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是袁绍身边危害最大的人?袁绍是怎么处理的?

谁是袁绍身边危害最大的人?袁绍是怎么处理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580 更新时间:2024/1/15 5:40:44

谁是袁绍身边危害最大的人?袁绍是怎么处理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认为,袁绍身边最大的毒瘤乃是郭图,主要原因就在于官渡时出了个臭主意,不去救淳于琼,而是反攻曹操大营,结果导致乌巢失陷,全军崩溃。那么郭图这个人到底如何?还是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献帝传曰: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悦,将从之。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在这里,郭图反对迎立献帝,这又是他的一桩罪,但是且慢,我们看看三国志的记载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绍不从。(袁绍传)这三国志里,为什么会有相反的记载呢?就我个人观点来看,郭图的确是先劝了袁绍迎立献帝,但是被否决了。在这时,他已经看出了袁绍的本意,所以不再多劝。之后沮授再劝,郭图知道袁绍不是沮授可以劝动的(这从之后的官渡之战时也可以看出),再加上郭图与沮授也有竞争的意思,所以就与淳于琼一起反对了沮授的意见。所以这事不能怪郭图,要怪只能怪袁绍自己,郭图充其量也就是个善迎上意的墙头草。

献帝传曰:绍将南师,沮授、田丰谏曰:「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审配、郭图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授曰:「盖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於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图等曰:「武王伐纣,不曰不义,况兵加曹氏而云无名!且公师武臣(竭)力,将士愤怒,人思自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虑之失也。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此越之所以霸,吴之所以亡也。监军之计,计在持牢,而非见时知机之变也。」绍从之。图等因是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绍疑焉。乃分监军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遂合而南。

献帝传曰:绍将济河,沮授谏曰:「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绍弗从。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遂以疾辞。绍恨之,乃省其所部兵属郭图。

这两段记载同出于献帝传,沮田二人的意见无疑是稳妥的,但郭图和审配的意见也不能算是错。这其间有争宠争权的原因,但也不能不看到,袁绍因为几次对沮授的意见不采纳,已经对他产生了疑虑――从后一段的“绍恨之”可以看出,郭图等人最后谮言能成功,也是因势利导。而且,官渡之战战败,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就当时来看,袁绍兴兵也同样胜算很大,不能算是什么错误的意见,只是后人把官渡之战的战败看成了先决因素,这才在田沮二人,和郭审二人间有了后入为主的高下之分。典略曰:谭得书怅然,登城而泣。既劫于郭图,亦以兵锋累交,遂战不解。典略说袁谭后来被郭图所裹胁,不得不与袁尚作战,但其时二袁已经势同水火,很难再有什么和解的机会了。而且既然说郭图裹胁了袁谭,那审配又何尝没有裹胁袁尚?在这里,我的终极意见就出现了,袁绍身边最大的毒瘤,不是郭图,而是审配!很久以来,审配以河北义士的面貌一直出现在众人面前,再加上之后死得比较慷慨激昂,所以一直被认为是烈士,对他的作为,也一般都报以宽容之意。但是我们从头来看看审配的表现吧。

先看审配之言,他没有像郭图那样劝迎献帝的兴势之言,唯一记载的就是他和郭图一起建议兴兵南征的进言,如果说郭图是失误,那审配也是同样。再看审配的人际关系,这家伙就没有什么朋友,荀说审配专而无谋,说的一点都没错,这家伙除了内斗,就没表现过什么有谋略的地方来。袁绍在官渡前线,是谁把许攸的家人捉了,导致许攸出降曹操?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许攸又是在前线的,就算许攸的家人有所不法,也得等到这仗打完后再清算,岂能前线打仗,后方就破人之家?在这种时候,依然内斗的,才是罪魁祸首。有人说郭图也是同样的大敌当前,与张A内斗。那么来看看郭图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吧。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这一段,颜良恃勇轻出,不等郭图和淳于琼,自己作死,郭图没什么责任。汉晋春秋曰:A说绍曰:「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绍不从之。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A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A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A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A曰:「A快军败,出言不逊。」A惧,乃归太祖。

