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重大事件:甘露之变

唐朝重大事件:甘露之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41 更新时间:2024/1/17 13:57:01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八日,18岁的敬宗李湛被刘克明等宦官杀害。四天后,敬宗的弟弟,17岁的李昂即位,是为文宗。文宗力图励精图治,要将皇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与宦官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文宗自此着手物色人选,积蓄力量,准备将宦官一网打尽。在随后的9年里,数次策划诛杀宦官,其中以“甘露之变”最为着名。

太和二年(828)三月,文宗亲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刘?在对策中痛斥宦官之祸,极力反对宦官掌权,要求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还将帅,重新确立皇帝的威严。对宦官,要“制侵凌迫胁之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旧唐书》卷190《文苑下·刘?传》)。时任考官的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等对刘?的对策十分欣赏,认为刘?的才能可以与汉代的晁错董仲舒相比。因惧怕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人,在登科22人中,无刘?名,登科的李郃为刘?抱不平,愤然道:“刘?不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旧唐书》卷190《文苑下·刘?传》)并上书请求将自己所授的官职让给刘?,以嘉扬刘?的忠直。这使文宗左右为难,他虽然十分愿意录用刘?,但同样惧怕宦官,故而对李郃的奏疏留中不答。文宗对宦官势力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诛灭宦官的决心更加坚定。

刘?事件之后,王守澄等人看出了文宗的软弱,行事更加肆无忌惮,全不把年轻皇帝放在眼里。文宗采取了应对措施,太和五年(831),文宗与宰相宋申锡密谋除掉王守澄等宦官。宋申锡引荐吏部侍郎王璠为京兆尹,文宗准其所请并下密旨晓谕王璠,令他与宋申锡共谋诛杀王守澄。不料王璠将这消息透露给王守澄的亲信郑注,郑注立即报告王守澄。王守澄当即设谋陷害宋申锡。他先令人放风说宋申锡阴谋废黜文宗,拥立漳王李凑,然后唆使神策都候豆卢着向文宗告发,使文宗产生疑心,然后自己再秘密报告文宗。王守澄此法立即奏效,文宗由于帝位得之不正,担心其他弟兄不服,而弟弟漳王李凑有贤名、素负众望,这更加重了他的疑心,对王守澄的密报也就相信了。于是,他命王守澄对宋申锡和漳王李凑进行侦察。王守澄打算调集数百骑兵包围宋申锡府第,杀其全家,飞龙厩使马存亮认为宋申锡罪状不明,杀他全家容易引起众怒,导致大乱,王守澄遂放弃了屠宋申锡全家的初衷。宋申锡随后被贬为开州司马,最终病死于贬所。漳王则被贬为巢县公,不久亦死。文宗这次诛杀宦官的计划因宋申锡案而破产。

宋申锡事件以后,王守澄更加跋扈,手操大臣的任免和生死,文宗几乎成了傀儡。除掉王守澄成了文宗的当务之急,他采纳谋臣的建议,提拔宦官仇士良为神策中尉,以分割王守澄的军权,同时重用王守澄宠信却想致王于死地的郑注和李训。仇士良与王守澄素来不和,仇士良有翊戴文宗登基之功,却长期受王守澄压制,数年不能升迁。王守澄位高权重,飞扬跋扈,是仇士良政治前途上的绊脚石,王守澄不死,他仇士良便不能出头。郑注和李训则想通过扳倒王守澄建立功业,获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政治权力。这些人各怀心事,互相勾结在一起对付王守澄。他们以诛讨弑杀宪宗的元和逆党为名,将矛头指向元和逆党的后台王守澄。李训诱使王守澄召兴元监军陈弘志进京,文宗趁机下诏将陈弘志杖死在青泥驿,剪除了王守澄在朝外的帮凶。然后,李训、郑注又建议文宗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用虚衔尊崇王守澄,明升暗降削弱了王守澄的权力。王守澄意识到形势不妙,但此时他大权已失,没有多大的反抗能力。太和九年(835)十月,文宗遣宦官李好古赐毒酒杀了王守澄。“于是元和之逆党略尽矣。”(《资治通鉴》卷245,唐文宗太和九年十月)宦官势力得到削弱,文宗对宦官的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提拔仇士良去对付王守澄却无异于驱狼引虎,留下了无穷后患。

王守澄死后,朝廷中掌握权势的宦官只剩下仇士良、鱼弘志等不多几人。李训、郑注想铲除宦官,独揽大权,所以积极地与文宗谋划将宦官斩草除根

由于李训有功,被提升为宰相。李训、郑注计划由郑注出镇凤翔,挑选精锐为亲兵,在十一月于浐水葬王守澄时,郑注带亲兵暗藏利刃护卫丧事,同时奏请文宗下诏令宦官中尉以下者都去浐水送葬,届时关门,命亲兵将宦官全部诛杀。但李训担心这样会使功劳全部落到郑注头上,对自己不利。于是,李训改变了主意。命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户部尚书、判度支王璠为河东节度使,部署他们大量招兵充实力量;同时又任命刑部侍郎李孝本为御史中丞,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直接掌握首都长安及宫廷的防卫。安排妥当之后,准备内外夹攻将宦官集团铲除,李训还计划“俟诛内竖,即兼图注”,(《旧唐书》卷169《李训传》)诛宦官的同时收拾郑注,免得日后威胁自己!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在紫宸殿上朝,百官于左右班序刚毕,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出班奏称:左金吾厅后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说罢,即舞蹈再拜,宰相李训、魏元舆等也率百官拜贺。天降甘露是吉兆。李训请文宗亲自去观赏,文宗欣然同意。于是文宗坐龙辇出紫宸门,于含元殿东阶升殿。升殿后,文宗令李训等先去核实甘露,李训等人很久才返回。回来后,李训奏称:“臣等恐非真甘露,不敢轻言。言出,四方必称贺也。”(《旧唐书》卷169《李训传》)文宗明知是假,故作惊奇地说:“韩约妄耶?”于是命左、右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率领诸宦官前去复查。

