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是三国时代的真正的“射手座”呢?

谁是三国时代的真正的“射手座”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12 更新时间:2023/12/30 14:01:46

谁是三国时代的真正的“射手座”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起三国时代的神射手,大家都会想到黄忠、赵云。但那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史书中却无记载。根据陈寿《三国志》等史料,谁是真正的“射手座”呢?

一、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汉末群雄之一,曾任奋威将军、左将军,进封温侯。《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曰:“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意指吕布骑射技艺娴熟,体力超过常人。古时被誉为“飞将”的还有西汉一代名将李广,同样以射术闻名于世。《英雄记》也称吕布“有武勇,善骑射”。刘备屯驻小沛时,袁术曾遣大将纪灵率三万步骑兵攻击。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便带了一千步兵、二百骑兵驰援。纪灵听说吕布到来,就收兵不敢进攻。吕布在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安营,请纪灵等人一起宴饮。他对纪灵说:“玄德是我的兄弟,被你们围困,所以前来营救。我生性不喜撮合别人攻斗,只愿消解攻斗。”紧接着,吕布令候门官在大营门边举起一只戟,对大家说:“诸位看我射戟旁的小支,如果一箭射中,诸位就应撤军离去;如果射不中,你们就留下决斗。”真是艺高人胆大,“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后汉书・吕布传》的记载还大体相同,“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备,并请灵等与共飨饮。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谢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吕布此番展示,其实毫无退路,倘若一箭射偏,则影响一世英名。毫无疑问,他对射术颇有把握,自恃十拿九稳,方才如此设局。而他的功夫也绝对能让“诸将皆惊”,令三万大军顷刻退去。

二、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官至建昌都尉。《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曰,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他曾跟随孙策讨伐麻、保二屯的叛军,有个叛匪在军营里叫骂,手托着楼台的横梁。“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一般而言,从射处到楼台应有相当的距离,太史慈能将叛匪的手射钉在横梁之上,真好比百步穿杨。早在黄巾军进犯都昌时,太史慈奉母命为救北海相孔融,请缨突围请救兵。孔融说:“现在贼寇的包围非常严密,大家都说出不去,你的志气虽雄壮,实际恐怕很难吧?”由于太史慈的坚持,孔融方才同意。于是太史慈整治行装,等天一亮,就带上弓囊箭袋上马,让两骑兵各拿一个靶子紧随其后,打开城门径直冲出。城外敌军又惊又怕,兵马交错而出。太史慈打马来到城墙下的堑壕里,树起骑兵带的靶子,射完后便入城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可见,太史慈惯于用箭,既借以设局惑人,又赖以弯弓杀敌,确实是一位天才射手。

三、庞德

庞德字公明,南安B道人。为马超旧将,后降曹魏,官至立义将军、关门亭侯,谥壮侯。建安二十四年,庞德辅助曹仁屯驻樊县以抗关羽。据《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所载:“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像黄忠射关羽、张飞射马超、姜维射郭淮等,都是小说中的情节。庞德射关羽,则是三国名将之间使用弓箭交锋的惟一历史记载。后来因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三国志・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箭不虚发,充分说明庞德的射术。从天刚亮力战到日过午,直至军中箭矢用尽,也表明对方对庞德精准箭术的忌惮。

当然,三国史料还提及他人善射,如称董卓“双带两K,左右驰射(《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即能够携带双弓,在飞驰的马背上左右发射。但因没有具体史实作支撑,便不予入选。综合分析,吕布辕门射戟最难,毕竟放言在先,须确保“射戟小支”,绝对是铤而走险。虽然不在生死搏杀的战场,但面对众目睽睽的诸将,心理压力其实更大,毕竟容不得闪失,否则必为人耻笑。太史慈射敌楼台,尤其是将敌手钉在横梁上,非常人可比。但按当时情形,击中叛匪额头、面颊等任何要害部位均属成功,所以回旋余地比辕门射戟稍大一些。庞德射中关羽额头,显出非凡功力,而面对蜀军合围,箭无虚发则属难得,但难度系数应低于吕布射戟、太史慈射手。因此,吕布可谓三国第一神射手。

标签: 谁是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没去走的子午谷 后来都有谁走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子午

