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荀于死地?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荀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66 更新时间:2023/12/31 15:08:35

解密:冷血曹操为何要置头号大功臣荀于死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国志》:荀不赞成曹操宜进爵国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则说荀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对于曹魏头号大功臣荀之死,一直是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网络上正统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对曹操自立为公加九锡,也就是反对曹操篡汉而被迫自杀的。这种观点褒誉荀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属于杀身成仁的英烈了。

不过这个观点很可疑。荀不可能属于反对曹操篡汉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汉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点:

一,荀是曹氏成帝业的主要策划者荀一生为曹操制定过无数重要谋略,其中不少明显地为曹操建帝王之业服务,荀自己也直接了当的表明此点。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兴元二年荀劝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时,他说: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建安元年劝曹操迎汉献帝时说:昔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在劝曹操建立各种制度时,以舜、汉高祖及光武帝为例说明其重要性。再三以开国帝王为榜样说服曹操,以义帝比喻汉献帝,其含意是很清楚的。荀没有以齐桓公的尊王攘夷霸主之业来劝说曹操,更不是用周公的王道,而是明明白白地以辅佐开国之君的架势在为曹操服务。否则他是不会接二连三的以开国帝王来激励曹操的。像荀这样具有极高智慧的大谋士,是不会再三用词不当而造成误会的。只能说从一开始荀就是以助曹操一统天下成帝业为己任。

二,荀从没有真正为汉献帝服务曹操迎来汉献帝后,荀就任皇帝的侍中兼尚书令,也就是任献帝的亲近的高级顾问,并管理奏章诏书等,担任着类似于秘书长的职务。这当然是按曹操意思任命的。曹操常年在外征战,留荀在京城为他控制皇帝。荀也确实不辱使命,献帝只能是听话的傀儡,曹操可以放心在外打仗。在荀任此职的十七年中,没有他为献帝的利益出谋划策的任何记录,未见他为献帝作任何好事(除了建议曹操迎献帝来当工具之外),只有他不断为曹操出各种极高明策略的记载。一生如此,而在最后殉难,太不合逻辑了。如荀有为汉朝皇帝服务之心,虽然不可能使东汉避免灭亡,但是,改善献帝的处境,以荀之高明,使献帝生活的舒畅点,稍有点安全感,在位时间稍长一点,可能性还不能说绝对没有。

三,东汉灭亡没有殉难烈士在董卓之乱后,汉朝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文臣武将都有各自的主公,有不少人是绝对忠于自己的主公的,早把皇帝忘在脑后了。例如,袁绍的谋士沮授审配都被看作忠烈之士,为袁氏尽忠。审配更是在临刑刑前大呼,我主在北方,要面朝北方去死。在他心中确实把袁绍的猪狗般的儿子当自己的主子,而完全没有南边的汉朝皇帝。在董卓之乱后,找不到一个真正为汉殉难的烈士,在这样大环境中,突然冒出荀这么一个杀身成仁的英雄,实在是不合常理。

根据以上几点,真是无法以有理想、品德高尚等词汇来描述荀之死。但是,当董昭向荀谈及准备进爵曹操为公及加九锡时,荀的确表示不同意,而且,从时间上看也确实和他的死有某种因果关系,荀死后第二年,曹操就为魏公加九锡。和以上所讲似有矛盾。究竟荀死因是什么?前面已经讲了,荀一生就是为曹操一统天下成帝业而殚精绝虑沤心沥血,怎么在曹操要跨出关键一步时却不赞成呢?很可能不是原则上反对,而是策略上有不同意见。

这个不同意之处可能有二:一是一统大业尚未完成,南边还有孙权、刘备、刘璋等。在荀看来,可能改朝换代的时机尚未到。曹操自己也可能是这样看,他并未在生前当皇帝。二是加九锡是王莽在篡汉前玩过的把戏,王莽的名誉极差。很可能在荀的观念中,要成帝王大业是不应该学王莽,而应以一种看似更高明的手法。本来,这样的分歧倒不一定会成为死罪,但是,由于曹操的疑心极大,越老越重,任何和他意见不一致都会引发他高度怀疑。另一方面曹操也可能以为当时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自己的权威和地位。这样,荀就很难活下去了。据《三国志》中裴注引《别传》中说,荀想借他犒劳军队的机会和曹操面谈,但被曹操揖而遣之,拒绝了。荀想谈什么?不知道,有可能和加九锡等事有关。曹操拒绝和他谈,说明曹操已经有了置这个头号大功臣于死地的决心了。虽然荀曾被他誉为自己的张良,结为儿女亲家,断言天下之定,(荀)之功也,曹操也不会手软。能力越强,功劳越大,威望越高,像曹操种人一旦起疑,处理起来只会更狠。荀实际上是死于曹操的多疑和冷血。

标签: 死地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如何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奇谋

    诸葛亮如何不用名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时,大将魏延给他出了个奇谋。这就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觉得该计划太过冒险,否决了,为此,魏延怏怏不乐,暗地里也曾不止一次讥讽诸葛亮太过谨慎,贻误了战机。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历来争议不休。有的说

  • 揭:诸葛亮“弃曹操投刘备”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谜

    曹操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三次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贤才。对此,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是否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史书

  • 漫谈三国:曹操拒绝张松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原因

    漫谈三国:曹操拒绝张松的真实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漫谈三国:曹操拒绝张松的真实原因汉中的张鲁计划攻打益州的刘璋,刘璋惶惶不安,这时张松自告奋勇,愿意前往许昌游说曹操攻打张鲁,以解益州之危。但令张松意想不到的是,曹操对其傲慢无礼,张松于是悻悻而回。后来张松献西川地图给刘备,助刘备夺取了益州。

  • 张辽为何成为曹魏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名将

    张辽为何成为曹魏第一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逍遥津之战时,孙权率军来到,曹军只有七千人,将士震恐。曹操曾经留给护军薛悌一封锦囊,指示到敌人来临的时候再打开看。等到孙权军到,诸将集会,大家打开一看,曹操写着:“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一共才七千守军,可是曹操却要

  • 文学家曹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曹植的妻子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的人

    文学家曹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曹植的妻子又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七步成诗的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那么文学家曹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植的妻子又是谁呢?文学家曹植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

  • 刘备托孤真有心让位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

    刘备托孤真有心让位诸葛亮吗?《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 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公孙

    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爆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而开打的战争,为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如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历时两年,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董卓借汉献

  • 三国名人之蜀汉平北将军马岱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蜀汉

    马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武将,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的从弟。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早年他曾经从曹操手中死里逃生,后跟随马超大战曹操。个人简介马岱,表字不详(中国?地方志《陕西省扶风县乡土志》中有“马岱字伯瞻腾之从子蜀汉拜平北将军封陈仓侯谥曰武侯”的记载,另外民国时期周大荒所著《反三国演

  • 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谁?夷陵之战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吴

    东吴名将陆逊凭夷陵之战一战成名,而蜀汉却输的一败涂地,三国格局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那么夷陵之战导致的结局与影响有多大?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谁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陆逊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

  • 三国吕蒙简介 三国吕蒙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简介

    三国吕蒙简介三国吕蒙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蒙,字子明,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准确点应该是今天的阜南县东南吕家岗及花门楼一带。吕蒙在历史上人气挺高,在吴国深受欢迎和信赖,“智勇吕子明”不是白叫的。今天武林军事讲述三国吕蒙,同时针对吕蒙之死进行解惑。吕蒙学习前后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