以及孙权召到床前,先对张昭等人说:现在天下大乱,如果据有吴、越之众,保有三江之固,足以坐观成败,进而兼取天下。请诸君好生照顾吾弟!如果仲谋不长进,公等可自取权位。孙策的意思,是想用这些话来安张昭等人的心,稳定他们辅佐之意。策又将官印授予孙权,对孙权说:若论率江东之众,冲锋陷阵,与天下英雄争高下,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保有江东,我不如你,你当善自为之!当夜,孙策身亡,年仅26岁。

孙权继承其父兄的事业之时,虽已拥有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和庐江六郡,但这些地方新占不久,人心并未归服,统治并不巩固。将士新丧主帅,见继位者年轻,放心不下。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侨寓之士,也多徘徊观望,有人甚至想改换门庭,另投新主。在此关键时刻,江东名士周瑜从驻地巴丘率军前来,稳住了军心,与张昭等说服众人齐心辅佐幼主,到处宣传孙权有帝王之相,可以共成大业。于是,江东人心渐安。

已占据北方大部地区的曹操早有统一天下之志,见江东孙策新丧,人心不稳,便欲乘机伐吴。侍御史、孙策旧臣张绂劝阻道:乘人之丧进兵,不合古义,有不仁不义之嫌。如果征伐不利,会将好友变成仇敌。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意待之,孙氏必然感恩戴德。曹操听从其言,上表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于是,孙权便名正言顺地行使职权。他待老臣张昭以师傅之礼,以周瑜、程普吕范等统率军士。同时,招纳名士、聘请俊杰,一批从北方流寓至江南的人士如鲁肃、诸葛瑾等人都成为孙权的座上客,逐渐得到重用。然后,孙权分兵遣将,开始征伐不服从自己的人,巩固在江东的统治。

这时,孙策生前委任的庐江太守李术不肯接受孙权的领导和指挥,并多有招降纳叛之事。孙权写信给李术,要他交出叛将。李术回答说:有德之人,人们自然归顺他;无德之人,人们肯定背叛他。我不能再把这些人交还与你。孙权大怒。决定出兵征伐李术。

孙权估计李术受攻,必然要向曹操讨救,就先以李术曾杀掉曹操委派的扬州刺史严象一事作为出兵理由,写信给曹操,说:严刺史从前为您所用,又是州中的长官。但李术为人凶恶,藐视朝廷之法,残害州官,惨无人道,应该速速将其诛灭,以惩罚丑恶之人。现在我要讨伐他,上为朝廷扫除不法之徒,下为州郡报仇雪恨。这是天下通义,更是我夙夜所思之事。只恐怕李术受攻、害怕诛杀,必然捏造情况,向您求救。希望您命令下面执事官员,不要听信李术的一面之辞。这一来,孙权既为自己造了出兵的舆论,又堵住了李术的求救之路。

接着,孙权便出兵把李术包围在皖城。李术果然向曹操求救,曹操便不肯出兵救援。皖城弹尽粮绝,终被攻破。孙权杀了李术,又将李术的部曲军士3万余人徙往别处,除掉了这一心腹之患。

在孙氏家族内部,也有人企图作乱。孙权的叔伯哥哥孙辅担心孙权不能保住江东,便借孙权出行之机,派人拿着书信去邀曹操前来,不想所派之人将书信径直交给了孙权。孙权得到此事,火速返回。回来之后当作不知道,招呼张昭一同去见孙辅。孙权半开玩笑地说:兄长快乐够了,不想活了?为什么呼唤他人来江东?孙辅心中大惊,可嘴里却矢口否认。孙权便把孙辅写给曹操的信拿给张昭看。张昭看后十分愤怒,随即扔给孙辅。孙辅满面羞愧,不发一言,于是孙权将孙辅的左右心腹杀个一干二净,将他的部曲军士分给各将,将孙辅迁徙东部,看管起来。