    诸葛亮没去走的子午谷后来都有谁走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子午谷是古代从四川到陕西的交通要道,位于今天陕西秦岭山中,谷长三百三十公里,北方入口为“子口”,南方出口为“午口”,故称“子午谷”。子午古道即从汉中出发,经洋县、宁陕县,穿越秦岭子午谷,沿沣河谷地,抵达长安即今天西安的一条路。此道沿途悬

  • 揭秘:马腾密谋刺杀曹操竟是被“偷情者”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坏事

    揭秘:马腾密谋刺杀曹操竟是被“偷情者”坏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这事还要从汉献帝那个倒霉皇帝说起。当年,汉献帝为摆脱曹操的要挟,时常想找个有势力的人物做靠山。初见刘备,论起“本家”,尊为“皇叔”。但刘备此时自身难保,最终还是撇下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大侄子”逃跑了。无奈之下,汉献帝只好写下血书,

  • 甘宁究竟有没有射杀凌统父亲?甘宁与凌统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甘宁

    甘宁究竟有没有射杀凌统父亲?甘宁与凌统恩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演义中间,大家很熟悉的一段故事就是甘宁和凌统之间恩怨情仇的事迹。凌统和甘宁都是东吴不可多得的上将,他们存在着一种仇杀关系,但到了后来终于平和,两人结为兄弟。这段仇杀来源于一场战争,讨伐江夏的一次战争。说凌统父亲凌操在激战中被一箭

  • 盘点:三国演义中那些被作者“冤杀”的能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名将

    盘点:三国演义中那些被作者“冤杀”的能臣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将军阵前死,这是战争年代很正常的现象。诸如关羽走麦城,被孙权俘虏,不屈而死;典韦为保护曹操,酣战而死;吕布被俘,有乞怜之态,最后还是被杀;张A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射杀。这些都是可信的,不过,另有一些名将,却在《三国演义》里被冤

  • 曹操为何专爱别人的老婆?他先后接收了哪些少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少妇

    曹操为何专爱别人的老婆?他先后接收了哪些少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有个特别的嗜好,那就是接收别人的媳妇。当初诸葛亮说服东吴君臣联刘抗曹的理由就有这个:你孙权、周瑜的媳妇不是大小二乔吗,这大小二乔不是绝世美女吗,你们不怕被曹操给接收了啊?我们知道,中国男人大都有处

  • 揭秘中国古代的军史上非常有名的战争: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军史

    揭秘中国古代的军史上非常有名的战争:官渡之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官渡之战在中国古代的军史上非常有名,它最出名的地方就是以少胜多,所以也为之后的很多战役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所以这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公元200年,它经历了一年才结束。参加官渡之战的军队是袁绍军和曹操军

  • 三国十大猛将排行谁排在最前 三国十大猛将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大

    十大猛将排行谁排在最前?是上战乱年代,俗话说乱世出枭雄,在那个年代出现了很多骁勇善战的人,今天就随(qiwen8)小编一起盘点一下三国中的十大猛将,到底谁会名列其中呢?1、飞将军吕布,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我有赤兔

  • 三国时期蜀汉秉忠将军孙乾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汉

    三国时期蜀汉秉忠将军孙乾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乾,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刘备部下之臣。刘备入主益州后,孙乾被拜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糜竺,与简雍一样。不久便病死。历史传记刘备入主徐州时,名士郑玄推举孙乾给刘备,刘备便辟他为从事。刘备在徐州被东来的吕布打败,孙乾也跟随刘备流浪

  • 他才是三国第一狂暴战神,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万夫莫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才是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演义》中,他是的好友,后为守备合肥,用计策击败,最后被吴军一箭射死。其实,上真实的张辽远比《三国演义》强悍百倍。张辽是曹魏“”排名第一,官拜“征东将军”,为曹操时代曹军外姓将军最高军职。他原为麾下猛将,后归曹操,以骁勇著称。曾孤身上三公山劝降泰山贼昌豨。北伐乌桓之战,为全

  • 第五十二章 刘晔智高出上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策

    第五十二章刘晔智高出上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兵至寿春时,庐江境内有土匪陈策,啸聚数万人,据险而守,抗拒曹军。在此之前,曹操曾派一员偏将前去征剿。偏将被杀失败。曹操这时问群臣是否可以征伐陈策,大家都说;“山高谷深,易守难攻,而陈策所占之地,得到它不显得多,得不到也不显少,所以还是不伐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