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志》叙事简略 跟帖和点赞成就《三国演义》

《三国志》叙事简略 跟帖和点赞成就《三国演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11 更新时间:2023/12/28 5:43:51

《三国志》叙事简略跟帖和点赞成就《三国演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官渡之战

网络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文章的发布者未必是最权威者,如果离开下面的跟帖和点赞,趣味性和知识性很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打开帖子或微文的时候,往往有一半的动机是看评论和跟帖。

网络时代如此,其实古代纸质书时代也如此,网民喜欢点赞和评论,古代的学者也有类似行为,而且,对于文化的升华,对于史料的补充和纠正,几乎是在这些看似琐碎的“跟帖”中完成。这种方式在古代叫“注”,为古书做注,其实就是现在的跟帖和点赞。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方式,也许就没有我们中国伟大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缘起

史学“神帖”《三国志》太简略

喜欢跟帖做注解,一向是我国学者的嗜好,从孔子开始就有苗头。孔子说过:“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换成潮一点的话就是:我孔丘膜拜古代的“大咖”,自己不开帖子写文,就喜欢给大神们的帖子点赞,能在后面跟跟帖子,也觉得蛮有成就感的。因此,他一生的主要工作,除了教育,就是整理上古“大咖”们的“神帖”,例如整理“神帖”《诗经》,偶尔在后面来个“点赞”,说声“思无邪”。

孔子唯一算是写出来的著作,就是《春秋》,简短得如同一条条微信,水平高的人看得津津有味,水平低的人就会纳闷:“写的都是些啥?怎么没故事呢?”你要故事?行,于是有了“大跟帖”《左氏春秋传》,写得天花乱坠,不厌其烦,故事一串接一串,小说似的,看得关羽夜不释手。你以为关公秉烛夜读《春秋》是因为要备考吗?其实他读的不是《春秋》,而是关于《春秋》的“跟帖”《左传》,他看那些“点赞”和补充看得津津有味,上瘾了,换现在,关将军也是个“刷屏”达人,当然,这是有文化高度的“刷屏”。

接下来我们进入主题,关于三国。三国史恐怕是我们国人最熟悉的历史,这要感谢《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是怎么来的呢?其直接的源头就是名列二十四史的《三国志》。

不过,如果你打开《三国志》这个“帖子”,可能要失望了,《三国演义》里很多有趣的故事,在这里压根找不到。《三国志》最大的特点就是简略传神,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历史嘛,也是故事,把故事给砍了,谁有兴趣看?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算是三国史的见证者,他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同事,亲眼见到蜀国是如何灭亡的,而且他父亲还参加过街亭之战,因为失职,马谡被斩,陈寿老爸被剃头。因此,陈寿记录的三国史应该是可靠的,他本人也被誉为“良史”,也就是史学界的“大咖”。

《三国志》记录得很简略,这在当时是没问题的,因为还有其他一些史书作为参照,有些史料在《三国志》里看不到,或者语焉不详,不要紧,你可以看“链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三国志》有关的一些“链接”过跟三国史相关联的一些其他著作也在渐渐失传。陈寿死后一百三十多年,是南北朝时期,有个三国史的粉丝,名叫裴松之,特有责任感,他对南朝宋的皇帝说:我们得赶紧把关于《三国志》的那些“点赞”和“跟帖”给搜集起来,免得子孙看到的是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史。宋文帝说:行,我拨款,给人给场地,你尽管去做。

于是,《三国志》的“跟帖点赞搜集小组”成立,组长自然是裴松之,他们的工作就像蜜蜂一样,搜罗材料,然后一条条粘贴到《三国志》的后面,保存史料,裴组长也是以蜜蜂比喻自己的工作:“蜜蜂以兼采为味”。

特点

三国史因“跟帖”而生动起来

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记录,因为记录者的差别,会有很大的差别,换个角度去看,可能会有想象不到的趣味,因为记录者多了,角度多了,材料也就多了,故事自然就多了。

