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人。为人忠厚、富有智计,并且能容让别人,不计恩怨。>>会稽太守淳于式大概是觉得陆逊年轻却又地位很高,自己有点妒忌吧,对陆逊有点不满,就在暗地里给写了一封告状信,说陆逊在打仗时向百姓征收物资超过了规定的数量,使当地的百姓忧虑不安。>>战事结束后,陆逊回到孙权身边。孙权将淳于式的信拿给陆逊看,陆逊看了,沉默不语。孙权又问淳于式的为人和表现怎么样?陆逊却极力称赞淳于式,说他对工作十分尽心,是个尽职尽责的官吏。>>孙权奇怪地问陆逊:“淳于式在背后告你的状,你却在背后赞扬他,这是为什么啊?”>>陆逊回答说:“淳于式告我的状,虽不完全符合事实,事情讲得有夸大的地方,但他的动机是好的,是为了维护百姓和国家的利益,他没有什么大错,应该值得肯定;如果他告了我的状,我就在您面前讲他的坏话,那就会形成互相攻击的局面,不仅不利于官吏之间的和睦和国家的安定,我恐怕也不是一个正派的人了。”>>孙权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很钦佩陆逊的为人,说:“你真是个忠厚的人,胸怀如此宽阔,一般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啊!”>>公元222年(吴黄武元年),为了替自己的义弟复仇,领兵征讨东吴。蜀兵顺江而下,进攻吴国,吴国的形势十分危急,许多大将都感到害怕。>>孙权见陆逊有才能,就命令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朱然、潘璋、宋谦、孙桓等率五万大军抵抗刘备。>>当时陆逊很年轻,在他所统率的各部队的将领中,有的是孙坚、孙策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资历比陆逊老得多,地位比陆逊高,而陆逊当时还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可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因此,在前期准备的时候,众将往往不听陆逊的指挥,各行其是。陆逊知道,如果这样下去,非遭受损失不可。>>在一次战斗之前,又有几位老将军不服从军令,同陆逊争论起来,各持己见。陆逊没有办法,只好以手握剑,十分严厉地说:“你们应该知道,刘备是闻名天下的英雄,连都很怕他。现在刘备的军队已侵犯了我们的边境,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你们各位将军都是身负重任的人,是国家的栋梁,而现在却不听指挥,这样会危害国家的,实在不应该。我虽是书生出身,勋业、资历、威望都不如各位老将军,但我既已受命指挥大军作战,国家予我重任,是相信我能不负重托,团结大家完成使命。国家委屈各位将军,也是相信各位能够接受我的指挥,各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没有理由推辞。否则如何对得起国家的恩惠呢?”>>面对这种情况,陆逊没有采取强行压制的方法,而是宽怀大度,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法来使众将领听从他的指挥,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种高明的做法。>>最后,陆逊严肃宣布,如果有人敢违抗军令,他必定依法惩处。将领们听了这番恩威并施的话,才逐渐地听从指挥。>>陆逊在战争中能够韬光养晦,不为一时一地的利益所诱惑,虽然年轻,却十分稳健,指挥得当。他利用刘备的失误,用火攻的办法烧了刘备的营寨。结果连破刘备四十多个军营,蜀军将士死伤数万人,也使刘备退到白帝城,最终死在那里。>>火攻大胜之后,刘备狼狈逃窜,陆逊却不乘胜追击,而是适可而止,及时回军,这是因为陆逊已经预见到“黄雀在后”。当大家都认为刘备困守于一孤城,及时出兵当可诛灭之时,陆逊说了自己的看法:“我料到与其父亲一样奸猾,一旦知道我军进西川,必然令兵追赶。到时我们就了。”于是不再追赶刘备。退兵没有两天,各处来人飞报:“曹仁出濡须,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人马共有十多万。”陆逊笑说:“不用惊慌,早在我预料之中了,我已经派好了抵御之兵。”>>被胜利冲昏头脑是兵家大忌,历史上不少经得起失败却经不起成功的英雄就是因此而败,因此,才从胜利走向失败。而陆逊却在胜利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知彼知己,因而能够稳操胜券。>>战争结束后,大家才认识到了陆逊的才能,那些老将们才真正心服口服了。自此以后,陆逊在吴国建立了稳固的威望。>>事后,在总结与蜀国作战的经验时,孙权问陆逊:“在击退刘备的战役中,你遇到了将领不听指挥的问题,当时你为什么不把情况报告我,让我下命令呢?”>>陆逊回答说:“各位将军都是国家的功臣,要依靠他们创建大业。您对我如此信任,交给我的重任和我的才能很不相称,但为了对国家有利,我能做到忍辱负重。时期,能容忍廉颇,我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呢。再说,如果由您来下命令,将领们虽然表面上服从,但那只是服从您,从心里还是不服从我,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孙权听了,连连称赞:“说得好,做得对!”于是任命他为辅国将军,封为江陵侯。>>陆逊在面临老将军们蔑视小看他、不听指挥的困难情况下,忠厚待人,忍辱负重,不以统帅自居,以谦让得人情,以才智服人心,实在是难得的将领。>>谦让往往和虚伪相结合,有时很难分清哪是谦让,哪是虚伪,或是真诚的谦让被人有意无意地看作虚伪,虚伪的推辞也会被看作是真诚的谦让。尽管这样,历史上那些为了大局或是出于个人的品德而真诚谦让或是真诚让贤的事例还是为人们所认识,所称道,一直流传至今。>>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还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意思是说谦逊退让往往会得到好处,而骄傲自满却往往招致灾祸。真正有道德有本领的人是不怕别人不服的,问题是很多“领导”没有道德和本领,只好用强力来压制,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才德兼备的“领导”似乎并不多见。才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改变,但德主要靠后天的修养而成,因此,以德补才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就像所谓的勤能补拙一样,以道德的力量来团结大家,凝聚大家,发挥大家的作用,把事情办好,应该是很多“领导”都可以做到的。