镇压了内外叛乱之后,孙权在江东的统治便逐渐安定下来。

二、平定诸强联刘抗曹

立稳脚跟之后,进一步开疆拓土、扩大基业便提上了日程。鲁肃给孙权分析天下形势道: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也难以一时扫除。为将军您打算,只有安定后方,成鼎立之势,以观天下之变。再乘北方多变之秋,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流经之地全部占有,然后就可以称帝王之号以图天下。这乃是汉高祖的功业啊!孙权听了十分高兴,决定采纳鲁肃的意见。

孙权统治区内的山越人,大多分布在丹阳、豫章、庐陵一带的深山险地。他们是秦汉时代百越的后裔,为了逃避汉族官府的统治和剥削,隐遁山林,以血缘关系群居。汉末群雄割据,他们拥宗帅自立,组成宗部、宗伍,大者数万家,小者几千户,拒绝向官府纳税服役。山越人强悍好武,勇于阵战,极难战胜。孙权继位之初,即分派各将对他们进行镇抚,但收效不大。孙权受到山越的牵制,难以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对外征讨之前,孙权决心先解决山越问题,便派征虏中郎将吕范率兵平鄱阳(今江西波阳),荡寇中郎将程普率兵讨乐安(今江西德兴)。又派骁勇之将到山越群居难以治理之县镇守,以建昌都尉太史慈领海昏(今江西永修),别部司马韩当为乐安长,周泰为宜春(今江西庐陵)长,吕蒙为广德(今安徽广德)长。这些将领不时出兵,将各地山越的宗帅擒拿斩首,强迫山越人出山定居,将强壮者补为军卒,替政府打仗卖命,老弱妇幼列为编户农民,从事生产,向国家交纳谷帛。经过几次大的剿抚行动之后,山越的反抗暂时减弱,孙权的内部进一步稳定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又率军攻打地处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黄祖见孙权来势凶猛,命将士把2艘大船横在江上,又以大石系上巨绳沉入江底,船上驻扎军士千余人,以弓弩等阻挡孙权水军前进。

江东水军到了那里,黄祖的水军一齐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人不得前。孙权部下偏将军董袭和别部司马凌统各领敢死之士百余人,每人身披两重铠甲,乘坐战舰,一直冲到黄祖战船跟前。董袭手执大刀,一连砍断两根巨索,江东水军乘势一齐冲上前去。黄祖见势不妙,忙派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大将吕蒙率先锋部队,冲将陈就杀死。黄祖军兵溃败,黄祖逃窜,江东军队将其追杀,并乘胜占领了夏口。

孙权消灭黄祖后,正想乘胜进取荆州,不料曹操早已抢先一步,进兵荆州,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其子刘琦、刘琮不知所从。鲁肃听说之后,对孙权说:荆州与我相邻,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如果占据此地,便可为帝王之业,现在刘表新亡,二子不合,军中诸将,各怀异心。刘备乃天下英雄,素与曹操不协,当初暂时依附刘表,刘表嫉其能而不敢加以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二子齐心协力,对他们应该加以安抚,与他们结为盟好;如果他们不能和好,应该以别的办法加以夺取。请您派我到荆州吊丧,向刘表二子表示慰问,劝说刘备安抚刘表部众,同心同德,共抗曹操。刘备必然欣然同意。如果事成,天下事便不难了。如不速往,恐为曹操占先。孙权同意,马上派鲁肃前往荆州。

鲁肃刚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便星夜驰往荆州。等到了南郡,听说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南下。鲁肃在当阳长坂坡截住刘备,与他共论天下大事,并传达了孙权的慰问之意。鲁肃问刘备:刘将军现在打算往哪儿去?备回答:我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情,准备投奔他。肃说:讨虏将军孙权,聪明仁慧,敬贤礼士,江东英雄,从之如云,现在已据有六郡之地,兵精粮广,足以成大事。为您打算,不如遣心腹之人与孙将军结交,共谋大事。如果投奔吴巨,吴巨不过凡夫俗子,又在偏远之地,将来一定为人吞并,怎可值得相托?刘备听后甚为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令兄诸葛瑾的好友。当时,诸葛瑾为孙权的长史,很受信任。诸葛亮对形势的看法,本来与鲁肃相同,也有联吴抗曹之意,听鲁肃说完之后,遂与鲁肃结为好友。刘备接受鲁肃的建议,不再南下,命军进驻鄂县的樊口,等待时机。

