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诸葛亮的一生看中国的社会生态

从诸葛亮的一生看中国的社会生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48 更新时间:2023/12/21 7:43:09

从诸葛亮的一生看中国的社会生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诸葛亮无疑是一个政治家,出身于没落士族,早年随叔父诸葛玄赴任的途中遭遇变故而流落襄阳。他的叔父是被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豫章在九江、鄱阳、柴桑一代,当时这些地方有些小变乱,但基本上还是朝廷名义上的治下,所以朝廷派了朱皓取代诸葛玄时,诸葛玄只有奔命去了。家乡琅琊一代战乱四起,是不能回去了,距九江最近就是荆襄,而此地霸主是诸葛玄的乡党山阳郡高平(山东微山)人刘表。

刘表有平定荆襄后,由于远离中原战场,自己本人又没有制霸天下的宏图壮志,也没有这个方面的能力,但却崇尚清谈,收容接纳大量北方逃避战乱而来的学者,所以诸葛玄才给诸葛亮兄弟在襄阳城外二十里谋了一亩三分地的生息之地。此时的诸葛亮只有十四五岁,而后不久诸葛玄也死了,真正的是把个诸葛亮给困在了襄阳,不做卧龙也没有办法。不过不为外人道的是,此时已经埋下了飞龙在天的伏笔。

经历两汉四百年的发展,荆襄一带已经形成了以庞、蔡、蒯、马、黄五大士族把持。由于东汉的门阀豪强势力的空前强大,实际上门阀之间形成各种利益结盟,地方政权,甚至于中央政权也无法做到政令畅通,而这些以婚姻为纽带的血盟,却完全可以左右地方政局,勿论个人荣辱了。加之北方战乱不休,大量流民涌入荆襄,为了生计被当地豪强编入私籍,豪强势力进一步坐大。被朝廷任命为荆州牧的刘表初到荆州,也只是孤家寡人一个,依靠当地士族名门蒯良、蒯越和豪族代表蔡瑁才平定了荆襄,形成了一个文以蒯家为首、武以蔡家为首的政治格局。史家评说刘表是个座谈之辈,刘表其实也有苦衷,从他内不断接纳北方士人改善权力阶层;外连横袁绍、结好张绣、收留刘备等军阀为外应;并派心腹大将黄祖带着长子刘琦屯兵江夏,以至于蒯越蔡瑁带领荆州降曹后,刘备仍然可以以江夏精锐水师作为联盟东吴与曹操决战赤壁的本钱,可以看出,终刘表一世,他是处在豪强地主,尤其是五大家族的左右之下的,这还是他以血盟的方式娶了蔡瑁的姐姐,否则早被人取而代之了。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了躲避战乱并没有跟着诸葛玄到荆州,成年的他带着自己的继母到了东吴去谋求发展。由于琅琊诸葛氏的声望和诸葛瑾本人的士族出身与江南阀阅之间的同声相投,到第二代诸葛恪的时候,诸葛家族已经可以左右东吴的政治动向了。未成年的诸葛亮和姐姐弟弟随伯父诸葛玄到隆中之后,诸葛玄给诸葛亮的姐姐找了一个婆家,自己就去世了。不要以为从此诸葛亮就成了乱世飘萍,姐姐这门婚事遵循着士族传统,讲究门当户对,大有来头。他的姐姐嫁给了一个叫庞山民的人,这个人就是当时荆襄一带士族领袖庞德公的儿子(《三国演义》误以为庞山民为庞德公字,《三国志》载庞山民为庞德公子,《襄阳记》记载为庞德公之子,庞统的堂兄,娶诸葛亮二姐为妻,任曹魏黄门、吏部郎)。庞氏家族不光有庞德公这样的士族领袖,当年刘表初到荆襄,宗族和反贼的实力各自为政,刘表依靠蒯越、庞季单骑游说,说服各种力量来降,刘表在分而治之,才拥有了荆襄这块根据地,这不光是这二人能力超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当地的实力和名望足以让那些各占山头的人俯首听命,而这个庞季,就是荆襄庞氏族人之一。有了这样的一门亲戚,诸葛亮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荆襄士人的圈子,而这个圈子,因为北方战乱对人才的消耗太大,必然会成为下一阶段纵横天下的人才的摇篮。

