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蜀国灭亡时间

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蜀国灭亡时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3/12/26 21:44:16

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蜀国灭亡时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备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历史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权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闭塞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善于治国也是历史上大家所公认的,所以在三国之中蜀汉政权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应该在东吴政权之前灭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和分析一下蜀汉政权在三国之中最先灭亡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1、自古以来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多年的历史沉淀还是很深入人心的,所以汉献帝虽然是个公认的傀儡皇帝,但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政治旗帜。曹操就及时的抓住了历史机遇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刘备则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政治口号而崛起,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政权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政治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大意丢失荆州和蜀汉在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宏伟的隆中对计划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并且以此为转折点,蜀汉政权开始由鼎盛时期走下坡路了。虽然后来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凭借自己的才华苦苦的支撑蜀汉政权的艰难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最大的伏笔。其实孙刘两家的联盟一直是曹魏政权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多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重要的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还把妹妹也嫁给了他。而曹操则经常被两家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拿下汉中地区,和孙权全力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部队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现在做个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关中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全力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的猛攻那可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计划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可惜这个时候关羽没有执行好联吴抗曹的策略,同时孙权的私心也破坏了蜀汉的大好局面,趁关羽的荆州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严重破坏了孙刘联盟,从而又引发了后来的吴蜀夷陵之战。在这里我还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巨大胜利,并且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战略形势。但实质上是一场吴蜀两家两败俱伤的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困难局面,从此曹魏政权在北方经过多年平静的休养生息之后,确立了相对于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从区域上来说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政权的实际统治区域却就只有这一个州。就是这么一个州,其南半部(主要是贵州和云南地区)还是非常荒凉蛮夷的地区,蜀汉政权实际上的统治区域只有益州的中部和北部。当时东吴政权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政权则拥有中国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实际上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而益州却是相对闭塞落后的西南偏远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文化、资源、军力、人才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中原地区并经营多年的曹魏政权。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灭亡前夕其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全国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政权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蜀汉政权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所以也就出现了后人常说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而曹魏政权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到了三国的后期,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政权都要远远的超过了蜀汉政权。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诸葛亮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于重德要超过重才,所以诸葛亮提拔的人才在政治上几乎都是很清廉的,贪污腐化的非常少,但这些人才很少是一流的大人才。另外蜀汉政权中类似魏延、李严和廖立这样被杀和被废的人才也不在少数啊。其实大家都知道曹操麾下的著名谋士郭嘉的生活作风就不是很好,曾经被朝臣陈群所检举,但曹操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他,同时他也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诸葛亮和刘备都是很重用荆州入川的旧部和一些外来的人才,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掌权的蒋琬、费t都是荆州的旧部,而姜维则是凉州人氏。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培养益州本土的人才,这不仅造成蜀汉政权后期人才的匮乏,而且还造成了蜀汉政权内部很深的矛盾。

5、蜀汉政权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都很不充分。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击退曹魏大将军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的边境了。而且曹魏政权一直以来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上下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当时在曹魏在准备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曹魏名将邓艾都上书表示了反对的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极力支持讨伐蜀汉,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并且在出兵蜀汉之前曹魏大肆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连蜀汉的名将姜维都被假象所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接大战的准备。后来等姜维发觉之后虽然也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但由于蜀汉政权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地区很快就沦陷失守了,而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后期的贤臣蒋琬、董允和费t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曹魏的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刘禅也是慢慢的长大了,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了,也就逐步开始信任一些庸臣甚至是奸臣,最后形成了大家知道的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大将军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最后率军队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人品估计也不会很差,但也是个十足的庸才。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回援,那样邓艾的孤军被两面夹击就很危险了。可惜诸葛瞻当时报国建功心切,贸然出兵迎战,结果是父子战死全军覆没。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城下。大家都知道刘禅在投降曹魏之后有个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由此足可见刘禅昏庸愚昧的程度。

7、到了蜀汉政权的后期,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就很深。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当地的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名望很高的土著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实际上是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著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其实蜀汉政权还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益州本地土著势力竟然无人愿意为蜀汉政权拼死一战啊。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司马昭在蜀汉政权灭亡之后,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这说明他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