《三国志》记载的“官渡之战”,当然也是生动详实,惊心动魄的,其中老曹如何亲自充当敢死队队长,冒着危险前往乌巢烧粮仓,陈寿的“帖子”里记录得毫不含糊。不过,在主文的下面,还粘着一条“跟帖”,这条跟帖透露了一个八卦:当初老曹有个哥们叫许攸,本来是袁绍的员工,因为和老板闹翻了,半夜三更跳槽去投奔曹操,老曹鞋子都没穿就出来迎接。老许要考验老曹的诚心,就问老曹还有多少粮食,老曹不老实,先说能支撑一年,接着说还能支撑半年,最后说只能支撑一个月。还是许同学戳破老底:“粮谷已尽。”这条八卦“跟帖”是谁发的?是东吴人发的,叫“曹瞒传”。裴松之赶紧将它贴到曹操传记的下面。

公元219年,曹操在汉中与刘备争战不利,于是撤军,《三国志》的记载很简单:“夏五月,引军还长安。”然而,下面浮出一则帖子,神秘兮兮地说:你们知道老曹撤军的意图是怎么促发的吗?那是某天用餐的时候,老曹拿着个鸡肋反复念叨“鸡肋、鸡肋……”主簿杨修智商高,就说赶紧撤军吧,曹丞相说鸡肋,就是说汉中这地方可要可不要,如同鸡肋一般,“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这条“跟帖”是西晋时期的司马彪发上来的,“跟帖”的题目叫“九州春秋”。司马彪是司马懿的侄孙,是西晋皇室朋友圈子里的人,消息应该不会离谱。

这两件趣事,在陈寿的《三国志》里根本就没有记载,想一想真是冒冷汗,如果没有裴松之那不厌其烦的如蜜蜂采蜜般的整理工作,《三国演义》得缺了多少生动曲折的情节啊!在这里,我们要给裴松之老师“点赞”。

再说赵子龙,谁不知道子龙大哥的威名啊,一身是胆,威慑敌军。然而,如果只看陈寿的《三国志》,赵云大哥的一生恐怕就黯淡无光了。陈寿笔下的《赵云传》,分明就是一份简历,一份履历表,既没有水分也没有养分,似乎什么业绩也没有,仅仅给了一个评语:“强挚壮猛”。感谢裴松之吧,他找到了子龙帅哥的相关链接,发现赵子龙长得威猛,“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而且还英勇善战,汉水一战,单枪匹马守住营寨,让十万曹军不敢近前,史上掷地有声的“子龙一身都为胆也”就是从这个“跟帖”里面来的。感谢这条名为《赵云别传》的“跟帖”,没有让一位英雄的光彩被掩盖。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过,没有有心者的发掘,那光芒也不会让人看到。这条“跟帖”是可信的,司马光也把它复制粘贴到《资治通鉴》里。

疑惑

“跟帖”里的“空城计”靠谱吗?

稍微了解三国史的人都晓得诸葛亮的“空城计”可能不真实,只能当小说看。不过,别以为这个故事不靠谱,它还是有一定依据的。“空城计”不是罗贯中的精心创作和虚构,它也是从“跟帖”和“点赞”里提炼出来的。

在诸葛亮传记的后面,有条“跟帖”叫《郭冲三事》,里边有这样的记载:“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司马懿惊疑不定,不敢贸然进兵,犹豫稍许,于是撤军,“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被趣山”。

对于这条“跟帖”,裴松之本人立即“跟帖”辟谣,说这事荒唐不靠谱,不符合军事常识。而且郭冲的这条“帖子”,还转发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的儿子看自己的老爸这么被诸葛亮逗着玩,难道不会生气吗?