诸葛亮与姐丈庞德公的侄子庞统是同学,用史书的话说,庞德公以诸葛亮为友,但又说诸葛亮每见庞德公必拜于堂下,对庞德公以师事之,总之狠得庞德公赏识。于是乎庞德公把自己最好的朋友介绍给诸葛亮做了老师――这个人就是――司马徽,号水镜先生。这个水镜先生并不像有些书中所说,只是一个隐士而已,且不说终三国一世司马氏家族辉煌不衰,光是门生故吏遍天下这一点,在以风评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基础的时代,就是一个骇人的背景。想当年,曹操为了得到主持“月平旦”的许劭一句“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批语费尽了心思,而司马徽就是颖上的这样一类人物,看诸葛亮的同学庞统、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向朗、刘M、李仁、尹默等后来各个出将入相,难道真是因为老师教得好吗?就是这个司马徽,给诸葛亮来了一个“卧龙”的雅号,还做出了一个“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的评语,诸葛亮自然老母鸡变鸭,身价倍增了。

果然,诸葛亮甫一成年,就娶了黄承彦的女儿。千万不要被传说和小说给骗了,至于黄承彦的女儿是否能力超群且不说,这个家庭背景就足以成就一个潘砍晌官二代。黄承彦自然是蒯、马、蔡、黄、庞五大家族之一,在荆襄一带有着绝对的影响,是庞德公、司马徽的好朋友,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在讲究三媒六证的古代,尤其是讲究的士人中,黄承彦即使亲自择婿,也得有一个名义上的媒人,而这个人非庞德公莫属。一旦娶了黄月英,诸葛亮就与许多人成了亲戚:老丈人黄承彦的老婆姓蔡,是五大家族蔡氏家族蔡讽的大女儿,黄承彦的连襟刘表娶的是蔡讽的小女儿。

如此诸葛亮在襄阳的社会关系就变成了有一个叫姑爷的太尉张温、叫姨丈的荆州牧刘表、叫妻舅的南郡竟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蔡瑁(《襄阳耆旧记》载: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後妇,瑁之姊也。瓒,字茂,为鄢相,琰,字文,为巴郡太守,瑁同堂也)。马良是诸葛亮的拜把弟兄,正史上语焉不详,但关系非同一般,这从二人共佐关羽和后期的通信以及马良死后诸葛亮不顾刘备的劝谏一直把马良的弟弟马谡带在身边悉心培养可以看出来。想来蒯家与蔡家作为刘表的左膀右臂,与诸葛亮的关系也不会疏远,最起码不会厌恶诸葛亮。有了这五大家族的鼎力相助,难怪诸葛亮会在隆中高卧,自比管仲乐毅,他就不愁英雄没有用武之地,只是在等待时机找块更能施展才华的地方而已。

刘备三顾茅庐已经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了,因为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明确的说刘备曾三顾他于草庐之中。想来当时的刘备,是相当的背时的。在三国时代,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定的大家士族的支持,是成不了气候的,这也正是曹操为了得到河北望族司马氏的代表人物司马懿的出山相助费尽了心思,最终还被司马氏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的原因。刘备出身低微,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到了荆襄,兵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刘表之所以接纳他,是因为他不过背了一张枭雄的皮,用来打鬼借钟馗解决内部矛盾的,这刘备能不知道?他需要什么?兵员、粮草,尤其是战乱年代,有兵就有发言权,有多少粮就有多少兵。就在他瞌睡的时候司马徽给他送来了枕头,诸葛亮!

