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三国历史上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

揭秘:三国历史上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05 更新时间:2024/1/16 12:37:04

揭秘:三国历史上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先是继承了魏王,继而让汉献帝禅位,正式结束了汉王朝。按理说,这天下都应该是他曹家的了,无论是蜀汉国的刘备还是东吴的孙权,都应该是成为了乱臣贼子,是必须剿灭的对象,就像后世赵匡胤所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是到了第二年,曹丕反而封了孙权为吴王。那么,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呢?

首先,在曹操时期,三国所有的王以及州的刺史都是自封的。如果不是自封的,要么别人不承认,要么自己不承认。比如说曹操,这个魏王不是汉献帝封的吗?但谁都知道,汉献帝的命都攥在曹操手里,曹操不是自己想当这个魏王,汉献帝想封,有用吗?所以,周瑜在前面说曹操,名为汉相,实则汉贼,后来诸葛亮说,汉、贼不两立,魏国以外的人,谁把曹操当作汉丞相和魏王来着?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打败曹操之后,刘备表孙权为徐州刺史,孙权表刘备为荆州刺史,那意思是说,两人互相推荐对方任州刺史,但问题是,汉献帝批准了吗?说到底,两人无非是相互承认,在本区域内发个公告罢了。刘备称汉中王,也是上表汉献帝,但这个表是谁递给汉献帝的?所以说,自封一个官位,这是那个时期的常例。在三国前期,这种自封的官位是刺史或者是将军,到了鼎立之势确立时,就变成王或者是皇帝了。

可是,曹丕为什么要给孙权封王,而孙权为什么要接受呢?

曹操的时期就给孙权封过爵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的赤壁之战,孙权打败了曹操,这一方面巩固了东吴政权统治根基,另一方面也让吴国成为曹魏更加重视的对手,因此,从这个时候开始,魏、吴两国的战事也多了起来。建安二十年,孙权和刘备为争夺荆州而打了起来,只是由于曹操要进兵汉中,刘备才不得已和孙权讲和。第二年,曹操亲自带兵来到居巢,打算进攻濡须。恐怕是孙权更担心荆州的关羽,于是在建安二十二年春天投降了曹操。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进攻樊城,初战大胜,孙权内心害怕,就写信给曹操,要求进攻关羽。由于关羽没有防备,孙权背后偷袭得手,关羽兵败被杀。曹操因为孙权斩杀关羽有功,就表奏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任荆州牧,封为南昌侯。

曹丕给孙权封王,有其父曹操的先例可循。曹魏受禅让当皇帝后,为了内部稳定政权的需要,要尽量减少战事曹操死后,孙权一直维持着对曹魏政权的称臣状态,如曹丕继承王位的这年(延康元年)七月,孙权派遣使者前来进奉贡品。尽管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外托事魏),但曹丕除非是选择战争,否则,这种表面平和的状态就不能打破,尤其是不能由曹丕首先打破。这年六月,曹丕虽然率领大军征伐过吴国,但这次南征更具象征意义,其目的有三:一是做给汉献帝看,证明这天下已经是他魏家的了;二是向孙权炫耀武力,看看孙权敢不敢乘大丧自立;三是看军队是不是调得动听指挥。所以,这次用兵只是做了做样子,并没有实际动作。但是,这次用兵效果却是十分有效。将军们就不用说了,其他两人马上都有了应对,先是孙权七月遣使奉献,后是十月里汉献帝就把皇帝位置禅让了出来。

这充分可以证明,曹丕不愿意选择战争,只要孙权暂时老实听话,曹丕不会吝啬一个王号,反正孙权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独立的状态下。曹丕不选择对吴的战争应该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避免两线作战,二是稳定内部。赤壁之战后,曹魏和孙吴两家的仗都是维持在中等规模以下,更多的时候是小打小闹,这和刘备的蜀汉不一样。曹丕给孙权封王,就是为了专心对付刘备,因为这时候的刘备,更具有进攻的势头。当然,曹丕给孙权封王,还有拉一个打一个的意思,这就是不久发生了夷陵之战的外因之一吧!