更多文章
从三国美女看“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祸水
从三国美女看“红颜祸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的美女,最美莫过于貂蝉,紧随其后的就是江东那柔情万种,令男人垂涎三尺的姐妹花大小乔,然后就是曹丕抢来的媳妇甄宓,长时间将让谢总崇拜的世间才有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的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的小叔子曹植迷的神魂颠倒。另外,还有陪侍曹操的邹氏,赵云拒绝
东吴权臣诸葛恪曾受老百姓拥护,鸿门宴上被乱刀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吴
东吴权臣诸葛恪曾受老百姓拥护,鸿门宴上被乱刀刺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恪梦想着成就一番伟业,但在这条路上必定是血雨腥风、惊心动魄。五个顾命大臣中,先后有两个人对他动了杀心,一个在诸葛恪对魏两次作战之前,一个在作战之后。执政初期相当英明第一个人是中书令孙弘。历史上出镜的机会极少,他的职位是帮
刘备为何三请诸葛亮?刘备三请诸葛亮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
刘备为何三请诸葛亮?刘备三请诸葛亮是真是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典故的出处妇孺皆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将刘备的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栩栩如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惟妙惟肖,入木三
三国时期的四大正妹 是哪几位?其分别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几位
三国时期的四大正妹是哪几位?其分别叫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美女,尤其是四大美女,这个梗真真是要被叫烂了,因为不论是那一时期都有四大美女,前些天小编我刚刚写了西汉时期的四大美女呢,现在又来了个三国时期的四大美女,好了,言归正传,现在,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四大美女是哪几位?其分别叫什么
夏侯霸在投靠西蜀后,司马父子为什么没有斩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
夏侯霸在投靠西蜀后,司马父子为什么没有斩尽杀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氏除了曹爽一家,名将夏侯霸投降蜀汉,受到刘禅的重用,并且拉着夏侯霸的手说:你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并不是由我父辈亲手所杀。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那么夏侯霸的家人为何在曹魏没有受到大清洗,要知道掌权的司马懿
历史上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周瑜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的人
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罗贯中的小说里,周瑜是一个气度狭隘之人,从草船借箭、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三气周瑜、智激周瑜、荆州问题、借东风等事迹中,可见周瑜非常妒才,且非常好胜。但这只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而已,不能以小说中的形象来评价正史的周瑜。为什么《三国演义》要将周瑜的形象塑造成小
司马懿不怕承认自己失败,认为谋略胜于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谋略
司马懿不怕承认自己失败,认为谋略胜于诸葛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笔铀韭碥膊还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皇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
解密:刘备夷陵之战兵败后为什么要和东吴讲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吴
解密:刘备夷陵之战兵败后为什么要和东吴讲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征伐东吴,结果在夷陵被东吴的陆逊打败。这场夷陵之战被称作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此后三国再也没有这样的大战。刘备失败后,逃归回到蜀汉国境内,在永安城安顿下来,从此一病不起,于第二年四月病逝于永安宫。可以说,刘备之病,是因为打了败
曹操 蒿里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及注释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讨伐董
三国的貂蝉是哪里人?揭露貂蝉的出身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貂蝉
三国的貂蝉是哪里人?揭露貂蝉的出身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貂蝉身世之谜在小说中,貂蝉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