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三国:其实貂蝉非董卓的卧底而是吕布之妻

解密三国:其实貂蝉非董卓的卧底而是吕布之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45 更新时间:2024/1/15 3:26:00

解密三国:其实貂蝉董卓的卧底而是吕布之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古代四大美人之中,最迷人的当属貂蝉了,因为她让当时的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不能自已;更迷人的是,她是一位最不可捉摸的美丽女人,因为人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她的本来面目。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为除国贼董卓,以义女貂蝉为诱饵,充当“美女卧底”,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最后借吕布之手成功杀了董卓。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奸臣当道,太师董卓专横残暴,独揽大权,久怀篡逆之心,其义子吕布骁勇非常,使董卓如虎添翼,越发肆无忌惮。一日,董卓宴请百官,席间吕布赶来,出示了朝臣司宣张温袁术的密信。董卓大怒,命令吕布当场处决了司宣张温,文武百官人人心惊胆战,敢怒而不敢言。

司徒王允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他回到府中闷闷不乐,有心要除去董卓,但又无计可施。心中烦闷之际,他深夜来到了后花园,听到园中有呜咽哭泣之声。王允闻声寻去,见是府中歌姬貂蝉。貂蝉年方十八,色艺双绝,能歌善舞。她深明大义,愿舍身救国。王允一见大喜,决定收认貂蝉为义女,并定下连环计,引诱董卓、吕布父子来上钩。

王允首先赠吕布金冠一顶。吕布心中大喜,特意登门前来致谢。王允设宴招待吕布,席间命貂蝉出堂敬酒。吕布一见貂蝉,即神魂飘荡,不能自持。王允看到此种情景,当下同意将貂蝉许配给吕布,并约定日期送吕府完婚。而后王允又宴请董卓,命貂蝉率众舞女献舞,貂蝉的绝代风华和翩翩舞姿,令董卓如醉如痴。董卓赞叹不已,称貂蝉为仙界人物。王允当场把貂蝉献给董卓。董卓大喜,即带貂蝉回到府中。

吕布闻知此事后,愤怒异常,与王允理论,王允表示事出无奈,并乘机离间董卓、吕布的关系。吕布入太师府见貂蝉数次,均未一叙,反而遭到董卓的驱赶,他怒火中烧。一日,吕布趁董卓上朝,到风仪亭与貂蝉相会。吕布恐被董卓撞见欲离去,貂蝉不允,假意要投池自尽,吕布慌忙拦阻。其时董卓回府,撞个正着。董卓大怒,拔戟直刺吕布,卓婿李儒赶来劝阻,吕布乘机夺路而去。王允对吕布又施挑拨,吕布决心除去董卓,王允派人假传天子诏,命董卓赴金阙。董卓赶来,被王允等百官持剑包围,吕布持戟直刺董卓的喉咙,从而结束了董卓罪恶的一生。

可以说,貂蝉无疑在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演义》之中,是出场的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也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布戏貂蝉”的美谈,才有了凶狠残暴、权倾一时的国贼董卓的身败名裂,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折戟沉沙。《三国演义》之中的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权夺利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枭雄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迅速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这段美人计、连环计,被描写得险象环生,十分精彩。这个故事,史料上也多有记载,一说貂蝉乃“山西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选入宫中,掌貂蝉官,故名貂蝉。”其结局是逃离战乱,入庵为尼,后为曹操所逼,扑剑身亡。一说貂蝉乃天府人士,传闻曾有人在成都北郊捡得一块石碑,碑文曰:“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

然而,貂蝉“美女卧底”的生涯不过是千年误读的一个古代传奇而已,因为历史上貂蝉并非是王允的义女,也并非是董卓的侍妾,更没有与吕布在凤仪亭幽会。实际上真正与吕布有私情的只是董卓身边的一个婢女。据《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事已见《卓传》。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

从《后汉书・吕布传》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到,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卓拔手戟掷之”的故事有之,“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的故事有之,吕布“于门刺杀卓”的故事有之,但是与吕布有私情的女人却是董卓身边的婢女,而并非是貂蝉。《三国志・魏・吕布臧洪传》中也有相同记载。两部正史,都有明确记载,与吕布私通的那个女人,只是董卓身边的一名婢女而已,并非人们所熟悉的貂蝉。正是因为吕布与婢女的这段“艳遇”,才让吕布、董卓彻底反目成仇,最后拔刀相向。

