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肃李亨临死叹惜到何必抢班坐皇帝

唐肃李亨临死叹惜到何必抢班坐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73 更新时间:2024/1/8 6:05:25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开始,唐肃宗李亨已病得很重。他躺在病榻上唉声叹气:“我这一辈子,过得实在太苦了!急于当这劳什子皇帝,当上了又怎么样?唉!费尽了千辛万苦,登了基,又耗费了多少心血,回到了京都长安。过了六年皇帝瘾,也不过如此李亨生于公元711年,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有一个27岁就当了皇帝的爹,开元年间把”大唐盛世推向了顶峰,国都长安成为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可天宝年间又使大唐王朝滚石下坡,迅速跌人低谷。

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又风流好色。先是宠爱一个千娇百媚的武惠妃,生下了寿王瑁。武惠妃一心想要寿王当太子,就施展“媚帝术”,导致唐玄宗信了谗言,“一日杀三子”,把太子本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君都送上了断头台。太子“出缺”,权相李林甫就百般讨好武惠妃,要立寿王为太子,然而,武惠妃却突然“仙逝”了,李亨因为年长,才拣了个“太子”的位置。但是,他这个“太子”却面临着双重的威胁而岌岌可危。一方面是权相李林甫的构陷,他不肯“前功尽弃”;另方面是寿王的妻子杨玉环,靠着肉感加风骚成了公爹的“床上玩具”,李亨知道她与寿王情笃,“一夜夫妻百日恩”,这杨玉环吹吹“枕边风”,寿王随时可能取而代之。他必须“固宠”,而且得随时随地高度警惕来自杨、李的任何谗言。前太子的被杀已经是流血的前车之鉴了。

他在父皇面前小心翼翼地侍奉膳食。一日抓食羊肉,弄得满手油腻,他就抓起一块饼来擦手。唐玄宗立即不悦。幸亏他急中生智,立即将那沾满了油腻的饼抛进嘴里,这才转危为安。唐玄宗说道:“惜福应当知是。”可也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了。

每日早朝,他都要做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唐玄宗一见,便略带愠怒地说道:“你快回东宫去吧!”他揣摸皇上的心思,所以当父皇驾临时,看到的太子东宫是:“庭宇不洒扫,乐器屏障尘埃积其间,左右使令,无有女妓。”玄宗为之动容了,一个生活如此节俭的儿子,哪里像他们所言?

当然,这种提心吊胆的“太子生涯”最好是早早结束,只要父皇驾崩,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只可惜,父皇春秋鼎盛,精力过人,竟然完全没有一衰老的迹象。

他是多么渴望早一天龙袍加身呀!在东宫里他已经穿上了天子的衣冠,偷偷地演习着怎样“君临群臣”。

只可惜,父皇健壮如故,令他难过“皇帝瘾”。

苦苦等待了十八年,终于有了“安史之乱”,为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下大乱,他可以乘机“乱中取栗”;皇权失落,他才可能“顺手牵羊”。跟随唐玄宗逃往蜀中的途中,他的亲信李辅国建议道:“殿下人蜀,谁为中原百姓作主?”所以“今四海分崩,人心离散,一朝逃离,不可复返,不如留下召集西北守边之兵和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之众,并力东讨逆贼,收复两京,削平四海,迎还天子。何必非要跟随天子一块入蜀,为儿女之恋呢?”

这话说得“顺天应人”,但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却无疑是一步“险棋”。李亨实在太想早一天当皇帝了,就与父皇分道扬镳,北上灵武。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他终于在灵武作了皇帝,改年号“至德”,遥尊逃跑途中的唐明皇为“太上皇”。

这时,他身边官员不足三十,士兵不足三千,辖区不过河西、陇右等地。但是,他毕竟是唐王朝的一面旗帜。旗帜一举,众望所归;但是“创业”的艰辛也是不可名状的。

为了尽快地过“皇帝瘾”,他在军事上二误再误。没有听从李泌:“派郭子仪、李光弼直取范阳,覆灭叛军巢穴”的战略建议,而是急不可待地攻取长安,以求“还都”,结果是丧师四万余,不但未能收复长安,未能从根本上消灭敌对势力,而且还为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后来只是由于“叛军”自乱,发生了内讧,才为他“收复两京”创造了条件。安禄山的儿子杀其父而称帝,史思明拥重兵而不听调遣,甚至假意降唐,这才使李亨收复了两京一长安和洛阳。

然而,当了皇帝之后才知道,实在是无聊之极的。三年之后,重病的他深深懊悔:早知如此,何必大动干戈?

首先是无法解决“大权旁落”的问题。身边一个张皇后,一个李辅国,都在他爬向皇帝宝座的征途中建有“殊恩”。张氏当年仅是个“良娣”,就跟着他长途跋涉。到了灵武,在他北上朔方时,每晚都挡在外面充当“武士”,随时准备掩护他撤退,堪称“戎装相随”的“患难夫妻”。在灵武,产下皇儿刚刚三日,就下床为将士缝补战袍,肃宗劝她,她说:“此非妾自养之时。”如此贤惠的夫人焉能没有皇后之荣?既得皇后之荣,对朝政说点卓有见地的话,岂不在情理之中?那李辅国是劝他脱离玄宗牢笼,直趋灵武的发轫者,即位时更应是身边的“心腹”,可说没有李辅国便没有皇位,怎能不听他对朝政的议论呢?何况,张、李又经常“不谋而合”,他李亨的发言权就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唉!罢了,罢了!权力原来是个宝塔,帝王在顶端,下面得有人撑着。我就让张皇后和李辅国撑着吧!当太子的时候,我倒十分省心,只消看父皇的脸色就行了;可在这宝塔的尖端上,就难以省心了。我本以为脱离了父皇就可以腾越江海、大展宏图,殊不知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条龙,而是一条‘虫。”

他自惭自己在天下大乱时没有治国的胆略和才能,在病榻上辗转反侧,那心脏就越发跳得厉害,汤药竟不起什么作用了。

突然,张皇后急急慌慌地跑了进来,头发披散着,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气急败坏地喊:“陛下,陛下!李辅国造反了!”