曹操接受了刘琮等人的投降后,自江陵顺流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了,请您派我向孙权求救。刘备同意,亮便与鲁肃一同去见孙权。孙权十分焦急,见二人来,连忙迎接。诸葛亮劝说孙权道:现在海内大乱,将军您起兵江东,吾主刘备收散兵于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现在曹操靖平内乱,已破荆州,威震四海。中原已无英雄用武之地,故刘将军逃难至此。请孙将军量力而行:如果您觉得以吴越之兵可与曹操的中原之军抗衡,不如早与曹操绝交;如果觉得力量还不够,为何不偃旗息鼓,卑颜屈膝侍奉曹操?现在将军表面有服从之名而内心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恐怕离祸害不远了。孙权不高兴地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诸葛亮见孙权发火,知道激将法已起了作用,便更进一步撩拨孙权说:汉初田横不过是一个壮士,都能舍身取义,不为他人所辱,何况刘将军是汉朝宗室,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如百川归海。如果事情不成,此乃天意,又怎能卑身事人呢?孙权听后大怒道:我乃一方之主,更不能以三吴之地、10万之众反而受制于人!我志向已定,必与曹操争个高下!当前除了刘将军之外,没人能抗御曹操,可是刘将军新败,他还能担当起这个使命吗?诸葛亮见孙权心动,遂打消他的顾虑说:刘将军虽然在长坂坡遭到失败,但尚有关羽水军精锐及陆续归队的将士,不下万人。刘琦聚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之上,受刘将军指挥。曹操之众,远途而来,疲惫不堪,这正是古人所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所以犯了兵家大忌。况且北方将士来到江南,不习水战,不善舟船。另外荆州民众投降曹操,不过是迫于兵势,暂时屈身,并未心服,一旦有事,其中必乱。现在孙将军若能命勇猛之将统兵数万,与刘将军同心协力,破曹操军队必然无疑。曹操兵败,必然北还,这样,荆州、三吴之势必然强盛,鼎足之势便可形成。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请将军速作决断!孙权听后十分赞同,便与群僚商议筹划。

恰巧此时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信中说:近来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之人,刚刚挥戈南向,刘琮便束手投降。我现在正整顿水陆大军80万,想与孙将军在江南比武嬉戏。威胁之意,溢于言表。孙权将信给群臣传看,群臣大都惊慌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乃虎狼之人,挟天子以征四方,动辄以朝廷之命为辞,今日如果拒绝他,于事理不顺。况且我们之所以敢于抗拒曹操,就是凭借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领其地,刘表所治的水船战舰数千艘都被他夺去。曹操已全部放入江中,准备顺流而下,更兼有巨量步兵,水陆并进,这长江之险岂不是已与我们共同据有了吗?至于力量众寡之悬殊,更不必多说,所以,依我看,不如暂且投降曹操。群臣议论纷纷,都以为张昭所言甚是。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心中实在委决不下。过了一会儿,孙权起身到厕所去,鲁肃追孙权于窗外,权知道他的意思,拉着鲁肃的手,问道:爱卿想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已观察思虑过,众人之议,都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成大事。现在我可以投降曹操,而您不能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如投降,曹操恐怕会打发我回家乡,回乡之后,按我的才能,也还可以当个诸曹从事之类的官吏,可以乘华车、率吏卒、交结士人及朝廷命官;如果不断升迁,当上州郡长官恐无问题。将军您如降操,曹操会怎样安置您呢?请您三思!希望将军早定大计,不要听从众人之议。孙权执着鲁肃的手,叹息道:唉,众人的议论,真使我大失所望!现在爱卿为我筹划大计,甚合我意。