这一段是说郭图大敌当前窝里斗,导致张高二将降曹,但是我又要说且慢。臣松之案武纪及袁绍传并云袁绍使张A、高览攻太祖营,A等闻淳于琼破,遂来降,绍众於是大溃。是则缘A等降而后绍军坏也。至如此传,为绍军先溃,惧郭图之谮,然后归太祖,为参错不同矣。在裴松之的注解中,他就已经对汉晋春秋的记载提出了质疑。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A、高览攻曹洪。A等闻琼破,遂来降。(武帝纪)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A等率其众降。从《武帝纪》来看,围魏救赵一谋,是袁绍自己想出来的,不是郭图所言,而《袁绍传》中的记载,只说乌巢失陷而张高二将来降,并未提及有郭图谮言之事。再退一步说,就算如汉晋春秋所言,又如何?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特种部队“三国时就有了?看曹操的超级战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三国时就有了?看曹操的超级战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起“特种部队”,人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事实是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自己的“特种部队”了。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而这三股势力中,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这点,在史书《三国志

  • 为何说神医华佗可能是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佗

    为何说神医华佗可能是外国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神医华佗的事迹流芳百世,更有华佗再世赞颂医生医术高明。虽然他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没有历史根据,但华佗真有其人,乃第一位使用麻醉药施手术的医生,不过可能并非汉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按名字发音,推断华佗来自古印度。因为天竺语的agada有医药的

  • 解读奸雄曹操为何最终没能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奸雄

    解读奸雄曹操为何最终没能统一中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战场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

  • 三国名人之东吴名将太史慈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吴

    三国名人之东吴名将太史慈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太史慈(166-206),字子义,吴将。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后归扬州刺史刘繇,於神亭同一小将斗孙策十三骑,更支身与策大战,奋勇莫当。后繇败死,策擒慈,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降。慈招谕繇残军归

  • 刘备墓被盗为何如此诡异?刘备死后到底葬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

    刘备墓被盗为何如此诡异?刘备死后到底葬在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墓史称惠陵。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刘备殿)西侧。史载,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死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墓拔地而起,呈圆堆形,高1

  •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故事情节

    曹操,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那么历史上关于他“割发代首”的故事情节到底是怎样的?关于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经过一次,麦熟时节,曹操

  • 杨修之父杨彪自保有术:曾经高调推辞曹丕任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调

    杨修之父杨彪自保有术:曾经高调推辞曹丕任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初,帝欲以杨彪为太尉,彪辞曰:尝为汉朝三公,值世衰乱,不能立尺寸之益,若复为魏臣,于国之选,亦不为荣也。帝乃止……以优崇之,年八十四而卒。《资治通鉴》卷九十六杨修父亲怎样自保?大家都知道杨修之死的故事,一代才子杨修是个大聪明人,只

  • 看刘备是怎样赢取人心再失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人心

    看刘备是怎样赢取人心再失人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胡亥的死把赢政始皇帝、二皇帝直至万皇帝的梦想摧毁了。从这儿之后,也没谁敢像赢政那样放肆,给皇帝一二三地排名,他们会给自己起个规规矩矩的名字,譬如刘邦是汉高祖。跟赢政相比,刘邦收罗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有志中年,可以组成一个星光灿烂的银河系。而赢政除

  • 曹真的生平简介 曹真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结局

    曹真的生平简介曹真结局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真的生平简介曹真结局如何?曹真,字子丹,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后来被曹操收为养子。关于曹真被曹操收为养子的原因,一共有两种说法。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真之父名为曹邵,和曹操是同族,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曹邵跟随于曹操,在替曹操招兵买马的时

  • 为什么说赵云死在绣花针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绣花针

    为什么说赵云死在绣花针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字子龙,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那么这样一位英豪究竟是怎么死的,传言他是死于自己老婆的一根绣花针下,也有人说在刘备死后不受重用最终抑郁而终,那么赵云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赵云更是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