李亨莫名其妙,李辅国竟会造反?

原来张皇后与李辅国因争夺操纵国柄的权力而反目成仇。她先是想利用太子李叔杀掉李辅国,但不料李叔以大局为重,不肯动手,反把此事告知了李辅国。张氏畏惧,又埋伏甲士于宫门,然后“矫诏”,命太子即日人宫议事,以伏兵杀死太子。不料,参与其阴谋的人,又向李辅国告了密。李辅国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率甲卒截留太子”,然后将张皇后的党羽百余人全部逮捕。张皇后闻变,急急惶惶逃跑到肃宗的寝宫里,来寻求保护。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许和子】宫廷里的金嗓子,一曲清歌动地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金嗓子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时期。当时的吉州虽处于南方,但境内因有赣江这条交通大动脉,文化教育也相当发达,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呈现出繁花竞放的局面。开元、天宝年间的着名女歌家许和子,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女性。许和子,原是今江西吉安的民间歌手,其家世代都是乐工。开元末

  • “安史之乱”历时多长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

    安禄山叛军杀向京城长安。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潼关。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攻了半年,也没攻破。公元756年,朝廷与将领对讨伐叛军的方略产生了分歧。哥舒翰主张在潼关坚守,等待战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请求引兵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而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这些意见遭到宰相杨国忠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痛骂自己的儿子禽兽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自己的

    俗话说龙生九子,唐太宗李世民膝下只有14个儿子,那么李世民又是为什么要痛骂李愔禽兽不如呢?李愔,唐太宗第六子,生母杨妃,同母兄吴王李恪。李愔出生于武德年间,不过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8年的时候,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李愔最早也是武德8年才出生。贞观5年的时候李愔

  • 跟“夜壶”扯上关系的皇帝,连夜壶都得因为他而改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夜壶

    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纵观上下五千年,很多事情的联系是意想不到的。您知道平时生活里“马桶”的来历吗?其实这和一位大人物还是息息相关的,说大了的话,这个小小的“马桶”在古代可以上升为“政治事件”的。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大人物是李虎。这个名字估计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可是大有来头,一个名气是来自他的显赫

  • 从当朝宰相到褴褛囚徒:作为一代名相的长孙无忌为什么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孙

    长孙无忌,位居凌烟阁24功臣之首,是唐太宗的亲信之臣,且是长孙皇后之哥哥。他出生士族,真实身份矜贵,博古通今,才高八斗,文武双全,青春年少就追随唐太宗剑指天下,参加谋化无数场战争而且获得胜利,是唐太宗更为注重的谋臣之首。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依然不骄不躁,对官府赤胆忠心,被文武百官所尊敬,三朝肱骨

  • 唐朝趣话:唐朝诗人最疯狂的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

    高雅的文学艺术,跟庸俗的商品经济之间,其实有着相通之处:都讲究一个供求关系。一个产品,只在有人需要它并愿意为了拥有它出价付钱时,才会成为商品;只有当需要者愿意出大价钱时,才会成为名牌俏货。同理,一件作品,也只在有人懂得并欣赏它时,才会传播开去,留存下来;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有不同寻常的表现的时候,它

  • 李世民最牛的一招 让大唐在他死后延续几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唐

    唐太宗被誉为中国封建帝王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位二十三年,奉行大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创了“贞观之治”太平盛世。但是和很多英明君主一样,李世民虽然有十四个儿子,却选不出一个雄才大略、德才兼备的太子来。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中,只有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九子李治为长孙皇后所生。嫡庶有别,加上

  • 武则天为何11年都没有怀孕李世民对她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世民作为唐代的皇帝,他足够聪明。武则天貌美,入宫时刚14岁,正是美丽可人娇滴滴的时候,被赐号媚娘。但是武媚娘却并不如她的名字那样娇滴滴的,这让李世民对她起了戒心。武媚娘在后宫中崭露头角,除了美貌之外,还有一件事。当时太宗李世民有一匹宝马特别难训,这马膘肥体壮,十分任性,宫中无人能将它驯服。武媚娘自告

  •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长孙皇后的亲哥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孙

    长孙晟是大隋名将,大业五年,长孙晟去世。他的大儿子长孙安业为了独霸家产,耍流氓把年幼的弟弟长孙无忌和八岁的妹妹长孙氏赶出家门。长孙氏,正史上并无明确名字记载,只记载了她的小名叫“观音婢”可怜的长孙无忌和长孙观音婢被亲哥哥长孙安业耍流氓赶出家门后,幸得舅舅高士廉收留抚养。长孙观音婢十三岁时嫁给唐国公李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明君。和秦皇汉武一个级别的,数千年来也没有几个像他这么牛叉的。这位牛人不但是着名的军事家而且文学造诣也非常深厚。但是他在走向皇位的过程中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传统文化道德体系里面就有了一丝瑕疵。那么玄武门之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不管在什么时候皇位斗争都是最激烈、最残