仇士良率领众宦官去后,李训立即召郭行余、王璠等人受诏。王璠吓得全身哆嗦,不敢前去。只有郭行余率领招募的亲兵数百人,持刀等候在丹凤门外。

仇士良与众宦官至金吾厅,见韩约变色流汗。仇士良觉察韩约神色不对,便问:“将军何为如是?”韩约还未回答,突然一阵风将金吾厅帷幕吹起,露出伏于其后的持器士兵,传出兵器轻微碰撞的声音,仇士良见状大惊,立即率众往回跑。金吾厅门卫刚想关门,被仇士良呵斥震住,未能关上门,众宦官急忙逃了出去。韩约惊慌失措,竟忘了指挥士兵冲出围杀。

标签: 甘露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坑爹”李世民下套让亲爹泡了皇帝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上

    李世民的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李渊七岁就世袭了家里的爵位成了唐国公。而且李渊和隋朝的隋炀帝杨广还是表姨兄弟,后来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这个职位可是个肥差,所以李渊在太原的势力非常大。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层出不穷。李渊趁着镇压起义军的机会,不断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且让自己的次子李世

  • 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哀帝

    天佑元年,唐昭宗被朱温谋杀后,朱温(曾被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立13岁的李祚为皇太子,当天又命太子于柩前即位,是为唐哀帝。唐哀帝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唐朝最后的一个皇帝,他从小颠沛流离,在腥风血雨、惶惶不安中过日子。唐哀帝即位的那天,宫中一派恐怖气象,皇亲国戚、宫女嫔妃和大臣们为唐昭宗的惨

  • 揭秘:李世民不让武则天怀孕竟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中记载,武则天在做女皇之前曾与李世民同住长达12年,但却始终都没有怀孕,有人说是因为武则天没有生育能力,还有人说是因为武则天一直在用古代女子那一套残忍的奇葩避孕法,但是其真正的原因只有李世民知道,下面小编带你看。李世民不让武则天怀孕真相,性格太狠辣。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婚

  • 天补平均:王仙芝起义与黄巢起义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巢起义

    874年,濮州(今山东省濮县东)人王仙芝聚众数千,在长垣发动起义。不久,冤句(今山东省曹县北)人黄巢聚众数千响应。起义军打败唐朝的军队,攻克曹、濮二州,队伍发展到几万人。王仙芝、黄巢从今山东转战河南,接连攻下了许多州县,势力一直发展到淮南地区。878年,王仙芝战败牺牲,余部投奔黄巢,推黄巢为王,号称

  • 长孙皇后是千古第一贤后吗?都被李世民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长孙

    长孙皇后,唐朝宰相长孙无忌之妹,李世民的皇后。在很多人的心里,长孙皇后是一个温柔美丽,善解人意,很完美的一位后宫女子。在史书里,她有着菩萨一般的心肠,她善待每位嫔妃,而且从来不争宠,还老想着为丈夫纳妾,所以有人说,长孙皇后在世时,是历朝历代后宫最为安定和谐的一个时期。纵使史书说她万般好,总会有人看得

  • “永贞革新”中是谁进行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唐德宗的太子李诵突然得了中风病失语。年老体衰的德宗为此事急出病来,并于公元805年正月死了。太子李诵带病即位,这就是唐顺宗。唐顺宗不能说话,只得靠原来在东宫伴他读书的官员王叔文、王伾来帮他处理朝政。唐顺宗任命王叔文、王伾为翰林学士,另一老资格的官员吏部郎中韦执谊做宰相。他和韦执谊、王伾相互配合,又起

  • 李世民小女儿竟改嫁一位管家 却被驸马折磨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驸马

    李世民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并在其一生中共孕育了35个子女,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李世民的最小女儿的一生悲惨遭遇,丈夫去世,不幸被改嫁,可是这位新的驸马并不是很痛爱她,反而是戴着虚假的面具,最后面具被揭开,自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位李世民最小的女儿其实也就是新城公主,生母是长孙皇后,生于贞观八年(634年)。

  • 李世民为什么竟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突厥

    导读: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的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对中原地区造成严重威胁,在李世民继位后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而在十二年后李世民对突厥的称臣历史才彻底改变。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

  • 杜伏威简介:隋末唐初农民起义中江淮义军领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农民起义

    杜伏威(596~624),隋末唐初农民起义中江淮义军领袖。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隋大业七年(611)杜伏威16岁时,与至交辅公柘聚众起义,因他勇敢善战,被推为首领。大业九年(613),起义军遍布各地,杜伏威率领自己的人马投奔到长白山左君行部,因不被礼遇,随即离去,转向淮南,自称将军。当时下邳

  •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游地府 是谁放他还魂人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地府

    话说唐太宗因为不能履行对泾河龙王的承诺,被魏征杀死后的龙王就来找唐太宗的麻烦,一定要拉他去地狱分个是非曲直。惊吓过度的唐太宗因此卧床不起,随后就驾鹤西去。唐太宗临死前,魏征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他带去给丰都判官崔珪,以保唐太宗平安归来。原来那崔珪竟然是唐朝旧臣,官至礼部侍郎,与魏征有八拜之交,死后在冥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