当时,鲁肃劝孙权将周瑜从鄱阳召回来商量。周瑜,字公瑾,风流儒雅,姿貌出众,东吴之人皆称他为周郎。瑜气度恢宏、胸有大计,文武韬略为东吴诸臣之冠,连老将程普也倾心折服,逢人便讲:与周公瑾相交,好像饮甘醇美酒一样,不觉令人自醉。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天香。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因而周瑜与孙氏兄弟有姻亲。孙策死后,孙权倚周瑜甚重,以兄长之礼事之。召回周瑜后,孙权又召集群臣商议大计,周瑜说:曹操虽名为汉朝丞相,其实是乱臣贼子。将军您英雄神武,有雄才大略,兼仗父兄壮烈遗风,割据江东,占地数千里,兵精将广,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清除污秽。现在曹操自来送死,为什么还要投降他?我替将军分析当前的形势:现在北方尚未平静,马超、韩遂等还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方隐患;曹操舍弃车马,倚仗舟船,来与我们争雄,岂不是弃长用短?当前正值盛寒、马无草料,中原之兵又跋涉于江河湖湾之间,不服水土,疲劳过度,必然生病,这些都是用兵者的大忌,而曹操居然敢贸然行之。将军捉拿曹操,正在今日!您如果给我精兵数万,前往夏口迎敌,保证为您取胜!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早就有篡汉自立之心,只不过忌惮袁绍、袁术兄弟,吕布、刘表与我几个人。现在数雄已灭,只有我还在与他抗衡。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公瑾认为应当抵抗,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授给我啊!说毕,孙权双目圆睁,拔出佩刀,嗖地一声砍去前面案几一角,大声喝道:诸将吏谁要再说投降曹操,就像这案几一样!

当晚,孙权在室内来回徘徊,或低头沉思,或仰首长叹。他虽下决心与曹操决一雌雄,可总担心兵力太少,难以取胜。正要派人召来周瑜商议,恰巧周瑜推门而入。原来,周瑜料想到孙权必然心存疑虑,特来打消他的不安。周瑜对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书信上说他有水陆大军80万,便惊慌不已,不再细想是否真实。其实,照实细细算来,曹操所带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不堪;收降刘琮,得到刘表的军队不过七八万,况且他们都心怀狐疑,不会奋力作战。以疲惫之卒,督率狐疑之众,数量再多,也不值得害怕。我如有精兵5万人,便足以制服曹操,请将军不必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脊背,感叹地说:公瑾所言,正合我心。张昭等人,怀有私心,各顾妻子家业,使我深为失望,仅你与鲁子敬与我同心,这是苍天以二卿赞助我呵。5万兵一时难以调集,我已选足3万人,船粮战具军械已备齐。你与鲁子敬、程普等将便为前部,我当不断续以援兵,多送粮械,作你们的后援。你如能决胜,自可决胜;如不利,就返回我处,我当与曹操决战。于是,孙权便正式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军与刘备共进,合力防御曹军。又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瑜、普筹划方略。

周瑜等率军前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当时,曹操兵马已患疾疫。初一交战,曹操军队小有失利,曹操便屯驻江北,周瑜等驻扎南岸,二军隔江相望。周瑜苦于无破曹之计。瑜部将黄盖献计道:现在敌众我寡,难以持久。曹军因不习舟船,已将战舰连在一起,这样行动不便,正利于我们采取火攻。取得周瑜的同意后,黄盖便先派人送书信给曹操,假称欲降曹操,并定下投降时日。黄盖等便准备战船十艘,船中载满干柴、芦苇、油脂等易燃之物,上面盖上帷幕、插上旌旗,并将小船系于船尾。到了约降之日,恰巧刮起东南大风,黄盖等率军登上引火之船在前,其余战船尾随其后。曹操军将都出营登船观看,指手划脚,说是东吴战将要来投降。到了距离曹军船舰约二里之地,黄盖令军士点火后撤至小船,火船乘风,箭一般直射北岸。曹军船只已连在一起,行动不便,又毫无防备,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烧尽战舰,并延及岸上营寨。那时,火仗风势,风助火威,不一会,烟雾弥漫,火光冲天,大火几乎烧遍曹营各个营寨。曹军见此状况,纷纷逃命,被烧死及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周瑜等人率精锐之军紧随其后,擂鼓呐喊,杀声震天。曹操等魂飞魄散,急忙率残兵败将从华容道逃跑。此道崎岖不平,恰逢雨后泥泞不堪,曹操只得命令病弱步兵负草铺地,让军骑通过。一时间,士兵被人马踏死及陷入泥中而死者甚多。周瑜、刘备等率大军水陆并进,追歼于后。曹军饥饿疾病及战死者去一多半,曹操乃留曹仁、徐晁守江陵、襄阳,引败军北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标签: 大帝