标签: 卧底

更多文章

  • 赵子龙被关羽所杀,他儿子杀尽关羽后人,让关羽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

    赵子龙被关羽所杀,他儿子杀尽关羽后人,让关羽绝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常山赵子龙经常骑白马,是所谓的“白马将军”。其实,错了,三国时代真正有“白马将军”称号的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南安庞德。他的儿子灭了关羽满门。庞德本来是马超的部将,每次作战都像李逵一样冲锋

  • 为什么关羽瞧不起马超 看不上赵云 却欣赏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看不

    为什么关羽瞧不起马超看不上赵云却欣赏魏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关羽是个很狂傲的人,三国演义里除了张飞和刘备他谁都看不上眼。马超归降,关羽第一个要回来和他单打独斗;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关羽大怒,说大丈夫岂能和老兵同列。酒囊饭袋看得出关羽心目中对这两个人不太感冒,尤其赵云,在关爷眼里就

  • 解密:曹操为何会把青楼女子卞氏立为正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青楼

    解密:曹操为何会把青楼女子卞氏立为正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氏家族家大业大,曹魏家中的女人更是数不胜数,个个都是很有“身份”的人。要说曹魏第一女人是谁?曹操的王后,即后来的皇太后卞氏首当其冲。这样一个有身份的女人真的是出身娼门吗?卞氏(160~229),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记载,卞

  • 刘备身上有令人细思极恐的三点,曹操知后一辈子都想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点

    刘备身上有令人细思极恐的三点,曹操知后一辈子都想杀了他很多人对刘备印象不好,认为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就是个只会哭哭啼啼的怂货,打仗要靠关张赵马黄,策划要靠诸葛亮。但是实际上,刘备并非无能之辈,仔细想想,刘备身上有三点非常难得,而就是这三点,让人越琢磨越觉着刘备可怕,曹操明白这三点后,一辈子都想干掉

  • 三国第一美女貂蝉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一美女

    三国第一美女貂蝉历史上真的存在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四大美女”―王昭君、西施、貂蝉和杨玉环,可以说要数貂蝉最迷人、最出彩,她竟使吕布、董卓等英雄豪杰为之而神魂颠倒,纷纷拜倒在石榴裙下。当然,也数她最不可捉摸,查阅各种书籍,包括《三国志》、《后汉书》在内的正史中,我们都没有发现任何明确

  • 第六十八章 郭嘉预测孙策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郭嘉预测孙策之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策转战千里,占据了江东大地。后来听说曹操与袁绍交战于官渡,就想渡江北上,袭取曹操的许都。曹操的部下们听到消息后都非常恐惧。这时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他所杀的都是豪强之士,这些人的亲友肯定会寻找人冒死报仇。但孙策却掉以轻心,毫无防范,即

  • 诸葛亮若不死,蜀汉国能否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蜀汉

    诸葛亮若不死,蜀汉国能否统一全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作为蜀汉的开国元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了不起的一面

  • 解密:曹操也曾三请诸葛亮,最后为什么会功败垂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功败垂成

    解密:曹操也曾三请诸葛亮,最后为什么会功败垂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说诸葛亮兄弟诸葛诞,见曹操十分爱贤求才,便也去投靠;曹操和他交谈后觉得他才华出众,十分喜欢,便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每次布阵行兵总要问问他的见解.诸葛诞见曹操如此重感情,讲义气,便向曹操推荐了诸葛亮.他形

  • 揭秘:曹操对自己的下属是怎样使用驭人之术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样

    揭秘:曹操对自己的下属是怎样使用驭人之术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曹操打败仗都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打胜仗就会把功劳给手下,不以亲疏分远近,无论是同宗同族还是异姓之臣,都能奖罚分明。他能从一个小小的洛阳北部尉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北方枭雄,这和他用人之道是分不开的。魏种背叛魏种刚一开始是

  • 曹操家的女人竟大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女人

    曹操家的女人竟大都不得善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天龙八部》里的“凌波微步”就来自于这篇奇文。传说《洛神赋》暗含了曹植对嫂子甄氏的爱慕,真实性难以考据。三国是一个男性英雄的世界,从攻城拔寨的体力活,到运筹帷幄的脑力活,都是男性们在操作。在这幅宏伟绚烂的时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