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东吴大将太史慈曾渡海北上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东吴大将太史慈曾渡海北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30 更新时间:2023/12/30 18:05:51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东吴大将太史慈曾渡海北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一位名人就是后来做了东吴大将的东汉末年的太史慈。此人乃东莱黄县人(与笔者是真正的同县老乡),早年渡海北上辽东,“求职”均不顺遂。当时辽东那边除了有少数民族占山为王,东汉政权也早已渗进。东吴大将太史慈作为当时真正的“北漂”,在那边始终未定下来;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乡。但其母深明大义,力主真正的男儿家应四海为家,闯出一番事业,于是太史慈又转向南下,以其勇武过人,得遇“小霸王”孙策,归之于吴,中年逝世后葬于镇江北固山南坡,与鲁肃墓相距不远。

关于东吴大将太史慈等先行者在1800年前渡海闯辽东的航之地,我少年在老家时即到县城东北诸由观一带寻访过当地人。古时龙口和烟台均未开港,太史慈等先驱者乘木帆船多是从我县东北渤海滩边或稍东今之蓬莱栾家口一带出发,一般只需漂荡一天便可抵达今之大连青泥洼海滩。遇上风浪,以当时简陋的渡海工具,其险可知。

好在两个半岛之间距离不远,自东吴大将太史慈家乡海畔起程至今之大连附近海滩,不过一百六七十公里。然而,先行者的胆魄与实践,使自海上北渡的历史比大批“闯关东”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六七百年。这些情况,完全有据可查。因为“老乡”太史慈在《三国志》中是有传记的。

但在那时,毕竟闯辽东还属于“散发”和“独漂”的情况,真正大规模的自南而北的海峡渡有记载的还是在1400年后的明末时期。当时的登州参将孔有德和耿仲明叛变明朝,先是攻打劫掠登州数县,然后率领本部军兵加上裹胁的乡民以及拥入叛军者号称万人,至少也有七八千人之数,于崇祯六年乘船浮海北抵辽东,向后金投降,孔、仲二人双双被“封王”。这一明末的重大事件,不仅说明王朝内忧外患之危重,也说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渡船往来已非难事,而且可以动员大规模的渡海行动。

在此后的1945年,我党我军在日本投降后大举进军东北,调集了十几万部队由黄县的龙口港、蓬莱的栾家口等港乘船抵辽东半岛各处,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意图。这前后相距三百余年的军事渡海赴辽东性质完全不同,但说明渤海海峡在军事转移与民众迁徙上都是古今相续的交通命脉。

笔者幼时在故乡,听自家先辈和邻居老人讲的闯关东的真实故事那就更多了。最典型的一例是我外祖母讲她舅舅的事。当时我姥姥已年过九旬(她生于清咸丰年间),但一提她舅舅只身闯关东,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她说她舅舅是从蓬莱栾家口上船的,那是道光十二年。舅舅会厨师手艺,还会唱皮黄戏,但到了关东几年,“事由儿不顺”,最后只带回一个“大脚片妗母”。这位妗母长得眼窝较深,鼻子有点高,嘴岔也大,不大会干家务活,更不会做针线。当时老家人给编了一段顺口溜:“渤海湾/关东山/几年没挣几个钱/领回一个大脚”。弄得她舅舅挺没面子,不久便带着媳妇回了关东。这充分证明:在鸦片战争前,故乡人已有人在“海北”那边落户了。

“闯关东”不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大举“破门而入”的,而是千数百年以来探寻―冒险―跋涉―起伏的过程;开始是零落渐进的,随着主客观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便出现了相对意义的“关东热”。在我们老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民族企业家自力开埠的龙口港,在“闯关东”大潮中是一个分水岭。因为从此龙口先后与营口、大连等港有了定期的班轮,胶东半岛北部和西部的民众大都在此乘船去东北,“闯关东”渐形常态化。但不知这时的旅客们,透过“火轮”的窗口望着起伏的海浪,会不会想起当年的海上探路者东吴大将太史慈他们?

标签: 东吴

更多文章

  • 吴大帝孙权第四子孙霸为何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帝

    孙权于废立之事进退失据,性情大变,极度极敏感多疑,容易焦虑和妄想,越来越独断专权,滥杀功臣,使得东吴的稳固局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孙权终于在赤乌十三年废孙和,改立七子孙亮为太子,并且赐死孙霸,孙权又以勾结孙霸以构陷孙和的罪名诛杀孙霸党羽全寄(大司马全琮次子、孙权外甥)、吴安(孙权舅吴景之孙)、杨奇等人

  • 吴大帝孙权第四子孙霸简介 孙霸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帝

    吴大帝孙权第四子孙霸简介孙霸结局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霸(?D250年),字子威,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孙权第四子,孙和之弟。娶大司农刘基之女为妻。孙和被选为太子时,受封为鲁王,与孙和享有相同待遇,因此与孙和之间产生继位的问题(不服孙权立太子),孙霸纠集党羽陷害太子及其支

  • 蜀国名将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蜀国

    人物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

  • 张飞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蜀汉灭亡后竟向曹魏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蜀汉

    张飞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蜀汉灭亡后竟向曹魏投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小的叫张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突出了张苞,却很少提到张绍,但在正史里面对张苞的记载就只有“长子苞,早夭。”寥寥五个字。张飞死后,由次子绍嗣,张苞在

  • 曹操是怎么死的?揭秘曹操真正死亡的背后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是怎么

    曹操是怎么死的?揭秘曹操真正死亡的背后历史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代枭雄曹操是怎么死的?要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汗青的年代的却是好久远了。幸亏有史书的纪录以及一些对汗青感爱好的考古学家。有的人说曹操是由于得了头风病而死的,凭据其时的医疗技能和曹操的职位得了头风病就没有医治的要领了吗?并且其时的

  • 被诬陷的三国名将魏延 军事奇才被扭曲反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国名

    被诬陷的三国名将魏延军事奇才被扭曲反贼,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因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其谋反而被诸葛亮所杀,似乎是罪有应得。虽然曾有人替魏延写翻案文章,但《三国演义》塑造的反贼魏延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很难在世人的心目中抹杀。笔者最近去成都开

  • 三国时庞统的简介 庞统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简介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手下的重要谋士,与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时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 曹魏史上的第一才子曹植有哪些可恨可厌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处

    曹魏史上的第一才子曹植有哪些可恨可厌之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世人了解的曹植,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曹丕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心狠手辣,

  • 曹操的倚天剑能够和武神赵子龙手中的青G剑起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手中

    曹操的倚天剑能够和武神赵子龙手中的青G剑起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近期,古侠剧《武神赵子龙》正在湖南卫视热播,该剧的主角正是被刘备评价为浑身都是胆的赵云赵子龙将军,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对于子龙将军单骑救阿斗的故事应该不会陌生,而就在这场战斗中,赵云将军抢得了原本是曹操佩剑的青G剑。据说此宝剑削铁如

  • 良禽择木而栖:盘点曹操帐下五大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良禽择木

    良禽择木而栖:盘点曹操帐下五大谋士,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荀――体大思精,总统后盾荀(剧照)荀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被曹操称赞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从《三国志》荀的传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