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布之死:吕布怎么死的? 吕布是被谁杀死的?

吕布之死:吕布怎么死的? 吕布是被谁杀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4 更新时间:2023/12/20 20:22:50

吕布之死:吕布怎么死的?吕布是被谁杀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导读: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

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图割据一方,作一个诸侯罢了。例如,他答琅e相萧建的一封信颇能说明其抱负。“(吕)布与(萧)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从中可见,“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乃当时的实情,但吕布并不想割据称王,这和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确实非常相似,操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当然,吕布所拥有的地盘和政治军事实力并不能同曹操相比,但他其时身为徐州牧,也是一方诸侯,其势力并不逊于袁术。而且袁术称帝时,吕布“止之,而使不通章”同上。。这说明吕布的理想是做个汉朝的臣子,并无不臣之心,而且他还力图恢复汉朝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吕布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时,吕布曾向曹操建议:“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自视甚高,有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的傲气。在不经意中说出,他欲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对吕布的这番话,“太祖有疑色”《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说明曹操颇有几分赞同。

吕布的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以说,还是深得部下爱戴的。例如,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慷慨赴死,都说明他颇得人心。当曹操兵围下邳城时,“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资治通鉴》卷六十二。从“左右不忍”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吕布和部下的关系是融洽的,否则当此危急关头,手下人何不卖主,将吕布的人头献给曹操,以获取荣华富贵。吕布在大难临头之际,“令左右取其首诣操”亦足以说明他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呢。至于他后来“下降”,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吕布对操言道:“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见其在言辞间还是有一股霸气。

其实,曹操本不想杀吕布,“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但刘备却在旁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善于选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驭将,自古少有”《三国志》卷五十二《诸葛瑾传》。如果操不杀吕布,让其为己效力,也许会使吕布成就一番功业。

吕布为何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吕布盘踞的徐州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自曹操为父报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后,长期的战乱使徐州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缺乏巩固的根据地及可依靠的后方,制约着吕布集团力量的发展。从主观上看,吕布行事优柔寡断“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同②。部将高顺忠心耿耿,吕布不能用;谋士陈宫屡出奇策,吕布不肯信。高顺常谏吕布:“‘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陈宫被俘后也对曹操说:“但坐此人(指吕布――笔者注)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鱼氏典略》。二人的确说出了导致吕布败亡的致命伤。

总体来看,吕布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颇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无割地称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并无大恶,从未有过类似于曹操的屠城坑卒残暴之事。所以我认为陈寿作出的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的评价并不十分公允。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公孙渊等哪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吕布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屡出昏招:不斩败将马谡 却杀名将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败将

    核心提示:蜀国的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从开创基业之初直到最后消亡,一直没能出现曹操那样战将如风谋士如云的辉煌局面,人才匮乏一直困扰着决策层,否则也不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何在呢?靠人治而非法治,或者说机(构)治,排斥魏延是大错,重用马谡更是大错。文章《名将之死》作者:张锐强

  • 揭曹操祖父史上太监皇帝,实为无野心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宦官

    揭曹操祖父史上太监皇帝,实为无野心宦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魏明帝曹本龆ㄗ纷鹨爷的爷爷曹腾为高皇帝。此事亘古无二,因为它有两绝:其一,曹腾跟曹蔽薨氲阊缘关系,曹操的生父曹嵩只不过是曹腾收养的义子;其二,曹腾是个太监。曹腾尽管少年时便入宫为宦,但他人品修养出众,“宦途

  • 三顾茅庐是刘备和诸葛亮玩的调情游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茅庐

    三顾茅庐是刘备和诸葛亮玩的调情游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和诸葛亮,早在见面之前,便已经彼此闻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来,神交于千里,相忘于江湖,也是一桩浪漫之事。然而,刘备并不愿以此为满足,他率先采取了行动,前去拜访诸葛亮,希望和诸葛亮发生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关系。我们先分析刘备的心态。刘备

  • 解密三国名将黄忠的“老”:黄忠老谋深算远胜年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老谋深算

    黄忠的“老”是真的老,年纪大。《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黄忠出场的时候,诸葛亮就说他年近六旬。这个时间是赤壁之战后,大致为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十五年(210年)之间。随着年纪的增长,黄忠的“老”也成了他上阵杀敌的一大障碍。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

  • 出生宦官之家对曹操的人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宦官

    出生宦官之家对曹操的人生的影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1000多年前的南朝大文学家江淹写作《恨赋》时,遥望平原上的累累坟冢,为古来壮志未酬“伏恨而死”的英雄抒发恨意,将这种悲恨作为人类的永恒悲剧而咏叹。千年的咏叹在今天依然回荡。最近在河南安阳

  • 关羽成神小说之功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闲话

    关羽成神小说之功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一部小说,能将其中一个人物塑造成万民心目中的一位尊神者,敬仰之,供奉之,祭祀之,膜拜之,只有这部《演义》及其塑造的。要说文学的功能,影响最大,反映最佳,社会效果最强烈者,莫过于此了。造神,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

  • 崔琰向曹操推荐太子为什么没有选择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子

    崔琰向曹操推荐太子为什么没有选择曹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捍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

  • 关于曹操屠城的证据浅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浅谈

    关于曹操屠城的证据浅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铁友活力持久,虽然工分只有20几分,但是他认定我就因为“曹操屠徐州就怎么看曹操都不顺眼”,那是小瞧了陈寿的《三国志》了,曹操是一代奸雄那是公认的,不是哪个人能随便瞧扁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扁的。之所以叫奸雄就是因为其本人身上劣迹斑斑,个人道德品质极度低

  • 曹操爱将曹休竟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爱将

    曹操爱将曹休竟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族子(应该是从子,具体见下文“考古发现”),曹洪的亲侄。曹休的祖父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当时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个散去,离开乡里。曹休十余岁时丧父,他独自与一门客抬着其父灵柩,临时租借了一块坟地将其父安葬。

  • 糜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简介

    糜竺简介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史书中记载其姓名为“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与其弟糜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在刘备被吕布击败,穷困潦倒之时给予了刘备很大的帮助,蜀汉建立后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东吴背盟袭取荆州,其弟糜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