不管靠谱与否,还是得感谢郭冲,感谢裴松之,为以后的演义保留了这么珍贵的故事素材。

再换个角度而言,裴松之和三国相去一百三十多年,而郭冲还是三国末期的人,亲自见过司马懿的儿子,他或许能得到更权威的消息,谁能保证司马懿偶尔泄露自己的糗事,不被记载呢?“空城计”也未必完全是空穴来风。

标签: 简略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十大经典遗言的汇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遗言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十大经典遗言的汇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最搞笑的遗言:“吾儿奉先何在?”喊出这句话的,便是恶贯满盈的董卓。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横行朝野,穷凶极恶,滥杀无辜,人神共愤,纷纷欲除之以为快。司徒王允设计,派人对董卓假说汉献帝要禅位与他。董卓听后大喜过望,高兴得昏了头,立马从

  • 三国历史上,蜀国的官员为什么会庆幸诸葛亮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蜀国

    三国历史上,蜀国的官员为什么会庆幸诸葛亮之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民间的评价之高,可谓古今罕有,堪称千古一相。他的去世对于蜀国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因为他实在太重要,以至于他死后谁来当接班人都成了刘禅担心的问题,刘禅曾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去当面询问诸葛亮,他死后谁可以承担重任?

  • 盘点突然武功失常的三国武将们:纪灵孟获入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功

    盘点突然武功失常的三国武将们:纪灵孟获入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随手翻阅《三国演义》,很容易发现这部名著里面有很多武将在战场上水平发挥失常,本来挺厉害的将军,居然会轻易的丢掉自己的脑袋。说水平发挥失常,我想首先要排除若干种情况。措手不及的不算。黄忠和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夏侯渊只一个回合就被杀,

  • 三国里的魏延参与过哪些战争 三国魏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优点

    三国里的魏延参与过哪些战争三国魏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很多人了解,都只是通过演义了解的,但是,你了解真实上的魏延吗?下面(qiwen8)小编和大家一起看一下。魏延,字文长,义阳(河南信阳)人。《三国演义》中说魏延是在平定荆南四郡时,投靠的,而且当时说魏延脑后有反骨,劝刘备杀掉

  • 他是历史上唯一可以打败吕布的人,离皇位只差一步,命丧黄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的人

    他是历史上唯一可以打败吕布的人,离皇位只差一步,命丧黄泉《三国演义》是明代四大著作之一,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面的每个人物形象都很饱满,相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对应的英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拥有盖世武功天下无敌的吕布,他们都是人中精英。吕布是三国时期最勇猛的人,整个三

  • 嵇康简介 嵇康文学成就主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就

    嵇康简介嵇康文学成就主要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嵇康是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他与阮籍等人提倡玄学,信奉道教,他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他娶了曹操的孙女的女儿为妻,官拜中散大夫。因为得罪了钟会,遭到钟会诬陷,嵇康最终被司马昭处死。嵇康简介嵇康抚琴图嵇康的正确读音是jíkāng。嵇康原本姓奚,

  • 揭秘三国历史:曹植与曹丕的帝位恩怨,七步诗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帝位

    揭秘三国历史:曹植与曹丕的帝位恩怨,七步诗的由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 诸葛亮如何废掉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重臣

    诸葛亮如何废掉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如何废掉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同年冬天,二次北伐开始,蜀军围陈仓,但是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次年的建兴七年(229),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遣大将陈式攻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诸葛亮出建威,郭淮退军,亮取二郡。至此,后主

  • 著名谋士鲁肃和诸葛亮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谋士

    著名谋士鲁肃和诸葛亮关系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鲁肃和诸葛亮鲁肃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鲁肃是东吴孙权的军师,而诸葛亮是蜀地刘备的军师。两人虽然辅佐的君主不一样,但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三国》诸葛亮剧照《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是一个反应迟钝,又是一个善于调和的人。实则,鲁肃是一个大智

  • 黄忠的故事:交锋一次,斩杀了夏侯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侯

    黄忠(?~220),时蜀国名将。字汉升。南阳(今属河南)人。黄忠原来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为中郎将,后来攻克荆州,命黄忠代理裨将军。平定江南各郡,黄忠归附,随刘备入蜀。黄忠在疆场上常常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勇敢果毅,冠于全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任命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黄忠在定军山攻打夏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