更多文章

  • 谁才是张飞遇刺真正的幕后元凶:张飞被刘备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才是

    此前,我们只晓得勇士李逵是被哥哥宋江用毒酒害死,谁知猛将张飞也遭到了刘备的算计。世上的大哥啊,为何都如此不厚道!可没有了甘当“三姓兄奴”的愚弟,谁还会对你赤胆忠心,谁还会把你的巧言当真,谁还会在乎你那几两几斤?本文论证《三国演义》对张飞之死做了隐讳处理,以迎合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

  • 三国历史上真实的赵子龙,是朴槿惠的中国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

    三国历史上真实的赵子龙,是朴槿惠的中国偶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明代史学家徐奋鹏读完《三国演义》,兴奋莫名,眉飞色舞地赞叹说:“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的确,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赵子龙不仅胆识过人、武艺绝伦、骁勇善战,而且不乏谋略,更兼生得身高八尺、姿颜雄伟,又德才

  • 杨修就是因为表现的比曹操聪明才被其杀害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聪明

    杨修就是因为表现的比曹操聪明才被其杀害的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中的杨修,担任曹操的相府长史,相当于秘书长一类的角色,应该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杨修的智商很高,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曹操遇事会问一问杨修的看法。每次碰到这样的机会,杨修总会不失时机地表现出自己在智力上的优势,滔滔不绝地说个不

  • 三国最无法解释的迷案:刘备和诸葛亮到底想做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想做

    三国时期的蜀国,是刘备一手创建起来的,刘备蜀汉依靠的就是“刘关张三结义”及赵云等人的兄弟伙核心集团,再加上所谓“仁义布四海”策略收买了人心,最终吸引到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该国的建立―C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并夺取汉中为标志。刘备一生与曹操交战无数次,仅有此次大胜曹操,并强

  • 夷陵之战中这几员大将早就死了,为何还被搬上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死了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齐名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夷陵之战涉及的人物很多,魏蜀吴三家均有提及,但有这么几个人物的命运却被改动很大,有的被延期死亡,有的被改邪归正,另外双方兵马的数量也被夸大,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夷陵之战中的这些迷雾。夷陵之战发生

  • 曹嵩本来姓什么?曹操的父亲曹嵩真的姓夏侯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夏侯

    读过裴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人则可能会说曹操本应姓夏侯,是夏侯敦的堂兄,由于曹操的父亲曹操被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世语》中的一段话:(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敦为从父兄弟。由于二书皆是言之凿凿,且又不是孤证,因

  • 第八十章 邓艾奇兵度阴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阴平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实力最强。公元263年,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此时的邓艾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大将了。魏军攻势凶猛,连连获胜,不久就攻占了蜀国许多座城池。邓艾一直攻到阴平一带。钟会合并了诸葛

  • 第九十四章 拍马山与抹棋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马山

    第九十四章拍马山与抹棋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一天,关羽带着几名随从,来演练场察看马军训练情况。他骑马出了城门,老远就看见演练场高坡下的树丛旁边,拴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关羽走近一看,树荫下还躺着一员战将,脸朝里,看不清是谁。关羽心想,太阳才一竿多高,就有人躺下睡觉,定是个懒虫。想到这里,关羽大

  • 吕布还是太史慈:谁是三国历史上真正的神射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神射手

    吕布还是太史慈:谁是三国历史上真正的神射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三国时代的神射手,大家都会想到黄忠、赵云。但那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史书中却无记载。根据陈寿《三国志》等史料,谁是真正的射手座呢?一、吕布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汉末群雄之一,曾任奋威将军、左将军,进封温侯。《三

  • 历史迷题: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的人

    历史迷题: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人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几天后,有一人身穿素衣来到帐前,此人姓华名佗,听关云长是天下英雄,偶中箭伤,特来治疗。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