曹丕还因为要专心于内务,毕竟,这是一个朝代的更替,尽管汉献帝以及他的那个大汉名存实亡,但名存就会让一些人心里有些许的满足,有了这一点点满足,他们就会安于现状,现在汉献帝让位了,大汉朝没有了,有些人心里不平衡,要表示要发作怎么办?不管有没有人这样表示发作,曹丕都必须要有所防备。正因为如此,曹丕做了一系列收揽人心的事情。如选拔官员、尊孔、修订刑法等等。给孙权封王,也是一种羁縻手段,为的是专心于内务。曹丕的重点攻击目标应该是蜀汉,因为刘备已经称帝。

曹丕给孙权封王,还有一个原因,在外部重点对付蜀汉。曹丕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当上了皇帝,刘备认为曹丕已经把汉献帝杀害了,于是在第二年正月宣布自己继承汉祚当上了皇帝。这样一来,东吴和蜀汉国就有了一定的区别,也就是王和皇帝的区别。东吴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权,但既然还没有当皇帝,就是还在表面上服从中央。曹操给孙权封王,孙权接受,就是在表面上双方承认这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蜀汉国则不同,刘备已经称帝,没有说一国可以有两个皇帝的道理。所以说,这皇帝和王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所谓的天无二日。也就是说,这时候的三国,曹魏和蜀汉已经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对之国,而孙权还暂时可以算作是中性的地域性王国。曹丕不可能不首先解决这个敌对之国。正因为有了这个大的前提,所以刘备伐吴,就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备曹魏,而孙权抗击刘备,则迎来了魏国暂时按兵不动的有利时机。

但这种局面总是暂时的,不可能维持太久,毕竟,这是一种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曹丕不过是一种羁縻政策,孙权也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所以,孙权在黄初三年(公元222)闰六月打败了刘备,十月就背叛了曹丕。也就是说,曹丕给孙权封王,是双方各自的政治需要。至于刘备称皇帝时机是不是合适,这一方面不是本文涉及的内容,同时也是蜀汉国内部形势所决定的,无所谓对与错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要给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中蜀国官二代 能力弱成渣却擅长叛国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蜀国

    揭秘:三国中蜀国官二代能力弱成渣却擅长叛国投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是个谋士如云武将如雨的时期,我们在惊艳群雄璀璨的时候也不禁想问下那些有名文臣武将的后代们是一个什么情况,作为名副其实的官二代,那些谋士武将的后代又有怎样的成就呢?下面来给大家盘点下三国时期的官二代蜀国篇。最不甘的官二代

  • 他因为被嫌弃太丑 于是才有了三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故事

    他因为被嫌弃太丑于是才有了三国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虽说外表不能决定一切,但是外表却是留给人第一印象的关键性因素,如果长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既便是满腹经纶,也难免被人轻忽。在《演义》第五十九回,就记述了一个因叛降者相貌丑陋而被拒收的故事。话说,在潼关大破西凉马超后威名大振

  • 刘备入蜀错杀了张任 却为何留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国

    刘备入蜀错杀了张任却为何留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

  • 汉室忠臣曹孟德:曹操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室

    汉室忠臣曹孟德:曹操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

  • 诡计多端的小人郭图:谋士郭图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的人

    诡计多端的小人郭图:谋士郭图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郭图,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怎么深刻,他只是袁绍帐前的一个谋士,至于他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作者从未着墨,算是小人物一个。可小人物不能当小人。一旦馊主意、坏点子发挥了作用,那么,危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在《三国演义》中,郭图出

  • 关羽之死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闲话

    之死,是《演义》精心经营的篇章。当罗贯中执笔写这部演义时,由于民间文学的传播,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关羽已经成帝成圣,所以极尽渲染之能事。等到毛宗岗父子评点整理成现在流行的这个本子时,更是不遗余力。篇幅之长,回肠荡气,《三国演义》中任何一个人物的死,也没有像他这样着力描写的。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名

  • 三国时期的有趣冷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有趣

    三国时期的有趣冷知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东汉最后一任董事长刘协被废吃好喝好,身体健康,吃嘛嘛香,还兼职中医医师。最后曹丕死了,他还没死,以后你要是受了谁的气可以学学汉献帝,死撑熬死对方。据说,他的后代跑了倭国去了。二、曹丕在我们印象中是个超级腹黑的文人皇帝,其实剑术也相当了得。曾经和奋

  • 解密:吕布白门楼身死曹操何不乘机霸占貂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布

    解密:吕布白门楼身死曹操何不乘机霸占貂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既然这是一个常识,曹阿瞒的恋少妇癖好,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男人本色嘛!漂亮的女人,不管结婚已否,都是有她的魅力,何况阿瞒铜雀台中,不知道也收罗了多少小家碧玉呢!那现在问题来了,吕布在白门楼殒命后,曹操这个有恋少妇

  • 太史慈麻痹敌人冲出重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重围

    太史慈麻痹敌人冲出重围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太史慈【金玉良言】假装愚钝,让人认为你无能,让人忽略你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致使对手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处世的韬略。【谋略故事】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

  • 刘禅简介,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君主

    刘禅简介,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禅(shàn),字公嗣,或字升之,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