8、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t遇刺身亡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了,所以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政权的大将军。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一直都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并且也一直在极力的培养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他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蜀汉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去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9、姜维在汉中地区的战术布置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汉中地区是益州北方最重要门户,自古就有“无汉中就无益州”的说法。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的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自公元219年刘备留下大将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政权在战略部署上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的腹地。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可是在姜维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却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战果。如果把敌人引入到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和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是经不起任何大的错误和闪失的,而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在放虎出山啊。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他的战略思路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把大部队拉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结果是由于在汉中双方兵力悬殊城门大开,所以钟会就迅速的占领了汉中,造成了蜀汉政权在这次战役中从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政权。其实在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全力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了多年,现在的国家实力相对东吴和蜀汉来说已经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所以我就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条。

标签: 蜀汉

更多文章

  • 三国死的最窝囊的猛将,曾醉酒误事,结果也死于醉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猛将

    三国死的最窝囊的猛将,曾醉酒误事,结果也死于醉酒!三国猛将如云,谋士如海,而死法也是千奇百怪,最多的死法就是死于战争,而作为一个将领,死在战场上,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也是一个武将的最终归宿,但是三国最著名的的组合刘关张中,张飞死的最窝囊。张飞号称万人敌,在长坂坡一战,威震华夏,在刘备开疆扩土中,立下

  • 揭秘: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后,为什么反致双方关系恶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嫁给

    揭秘: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后,为什么反致双方关系恶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关羽身上。我也曾有过

  • 魏国文学家丁仪简介 丁仪最后为何没能成为曹操的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国

    魏国文学家丁仪简介丁仪最后为何没能成为曹操的女婿?丁仪人物生平简介丁仪字正礼,曾经和曹操的长女清河公主有过婚约,但是曹丕却以丁仪有眼病为理由,向曹操提出把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结果最后导致丁仪不能娶公主为妻。后来被曹操聘任为西曹椽。丁仪兄弟与曹植交好,拥护曹植为曹操的太子。曹丕成为太子之后丁仪转任右刺

  • 三国时鲁肃“有钱任性”:让名将周瑜为之折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之

    三国时鲁肃“有钱任性”:让名将周瑜为之折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钱就是任性在去年开始流行,崭新的一句潮流语,背后透露的却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心态:对财富自由的渴望,这是有钱;在财富自由的基础上,让自己的生活意志在一定范围内不那么受局限,这是任性。这种心态并不新鲜,也可以理解,然而,如何尽量从正能

  • 这个人看不起刘备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人看

    这个人看不起刘备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刘备投刘表进驻荆州之时,他就留心访贤,为今后的事业准备人才。这时人才已大多名花有主:中原名士及高级文武人才归曹魏所有,江南及荆襄人才为孙权所得,在曹孙看来此时已没剩什么可用的人了。刘备就像今天的企业家,刚进市场,两手空空。虽然还没有到手

  • 三国演义中赵云其实过得很憋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憋屈

    三国演义中赵云其实过得很憋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人物。不过,仔细品读演义,就会发现,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并不牢靠,不但是很少独自领兵,甚至是被军中一些大将,比如张飞关羽之流排挤,小日子过得比较憋屈。赵云和张飞的矛盾由来已久,当年长坂坡的时候,两人就心

  • 鲁肃如何让名将周瑜为之折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为之

    鲁肃如何让名将周瑜为之折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钱就是任性”在去年开始流行,崭新的一句潮流语,背后透露的却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心态:对财富自由的渴望,这是有钱;在财富自由的基础上,让自己的生活意志在一定范围内不那么受局限,这是任性。这种心态并不新鲜,也可以理解,然而,如何尽量从正能量的角度理解

  • 赵云英雄了得:为何两个儿子却没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却没

    赵云英雄了得:为何两个儿子却没出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似乎是个比较普遍的规律。关二爷武功了得,他的几个儿子也不含糊。关平、关兴,都是三国时期数得着的猛将。关羽张飞勇猛,他的儿子张苞同样也不白给,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十分倚重的大将。当张苞的死讯传来,诸葛亮伤心到跌足痛哭,

  • 三国历史简介 究竟是哪方打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局面

    三国历史简介究竟是哪方打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鼎立中期存在的权力交接和新陈代谢问题,在三国后期继续存在,而且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长时期的三足鼎立本身,也在消磨着人才的意志,使晚出的人才和前两期相比,明显不如。魏国曹睿死后,君位传给了不知来历的幼小儿子,执政大权交给了纨

  • 三国中不受蜀汉重用的赵云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

    三国中不受蜀汉重用的赵云为什么不投靠曹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不受重用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陈寿把“关张马黄赵”并列在一起写的,但是在当时的蜀汉,除了赵云,其他四个都是有很多权利的,比如假节威权,甚至赵云的权利连魏延都比不上。而三国演义的五虎上将则是虚构出来的,所以陈寿为我们的赵云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