至于诸葛亮是不是卧龙不重要,能解决刘备的实际问题才是关键,这也正是首任军师徐庶干的不长的原因。徐庶无疑能力超群,但实际的问题解决不了,再能干也白搭,这才有了三顾茅庐。就诸葛亮的当时的选择来说,看看他的同学们的归宿就知道,没有几个人看好刘备,就连庞德公的侄子庞统都到了东吴去谋求发展,足以见没人看好流亡势力刘备。自然诸葛亮也不看好,所以才有了一顾不见,二顾不见,三顾不得已才见的结局。史书所说的《隆中对》打动刘备,这都是小说误人的鬼话,当时的枭雄没有人没有这样的规划目标,最著名的是东吴的鲁肃的三分规划,不过鲁肃当年并没有把刘备当碟菜,他的三分是孙权、曹操、刘璋三分天下。所以在隆中之中,诸葛亮一片大而无当的隆中策划,刘备之所以能够心悦诚服就是因为刘备相信诸葛亮能说就能够完成这样的计划,那到底是怎样完成的的呢?

《三国志》最权威的注就是裴松之的,裴松之说当年刘备并没有三顾茅庐,而是诸葛亮听说刘备到了荆襄星夜去求见的刘备,这一点我们可以不去追究,问题是他说诸葛亮当时求见刘备献了一策,叫《论游民自食策》,这一策非同小可,对刘备则瞌睡遇到了枕头。所谓游民,就是当时为了逃避北方的战乱迁徙到南方的流民,没有户籍也没有土地,这些人要么被南方的豪强地主收为部曲,要么就成了乱民,没有土地就没有吃喝,没有吃喝不造反就只有等死,刘表的处理办法就是镇压,这能解决问题吗?但要安置这些人,自己再土地私有且所有权不在自己手中的情况下无疑是无法解决的。对刘备则不同,这些人只要当兵就有饭吃,刘备的兵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这些人当兵之后所吃的粮食哪里来?诸葛亮能解决!

诸葛亮可以动用自己强大的人脉,划出一定的土地,让这些人去屯田,这些人不但有了职业,也有了饭吃,同时刘备也有了固定的兵员,这也正是曹操追刘备刘备会有十万百姓相随的原因。要搞清楚,仁义不能当饭吃,尤其是那些没有受过所谓仁义教育的老百姓,他跟的是饭碗,不是天下大势,那里他们太远了。也就是说,《隆中对》的规划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在荆襄站稳脚跟;在荆襄站稳脚跟的关键是实力――有粮有人,这就要能想到利用游民这样的力量,想到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满足这些人的要求;要求是给他地,让他们有饭吃,谁能让他们有饭吃?这个人不是刘备,而是荆襄的地主,但这些人又不是一半个地主能满足的,这就要一个不但有远见卓识且与各个地方势力都能说上话且借来地的人,这个人非诸葛亮莫属!没有这个人脉就揽不了这个活,这是因为有这个条件,刘备才会感慨的说:“孤得诸葛亮,尤鱼得水也”。刘备是鱼,环境是水,这个环境是诸葛亮提供给他的,相关的问题就是当曹操发现刘备有了兵粮保证的时候才会发狠去收拾刘备的原因。

一个《三国演义》误了不少人,一个神话的诸葛亮符合群众娱乐的需要,但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刘备图川的谋主是庞统,刘备定川的谋主是法正,之所以不是诸葛亮,有两个原因,一是唯有诸葛亮能够稳定新到手的荆襄,佐证是马良一直辅助关羽,马良一人独骑可以让五溪洞蛮率众相附,而诸葛是与马良共佐关羽;二是庞统说难听性格偏狭,喜好弄险,说好听就是智计百出,开拓意志旺盛,对于一个马上皇帝,开国之君的刘备,老成持重的诸葛亮必然不是首选,历史也证明,诸葛亮策划的军事行动败多胜少,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刘备的用人之明。

得荆州守荆州,没有强大的人脉,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诸葛亮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

历史新知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生态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身高,内附古代尺度单位,算一下自己的尺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尺度

    三国人物身高,内附古代尺度单位,算一下自己的尺度古人的度量衡单位尺: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历代

  • 左慈戏曹操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故事

    左慈戏曹操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左慈字元放,江西庐江人。他明了五经,精通星象,观测星象他看到汉朝国运衰落,气数将尽,天下即将大乱,不禁感叹地说:“值此衰落乱世之中,官高者性命在危险之中,财多者则命不保。绝不能贪图这世间的荣华富贵啊!”自此,左慈开始学道。他精于“奇门遁甲”,能驱使鬼神,坐

  • 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伯乐

    时期群雄并起,朝野上下可谓人才济济。世有伯乐,而后才有千里马。若没有伯乐的慧眼发现,再有能耐的千里马也会难免郁郁终老于普通的马厩之下,没有机会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施展自己风驰电掣的突出才能。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也,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这位伯乐慧眼独具,他第一个

  • 貂蝉用情人泪催吕布杀董卓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谜

    貂蝉用情人泪催吕布杀董卓之谜面对杀董之任,然貂蝉并没有退却,而是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先是对董卓曲意逢迎,后又对吕布暗送秋波,忍辱负重,从容不迫,周旋于虎狼之间,终置董卓于死地。此事见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良久,见貂蝉分花拂柳而来,果然如月宫仙子,&hel

  • 揭秘史上真实的孙尚香!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史上

    揭秘史上真实的孙尚香!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尚香、孙上香之名只出现在戏曲及文学作品中,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的那位孙夫人,史书上并无记载其具体芳名。是故,称孙夫人为孙尚香原本存疑,但在本文中我们姑且称其为孙尚香。而历史上真实的孙尚香,无疑是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的一生可谓命运凄

  • 《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年夜将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年

    《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年夜将之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辽曹魏第一悍将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今山西省朔州)。按正史记录,作为浴血疆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年夜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三国志・

  • 一代枭雄孙策:小霸王凭什么雄踞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小霸王

    孙策是时期很厉害的角色,在世时仅用了八年的时间,席卷了江东大部分土地,不愧是江东势力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作为东吴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孙策能独霸江东,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年少的孙郎主要是靠以下几点就得到了天下豪杰的推崇!其一,孙策是的儿子。这是一条,很重要。孙坚是江东猛虎,打仗很有一套,连董卓都畏惧他三分

  • 揭秘:曹操酒后为何会杀死的三国第一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酒后

    揭秘:曹操酒后为何会杀死的三国第一好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之中刘馥无疑是个能臣的典范,更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刘馥-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他上任的时候,庐江有孙策派遣的李述,而长江,淮河之间也有袁术残部陈兰等数万人聚集。而刘馥可以依赖的老大曹操当时又被袁绍紧紧缠住,无力南顾(约200年左右

  • 蜀汉迅速灭亡的背后,有着哪些政治背景与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汉

    蜀汉迅速灭亡的背后,有着哪些政治背景与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63年刘禅君臣的不战而降,是蜀汉史上最后一个不解之谜。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有职无权的光禄大夫谯周。谯周为什么要极力主张投降曹魏?刘禅又为什么要听他的?蜀汉朝野,为什么只有少数人主张抵抗,多数人并无斗志?在蜀汉迅速灭亡的背后

  • 蒋干盗书的故事 周瑜从内部瓦解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对手

    周喻使离间计,使曹操杀了自己的水军都督,导致全盘皆输。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联合之力量极具威胁性。如果对方正如日中天,从内部瓦解其联盟,无异于釜底抽薪,对方将丧失所有优势。曹操与周瑜对阵,输了一回,乃问众将:“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吾当作何计破之?”帐下幕宾蒋干说:“我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